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高血壓病

中醫根據高血壓病臨床特點,分別辨其為眩暈、頭痛等病。

  一、常見病因病機

  1.情志失調 如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可使肝氣內鬱,鬱久化火,耗傷肝陰,陰不斂陽,肝陽偏亢,上擾頭目。肝腎兩髒關係密切,肝陰不足累及腎陰,形成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2.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厚味,或飲酒過度以致溼濁內生,溼濁久蘊可以化熱,熱又能灼津成痰,痰濁阻塞脈絡,上擾清竅。

  3.腎精不充 如勞傷過度,或年老腎虧者,由於腎陰不足,肝失所養,肝陽偏亢,內風易動。

  二、辨證注重面色、脈象

  面色 面赤,尤其臉的上半部、印堂部紅赤者,為肝陽上亢;面色憂鬱者,為肝鬱;面色青者,為瘀血;面黑者,為腎虛;面呈汙穢者,為溼濁;面色白光白,為氣陰兩虛。

  脈象 弦數者,為肝火;弦澀不調者,為氣滯血瘀;寸脈大而上入魚際者,為肝陽上亢;尺脈大而滑數者,為腎虛相火妄動;尺大而弦者,為腎陽虧損;虛大者,為氣陰俱虛。

  三、常用執法和藥物

  1.藥物加減 如肝陽上亢者,宜用鉤藤、夏枯草、石決明、草決明、代赭石;肝火上衝者,宜用夏枯草、龍膽草、梔子、黃芩、青葙子、茺蔚子;氣虛者,宜用黃芪;腎虛者,宜用肉蓯蓉、鎖陽、仙草、淫羊藿、巴戟天;陰虛者,宜用生地、女貞子、元參、白芍、知母;麻木者,宜用地龍、鉤藤等。

  2.夾雜證的配伍用藥 如氣血俱虛,又有肝火者,宜在補氣養血的基礎上,配合瀉肝火等。

  3.注意西醫檢查和實驗室結果 如膽固醇高者,宜加生山楂、澤瀉等;有高血壓性心臟病史者,宜加丹參、紅花等;腦血管硬化者,宜加川芎、海藻等。

  4.高血壓病的治療應平穩降壓,長期治療 不僅僅降低血壓,還有降脂、改善血液循環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等。

辨治高血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