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工具寶典之:影響圈


養育工具寶典之:影響圈


很多家長都把子女的問題,歸結到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同學影響等因素。的確,這些因素在孩子成長曆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因素是我們能夠控制得了的嗎?

每個人都有格外關注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政治、戰爭等等,這些都可以被歸入關注圈。而關注圈內的事物,有些超出個人能力範圍,我們影響不了,而有些則可以被掌控,能夠施加影響,這些能夠被我們施加影響的就被稱之為影響圈。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關注圈,還是影響圈?就決定了他做事的效率和效能。

高效能父母總是關注於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反之,消極被動的父母則全神貫注於關注圈,緊盯孩子弱點,以及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情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並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藉口。

只要焦點在關注圈,就等於允許自己受制於外界條件,自然就不會積極主動採取必要措施來推動積極的變化。只有當我們在影響圈上下功夫,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才能夠獲得改變的正能量,最終影響孩子。

那麼怎麼才能夠讓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影響圈呢?

1.列出關注清單。

把自己關注的所有事物都列出來,無論是自身的、外界的、家庭的、社會的、國家的,只要是自己經常關注的,都一一列出來。

2.選出影響清單。

從關注清單中挑選出那些自己能夠掌控並能夠施加正面影響的事物,這些就是自己的影響清單。如自身成長、親子關係、家庭環境、選擇的自由,等等。

3.擴大影響範圍。

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影響清單上,通過思考、實踐、行動,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圈。如讀書學習、自身成長、高效聆聽、增進親子關係、積極行動、建設溫馨家庭等等。

通過這樣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去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從而能夠更好的促進自身成長,帶動孩子及外界和他人的共同成長。

我的女兒有時會顯得很笨,我很擔心她因為笨在學校被人輕視與嘲笑。但是,這些都屬於關注圈範圍,這樣錯誤的聚焦,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感到憂慮和無助,同時也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感。

後來,我聚焦於影響圈,著眼於自己思維定勢的改變。我不再設法去改變她,轉而從客觀的角度去發現和了解女兒的特色、個性和價值,不再拿孩子和旁人比較,不把固定的社會模式強加在她身上,這樣反而能夠平靜的欣賞她的優點,我們相信她有能力應付人生的種種挑戰,也就不急於保護她免受外界的嘲笑。

不久,她漸漸有了信心,開始肯定自我價值。終於以自己的速度與步調發揮出了自己的潛能和價值。現在,她不論在學業上,還是做人上,以一般的社會標準來衡量,都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這就是影響圈的力量,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