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党员,一个普通而又意义非凡的“名字”,却成了任何时刻冲在一线工作者的“代号”,他们肩负着人民的信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顺义区广大党员迅速“集结”进入“战疫”一线,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吴秀英(右二)正在劝说老人们不扎堆晒太阳

在牛栏山镇先进村有这样一支党员队伍,他们平均党龄50年,劝导村民不聚众聊天、玩牌,让村民意识到如今短暂分开是为了让疫情快些过去,让未来的相聚更加欢腾。

先进村这支“劝分队”由3名老党员组成,三个人得知村里要进行防疫执勤时,他们主动请缨为村里的疫情防控作贡献,但考虑到老党员的年龄已不适合站岗执勤任务,于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老党员威信高、经验足的优势,组建了这支老党员“劝分队”。“劝分队”顾名思义就是党员在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下,分时段在村内巡逻,协助村委会对村内聊天、玩牌等聚众活动的村民以身说教,劝大家分散,提醒和劝归出门不戴口罩的村民。

“劝分队”队员王建民平日里经常约三五好友聚餐,闲谈畅聊。而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不仅自己不聚会不喝酒,还说服身边的人不参加聚众活动。王建民说:“我作为一名党员,不能给村里添乱,而且还得起到带头作用,我跟亲戚都说好了,等疫情过去请大家吃饭,到时候大家再好好聚聚,那时候的相聚更有滋味儿。”

队员吴秀英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巡逻一次,从家出发,有时候向南,有时候向北,她说:“这一天我得把村里各处都遛达一遍,履行我的义务。”在2011年做过两条腿换骨膜手术的她至今仍行动不便,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即便是这样她仍然对“劝分”工作充满热情。村里老人有的喜欢在中午晒暖,吴秀英看到后就赶紧上前提醒:“大家晒暖可以,但不要扎堆,都拉开点距离,口罩也一定要戴好。”不仅如此,吴秀英还自费买了口罩随身携带,巡逻时看到没戴口罩的村民就赶紧提醒他戴上,如果村民没有口罩,吴秀英就把口罩发给他戴上。

队员侯瑞英两膝盖因关节炎长期疼痛,而今年父亲又突然去世,对侯瑞英打击很大。但当疫情来袭时,她义无反顾地加入“劝分队”。她说:“我父亲也是一名党员,他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先进村总能看到双腿疼痛而无法长时间走路的侯瑞英,推着自行车向村民宣传预防新冠肺炎知识,劝导不扎堆、不聚众。

“劝分队”的老党员们既没有强健的体魄,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他们不畏艰难、不辞辛苦、勇于担当、以身作则,彰显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防控疫情战争中来,一起守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党员争当夜空中最耀眼的星


【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夜晚,李凯登记居民信息

马坡镇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一线,争当夜空中最耀眼的星。

石长连是石家营村一位已有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老伴卧病在床,常年需要照顾,但得知村党支部在号召党员共同抗“疫”的消息时,他第一个主动报名。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卿劝他:“您年纪大了,老伴儿也需要照顾,还是把任务交给年轻人去做吧。”他说:“我白天照顾老伴,晚上值班。作为老党员,我不能只想着受照顾,现在是关键时刻,党员更要带头。”连日来,石长连志愿为村民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参加村口执勤值岗,认真做好出入人员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

老党员带头表率,年轻党员也不甘落后。“晚上值班把我安排上。”“哪里有需要,跟我直接说。”说这话的是马坡镇肖家坡村党员李凯。为何选择晚上值班,他的回答是:“我作为党员和退伍军人,必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李凯是邮政快递的一位员工,全年无休已是家常便饭。疫情来临,白天他坚守在邮政快递的岗位上,晚上利用下班时间准时到村口值守。夜晚寒风刺骨,有居民、车辆经过,李凯上前检查、询问、登记等,并叮嘱他们做好日常防护,一连串的流程他已做得格外熟练。

夜晚中,值守在岗亭的党员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同时也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志愿防控全家总动员


【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付丹丹和张亚全一同为防疫站岗执勤

“呦,二大妈您和侄媳妇一起站岗,这是全家总动员啊。”

“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我们一家怎么能落下。”

这是在牛栏山镇金牛村村口发生的一幕,当家家户户都在响应国家“在家过年”的号召时,村民张润秋,其丈夫郭孝民、侄子张亚全、侄媳付丹丹却走上街头,一起参与志愿疫情防控工作。付丹丹是双兴小学的教师也是村里的在职党员,丈夫张亚全是牛栏山酒厂职工,姑姑张润秋是村委会后勤人员,姑父是退休老党员,外人看来这一家人支持村里的工作就像在做自己家的事一样。

路上的行人很少,付丹丹裹紧了衣服,看见外来车辆赶紧上前询问,“您好,我是村里的志愿者,您是本村人吗?从哪里来的?要到谁家去?最近疫情要随时关注,尽量不要出门……”每来一辆车,付丹丹都要嘱咐一番,而对于村里的居民来说,这看似简单的几句“唠叨”却透着关怀和温暖。

一家党员齐上阵,成为这个冬天最暖心的画面。

在防疫中做一根敏感的末梢神经


【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王淑萍(左一)在南半壁店村口和志愿者核实村民信息

连日来,有这样一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党员,分散在顺义各个村庄,在防疫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王淑萍是李桥镇南半壁店村妇联主席,连日来,她和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及后勤工作人员一起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因为值班也没陪你们吃顿年夜饭,我又接到新的任务了,面对疫情防控,作为党员干部我要积极配合支部工作,这个年我就不陪你们过了,近期我接触人比较多,让我大孙子去姥姥家住一段时间吧。”初一一早,王淑萍和家人协商后就投入到了辖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腊月二十八22时50分,高丽营镇河津营村党员陈荣霞一个人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焦急地拨打着电话。“您好,我是高丽营镇河津营村委会,请问您什么时间返京?”“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京?”这天晚上陈荣霞接到通知,河津营村有五名近期经返京人员需要核实。已经休息的陈荣霞立刻只身一人来到村委会,按照电话逐个联系返京人员,详细了解每个人的信息,得知人员并未返京,已经快凌晨1时了,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要出门了,快回家吧,等疫情过了再出来一起唠嗑,现在处于疫情关键期,自己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控。”在大孙各庄镇小坝洼庄村,村民岳俊伶正在走街串巷劝导村民不要扎堆聚集、不要走亲访友。每天8时,岳俊伶做好家庭消毒、量好体温后就戴好口罩出门。“她之前是我们村的妇联主任,对村民一直尽职尽责,去年年底才卸任。这次,她率先走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村民李植霞告诉记者,除了出门戴口罩、少串门,岳俊伶还告诉大家回家要勤洗手、勤消毒,等到春暖花开再串亲戚、聚会,更热闹更喜庆。

他曾守卫边防如今守卫社区


【行动】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焦春生(左一)在小区门口检查车辆出入证

退伍不褪色,居住在双丰街道马坡二区的焦春生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在职党员。

焦春生看到社区在职党员群发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立即联系居委会工作人员报名,在社区门口站岗执勤,给居民测量体温,给车辆登记信息,发放出入证。“特殊时期,大家都很配合,还有一些返京的人主动到门口找我们登记”。

焦春生在门口执勤时间最长的一次是6个小时,从13时多到19时30分。那天是返京高峰期,17时左右,登记信息的车队足足排了两百多米远。焦春生和其他志愿者们一刻也不得停歇,两个小时过去后,大家才得以暂缓一口气。

春节假期结束,焦春生所在的燕京啤酒厂也开工了,单位早晚班两班倒,上早班他就下午执勤,上晚班就上午执勤。除了在门口站岗执勤外,他还参加单元楼门的消毒杀菌工作,从家里拿出喷壶、消毒液、抹布等消毒工具,对楼梯扶手、楼道、单元门等各个角落进行清洁。

在没有疫情的过往日子里,焦春生除了工作外,有大部分精力用在陪伴家人上。尤其是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他要给母亲喂药,关注她的饮食,陪她聊天。而最近这段时间,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参加志愿服务,不能时刻陪在母亲身边。还好妻子和儿子在家,他们都很支持他的志愿者工作。妻子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一家人准备丰盛的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