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是“東方規模最大的照相館”,卻是被“遺失”的攝影家

1870年前後的汕頭,已成為粵東、閩西南、贛東南,上千萬民眾出洋的主要港口,巨大的物資轉運和人流量使汕頭逐步繁榮,更吸引了不少香港攝影師先後來此拍照,除了湯姆遜、黎芳之外,還有英國攝影師弗洛伊德。


威廉·普萊爾·弗洛伊德(William Pryor Floyd) 1834年生於英國康沃爾郡的費拉克地區。1864年,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地紀事報及行業名錄》中,職業是上海香濃照相館的攝影助理。而據1866年1月25日《香港孖剌西報》報道,弗洛伊德曾於1865年的時候,在澳門開辦了一家照相館,不過該照相館在第二年失火被毀,可能失去了全部底片,損失嚴重。到了1866年年末至1867年年初的這段時間中,弗洛伊德加盟了西爾維拉(Silveira) 在香港經營的照相館,任攝影師。不久,西爾維拉將照相館轉讓弗洛伊德。於是,弗洛伊德在中環皇后大道62號開設了輝來照相館(Victoria Photographic Gallery),自稱為“東方規模最大的照相館”。之後,在香港的照相行業裡,弗洛伊德成為湯姆遜、黎芳的主要競爭對手,他們兩家都和弗洛伊德打了很長時間的價格戰。1872年,弗洛伊德在競爭中失利,將照相館出售給埃米利·瑞斯菲爾德 (Emil Riisfield)的香港照相館(HK Photographie Rooms),1874年11月,弗洛伊德離開香港,終止了他在中國的攝影事業。


他自稱是“東方規模最大的照相館”,卻是被“遺失”的攝影家

1867年左右的輝來相館照片,貝內特藏


弗洛伊德的在華攝影生涯中,拍攝了很多高水準的作品,成績斐然,他的攝影作品主要是風景和室內肖像。他的輝來相館除了出售香港風景外,也出售他拍攝的澳門、廣州、廈門、汕頭和福州的風景照。在1868年5月22日的《德臣西報》中,弗洛伊德拋出如下廣告:


輝來影相現售香港、澳門、廣州、廈門、汕頭與福州各處風景一套,分上下兩輯。照片為最新光學器材所攝,用當今一流鏡頭,拍攝視角可達100 ,三倍於東亞旅居攝影師常用鏡頭視角,可徑直拍攝全景照片,無需拼接。敝館現特降價,每張照片僅售50美分(此價格僅對訂戶有效)。


訂貨者請與敝館聯繫,至我處選片看樣,如有特殊要求,亦可前來商談。

香港

1868年5月21日


可惜的是,在中國的攝影史上,弗洛伊德屬於被“遺失”的一位攝影家,他的作品從未在國內成系統的進行結集出版,其在中國的第一次展覽遲於2012年10月,才在深圳舉行。學術界對他的研究一直非常罕見,目前只有在貝內特的《中國攝影史》中有一些資料,今天,弗洛伊德的攝影作品雖然在世界各地均有收藏,但其中的汕頭風景照至今未見,頗為遺憾。風景照之外,他拍攝的室內肖像作品也非常精彩,特別是手工上色的人物肖像,更廣受歡迎。他拍攝的人像背景和道具都很簡單,就是一塊樸素的背景布,一張花地毯,一個小茶几和一兩把椅子,但是人像都非常精緻,被拍攝對象很放鬆,能夠展現出自己的最佳裝態。


自攝影術發明之後,人們就一直在找尋“彩色的照片”,因為人眼看到的是彩色的景物。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催生了照片的上色工藝,之後漸漸形成照相館的一種慣例。手工上色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弗洛伊德也是一位技法很高的畫師,他使用水粉水彩等植物性的顏料手工上色,使畫面非常細膩具有水彩的透明感。如他的兩幅手工上色的女性人物肖像,一張拍的一位拿著手杖的老年婦女,一張是手拿斗笠的中年婦女,均製作於1870年前後。照片中,人物在中央,頭部基本完整表現,手勢自然,構圖重心穩定,左右均衡,而被攝人物的視線所及方向留有空間。整張照片清晰度高,立體感強,質感得以充分體現,而背景虛化並與人物拉開距離,人物的色調與背景的色調成對比色。這種風格適合於大眾的趣味,給人以靜雅之美,反映了弗洛伊德肖像攝影的風格與特點。


他自稱是“東方規模最大的照相館”,卻是被“遺失”的攝影家

弗洛伊德的手工上色的人物肖像1


他自稱是“東方規模最大的照相館”,卻是被“遺失”的攝影家

弗洛伊德的手工上色的人物肖像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