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的近代史会不会不那么耻辱?

tiger-liu0816


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近代史会不会不那么耻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会,我的观点如下。

①皇帝变了。我们以明朝和清朝最后时期的几位掌权者为例。清朝在西方入侵的时候,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而慈禧太后为了自身享乐只知道委曲求全。

但是如果换成明朝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大家可以看一看崇祯皇帝,最后自己吊死在了树上,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变成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皇帝,哪怕我们打不过,也绝对不会委曲求全。

②国家风气变了。在清朝掌权的后期,国家的风气已经变得腐败不堪了,百姓们在遭受疾苦而上层社会还在享乐中。

在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他们本该放弃暂时的享乐,去努力的迎接,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委曲求全隔离赔款。

但是如果换成了明朝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我们不得不说明朝在后期的时候风气也很腐败,但是明朝子朱元璋开始就有一种一脉相承的硬气,这种硬气,代表他们绝不低头。这是朱元璋打天下打下来的,引起这种运气自上而下,不仅仅从皇帝甚至到每一位平民百姓。如果换成了明朝,他们一定会英勇的和西方列强斗争。

③种族变了。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朝代,满足统领了汉人的王朝,可是满族的人远远没有汉族的人口多,他们担忧他们害怕,他们害怕自己去抗击外敌的时候,朝内的汉族也会蠢蠢欲动。他们心里所想的并不只是整个大清王朝。他们所想的,可能只是他们他们自己的种族。

但是如果换成明朝的话,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了,因为明朝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整个种族都是一条心,整个国家都是一条线有人来侵犯他们,打,就是了。

因此,从以上的观点可以得出,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顺序调换过来,我觉得不会发生近代中国的耻辱。





奉旨说史


如果明朝与清朝的顺序换一下,那么中国的近代史会好看得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清朝与明朝皇帝的权力不同,虽然朱元璋撤除了宰相一职,但是毕竟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的,所以出现了内阁,而内阁制的出现保证了只要皇帝不犯大错,国家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所以后世人们往往夸大其词,说嘉靖二十年没上朝、万历二十年没上朝之类的,但是他们对于国家的掌控并没有放松,反而是崇祯那种急冲冲的性格害了明朝。

而清朝皇帝的权力则大得多,虽然也有内阁和军机处等机构,但大小事务基本取决于皇帝的喜好之间,虽然清朝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没出昏君,但那也是得益于清朝不是用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能够通过党争上位的皇子,基本的政治能力还是有的,但是皇帝个人再智慧也有缺陷,尤其是与一大帮大臣们斗智斗勇。

要知道能够混到内阁的就没有一个书呆子,哪怕是附庸风雅的满蒙文人,虽然做学问的本领未必有,但是做官的本领肯定是有的,所以皇帝再厉害也只能被大臣们哄着转。

嘉靖在皇帝之中算智商高的了,后期不还是被严世蕃耍得团团转,更不要说道光皇帝那样的中人之资了,皇帝想吃鸡蛋御膳房居然报价三十多两,大臣说早上吃四个鸡蛋皇帝居然羡慕大臣豪奢,就这智商与“何不食肉糜”其实也没差多少了。

所以别看明朝皇帝不务正业的居多,但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保证了皇权的稳固,而且明朝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再厉害的太监一道圣旨就能收拾,不像唐朝时期的阉镇居然可以废立皇帝,所以明朝沿着内阁制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发展成君主立宪制。

其实,就是“闭关锁国”政策了,其实明朝后期在明穆宗时期是实行了开海的政策的,但是明朝文官势力太大,海禁的声浪时不时的传来,无非就是沿海大族看上了海贸的利益罢了。

只是明朝末年时期大航海刚刚兴起,那时候还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海上威风的时候,等到英国人崛起时,工业革命就快要到来了。

明朝时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北方要塞的红夷大炮就是学习葡萄牙人的,如果当时明朝统治者利用好西方的行进火器,以明朝的国力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使节曾经到访过中国,当时是乾隆的爱将福康安接待的,对于英国人的先进武器,福康安不置可否,清朝失去了同世界先进军事国家交流的机会,这也间接造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被人压着打。

被人压着打不丢人,毕竟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全世界都打不过英国,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所作所为就太丢人了,包括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都是清政府傲慢自大,不与列强沟通,而且草菅人命,所以屡次被列强打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清朝时期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也为康雍乾盛世加分不少,全国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两亿上升到四亿,其中这些高产作物功不可没,明朝末年正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连年干旱加上土地兼并,若是当时这些高产作物已经广泛栽培,那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许可以避免。

最后就是皇帝的血性,这也是很重要的,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之前,慈禧骄傲的对全世界宣战,八国联军打到天津时,慈禧带着光绪逃到了西安,临走前还不忘记将珍妃塞到井里。

而明朝皇帝则有着“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性,崇祯皇帝虽然治国无策,但是他宵衣旰食日夜操劳,奈何手下尽是亡国之臣,大势已去的他愧对先人在煤山自缢,也不做那被俘之君。

所以,明朝的政治环境比清朝好不少,若是明朝与清朝的顺序调换一下中国的近代史要好看不少,奈何天不从人愿,时也命也,惟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奋起直追!


飞凡看历史


明朝和清朝调换顺序,近代就不存在屈辱了,因为这块土地直接被瓜分完了,全部都是殖民地,国都没了,何谈“丧权辱国”呢?以明朝的水平,面对清朝末年的局势,连十年都撑不到。

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并不是某一朝代造成的,而是因为文明自身发展的特点。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以外,其余文明均不存在诞生近现代科学的土壤,无自然科学则无技术的突飞猛进,自然也无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于其中原因,非常复杂,中西方学者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赘述。从历史事实来看,在历史上创造辉煌的文明国度,如古代中国,奥斯曼帝国,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之时,均束手无策。中国的落后,自明朝中期便已经显现——被西方正规部队淘汰的弗朗机成为了明朝的神器,火门枪三眼火铳居然是明朝最先进的火铳——要知道,清朝时期三眼火铳在民间都不被禁止,可见明朝的落后早已有之。

明朝真的强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明朝面临的外部环境相比清朝,可谓是无比的宽松,北部仅有半残且分裂的蒙古,西南面对内乱不断的安南,西方人才刚开始近代化之路,实力远不如后来。但就是这么一副大好的牌,被明朝玩的稀烂。松散虚弱的蒙古,在将近两百年中,居然成为了明朝的最大威胁,明朝军队在与蒙古的作战中,屡次刷新下限,土木堡之战中以多打少被全歼,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庚戍之变中,蒙古军队达到北京城下,明朝军队居然目送蒙古骑兵抢劫完毕,潇洒离开。面对“落后”的蒙古军队尚且如此,那如果面对近代化的西方军队,必然是更加惨不忍睹。

实际上,明朝并不是没有和西方军队遭遇过,但结局惨烈。如屯门海战中,面对两艘葡萄牙的武装商船(非正规军),明朝先后两次出动数万部队,才勉强拿下——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弱的国家之一,虽然它们的航海活动开展得早;亚娘鞋海战,面的英国的武装商船,明朝虎门炮台被夺取,广东水师数十艘战船被英国商船击毁,而英国的探险家(甚至不能被称为军人)没有一人受伤,明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这还只是面对近代化前夜的欧洲民间武装,想象下,完成近代化的欧洲正规军面对明朝,将会刷出多么辉煌的战绩。就明朝这种战斗力,无怪于西班牙国王曾经计划,用两万部队就能征服明朝。

当然,明朝的表现不止于此。明朝的疆域在永乐后期达到最大后,宣德年间便开始不断萎缩,永乐时期就已经放弃了大宁卫,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威慑大大降低;朱祁镇在位期间河套地区被蒙古占领,朱佑樘时期,哈密卫多次易主,最终在朱厚照时期被吐鲁番彻底夺走。到了嘉靖时期,明朝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过三百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如何能抵挡住列强的入侵?

而清朝则与明朝完全不同,康乾雍三代一直在对外开疆拓土,最终将统治区域扩大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列强之时有了战略纵深,使得列强无法彻底肢解这个庞大的帝国。再者,清朝军队在近代前夜与俄罗斯交手中,不落下风,且面对的是俄罗斯的正规军,即使在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依旧在战争初期重创英法联军的舰队,取得过具体战役的胜利。高下立判。

因此,明朝但凡能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场面会比清朝难看百倍。当然,不需要指望明朝在面对列强之时,在精神上有多么硬气,一个皇帝为敌人叫开自己边关,供敌人抢劫自己子民的朝代(明英宗);一个被自己投降敌人的军队灭掉的王朝,一个“水太凉”的王朝,还是避免去谈气节得好,否则,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庭州行者


会,换了明朝,绝不会有耻辱,只有流尽鲜血。

明朝皇帝是历史上脾气最臭最硬的朝代!

“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宁愿不要这个皇帝,也不肯退让一步。

崇祯宁可上吊去死,也不愿投降,更不愿与后金和谈!

明清对换,明朝宁可拼尽十万大军,也不会签订任何一条不平等条约。

崇祯也不会像慈禧一样,当八国联军来时,弃国,弃家,弃百姓!

换做崇祯皇帝宁可死在皇城上,也绝不逃到山西。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就是清朝皇室的态度,得到江山太容易,太戏剧化。便不知道珍惜。或者说,从来没有把汉家儿郎当做百姓看,不过是些许奴隶。外国列强是友人,汉家儿郎是家奴。对待友人如春天般温暖,对待家奴自然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泥封老酒


说明朝有骨气的奇葩,大概觉得明英宗被俘以后给瓦剌当带路党算有骨气的表现吧,以姻亲关系求大同守将郭登开门投降瓦剌,结果不好使,复位以后找理由杀郭登,没实际理由改成流放。中国历史上也就出了明朝这么一个叫门天子。明粉天天吹有骨气而自挂东南枝的崇祯,让陈新甲跟后金秘密议和,结果事情败露,竟然杀人灭口拿陈新甲当替罪羊说都是他一人干的。后来李自成大军逼近,没有一个大臣敢说迁都逃跑的,都怕刻薄寡恩的崇祯日后拿自己开刀。[震惊]除了自挂东南枝,崇祯还能往哪跑啊?西南边有李自成东北有后金,你跑的了么?[泣不成声]说明无岁币的明粉,那也是史盲,瓦剌和鞑靼都因为明朝减少朝贡封赏限制朝贡人数,就暴揍明朝,逼得明朝答应条件花钱封王来买和平,这叫无岁币?[思考]争贡之役,日本俩使团为了争夺明朝朝贡权,在大明领土宁波就开片了,注意,是只有护身短刀和几把弓箭的使团!顺带着把前来维持秩序的明军爆揍一顿,明军指挥官都被大内氏使团抓走了。[黑线]






奈卡德斯内克


就算交换,不但好不到哪里去,更甚者可能中国会沦为全殖民地社会!

1.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就是一部落后的挨打史!为什么会落后,就是我过从郑和下西洋后就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1723年,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视为清朝锁国的开始。一样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一样的落后挨打!

2.工业革命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西方已进入热兵器时代而我过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此时的中国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封,依然不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所以落后挨打。




鹮乡斌哥


估计会更惨更耻辱。清朝末期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的几大经过工业革命之后的近代化国家军队,纵使清朝再抗打,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反观明朝末期却连李自成的农民军都打不过,活生生地被一帮手拿锄头和粪叉子的庄稼汉给打成了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崇祯都只能上吊自尽自绝于天下,如果明朝也碰上清末的经过工业革命的世界近代化的国家军队,只会早就被列强瓜分殖民而成为又一个印度!


飞向天王星


我认为不会那么耻辱,但是可能会比较惨烈。我们认为清政府耻辱主要是因为清朝政府消极避战,以热爱和平的名义干一些卖国的事,如随便割土地给列强。就连自己国家发生内乱都需要列强帮助平定,如太平天国运动,美国人华尔组织了洋枪队与太平军对抗。就这样还自称天朝上国。

而如果是明朝的话,按照惯例,是不会轻易向敌人妥协的。封建制度国家不能战胜工业文明,这是必然的结果。人们觉得耻辱是因为统治阶级不争气,懦弱,没有对国家危机的责任感。

慈禧太后在那样的时代还有心情修颐和园,花巨资过自己的生日会。

人们是对清朝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


大辉boss


如果换做是明朝的话,不太可能会与清朝一样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毕竟明朝虽然腐朽、衰败,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刚烈的朝代。明朝的刚烈体现在明朝无论何时何地,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主战派,(当然这是建立再皇帝还在的时候)所以明朝不太可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列强直接攻占北京,屠杀皇室一族,就算是俘虏了皇帝,明帝国也是不会低头的,这一点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一个证明。



虽然明朝的很多皇帝都很奇葩,有休闲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还有玩木匠活的,但是不敢怎么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那个在城破后亲手杀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人,最后自缢于煤山,至死都刚烈。也挽回了明朝的一些声誉。


而清朝越到后来越是腐朽,最后竟然还是女人掌权,这在明朝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明朝就算皇权再怎么衰落,但是当家做主的都还是姓朱的,而清朝被一个女人掌权超过了40年,最后轰然倒塌。

好歹明朝灭亡时还有南明几十年的奋斗,而清朝说倒就倒,好像都没有什么人拥护(当然我这里指的时汉人)。

所以最后总结,我认为明朝或许是以清朝一样的结果,但是明朝的国灭时非常刚烈的,时从外部被覆灭的,而清朝真正的是自己从内部倒台的。

<strong>


这个历史很正


近代肯定不会这么耻辱,因为晚明翻译了好多同时期西方的著作接受西方的文化,还绘制了明代坤域万国全图,加上东南沿海工商发达。满清入关后大兴文字狱压制汉人思想文化发展,建立满清贵族统治。康熙乾隆上层都认识到当时西方火器的威力但是就是不发展,怕多数汉人拥有火器威胁统治。一个国家强大的是包容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时俱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