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进行香荚兰栽培?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南粤新农人


香荚兰,在我们老家又叫做香草兰,可以长到数米长,散发着极具魅力的香气。但目前许多朋友在栽培香荚兰都不知道如何去正确进行,这是香荚兰生长不好、香荚兰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正确掌握香荚兰栽培技巧,香荚兰也不会生长旺盛。为了保证香荚兰丰产,就要合理地、有效地进行栽培。接着本文将与大家共同分享关于香荚兰如何科学进行栽培。

育苗技术

香荚兰种子细小,繁殖生长慢,技术要求高,因此除了杂交育种采用种子繁殖外,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

  • 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保暖良好、含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土壤。当然,沙床育苗也可以,但切忌在粘土或荫湿地育苗。

  • 苗床消毒

育苗地在育苗前 7-14天用6%六六六粉剂100-150克拌些细砂均匀撒施,进行苗床土壤消毒,以防病虫危害繁殖苗。但为避免农药污染土壤,可不用六六六粉而用石灰1-1.5公斤或熏土处理。这对改良土壤和提高土温也有好处。

  • 苗床整理

育苗前将畦整成宽1米,高0.12-0.15米的苗床。由于繁殖苗扦插密度可以大些,插后生长期间的植株会无规则地相互穿插在一起,因此苗床不宜过宽。过宽既不便于起苗,也不利于操作管理。

  • 育苗时间

苗期的生长速度以温度和湿度为主导因素,除冬春低温季节外,其余月份均可扦插育苗,不过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好。清明至谷雨期间温度高(20℃)湿度大,植后气温逐渐上升、利于发根长芽,如果肥水管理得当,茎蔓生长迅速,一般秋季就能剪苗定植,而且来年定植时剪苗也多。秋季育苗,气温高,生长快,但生长季节比春李短,来年定植剪苗少。小面积种植或少量引种试种无需专门育苗,可结合修剪或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一定长度的茎蔓直按种植。

  • 繁殖苗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健壮无病的母株剪成或切成每条长40-60厘米,有4-5个节以上的茎蔓,修剪掉枯死的气生根和埋入土层一段的叶片(1-2个叶片)后,即可植入苗床,或者把剪成的苗置于荫凉处,经过24-32小时后再植入苗床。

  • 扦插方法

繁殖苗依其原来的自然状态,平行铺展于备好的苗床上。繁殖苗基部按“U”字形浅埋入土1-2厘米深(沙床人土2-3厘米深),基部入土部分占苗长的1/4-1/5。茎基端不埋入土中,让其露出地面,以避免病菌从切口侵人或切口积水腐烂。

  • 苗床管理

(1)喷水

繁殖苗扦插后及时喷水极为重要。这不仅因为香荚兰是浅根系植物,而且扦插时均以浅埋入土,如不及时喷水,扦插苗将因失水过多、时间过长而枯萎。插后应早晚各喷水一次。喷水量和次数要根据当天的气温和土壤湿度而定,但切忌因积水导致植株霉烂。喷水时应,控制水量和冲力,要求喷出的水细雾均匀(冲力过大易冲散表土和碰伤嫩茎嫩叶)。在低温期间植株处于休眠状态,不宜喷水。必要时,也要在午后水温比较高时进行喷水,以避免嫩叶冷害。

(2)松土与施肥

由于经常喷水,土壤易板结,因此需经常松土、拔除杂草。松土需小心,以免伤及根系。繁殖苗长出新根后,结合除草每15-20天左右可用稀薄的腐熟人粪尿浇施一次,以促进植株生长。

(3)遮荫

育苗工作同样要注意和重视荫蔽度的调节和做好遮荫工作。此时的透光度一般控制在30-40%左右。

定植

  • 种植地的选择

选择背向西北面向东北的向阳地,以土壤疏松、物理性状良好、排灌方便、周围有防风林带或防风屏障设施的自然小气候环境为种植园地最为理想。室内种植无需考虑此设施。

  • 整地

定植前,按照每畦宽1米、深15-20厘米的规模将地整成种植小区。小区长视温室和田地的长度而定。小区底层填细砂,上层均匀铺施厚5-6厘米(可在生长期间分多次追施加厚)腐熟的并经石灰或1%波尔多液喷射消毒的有机土作基肥。

  • 攀缘柱或攀缘架的设置

攀缘柱设置可与整地同时进行,并在填细砂之前把攀缘柱固定好,攀缘柱依照畦的长度每隔0.8-1米立一根。畦宽1米以上的,可按品字(三角)形设置。攀缘柱的材料,用砖柱、石桃(石板条)或木柱均司(根据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但从使用率和成本考虑,选用前两种较为理想。柱与柱之间可设横架,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间攀缘。

为便于授粉操作,管理和控制植株向上无限攀缘生长(而且藤蔓越向高处生长,开花数越少),故攀缘柱不宜过高,一般以1-1.5米为宜,横架可以在定植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而设,但不宜过宽。露天(室外)种植时可利用活树让植株攀缘生长。攀缘树除起支持作用外,还起着遮荫调节光线、形成荫湿小气候环境的作用。

攀缘树应选用那些植后能快速生长、分枝强壮、树势不高、能够承受藤蔓重量、枝条修剪后再生能力强、叶片小而稀疏、树皮粗糙等特点的树种。目前,国外采用的有刺桐、鸡蛋花树、腰果树、菠萝蜜、椰子、月桂以及青龙木等。

  • 种植

(1)种植苗的选择

从苗床中选用或剪取生长健壮的无病藤蔓作定植苗。起苗时需小心,以避免嫩茎和新根折断。也可直接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未开花的长80-100厘米以上的藤蔓作定植苗。一般说,定植蔓越长、越粗,开花结果越早,因此栽培上提倡尽可能选用长蔓(100厘米以上)定植,但定植蔓的长短要根据所能提供的种蔓数量和定植面积而定。用做定植的蔓要求去掉基部1-2个节上的叶片,并用1%波尔多液浸过后,置于荫凉处饿苗1-2天方可定植。

(2)种植时间

除低温季节外,其余月份均可定植,但以清明前后、气温在20℃以上时定植效果最好、生长较快。这与育苗的时间要求一样。

(3)种植方法

沿每根攀缘柱的东西南北四个面,各平放一株(即一柱周围种上4株)。要求蔓的茎部朝外,末端向柱根系按自然状态埋人土中。此外,去掉叶片的蔓基部以“U”字形浅埋入土1-2厘米深,让基端露出地面向上翘起、离地约1- 2厘米高,以防病菌侵入导致腐烂。

室外种植,可按室内的方法沿每棵攀缘树种上2-3株苗。但因室外种植可能受风吹动,因此可以将定植蔓的顶端轻轻绑缚于攀缘树干上,让新长出的根能很快地接触到攀缘树而附着固定。在种植上,还可以采用“接力”的增加种植密度,即第1年每柱种4株,第2年每柱可增种2-3株,第3年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补种植。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面积,又可以使来年备有取代植株。这种种植方式每亩地可密植800-1200株。

  • 植后管理


(1)喷水

植后的喷水时间、次数、方法和要求与苗床管理一样。为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在畦的头尾、中间或两旁设立水池和棚架。如能装上喷雾装置每天调节室内湿度,则更为理想。(2)松土与施肥

植后松土除草没有严格规定,可依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对香荚兰来说,具有深厚的有机覆盖物比松土更为理想和重要,因此栽培上不主张经常松土。因为香荚兰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覆盖层和表土层中,且其分布密度大,松土时稍不小心就会损伤根系,所以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由于土壤较疏松湿润,可以用手拔除杂草,只在由于经常浇水而板结时才予以松土。香荚兰一般不主张施用化肥和厩禽畜肥。因这种施肥效果不大,且常易引起病虫害,所以贝要在表土上经常追加或覆盖一些经过初步分解的植物蒿秆或树林中的枯枝落叶的腐殖质,就能起到施肥的作用,而且效果好。实际上这是香荚兰最好的肥料和施肥方式。

至于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种类都应根据植株各生育期及土壤情况而定。国外有人提出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每株年需氮(N)60克、氧化磷(P2Og)20-30克,氧化钾(K2O)60-100克分3年施完。第1年施用年需肥量的1/3,第2年施2/3,第3年起施全量。

肥料分次施用,可以提高植株对肥料的吸收率,比一次施用效果好。香荚兰的根外追肥同样有很好的效果。方法是,开花前以磷、钾和硼为主进行几次,以补充开花结荚期间植株对养分的大量摄取和减少而引起的落果现象。必要时,在长根后和营养生长期间也可以用少量的氯化钾和过磷酸钙拌稀薄的腐熟人粪尿,每月进行一次辅助性施肥。

(3)遮荫

遮荫设施的建立要从育苗开始进行,一般要求定植前就把这项工作做好。室外种植更需要提前把攀缘树种好,以便通过对树种的选择和修剪来适应植株不同生育阶段对遮荫度的要求。室内的遮荫设置目前最常用的是竹帘和苇帘。为便于对不同季节,不同生育期进行遮荫控制,遮荫设置最好是活动性的,以便自由调节天窗,早晚接受晨曦、夕照,夜间能够承受露水。

一般掌握夏秋两季荫蔽度加大(光照度30-40%),冬春荫蔽度减少(光照度85-95%)的原则。但在低温期间,为提高温度和充分利用光能以促进春季花芽萌动,应不遮荫;待现蕾开花后,气温高,光能强时,再及时遮荫,以防植株黄化。根据植株不同时期的反应来调节和控制遮荫度,是栽培香荚兰的重要措施之一。

(4)引蔓与修剪

茎蔓的生长方式对开花结荚有明显的影响,若任其沿着攀缘树或攀缘柱无限向上生长,不仅开花少,开花年限推迟1-2年,而且对授粉和管理工作也很不方便。一般当蔓长到一定高度(1-1.5米)时,就把蔓拉下,使它悬垂直达地面。然后再让它沿攀缘柱(树)向上缠绕,呈上下反复交叉攀缘生长或沿横架来回生长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面积,也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及开花所需养分在复弯处的累积并诱导其开花。但引蔓需小心手轻,避免把叶片、嫩茎或气生根拉断。

总结:想要提高香荚兰的整体产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据香荚兰的要求来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来进行栽培。只有正确掌握香荚兰栽培技巧,熟悉香荚兰生长过程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有助于提高香荚兰的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