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每天3萬人開淘寶店,創業要用MVP思維:如何低成本完成增長

疫情當下,“宅經濟”正在爆發,中國經濟戰“疫”錄中:每天3萬人新開淘寶店,格外引人注目。

這個巨量的數據,不單單只是看到“宅生活”爆發的消費力,更應該看到:每天有3萬人開始創業“自救”。

疫情下每天3萬人開淘寶店,創業要用MVP思維:如何低成本完成增長

彼得•蒂爾在《從 0 到 1》裡也說到,創業要從一個小市場開始。你要先在這個小市場裡有足夠的優勢。海陸空直接跟 BAT 開戰,我們不行。但要是在你的一畝三分地,你可以比他強很多。

當你開啟一個小市場,比如開了淘寶店,那就要面對增長問題。所有商業的核心就是談增長。當我們在上班時,都希望可以漲工資,更希望購買的房產能夠增值,畢竟物價飛漲,如果不漲就無法生存。

同理,當你開始一個淘寶店或一個小市場創業時,你肯定希望業績張、利潤漲等。因此,當你當上老闆時,核心的任務就是要搞增長。

可是,對於初始創業中的老闆來說,如何低成本的完成增長是特別重要的問題。

那要如何做呢?小編結合《精益創業》這本書,給大家提供兩個特別重要的概念:一是MVP,即最小可行產品;二是迭代。

一、你要懂得MVP,最低成本試錯法

什麼是MVP?當我們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把它搞成大而全。比如你開淘寶店,你想什麼產品都賣,這是不對的。

疫情下每天3萬人開淘寶店,創業要用MVP思維:如何低成本完成增長

剛開始,你要考慮清楚,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一個產品能夠被市場與顧客接受,核心點其實都只有1-2個,千萬不要想去增加更多的功能點,否則就會在無形中增加你的試錯成本。

《精益創業》中,作者舉了個賣鞋的例子。有個老闆,他在市場上有比較敏銳的嗅覺,當他看到大家買鞋都要到店裡去試穿,而且當時美國大概有5%左右的人是通過直郵來買鞋子的。也就是說,當有100個人去買鞋子時,至少會有5個人不需要直接去店裡試穿,就直接下單了。既然都能接受直郵,網上購買豈不是更便利,他就敏銳發覺了網購市場。

此時,也許你會說,那不就是開個網店,我也會的!是的!的確普通人都會想到的,但是這個老闆並不那麼做。

老闆要做的第一件事,先找人做了個網頁顯示的前端,很像電商的網站,但是後端其實啥都沒有的。我們都知道搞電商,一般都有前端和後端,搭建前端展示頁面相對簡單,後端就要配上數據庫、服務器等,既麻煩成本又高,因此他只是先做了前端。

然後,這個老闆就去鞋店拍了些實物圖先放在網上,看看會不會有人下單。此時,雖然沒有後端數據庫的支持,他只能用手工方式進行統計訂單,然後再跑去鞋店買了鞋,直接寄給了對方。

不斷嘗試各種款式後,他發現確實有人會網上購買,而且個別款式轉化率特別高,他才決定把它做出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

疫情下每天3萬人開淘寶店,創業要用MVP思維:如何低成本完成增長

目前這種商業模式其實很普遍,無貨源開淘寶就是一種最典型的案例,這也是一種最務實的創業嘗試,我們要學的其實是思路,即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它給我們的啟發是,初做產品,一定不要一下子搭建的特別大,特別健全的團隊。而是應該少花點錢,一個人或者就2-3個人好朋友,開工先幹先嚐試。如果證明這個市場真實存在,可行性高,再慢慢完善起來。

迭代的道理同樣如此,你可以先做一版,不求盡善盡美,看看市場的反饋。然後在反饋問題中不斷修改打磨,一個又一個的精進版本升級。

我們都知道蘋果的MAC、iOS 都在不停迭代,它不可能一次就能做到最好。很多人創業總是會有抑制不住的衝動,恨不得馬上拉大團隊,你就不斷髮工資出去,而這一切未必能給你帶來回報,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浪費成本。

二、從 MVP 開始,用迭代的思維

不管你今天從哪裡開始創業?一家店!一個淘寶店!一個小市場等,都要嘗試從MVP開始,用迭代思維去精進,一次又一次根據市場的反饋不斷提升與完善,慢慢成長。

在創業中,搞營銷時,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你還無法想明白,不知道如何入手,小編建議用男女關係來進行類比的思考,你就會馬上想清楚了。

疫情下每天3萬人開淘寶店,創業要用MVP思維:如何低成本完成增長

比如你想去追求一個美女,你要去想想,像劉德華、張學友比你有優勢多了,但是為什麼美女會嫁給你呢?因為只有你全心全意對她好,創業當中也要有這個思維。

做產品時,同樣不能求產品功能的大而全,一定要先找到最核心的功能,也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一個點。

面對消費者時,不要想能夠一下子都能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而是應該要先贏得一部分人的心。

疫情在家,很多人開始嘗試小成本試錯,開淘寶店創業,搞副業,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書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精益創業》,這是特別經典的一本著作,創業必讀。

寫在最後:今天,我們主要給大家分享一種最務實的增長方法,先通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試驗後,從一個明確集中的小市場開始做起,不斷用迭代思維,不斷根據市場反饋,讓你的產品逐漸完善完美起來。

這種思維,很多大企業都是如此,你們可以去考察一下華為、小米、格力電器這三家民企,看看他們最早是從什麼市場做起來的。他們跨個 10 億元營收的門檻,大概用了多長時間?這就叫創業低成本試錯法。


<strong>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