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父母文化低,很多大事,你就別與父母商量”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文化低並不代表見識短,只要是正確的就去接受,文化高也不代表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凡事都有兩面性……就看你有沒有區分的能力


紅心綠野


作為一個70後的媽,如果孩子有大事,孩子能給我說,我肯定開心。但是,我一定會學會適當的引導孩子,學會適當的閉嘴。很多人不願意對父母說什麼,包括我在內,倒不是因為父母的文化低,更討厭的是父母不懂也會插一腳。反覆叨唸個不停。別說大事了,就是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媽每次不管孩子對不對,都會當著我女兒說“別聽你媽的”,說真的,每次聽到這話,我真的希望我沒媽。真的,心裡就有那麼厭惡。可能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平時,我都是愛聆聽兩個孩子說話,兩個孩子跟小鳥似的,嘰嘰喳喳。兩個孩子從小就有自主權,所以,對我說什麼都是心裡沒負擔。其實,有些孩子的確因為父母文化低,見識少,沒必要說什麼,比如我一個侄兒考上了選調生,在選單位時,寧願問我,也不問他父母,就算問了,他父母也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單位啊。只是選好之後,告訴父母一聲即可。還有一種就是我這種,父母還是比較能幹的,就是太強勢,喜歡喧賓奪主,凡是做主的,他們的孩子出去逆反,也不願意和父母說任何事情。我從小被我媽打壓,長大了連句話都說不好,現在,任何事情,我從來不對我媽講。


用戶3882923505730


我並不認同這句話,文化程度的高低並不能決定所有,它既不能決定人的生活經驗,也不能決定人的生活素養,更不能決定人的眼界。所以我認為即使父母文化低,但是他們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擁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生活常識,就像一句老話說的,爸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所以很多大事,我還是願意跟我爸媽商量的,結合他們的意見,做出最好的選擇。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我爸僅僅是小學畢業,而我媽就稍微好一點,初中畢業。我爸媽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卻非常願意跟我爸媽商量事情,因為他們總能給我啟示,讓我能夠更好地前進。我爸現在是一名普通的司機,常年在家務農,可能他沒有見識過外面世界的精彩,但是他卻能夠教給我很多人情世故,教我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友誼,如何處理學習上的問題,在一些大事上面也能夠給予我很多獨特的見解。我媽現在是一名小工廠的主管,見識了很多風風雨雨,大風大浪,明白現在年輕人的想法,瞭解當今社會的潮流,能夠初步判斷社會發展趨勢,她能夠教給我很多職場上的禮尚往來以及很多連我都不瞭解的年輕人思維。我記得我跟我姐的高考志願都是跟我爸媽一起商量的,我最後的填報大學也是我媽拍板決定的,這並不能說明我跟我姐就是一個沒有判斷力的人,我們只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爸媽的生活經驗所總結而做出的選擇。如今,我姐已經在一所公立醫院上班,而我也在本科院校上著大學,可以說結果是喜悅的。

文化程度低不代表沒有生活經驗,不代表沒有生活常識,不代表沒有判斷力,你爸媽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所以有大事可以跟父母商量,你是他們的心頭肉,他們不會害你的,他們只希望你能過得比他們好。當然,我們不能盲目地聽從爸媽的意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結合自己的文化程度以及爸媽的生活閱歷做出正確的選擇!


曾較瘦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由於個人條件和家庭條件的限制,有些父母確實沒有孩子們的文化水平高,據我瞭解,還有一些父母,幾乎都是不識字的。

遇到問題,遇到所謂的大事,就不需要和父母商量了嗎?錯了。

1.這些父母可能真的沒有文化,可他們怎麼培養了一個有文化的孩子呢?我並沒有詭辯或是抬槓,當事者可以平心靜氣想一想,事實是不是如此?

2.你遇到的大事,不一定都是微積分、量子力學和幾萬字的論文吧!那只是你的專業,我們尊重你的專業,更敬重科學。這些事情,也許你的父母插不上嘴。除了這些事情呢?家庭的,生活的,教育子女的,為人處事的事情呢?和父母說,也許才是最好的途徑。

3.不要忽略了閱歷。父母們可能都沒出過你們生活的城市,但他們也是從玩泥巴的孩子到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的,他們的經歷和見識,我們作為子女,未必都清楚,而這些社會上的閱歷,對於我們抉擇人生大事,往往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4.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這是知識層面的問題,不代表父母沒有智慧。有人說,想了解中國人的大智慧,就去那些普通的農村,和那些在村口,在巷子裡曬太陽的老者對話,他們總會說出“大水漫不過鴨子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類的智慧之語,雖然,他們可能真的不識字。這就是智慧的力量也是智慧的魅力。

父母,我們的源頭。除極其特殊的情況外,99.99%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也許有時我們向他們求教一些問題,他們的回答,也未必讓我們滿意,但是有事和父母商量商量,總沒壞處。


王小檀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我覺得這要看是什麼事情了。

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情,父母文化低,確實幫不上忙,你可以不與他們商量。

但是生活上的事情,父母都是過來人,應該比你懂得多一些。

徵詢一下他們的意見,商量一下,是應該的!

而且即使你文化程度再高,總有你不會,甚至不曾涉獵的地方。

人無完人,

父母的建議,相當重要!

與他們商量,也是必須的。

你不可能因為父母文化低,就不跟他們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父母身上,總有他們自己的閃光點!

對你來說,這些都是無價之寶,想之不盡,用之不竭。

更何況,父母又是你身邊最關心,最愛護你的人!

你不與他們商量,就是不尊重他們,當他們不存在。

他們知道後,會更加難過。

看不起,是不應該的!

父母文化低,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歷史原因,我們不能以此來作為評判標準。

學無止境,人的一生,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即使你活到一百多歲,很多東西還可能是一知半解。

一個好漢三個幫,

找個人商量,是必須的,應該的!

不論其文化高低,其都是你的父母。

所以,我們不可能因為父母文化低,就不與他們商量了。

既然是大事,就應該讓他們參與進來。多一點意見,多一分保險。

想開了,你還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永遠相親相愛!

“如果你父母文化低,很多大事,你就別與父母商量”你怎麼看?

我覺得實踐經驗,大過理論知識。

父母文化低,不見得他們沒有閱歷。

僅憑著他們的一腔熱血,也能幫到他們的子女。

跟父母商量一下,沒有壞處!

一家人,就應該有商,有量。

攜手前行!





現代風水命理儒釋道


不敢苟同。

經歷和文化水平,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首先,當今的所謂文化,很多都是從人們當年的經歷之中提煉得來的,經年月久便上升成其為文化。

你所說的文化水平低,頂多也就是認不得幾籮筐字,平日處事謹小慎微而已,但他們懂得的大道理卻絲毫不亞於當今年輕人。

比如說到愛國,他們會想起當年的“走日本”。正因為他們經歷過那段歲月,相比之下比起我們來,更有切膚之痛。

有些年輕人的愛國,其實一直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老一代人的愛國才是真正的入心徹骨。

因為他們經歷國土淪陷,見證過橫死遍野,他們的愛是由恨上升而來。

只有恨到極致迸發出來的那種愛,才是真心實意的愛。

什麼叫做“大事”,在我看來大凡歸“大道理”管的事就是大事。

如果誰跟你說,因為父母文化水平低,大事不要跟他們商量,我建議你還是儘量離這種人遠一點,不定哪天就會把你帶到溝裡去。

人們之所以將“經歷”上升到“財富”,就是告誡人們在經歷之中,其實有很多就是失敗的教訓。只有當我們吸取了這些教訓,才能少走彎路,順利抵達人生彼岸。

記得當年有些人在教訓不聽話的孩子的時候,曾經有一句話讓我至今刻骨銘心。

確實是如此,作為老一輩過來人,他們吃過的米比我們吃過的鹽多,經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

如果沒有他們用一路顛簸的艱辛經歷,為後來人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作為今天的我們還不知道要摔多少跟頭,要走多長的彎路。

正是有他們這種以身趟雷的方式,才使得我們這個民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當今的人們,一個個似乎越來越浮躁,愈來愈急功近利,其實還是自身的經歷不夠。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之下,知識越多有時候反而越容易犯糊塗。

作為父輩,無論他們識不識字,但他們那個年代所受的教育,正是曾經被某些人拋棄,現在正在迴歸的優良傳統。

歷史已經證明,正是幾千年來,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才鑄就了是當今世上堪稱最優秀的中華文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db5834ccdfa43169080a1c492b71098\

寶慶碼頭獅哥


我是愛無聊,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這題主這個問題,我是不贊同的,以下我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瞭解。不可否認,有很多父母,確實文化很低,像筆者這輩的父母,大都七十多歲了,很多甚至沒有上過學,但這並不是不和從母商量的理由。

從情感上講,這是對父母的尊重,父母親把我們拉扯大並不容易,吃了很多苦,特別是沒有文化的父母,生活更是艱難,每一分錢都是汗水所換。物質上他們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供我們上學,幫助我們成家立業。我們現在有能力了,如果連和他們商量下這樣的事都做不到,可以說真是枉為人子。

從經驗上講,父母在社會上生活了大半輩子了,什麼事沒見識過?說句不客氣的話,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有些事可能你當時覺得是正確的,但經不過時間考驗,多年後再回頭看看,還是父母的意見正確。

所以,我覺得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還是多和父母商量下吧!有父母在,心裡總是踏實的,最起碼在你落魄的時候,還有父母這個巷灣。


愛無聊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片面的下結論,應該辯證的看待。

分析“如果你父母文化低,很多大事,你就別與父母商量”這個問題,至少有兩點是需要從新審視的。一、按照這個命題推理,翻譯過來就是認為“父母文化低,和他們商量大事,他們也不會懂,浪費時間,沒有意義”。二、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到底哪些稱得上算是“大事”,才沒有與父母商量的必要。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能達到的高度。說白了,父母的文化低,並不意味著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差,理解能力低,也並不能代表他們的評判標準落後,更不能說明他們的建議和想法沒有參考價值。

遠的不說,回首改革開放激盪四十年的洪流當中,湧現了無數鮮活的例子。他們那一代人,稱得上是我們的父母輩。

在安徽小崗村,最早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序幕的是沒有什麼文化的農民。在蕪湖,開個體經濟先河的是有著“中國第一商販之稱”的年廣久,他也是沒什麼文化。以及在大邱莊的禹作敏,在華西的吳仁寶創鄉鎮企業先鋒的他們也是沒什麼文化,然而他們都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誰敢說他們的文化高?誰又敢說他們乾的不是大事,他們沒有與之商量的價值?

老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也許父母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們積累的是豐富的人生經驗。無論世界怎麼變化,面對一些事情,他們可能給不了你直接的答案,但可能給予你開啟答案的智慧。

接下來,我們再說第二點,到底生活中哪些事才算是“大事”,達到沒有與父母商量的必要。是升學、就業、結婚、生子,生老病死?還是工作當中要籤一筆百萬大單項目?關於大事的定義,父母和子女的界定本身就存在差異。這個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你的工作領域可能很專業,工作上的事,在你眼裡這是大事。工作當中攻堅克難跟他們商量也許幫不上忙,但只要你跟他們訴說,他們也會噓寒問暖,非常關心。

和誰結婚,婚後生不生孩子這事,在父母眼裡這是大事,有的子女卻不以為然。我認為,應該向他們表示尊重,最起碼的知情權應該是有的。

和自己的父母商量,無論你是否獨立,還是遇事大小,最終獲得的都是他們的祝福,願你好啊!這就是是沉甸甸的父母大愛,你與他們商量或者不商量,來或者不來,那份愛就在那裡。還真與文化高低沒關係!





益往直前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文化也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文化低只能表明,他們認識的字數和學到的知識有限,一般人就算文化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所有的知識都用的到,你會高數不一定就比賣菜的算賬快,熟能生巧,也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和父母商量事情也許他們的經驗是我們在書本上沒有實踐的理論,書本和現實還是不一樣的,書本基本是在特定的框架和條件下才可以實現的,現實中很多條件都不具備,或者會發生偏差,這時候父母的寶貴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最為我們最親的人,給我們的建議,都是最中肯的,基本不會摻雜私心,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他們商量的。

當我們的意見和想法與他們相沖突時,或者他們的意見就是錯誤時,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學識和判斷,不能受他們錯誤的觀念影響,以前的認知來否定當下的現實已經不符合實際情況了,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夏天的楓葉


是的,不需要商量!做事自己細思量,決定了就去做,和父母商量?和他們要錢還是聽他們否定你的決定?我們都是成年人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了,如果你還想著做事先問媽媽(爸爸),‘能不能做’,那你永遠都是個‘孩子’!(獨立不是一個人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