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為應對近期席捲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各地都針對本地具體情況採取了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也有不少同學參與到了一線抗“疫”志願服務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貢獻屬於馬院青年的力量。下面就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有些責任總得有人去擔。

周勇平是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他的父母均為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從過年前就已經開始連軸轉地奔赴在疫情防控的一線了,周勇平從父母處得知了一線人員的艱辛和緊缺,於是當他看到家鄉當地團委發佈的志願者招募令便毅然決然地報名了。一開始他沒告訴包括家人在內的任何人,直到他上“戰場”當天,實在瞞不住了才和父母說明實情。讓他感動的是,父母沒有阻攔他,反而非常支持他的舉動道:“一線需要人,去吧,但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當被問到是否害怕時,周勇平也誠實地說:“自然是會怕的。病毒六親不認,不管你是誰,只要滿足了條件,就會被感染”。但是,他轉念想到還有和他一起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者、工作人員們,還有那些去武漢的醫護人員們,比起他們,自己的工作算不上什麼,他們都不怕,自己又怕什麼呢?不能因為怕就退縮。誠然,這場疫情防控“戰爭”,總是需要有人去上“前線”。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有些責任總得有人去擔。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二月初,周勇平所在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對所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家每戶每天只能由一名成員外出買菜。作為市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周勇平承擔的工作包括每天對小區出入居民進行體溫測量、對外地返鄉人員進行摸排和詢問、對一些不妥當、不文明行為(例如戴錯口罩、不戴口罩、隨地吐痰等)進行勸導、宣傳有關疫情防控知識以及其他防控工作。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在工作過程中,大多數居民對他們的工作都很理解配合,但也會遇到不甚理解的居民。一開始,一些人或心存僥倖或有其他原因,對儘可能居家的政策缺乏理解,對此周勇平和其他志願者們只能進行勸說,必要時加以阻攔。在勸解過程中,周勇平感受到,把相關知識掰開揉碎了和居民們講,例如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的形勢、希望大家儘可能居家及出門做好防護的原因、要高度重視但也不要過度恐慌的原因等,居民們都是會理解的,正所謂“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在工作中,一些居民甚至會幫助志願者們,面對想要“硬闖關”的人,剛好途經的居民也會幫忙勸說:“讓你待在家裡,就待在家裡,廢什麼話,這是想保你的命”。他們樸實的言語讓周勇平感動,“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如是說。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在工作中周勇平還深刻體會到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一線工作人員壓力之大、環境之艱。“總是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進出小區,冷風呼呼地吹著。連續幾天下來,我的嗓子已經感到不適,甚至雨天仍需戰鬥在崗,鞋子溼了一雙又一雙,還在崗亭前摔了一跤,如此便更不用說那些從過年前就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了”,當被問起工作環境和具體狀況時周勇平感慨。在這樣的關鍵時期,他呼籲大家,為了不辜負一線工作人員所做的努力,一定要做好防護,再堅持一段時間,正如這幾日雨過天晴那樣,太陽一定會出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戰鬥”一定能取勝!

當然,周勇平在工作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志願服務的使命感和樂趣、學到了很多方法和知識。他為自己能給大家做一些知識道理上的宣傳、能幫到需要幫助的人、能為自己家鄉和國家做一點小事而高興。聽到他人時不時傳達的“謝謝”“辛苦了”,周勇平切身體會到“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之感。此外,他還會在工作中不斷思索,一開始可能自己的話語比較生硬,慢慢地他也學會了一些接地氣的話。為了做好宣傳工作,他和志願者們還自學了一些有關防疫和心理方面的知識。

“是他們築牢了人民的防護牆,是他們給了大家滿滿的幸福感,我們應該向他們表達敬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隨著冷空氣來襲,山東部分地區出現大規模降雪,尤其是學院2018級博士生王拯的家鄉單縣,降雪深度達到了15釐米,這給防疫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單縣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位於蘇魯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人員流動廣泛,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得力于山東省衛生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菏澤市已經沒有新增病例,單縣唯一確診病例也已出院。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防疫工作還是不可懈怠。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各位車主業主,沒有迫切需要請勿出門,出門請佩戴口罩。”這是王拯所在小區巡邏車喇叭每天定時播報的疫情相關信息。為響應居委會的號召,王拯和一些在家學習的大學生主動擔負起防疫防控的工作:查崗、測體溫、登記、清障、消毒……大家分工明確,工作有序,認真完成防控防疫任務。王拯的任務主要是在小區出入口給進出車輛以及重點位置噴灑消毒劑,防止病毒傳播。雖然降溫迅速,道路泥濘,但是大家工作的熱情絲毫沒有衰減。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在參與一線防疫工作的過程中,王拯深刻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辛苦。“有時候累並不是關鍵問題,問題的關鍵是群眾不理解”,王拯說道。他希望大家最大程度地理解並支持基層人員的工作,“是他們築牢了人民的防護牆,是他們給了大家滿滿的幸福感,我們應該向他們表達敬意”。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另外,通過親身參與一線防疫工作,王拯也深刻體會到了團結的重要性。在採訪的最後,他說道:“只有全國一盤棋,我們才能取得防疫工作的最終勝利。只要全國一條心,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天佑中華,平安昌盛!”

“咱爺爺奶奶都是黨員,他們去不了,你頂他們去”

李浩是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他家位於西安北邊村莊,周圍工廠眾多,村民們都就近上班,人員流動都集中在鎮的範圍內。在過年前的幾天,武漢確診人數激增,李浩家鄉當地政府雖未採取封控行動,但是早早排查清楚了在武漢工作或上班的村民,有的被通知不要回家待在武漢,另有已歸家者每天都要去村衛生所進行體溫測量和檢查,檢查結果就在衛生所門口的黑板上公示,所以村裡並未對疫情產生恐慌。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大年初一晚上,李浩家鄉當地下發文件,開始進行人員管控,在村口設立檢查點,並開始招募志願者。剛開始時只要求黨員參加,李浩堂弟是村裡黨員,李浩看到他在微信上報名也想去但奈何自己並不是黨員,但堂弟對他說:“咱爺爺奶奶都是黨員,他們去不了,你頂他們去”。就這樣,李浩也成為了抗“疫”志願者中一員。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志願服務的第一天中午,李浩和堂弟的任務是對村子進行消毒,噴霧機裝滿消毒液大約50斤左右,要給每家門口和道路進行消毒,也有很多村民會讓他們給自己家裡也消毒,也有很多村民很熱心地說:“喝喝茶,先歇一歇再幹活”,讓李浩在工作之餘感到了溫暖。李浩說,“村子雖然小,但用了7桶消毒液才工作完畢”。由此可見,李浩和堂弟的工作量並不小。隨後兩天,李浩都在路口對過往車輛進行登記檢查,四小時一班崗,主要是登記過往車輛的信息、測體溫、登記目的地和司機信息,同時也勸返一些外地車輛讓他們走高速。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李浩還談到讓自己感觸頗深的一件事。按照家鄉當地要求,每天晚上都必須有人在村口值夜班,在排崗時都是老黨員幹部在輪換上崗,要求晚上通宵都在村口,條件非常艱苦,天氣非常冷,但是所有人的覺悟都很高,沒有人有一句抱怨。村裡一位老黨員說自己已經好幾天回家都不碰自己孫子了,甚至讓孫子離他遠點,說自己感染了沒什麼,不能給孩子也傳染上。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參與村子防疫工作的志願活動讓李浩不禁讚歎於基層的行動力,李浩還對於黨員幹部的付出和擔當有了切身感受,稱自己在覺悟和行動上和他們一比還是差了很多,要努力向他們學習。

“一想到奮戰在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們,我只覺自己所為甚微,只能力所能及儘自己的一份力。”

“الصديق وقت الضيق ... معا وسويا في السراء والضراء”,這是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韓翌暘(本科就讀於北大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引用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先生朋友圈的一句話,大意是無論順境逆境都同朋友攜手與共,同最近頻登熱搜的《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她還收到“穆大使”私信發送的配字為“巴勒斯坦總統、政府和人民以及巴勒斯坦駐華使館在中國抗擊疫情的困難情況下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誠摯問候和全力支持”的視頻。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國都向中國施以援手,幫助無論多少、無論物質或精神上,都代表著世界各地人民對於中國的情誼,這一切都令人感受到疫情前的溫情,善意無國界。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而隨著各國物資源源不斷湧入中國,對於小語種翻譯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韓翌暘也希望利用自己的阿拉伯語優勢在這一特殊時期為抗疫工作盡一份力,因此她加入了“中國防疫翻譯-小語種翻譯”的微信群(該群以阿拉伯語、烏爾都語、土耳其語、泰語翻譯為主),群內有許多負責採購或對接世界各國醫療物資的工作人員,他們接到的包括口罩、防護服等在內的物資有許多在包裝上並無中文配字、所附信息亦全是外語,因此無法確認物資的具體規格、性能、生產及保質日期等內容,所以群中加入了許多像韓翌暘一樣可以提供在線小語種翻譯的志願者們,在微信群中各位志願者都儘自己最大力量為有需要的前線工作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小語種翻譯服務,雖身不能至前線,但他們在後方、在線上為前線的逆行者們提供著支持。

此外,在線下韓翌暘還響應當地團市委、市衛健委、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發出的“無償獻血 為生命逆行”倡議書,在國家疫情防控期間獻血量呈斷崖式下降、醫療血液庫存緊張之時來到北京市東直門採血方艙中進行無償獻血,她說:“儘管暈血暈針、獻血全程我幾乎都閉著眼睛,但一想到奮戰在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們,我只覺自己所為甚微,只能力所能及儘自己的一份力。”誠然,疫情無情但人有情,只要同舟共濟,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我們雖然不能趕赴前線,但我想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共克時艱!”

相信庚子新春對很多人而言都是最為特別的一個年節,在學院2019級碩士生袁穎記憶中亦如是,每日看著新聞上疫情肆虐,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們不顧個人安危,直面疫情,趕赴前線,很多黨員幹部、志願者們也在抗疫第一線奉獻著自己的力量,袁穎既憂慮又感動。她說,在疫情剛開始蔓延的那幾天裡,她非常感激學院老師們在微信群裡叮囑大家注意個人的安全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不過她也在心裡暗暗想做好這些之外,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沒過幾天,袁穎在耕讀社微信群中看到之前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汪亮師兄的一篇志願者招募帖:《湖北非省會城市呼籲社會各界給予防疫援助》,她非常感動。雖然入學時間不長,但這件事讓袁穎真切感受到了北大人身上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極高的社會責任感,就像校歌裡唱到的“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她心想雖然沒有足夠的能力趕赴前線,但是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在家裡說不定也可以出一份力,隨即聯繫師兄,希望加入志願者團隊。加入這個團隊之後發現這裡彙集了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志願者們;有來自北大、武大、西南大學等高校的在校生,也有已經進入社會的同學。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袁穎所在的湖北仙桃地區防疫救助志願小分隊與湖北仙桃當地的志願者團隊合作,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進行物資及信息的對接工作之外,也創辦了《史記》、荊楚文化和醫療社會等三個讀書會並邀約與疫情相關的文章,希望以此傳遞溫暖,弘揚正能量。袁穎稱,相比於其他小夥伴,自己也只是做了整理文章和整理師姐採訪在一線工作的義工的錄音稿這樣很少的文宣工作,如同滄海一粟,實在不值一提。但是,袁穎希望藉由此文,更多的朋友可以盡己所能地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參與到各種各樣的志願服務工作之中,正如她所說,“我們雖然不能趕赴前線,但我想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共克時艱!”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鈃參加的是由家鄉團區委組織的“青年突擊隊”志願者項目,負責協助本社區的防疫工作。他的具體工作是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社區的人口出入登記,相比於以往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在這個崗位上,劉鈃切身體驗到了基層治理的不易與重要性。僅僅是執行“一戶兩天一人外出”的規定就已經耗盡了基層的“洪荒之力”。小區裡八十歲的老大爺說著“生死看淡”一定要去小區外面溜溜彎,幾歲的小孩哭著喊著一定要跟著母親一起上街買東西,夫妻吵著鬧著說生死同行買菜更是必須要一起……如何有理有據地勸返那些不必要的外出,如何在遇到不理解的群眾時心平氣和地耐心解釋,又如何做到同一個尺度嚴格執行……種種挑戰考驗著劉鈃和其他志願者們。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當然,與不必要的出行相比,還有的人則必須外出。醫護、交通、電力、電信等工作人員來去匆匆,風塵僕僕。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進出的時候,疲憊的面容上往往洋溢著驕傲的微笑——非常時期能夠暢通無阻衝向保障和防疫的第一線竟像是成了他們的“特權”。

專訪|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一線抗“疫”的學生志願者

每一次檢查登記這些工作人員的證明結束,劉鈃都會加上一句“辛苦了,注意安全!”。他感慨,“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在這個寒假,許多北大青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奉獻力量,“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無論身在一線與否,大家都在為疫情防控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我們定能共克時艱、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