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現在隨著勞務成本的上升,包括小區的物業人員需要繳納員工社保的負擔等,僅僅只是靠收取物業相關的費用已經無法支撐一個物業公司健康的發展。很多上門服務比如房產租售、保潔、維修、大件快遞上樓等服務都是由三方互聯網平臺在做,除了百強物業企業,部分物業公司在嘗試,大部分物業公司仍處於觀望的狀態。從整體上來說,物業多種經營收入普遍比物業公司整體收入佔比要低的多。對於本身處於勞動密集型的物業來說,多種經營不失為開闢額外收入的重要方向。(關於多種經營的分析可查看《 )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減少客戶外出頻率。居民的日常消費需求,除了自主在三方平臺下單之外,物業小區也各顯神通。物業管家在小區住戶群裡發起買菜團購,住戶將購買需求發送到微信群,在小區管家統計後,次日就近在附近超市或菜市場統一採購,也有的小區跟三方買菜平臺合作,拼單派送至小區,由物業送菜上門或住戶到統一的小區自提點拿去。

某大數據平臺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生鮮類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為107.17%,其中七天長假和在家辦公期間分別達到了108.46%和108.55%。如此高的增幅,一方面受益於生鮮電商在2019年一整年的快速發展,迅速積累了用戶;另一方面,受疫情的影響,2020春節期間多地實施居民出行管控,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鮮類APP的活躍和增長。

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同時,與2019年的春節期間相比,叮咚買菜的平均日活增幅達213.50%,遠超107.17%的行業平均增幅。而在新增用戶增幅上,叮咚買菜達291.42%。叮咚買菜在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戶增幅上都有出色的表現。

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從上圖的數據上來看是比較可觀的,在當前疫情下“危”與“機”並存,造就了生鮮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在過去一年中,用戶使用生鮮電商平臺的次數顯著增加,線上購買的方式愈發收到消費者的歡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80、90後成為了消費的中堅力量,他們有強烈的意願去提升個人的消費水平,並且對品質和體驗等服務標準越來越高。


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同時,作為生鮮電商企業來說,普遍存在的是配送成本高、前置倉投入大等問題,作為第一手觸達用戶的物業企業又該如何入局呢?

方法一:自建生態圈

一些百強物業企業都在投入開發自己的線上服務平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電商服務。

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首先要有個可以給用戶購買的商城,其次是訂單的流轉、門店或前置倉的調配、物流的配送、採購以及補貨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完整的產業鏈。投入成本大,中小型物業公司沒有太多的資本和現金流支持生態圈的搭建和維繫。

疫情背後,物業企業該如何入局社區電商?


方法二:“聯姻不結婚”

2018年4月12日,蘇寧與碧桂園大成商業地產的合作,預計今年內將有600家蘇寧小店、蘇寧直營店等智慧零售業態店入駐碧桂園物業。

無獨有偶,2019年10月18日,彩生活社區首家“京選社區會員店”在深圳寶安花樣年·花郡小區隆重揭幕,並於2019年10月19日正式營業。

物業公司可通過藉助三方便利店遍佈在全國的互聯網零售商業運營優勢,完善社區佈局,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益提升社區品質。

方法三:借力使力

有些物業企業想要自建品牌,但又沒有太大的資金去組建供應鏈,這時候可以選擇一個成熟的供應鏈為我所用。不論是阿里旗下的零售通,然後京東旗下的無界零售都是很少的供應鏈選擇,當然,也可以就近選取一些中大型超市的供應鏈。同時,在工具層面也可使用騰訊的智慧零售系列產品賦能。

而對於物業企業來說,則利用小區物業人員碎片時間進行送貨,也可對物業管理處進行形象改造,將自提點設置於物業管理處,同時具備基礎物業服務和多種經營服務,從而促進物業和業主的關係,提升社區服務溫度。

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方法,目的只有兩個,<strong>一個是更好的活著,另一個是更好的服務業主。


我更多的希望是物業企業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一直以來

很多物業公司扮演的角色都是管理小區、管理住戶,過程中逐漸導致業主跟物業對立面的產生。這次疫情,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身處防控第一線,真正做到了為保證小區住戶生命安全的<strong>“管家式生活服務”理念。

服務型物業簡單說來,就是要有一定的服務意識、一定的服務工具和服務能力為所需要服務的業主提供能夠令他們滿意的服務,而不是由物業自己說了算的服務。服務是服人、務、事,是能讓業主信服和務實做事的盡職盡責行為。<strong>一切以業主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方式和理念。

我是臉譜,一個行走在互聯網的觀察者,對新零售、智慧物流、智能工業、智慧物業、VR/AR、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頗有研究。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或者想要與我深度交流,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