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办公室,ABCD四人拿着同样的工资,C总是主动加班,其他人说他破坏了规则,你怎么看?

任我行123532179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这种情况其实很有代表性,一直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包括“无偿加班”和“996”现象。当然了,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对错评判,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层面,就事论事是认识不到问题背后本质的。

对ABD3个人来说,他们不想加班,而C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不利,自然认为C是“叛徒”;但从老板的角度,C的行为是他乐见其成的,也是分化员工同盟的关键一环,他必定会拉拢C并且承诺给与好处,让C跟老板成为“一致行动人”。而对于C来说,他主动加班,或许损害了一部分的员工利益,但对他个人来说,可能是有利的,至少值得一试。

因此,我们可以从博弈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生的现实条件、各方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工作观念的影响,才能真正深刻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那么,题目中的C真的破坏了所谓“规则”吗?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分析:

第一,要明确这里的“规则”究竟是什么?里面隐藏了哪些看不见的逻辑。

规则有很多种,有明文规定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当然更有许多看不见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在职场上也比较常见。比方说,题目中主动加班的C就被视为打破了“不加班”的潜规则,为什么呢?说到底,ABD几个员工不愿意加班,原因是什么呢?害怕无偿加班。

第一层、明规则

员工和老板的关系是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是用劳动合同这种“契约”来定义的。

明规则就是这些能看得见的,多半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条文,包括劳动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制度等,这些明规则规定了加班要有加班工资、不能超时工作等,这些规则大家都能公开查阅到,是作为仲裁、审判的依据。

之所以有明规则存在,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为了保护一部分或者一大部分人的利益,主要是站在兼顾公平和平均的立场上。而个人利益有时候会和部分利益发生冲突,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目标不一样!有些人想通过更多付出获得更多好处,但明规则有时候又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当然要“暗度成仓”了。

第二层、潜规则。

明规则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潜规则,潜规则不为人常见,但确普遍存在着,我们可以把这种没有正式明文约定的规则叫做默契,也可以叫“心理契约”,多半是由利益关系定义的。

这种潜藏的规则有时候力量很强大,多见于一些不见光的地方,包括违法活动、灰色交易,或者不按法律规定办事等,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约束力,但却是很多人没有说出口的“缄默规则”——因为拿不得台面上去说。

在职场中最常见的现象,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和老板默认员工加班,但是加班不给加班费;另一方面,在员工中间,确实有真加班的,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摸鱼”现象,因为大家都有默契。这些都是说不出口的“潜规则”,是潜规则与潜规则的对抗。

为什么潜规则会存在?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相互不信任——老板不信任员工,员工不信任老板。毕竟,明规则上的规定都是理想状态,比方说规定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不加班,但要每时每刻都在干活!请问在实际中这有可能吗?

第二、规则的背后,是各方力量的对比和博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奇特现象,即老板装做很人性,员工装作很努力,其实里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博弈和利害关系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其一、假设所有员工都不主动加班,是最优策略吗?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员工集体来说,如果都不主动加班,必然会让老板作出让步,比方说加班的话就要给加班费,这对员工来说,应该是最有利的策略,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办到,为什么呢?

很简单,集体最优策略,并不是个人最优策略。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主动加班,而且是无偿的。对于其他从不主动加班的员工来说,跟不跟进?只要有一个人主动加班,就相当于在员工同盟总监撕开了一个裂口,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其实这种情况跟商家打价格战的道理是一样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哪怕“行业协会、公会”约定了不降价(对整个行业有利,对消费者和用户不利),但只要有一个商家降价,其他商家就不得不降价,因为降价的会占领整个市场。

这时候,大部分员工会放弃抵抗,因为在利害关系的权衡上,大家都明白:相比较失业、老板可能施加的惩罚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就不得不接受无偿加班乃至996了。

说到底,员工跟老板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自然很难得到实际的好处。

其二、主动加班的员工,他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无利不起早,想得到更多(物质上、精神上)的员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甚至要面对一些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

一方面,选择主动加班的C员工很可能会被ABD“员工同盟”孤立,以后做事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包括不配合、暗中使绊子等等,当然也取决于ABD三个人的报复心和道德水准,不能一概而论。

另一方面,C员工之所以愿意无偿主动加班,一是因为老板这个外力作用——老板经常把“一些突发的事件交给C来做”,就这个行为来说,很难说老板不是有意为之!那老板为何会看重C呢,至少说明C身上有“愿意积极工作、愿意主动加班”的特征,反过来说,C也有期待,他会把希望寄托在老板身上,希望老板赏识他,给他带来更多好处,否则不会主动无偿加班。而老板最终会不会给他好处,一是要看他的表现,二是看老板的人品,从本质上来说,C所做的,其实是一种“预期对赌”。

“预期对赌”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最常见的就是有老板说话不算数,或者利用完了就扔,这样就让C这种员工没有生存空间,进而影响到整个群体,可能以后愈加没有员工去主动加班了。但老板们应该没有这么笨,多多少少还是会兑现一些好处的,否则他的公司“傻子”就会绝迹!

其三、老板手上有哪些牌?

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都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生产资料和资源都掌握在老板手上。

对于老板来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员工都很努力奋斗,创造出更高的业绩,这样就能使他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老板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员工之间形成共进退的“同盟”关系,损害他的利益,因此,老板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就必须想办法让那种主动无偿加班的员工尝到好处,让那种员工中的“另类”得到保护,这样他才能跟少数人建立信赖关系,进而扩大影响,获得普遍认同。

所以老板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分化员工团队,把员工分为优秀的、良好的、差的,或者努力的、不努力的等等。然后给与相应的奖励、惩罚甚至辞退,让员工即劳动者一方处于被动的地位。

毕竟,不是每个员工都那么好找工作,跟老板对抗的后果很可能是失业,比起无偿加班来说,损失要大的多。毕竟资源分配给谁,由老板这样的少数人说了算。

其四、劳动者的观念问题

一方面,我们的大多数劳动者缺钱,有追求更多收入的动力,往往为了收入可以放弃自由休息时间,甚至牺牲掉个人身体健康。这是很多别的国家没有的现象,欧美发达国家不说了,就是像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劳动者素质以及追求金钱的动力,也很难与我们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尤其是勤劳、艰苦奋斗等作风深入影响骨髓,在工作上,强调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强调集体价值,无视个体价值。那么在文化观念影响和熏陶下,我们的劳动者自然有想多主动加班,争取更好发展的动力。

第三、调节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怎么做?

我们的《劳动合同法》第一章第一条就开宗明义: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着眼点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国家也认识到,相对用人单位来说,劳动者处于弱势的一方,所以就很有必要“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那么,怎么才能构建和发展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呢?

首先,有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够提供基本的就业,否则谈工资是扯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家必定鼓励创业,让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福祉。鼓励创业当然很好,但是要搞清楚企业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赚钱,甚至不择手段的谋取个人私利,这是不鼓励的,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能过度剥削员工,否则就是涸泽而渔,而且与我们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企业招人也好,加班加点也好,必须限定在一个合理和能够管控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的收入提高和幸福,都是要兼顾到的,要维持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做到和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没有了天敌,澳洲的兔子会泛滥,没有兔子,食肉野兽们也就没有了吃的,牛马猪羊兔,样样都要有。

再次,鼓励多劳多得,不能让“免费”成为习惯。表面看上去,“无偿加班”好像对老板有好处,实际上老板损失的更多,因为这样的公司往往没有效率,而且很多人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捱时间、磨洋工,这就是所谓的“墙内不足墙外补”,这不是一个管理的好的企业应该做的。管理的大道,永远是多劳多得,干的好的拿的多,而不是加班越多越好。免费的结果,其实是老板们付出的隐性成本更高,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个道理!

最后、培养更加透明的文化,创建更健康的规则制度。一个经营和管理好的公司,主要是靠透明的文化和明面上的规则去运行,而不是靠见不得光的潜规则,员工加班是否有加班工资,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依旧什么样的加班程序,这些东西都应该明文规定、约定,而不是靠员工去猜测、去赌,否则会后患无穷,让企业彻底沦为“人治”,遇到有良知的老板和员工还好说话,企业小的时候还好处理,一旦做大做强,再不建立完备的制度规则系统,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对于企业老板来说,一方面要组建团队,另一方面要创建制度,两手都要抓,否则发展会掣肘,乃至于在一些小问题上因小失大,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总结一句话,个别员工主动加班看上去是员工个人和小团体之间问题,实际上反应了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治理问题,所以必须站在经营和管理的高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是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有料有趣有态度!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抄袭。

喻派职言


我就是那位"C",我空闲的时候或是工作有点忙的事情,都会主动去办公室加班,而且有时候领导有加班的时候,我也会主动来加班。之前也有同事私下嘀咕过我,总觉得我喜欢在领导面前爱表现自己。是的,我确实是这种心理,但是我有想法和能力想把工作做好,甚至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有什么错呢?现在领导有交待给我的工作,我都尽力做到更好,我常常想,我不给别人比较,我给自己比较,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每天有进步,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啦!


Carry的生活日志


我刚遇到类似的问题,帮客户代发工资,个税核算一直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刚开始是由客户核算我们来核对,但是我发现这样工作量太大,核对要来来往往好几遍才能确定最后的工资表,所以我把个税核算的工资接过来了,一遍搞定。但是同事手里的客户她不负责核算也不负责核对,连着好几个月都有差异,客户就找公司,领导说了我这的情况让她借鉴经验,过来找我取取经。NND上来给我一通叨叨,意思是我这样是在贬低自己的服务价值,没跟客户多收钱不应该多干活,还连累她以后多干活。我插嘴的空都没有,气的我扭头就问主管,我以后怎么办,公司给客户协商吧,最好能给个最终协商方案,我听从公司的决定。领导回头就给她单独开会,出来再也不瞎叨叨了。


希希33333


是的,破坏规矩。我来说下我的经历吧。身处美资公司,不提倡加班。空降招来一个部门主管,然后新官上任三把火,邮件说本部门加班在项目上的无偿加班,至此给自己留下巨坑,首先自己部门员工不满几乎不理他,要加班完成的不算加班大家都不干。其他部门的部门老大也说他瞎搞,会影响其他部门。里外不是人,然后5个月过去了,这个新来的试用期没过弄走了[捂脸]。然后大家都开心了。不要搞特殊,不要损害员工原来的利益,不然没人向着你。


LancCJ


这个不能说坏了规则,准确的说应该是打破了大家的工作平衡状态;

我刚毕业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我去之前所有助代每天成交8、9家,销售20-30件饮料,当我加入这个团队后每天成交30家左右,销售100件饮料以上,领导就慢慢的提升团队每个人的成交家数与成交箱数指标,团队成员也会联合起来抵制你、孤立你;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你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就要坚持做下去,他们抵制你也正常,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安逸的工作从舒适区进入了非舒适区,而且由于你的额外付出与努力,你的同事因为跟不上你的节奏而被公司辞退。


飞翔的火焰one


ABD说C坏了办公室的规矩,其实这个规矩只是大家都默默为自己考虑的一个借口。

办公室的规矩,是以公司发展为基础,其他的规矩只不过是部分人给自己找的借口。

我公司里一个部门就有这种情况,一开始四个人负责各自的业务的业务对接工作,可是偶尔会有一些特殊的关系的单子,也就是不是业务员自己拿到的订单,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负责对接。

有三个人都以忙不过来为由拒绝了,只有一个员工接下来了,我们称她为C吧,刚开始还好,上班时间刚好可以处理好。后来C负责的业务员的业务越来越多,8小时完全不够用,而老板还是习惯把其他的单子给C做,所以C就无偿加班了很久,而另外三个人还是跟以前一样,到点就走,还在私下里嘲笑C。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C的工资已经翻了一番,成了另外三个人的主管,然而那三个人只长了500块钱。

在职场,有些时候,我们要圆滑,更要懂得吃亏,为自己积累职场资本。因此我们要认清两点:

办公室的规矩是为了利于公司发展的。

办公室因为公司的存在而存在,如果这个规矩的存在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团队却不能改变这种现状,那说明这个组织是有问题的。

如果大家因为某些规矩,而对公司的利益视而不见,那么这个办公室可以存在的时间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当规矩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时候,你要敢于突破,打破规则。

办公室的规则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

如果办公室里,有些不好的规矩,比如大家都喜欢浑水摸鱼,浪费时间,白拿公司的钱,而且还反对打击那些认真做事的人。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顺从那些规矩,跟那些职场老油条去同流合污。

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成长,别人无法替代。同时也要坚信,你的付出,总会有人看见,有人嘉奖,如果不是这个公司的老板,那就下一个。

不把自己搞得与其他人对立

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干活,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可以优秀,可以先进,但没有升职加薪之前,不要搞得太不合群,或者太与众不同。

更不能因为自己多干了活,而去沾沾自喜,这个要低调,而且还要跟ABD这样的同事搞好关系。

因为职场上很多人,干活不行,打小报告,内讧的本领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还要跟他们搞好关系。

当然如果你不想,那么完全可以在自己得到提升之后,向老板提出升职,或者换部门,或者换老板。


牧羊先生666


我曾经在意大利待过几年。当地华人经常加班,连周末甚至节假日都不休息。因此意大利人不太待见当地华人,认为他们破坏了规则。

意大利这个国家以休闲舒适的闻名。每天早上9点上班(多数人9点半左右到),10点喝个咖啡,下午3点左右再来一个咖啡,6点准时下班,几乎很少有人加班。周末加班,几乎是想都别想。每年除了圣诞元旦长假,还有个8月假,也是两周左右。

在国内,老师上课迟到5分钟以上,那就是教学事故,是要扣绩效工资的。所以当我在意大利上课遇到老师迟到时,感到很纳闷,这都什么节奏。更离谱的是,有些老师能迟到半小时左右。

在同一个办公室,ABCD四人拿着同样的工资,C总是主动加班,其他人说他破坏了规则,你怎么看?

这种情况就看你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了。不想得罪同事,那就顺从他们。但在小公司,我不建议你这么做,因为老板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合同是跟老板签的,他是最终决定你命运的人。何况表现好一点,说不定还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把加班当成一种投资,也未尝不可。就楼主的描述来看,只是偶尔加班,因此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我们都希望加班有钱拿,可现实很残酷。有偿加班是个趋势,不过前路漫漫。


风哥聊成长


茉莉觉得看c自己的想法了。

先说一个案例,茉莉的一个前同事,从居委会跳槽到国企,因为那个国企是比较少年轻人,所以在入职的时候,领导已经说了,如果这个同事努力的话,很有可能迅速晋升到中层,当然我这个同事的心更大,他希望在五年内可以晋升到高层。

所以他挑起了部门内的重担,有什么难做的工作也主动承担,很多棘手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个案,他会配合领导,结合自己过往的工作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加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另外他还需要和各级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他在办公室工作,正是一个沟通的枢纽,所以也有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说他是领导的跟屁虫,马屁精。

但是他从来很少关注这些同事的评价,他就是一直关注自己工作的效果,从来都是开开心心和勤勉工作。

所以茉莉就是说,这得要看自己要的是什么了,他们几个都不加班,领导叫干活也没有好好做,如果你想脱颖而出,那就继续破坏所谓的规则。

如果你其实只是想混混日子,和他们一样的顺利退休,没有波澜,那以后就得和同事保持一致性,领导叫干活的时候,有时加班响应,有时不要,那就差不多了。


Molly小秘书


这件事老板已经给出了答案。C已经悄然占领了C位呀!


1:看当下,C可能是那个“有点傻”和“不懂规矩”的人

以前公司也有一个特别爱加班的同事,我们也有很多同事到处传言,说这个爱加班的同事就是爱表现,表现给老板看。因为我们老板也喜欢加班。直到有一天,这位同事用业绩来证明了自己,我们才知道我们被撇开了多远。后来我们才知道,同事因为单身,回家也没有太多事情,他就每天挖掘和整理大客户的背景资料,需要做的方案反复修改,日积月累,不仅得到了那些我们啃了一两年都啃不下来的大客户,随之而来的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升职加薪。

所以,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工作的选择权,该如何做,做成什么样子。我们无权要求别人守我们的规矩,毕竟在升职加薪这种事情,我们没有权利。


2:C已经悄然占领了C位。同一个办公室,为什么老板偶尔会把突发事件安排给C呢?因为C能解老板之急。能帮老板解决问题而又毫无怨言的人,你觉得老板会觉得他傻吗?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喜欢哪种员工,将来又会把机会留给哪种员工呢?


3:站在高处的人,往往是不守规矩的那个人。我们常说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要么是够努力的,要么是敢创新的,要么是执行力特别强的,要么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如果你跟ABD的想法一样,那么恭喜你,你的职场之路也就稳稳地落在贵宝地了,安稳踏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心态放好,将来不要羡慕身边那些一路向前的人就好。


这是世界是比较公平的,虽然并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就不会有回报。中大奖之前不还得花上两块钱买上一张彩票呢吗!


职业规划师猫姐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新币。

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四个人拿一样的工资,有一个人主动加班,就会被当做异类,会被另外三个人驱逐。

当你要融入一个集体,不是变得比他们优秀,而是和他们一样愚蠢就可以了

更好的融入一个集体从来不是展现自己的优秀,往往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不合群的。

从古至今被贬的杜甫、陶渊明,还有被害的岳飞无一不在论证这个道理。

在团队中混的好的绝对不会是本事最好的人,也不是最漂亮的人。肯定是资质平庸、长相平庸、性格平庸的人。

因为人畜无害,对谁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不愿意和锋芒毕露的人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怕被抢走风头,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做不到。

所以这里C被其他三个人排挤,因为过于积极,和他们不一样,而他们希望C能和他们一样,这样才能心安理得的拿着一样的工资。

如果C继续这样积极工作势必会打破目前的平衡,要么就是C涨工资或者提拔,要么就是让他们三个都开始加班。

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帕金森定律:一个平庸的领导往往也喜欢雇佣两个平庸的助手,而不是选择一个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可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会上行下效,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的领导体系。

领导往往会影响一个团队的形成。一个优秀的领导能够带动团队,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也能提高团队的水平。

规则是人定的,到底该不该打破

在这个案例中,C被认为打破了规则,成了他们办公室中的眼中钉。

如果C没有主动加班,也和他们一样,每天就安分守己的做这些工作。

那么谁都不来打破规则,那公司就会像一滩死水,波澜不惊,之至水干涸或者彻底臭掉。

公司也会被这样的情况,人浮于事,最终走向死亡。

站在公司的角度,领导角度来说,这个规则本身就是错的,就是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

鲶鱼效应:将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优秀的人才,放入组织,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的其他人。从而实现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

这个C就是鲶鱼,通过他的刺激,来搅动办公室的安于现状的其他人。

如何才能做好“鲶鱼”

很多时候固定的思维很难改变。

就连国家都说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同样的要想真的变成“鲶鱼”,只能先带动一小部分人,让他们融入进来。不需要无偿加班,无用的加班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更有效率的完成才是老板最想想到的。

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既然已经发现了大家对于无偿加班的反感,那就要先改变对加班的安排,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加班。

大家都有眼睛看得到你的努力,也会被你的努力感化。


结语

在办公室中,发现自己比别人积极主动,真的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

也许会被一部分人不认同,也会被嫉妒。但是记住,大家有了危机感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