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拆解山寨,还自己研究啥?

男嘉宾一号


本人做过这个行业,可以说两句。发动机的原材料铸铁或者铸铝,对材料要求很高,浇铸方法要求也很高,不能有气泡,砂眼,要浇铸均匀。中国目前的工艺只有90%合格,然后上机加工,开粗。注意,到这一步的时候日本厂家会把半成品发动机放室外或者海水中,经历风吹雨打,目的是让发动机消除应力,自然变形。中国厂家为了追起效益和成本,会在机床上一步加工到位。加工完成后,立刻开始安装了,也不等应力和变形慢慢消退。在后来的长时间使用中,应力变形会把平面部分弯曲,这样轻则漏油,重则加速曲轴和气缸磨损。装配过程中,日企是在低位下热胀冷缩的原理安装的,因为是紧配,在室温下根本放不进去。国产厂家为了省钱,装配公差比较大,室温下轻松安装完成。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别人家的能开三十年不坏,而没有良心的厂家能开8年不坏,不烧机油你就谢天谢地吧。另外烧机油的本质原因就是磨损严重,机油就在气缸里面燃烧了。目前德系低端品牌也是如此。


菠萝197556535


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拆解山寨,还自己研究啥?

其实国内的汽车厂商,也曾经逆向研发发动机,比如说吉利的1.8T逆向的大众EA888,

比亚迪的1.5T借鉴大众的1.4T,但是逆向研发也不是大家想的1:1还原就可以的,即使是逆向也需要研发。

逆向研发也是本事

为什么我在国内车企里面唯独佩服比亚迪?因为比亚迪坦荡承认了自己逆向研发,并且说出了“逆向研发也是本事”这样的话。这句话不仅证明了比亚迪的坦诚,并且还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逆向研发如果真的这么简单,为啥众泰、陆风等厂商至今还在用三菱老掉牙的4G63系列发动机?因为他们连逆向研发的资格都没有。

逆向研发在机械领域的专属名词叫——反求工程。如果你对这个技术一窍不通,你所能做的只能说1:1还原,因为一点点的改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对发动机这种精密的工业品,就像抄作业一样,如果你不懂,只能依葫芦画瓢。但是你只能通过拆解了解零部件的尺寸,却没办法知道公差,不知道零部件的材料配比、装配工艺,所以即使你拆解了,也没办法仿制出来,即使仿制出来也不会装配,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很难去山寨一款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所以逆向一款发动机也要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撑。

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抄都抄不会

大家经历过作为一名学渣,学霸的作业给你抄你都考不到高分的痛苦吗?国产车目前在三大件方面就是学渣,本田在为自己的车搭载地球梦发动机的时候,没有想过其他厂商会山寨吗?事实上,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这玩意,给你抄你都抄不好。

这一代的地球梦发动机,基本上就是个验证品,相当于为后来的地球梦发动机铺路的,但即使这样,也不是自主车企能够仿造的。普通零件可以山寨,活塞环材料,活塞,曲轴的加工工艺怎么山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怎么山寨?ECU控制程序怎么山寨?中国就连三菱25年前的4G63还没有吃透,拿什么去仿造地球梦?

技术壁垒无法突破

退一万步讲,就算国内的材料工艺、加工精度、装配技术足以山寨和组装地球梦发动机,但是仍然无法量产这款发动机,因为绕不过技术壁垒。本田将关键技术都注册了专利,除非你能通过其他技术绕过这些专利并且达到类似的效果,否则还是无法逆向地球梦。如果你真有这个技术实力,还逆向啥,直接正向研发吧。

综上所述,逆向研发难度并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说汽车工业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缩影。并且逆向研发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只有一步一步的投入重新把工业大国的老路走一遍,中国的汽车工业才有崛起的希望。


老司机侃侃车儿


村里以前有两个铁匠,用同样的钢材打制菜刀。但是老铁匠打制的菜刀就特别好用,刀口锋利、坚韧,耐久性好,而小铁匠打制的菜刀比老铁匠要差一些。同样的一块铁,加工工艺不同。锻打次数不同、加工温度不同、淬火工艺不同,最后的成品天差地别。能从一把菜刀上准确的推测出锻打次数、加工温度、淬火时机与次数吗?发动机也是如此。



零部件加工工艺、工艺顺序、各种数据是很难逆向出来的,只能慢慢去试验,而零部件材质不合乎原发动机数据要求,那么失败的几率就变大了!加工工艺是主机厂的秘密,不可能告诉你的。逆向研发,研发这两个字是关键。逆向简单,直接拆掉3D建模就可以1:1复制,但是这样只能是机械的复制粘贴,拆一百台发动机也不知道人家这么设计是为了什么。甚至把人家的瑕疵都复制过来,为什么要复制瑕疵,因为害怕啊!不懂得原理的复制,其结果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发动机指标偏差太多、另外一个寿命特别短,某个零部件找不到损坏的原因。发动机是汽车上最精密的配件,配件之间的匹配很重要,并不是各自为战。




而掌握了研发技术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个零部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达到这个功能,从而避开专利、甚至把原来主机的缺点也改正过来。有这种研发水平的主机厂,就不去直接逆向发动机了!毕竟直接逆向发动机是侵权的行为,一告一个准。所以这类主机厂都是改变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结构,避免侵犯专利。最高境界的逆向就是对标,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后,变通一下思路不用模仿结构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就是对标、自主研发。



本田是疯子、发动机行业的疯。技术狂人,对发动机有这狂热的追求。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同样的发动机要比别人马力更强,发动机压榨到极限。这类发动机仿造没有任何意义,很难完美复制,尤其在功率榨取上。比亚迪曾经仿制过本田1.5L自吸发动机,装在F3、L3、速锐等车型上。但是目前已经很多人把F3发动机换成了飞度拆机的发动机。可以看出来,飞度的拆车发动机还可以继续使用,性能还不错。这就是仿制与原版的区别,仿制版提前报废,原版还在服役。何况有一些零部件供应商根本不会为你供货,日系车都有自己的固定的高水平零部件供应商,这些零部件的数据也是搞不到的。例如发动机的ECU,根本没办法原版复制,只能求助于供应商。




换句话说,复制出来一模一样的发动机就成功了?汽车就会大卖吗?其实发动机只是汽车上的一个主要部件而已。决定一辆车是否畅销、并不是一个零部件的功劳。当年吉利还装上了丰田的发动机呢,热卖了吗?不还是通过收购沃尔沃后翻身的吗?宝马的发动机牛吧!装在华颂、V7上,那么这两台车热卖了吗?国内主流车企已经走过逆向仿制的阶段,吸收精髓后已经开始搞正向研究,这时候在仿制本田发动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类发动机是拿来对标的。何况本田1.5T发动机缺陷到迄今为止也没有完全解决。仿制他干嘛?


水墨丹青一世情


发动机一直都是我们的心病,从摩托车到汽车再到航空航天发动机,只要是发动机就是心病,也是我们现在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发动机原理我们的确掌握,但是就算是有实物让我们去研究和拆解,我们也只能做出一个外挂观类似但是质量和效果达不到的那种形似神不似的东西。

在七八十年代我们获得了美国遗弃在越南战场上的干支奴直升机,拿回来研究,最后拆解成为一个空壳子,这架飞机来到我们手中的时候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是拆解研究过后,再也飞不起来了,因为装不上去最后放到了军事博物馆里面当藏品,一直都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也没有做得出复制品出来。



还有八十年代的蜜月期,获得了美国的黑鹰直升机,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虽然从上面研究出来了不少成果,使得直升机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发动机方面,我们做出来的没有达到那种效果,现在在高原救援上使用的仍然是老美的黑鹰直升机,还有毛熊的直升机,根源就是在发动机技术上面。


航空发动机技术使用在军事领域,虽然我们这些年的发动机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发动机技术的问题在于精机加工和发动机材料上面,使得拖了后腿,导致我们现在的发动机技术仍然只是在二流水平左右,一直没有能够突破到一流水平。

发动机是核心技术 ,不管是在航空航天技术上面,就算在汽车上面也是一样,发动机就是重点中的重点,发动机原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材料上面和精密装配上面,给我们实物来拆解研究,我们也没办法复制出来,因为使用的发动机配件的材料方面我们没办法复制,所以也就做不出那种效果。



材料技术科学是属于基础科学,从材料技术上去看科技水平,基础材料是对高端技术产品影响最大的,基础没办法掌握牢,高端技术自然摇摇欲坠不稳定,限制我们的不是高端技术而是基础科学方面,曾经某企业花几百亿去研发汽车发动机,最后只是研究出来了一个汽车壳子。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生产出来比较靠谱的产品,只是由于特殊情况,靠谱的产品价格昂贵加上市场需求,所以靠谱的东西其实并不符合现实意义,更何况研发投入需要时间去获得成果,企业没有那样的长远目标和打算,短期获利成为了现在的潮流,越快获利越安全,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所以根本没有人真正用心去做,不是咱们做不了,不是咱们不行,而是情况不允许和不愿意去那样做而已。


无法超越的足迹


我国的工业基础差在了哪里?材料学和结构学都远远落后日本,装配工艺同样差,我们能了解一件设备的原理和结构,却未必能做得出来。比如高强度钢材,我们生产的钢材在配比方面就落后,日系车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做出强度更高的产品,我们能做得就是把空心的地方做成实心,材料不会重量来凑。


发动机的原理,哪个车企会不知道?本田发动机强大,为什么不逆向研发?

举个例子,给我们一张高等奥数试题,有大学学历的学霸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我们只有初中水平,只能抄人家学霸的答案,学霸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我们不懂,学霸哪个地方做错了有瑕疵,我们不懂,这道题如果换个思路解答,我们做不到。

研发发动机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抄,但是抄出来的东西达不到人家的水准。发动机属于精准核心的零部件机器,哪怕你能完整的拆出来也不一定能装回去,让我们按照这些拆解出来的零部件去生产,等于邯郸学步。

本田发动机专利保护很多,我们如果逆向时,解题思路和人家一样,是行不通的,换个解题思路又不会,那能怎么办?

日本的机械部件为何耐用?用几十年没有问题?人家从材料结构上就比国产的东西强,装配工艺更严格,有些是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装配,而我们的装配一般都是在常温状态下,热处理技术也落后,消除应力不彻底,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挖掘机、吊车、装载车使用二十多年仍然能正常使用,曾经我在的公司拥有三台日本多田野吊车,车龄25年了,都在正常服役,而国产徐工的吊车7-8年就破破烂烂了,机械间的况量也比较大了。



发动机不是说拆开学学就能学会的,基础工业不行,没有技术理论,没有底蕴,就是把图纸给你,你掌握了原理,材料配方和商业机密不给你,你用二三十年也学不来。就像B2轰炸机,人家都退役的东西,把图纸都给我们,我们用60年也不一定能造出来,差距就是这么残酷。

三菱重工的4G63发动机,我们国产车都是从它研究来的,要逆向一款发动机,是非常烧钱的,几个亿投入进去都不一定能有成果,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民族企业谁能做到?而且造车也不只是发动机这个方面,还有变速箱和底盘呢?


66号车坊


本田发动机确实是好,不然怎么会被称作"买发动机送车"、"技术宅"、"黑科技"呢?本田发动机动力强劲、省油、质量稳定可靠,离不开工匠精神、先进的工艺、高品质的原材料和高精度的机具设备。

虽然本田有"机油门"事件,但是本田依旧是汽车市场最受欢迎的品牌,尤其是现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本田更是逆势增长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只有专注技术研发才能服众,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会有市场。再加上不错的营销能力,现在的本田真的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本田的红头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发动机之一。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压榨出250匹马力,125的升功率是现在很多涡轮增压发动机达不到,要知道这可是本田十多年前的技术了。本田红头机之所以厉害,离不开工匠精神。举例来说,为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性能,为了让排气更加顺畅,本田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用直排气,但是排气管的走向会与转向系统和底盘发生冲突,本田没有犹豫,直接彻底的重新开发了一底盘,而这一努力让发动机增加了五马力。

还有为了让进气更加的顺畅,工程师们会一遍又一遍的优化进气,进气管内壁经过无数次打磨,然后涂上低摩擦材料,这让发动机增加一马力。然而,这仅仅是本田红头机的冰山一角,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无数次的尝试和优化,才有了傲视群雄的本田红头机。

没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不可能有好的产品,更不会有精品诞生。同样与工匠精神同样重要的还有工艺、材料、机具设备等,这是铸造精品不可或缺的。即便是让现在的国产车去打造一台本田红头机,也很难达到相同的效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自主品牌汽车缺少工匠精神,总是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来创造最大的效益,对于一台汽车来说,外观和配置是最好做的,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但是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自主品牌汽车会在外观和配置是努力,可以聘请海外工程师来设计外壳。

核心技术方面,只能用凑合来形容。技术研发是最耗资金的,也是最难的,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自主品牌汽车不会把重心放在这方面的,因此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不足。

本田发动机确实不错,但这并不是自主品牌汽车想模仿就能模仿来的。或许是因为本田机头太难搞了,自主品牌汽车才没有去模仿本田。自主品牌缺少的或许不是资金,而是不达目标死不罢休的信念。

CMC车主俱乐部,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主俱乐部大家庭!


CMC车主俱乐部


首先,本田发动机确实好,加速快、油耗不高,即使是受“机油门”事件的侵袭,影响也很快过去,本田今年以来在国内市场销量持续飙升,在刚过去的6月份,增速在外资品牌中也名列第一,足见其发动机受欢迎之处。

那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拆解山寨,还自己研究啥?这样不是更方便?肯定是不行的,要是这样都行的话,把保时捷、奔驰、宝马这些发动机、变速器都拆了,直接逆向拆解,再买个几万、十几万元,那不是卖疯了?哪还有这些品牌的生产之地?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高端品牌活得越来越滋润。

原因很简单,发动机是一辆车最高技术集成,也是一辆车的最高机密和核心,其中涉及到大量的零部件加工工艺、工艺顺序、各种数据,这些东西它不告诉你,是很难逆向出来的。

广汽内部人士曾对编辑透露过,在它们刚开始起步做传祺时,合作伙伴本田、丰田连一张图纸都没给的,虽然刚开始觉得难以理解,但想想也有道理,凭什么给你能力而培养出新的竞争对手?我们来中国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慈善。

所以,对于国产车而已,如果要在发动机上取得突破,只能慢慢去试验,而零部件材质不合乎原发动机数据要求,那么失败的几率就变大了!

发农机的加工工艺是主机厂的秘密,不可能告诉你的。逆向研发,研发这两个字是关键。逆向简单,直接拆掉3D建模就可以1:1复制,但是这样只能是机械的复制粘贴,拆一百台发动机也不知道人家这么设计是为了什么。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你也会找不到答案的,而发动机一出事就是大事,主机厂估计会赔得倾家荡产(鹿鼎记)。


DearAuto


事实上不是没拆过,甚至也有厂家通过某些渠道还能找到零部件的数模。这些东西虽然是机密,但偷偷研究的很正常呀。

大家不要神化汽车工程师,其实很多工程师就是在做逆向工程的工作。


所谓的逆向工程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

事实上,逆向发动机在早前还不少。而且除了汽车发动机外,摩托车发动机也同样如此。比如隆鑫无极500DS就是逆向研发本田的步双缸发动机。


除了本田外,也有不少日系发动机也在被逆向目标内。比如早期奔腾主打ET3系列发动机分2.0L和2.3L两个排量,由马自达I4系列发动机逆向而来;长安的1.5TDPI发动机是基于铃木发动机逆向而来。等等。

不过相比之下,三菱和丰田被逆向的概率要相对更高一些,这大概与本田在发动机设定上比较激进以及不怎么在国内投放尖端发动机有关。

除此之外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要知道发动机并不是知道原理就能模仿的,如何有效地规避技术专利、如何分析除零件的制造工艺等等,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而且发动机除了机械装置还有软件。

要知道现在全球绝大多数发动机控制器软硬件,其实都是被博世、法雷奥、德尔福这些一线供应商垄断的。车企想要进一步调校发动机,还是得找他们。所以拆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东拉西车


有行业内部的人,你问问他,日系车很多的气门技术和正时,有没有出现过拆时候好拆,往回对时候就没一次对好过的经历你就知道了。

而且本田发动机好与不好不国产车企不是看中的,为什么三菱的发动机被卖烂了,并不是性能好是稳定性强而且成本非常非常低,所以当年恨不得60%以上的国产车型搭载的都是三菱发动机,这种情况也出现过很多其他上,比如马自达和福特,奔腾和大众,红旗和奥迪,日产和奔驰,奥迪曾经的V6也是借鉴了日产。

国产车企不是用心和山寨问题,更多是良心问题,成本低利润高才是他们的标准,并非给你造一台你满意的车,而是造一台可以在市场上大量买卖的车型,这才是他们认为的趋势,只有最近才开始意识到总靠模仿别人是不行的,开始慢慢自主研发,可惜受到的限制太多,好的机械工程人员发动机研发人员有的是,真正能被车企保留下来的方案少之又少,详情参照国足。


carmodi车坛


发动机不是那么好山寨的,并不是你拆成零件然后照做再组装就行。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材料


现在主流的发动机都是铝合金缸体,这我们都知道。但是真到了加工制作时你最起码要知道是铝和哪些元素的合金吧?要知道各种成分含量吧?要知道缸体材料的特性吧?这些数据你很难得到。材料不同其热膨胀系数、强度等都有差异。都会对发动机有不同的影响。

2、精度


这里说的精度指的是原设计数据,而不是加工能力。因为零件加工时都会有误差,我们测量到的是带有误差的数据而并非原厂设计数据。用这个数据再去设计加工,误差就会被扩大。结果要么不耐用,要么达不到人家的性能水平。

3、软件抄不来


现在的发动机都是电控系统,我们看到的一堆堆零件只是硬件。它们需要ECU统一管理才能平稳运行。而ECU控制程序的开发设计即使在全球都只有那么几家能做,我们做不出来ECU只仿造了一堆硬件又有何用呢?

4、时效性

汽车发动机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抄袭再研究消化需要时间。最终很有可能出现你费尽周折生产出来了寻呼机结果发现大家都用大哥大的情况了。

所以说彻彻底底的仿造基本上不存在,但也不是说完全不借鉴。拆是肯定要拆的,拆完学习借鉴一下,看对方的技术水平、性能数据,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找技术顾问公司协助设计出性能数据不落后于对手产品的发动机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