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arkit pmi數字全線崩潰了嗎,是否代表美國經濟拐點到來了?

莫水宏觀經濟


其實筆者兩週期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一方面,整個歐美目前消費服務業的景氣度維持高位,基本是靠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維持的。從技術週期帶動債務週期的角度看,新的技術進步,帶動製造業復甦,帶動債務週期的擴張,這樣的債務擴張是良性的,因為借貸發生在企業部門,而且企業部門的借貸用在了生產投資,這樣還款是可以預期的。製造業的投資回報率高於負債成本,經濟就是健康擴張的。但是本輪技術週期,實際上見頂於2008年,基本上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中國的企業ROA就再沒創過新高。所以製造業的擴張也停止了。後來美國的低利率,刺激的不是製造業擴張,而是企業回購股份,導致的股市高估值。歐洲的低利率刺激的居民消費的擴張。所以過去三年,我們看見了顯著的歐美製造業和服務業PMI背離的走勢。

反應的就是技術週期衰退期,逆週期貨幣政策僅僅對消費產生了刺激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美國收益率曲線去年深度倒掛了半年以上,歷史上得三次深度倒掛,都預示了美國經濟的著陸。這次不可不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以來,其實全球製造業PMI是有回暖的跡象的。只不過這個是短期的波動,還是有一定持續性,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鄭宇光


2月21日晚間美國markit PMI數值公佈,這一次的數值整體來說都不及預期,特別是服務業PMI跌落了50的榮枯線,帶動整體綜合PMI的初值,處於50之下。這樣的數字確實能夠顯示出經濟狀況的疲軟,整體而言,判斷美國經濟的拐點出現還為時尚早。

一、markit PMI數字不及預期說明了什麼?

這一次markit PMI數字的公佈實際上下滑的並不是很嚴重,但仍然在市場上掀起了很大的風浪,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從去年一次低於50榮枯線以後,markit製造業PMI數字出現了回升,並且一直比ism的製造業PMI數字要高,這說明markit團隊對於經濟的狀況比Ism團隊要更為樂觀。現在market製造業PMI數字,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對於馬上要公佈的ism的PmI數字來說是一次嚴重的預警,很可能接下來會有更糟糕的情況出現。圖為美國markit PMI走勢。

第二,美國2月份公佈的經濟數據都偏強勁。聯儲的幾個製造業指數遠遠的超過預期證明經濟的強勢,而且ism的製造業變賣在1月份也結束了連續的低迷,出現了50.7的高數值。而markit pmi數字這一次的低迷,證明1月份的經濟數據也許只是偶然。

第三,在之前的經濟數據當中,可以看到製造業的情況要比服務業更加糟糕,即便是ism的數據服務業,PMI指數也比製造業的情況要好。因為製造業的指數一般來說是前瞻性指標,只有製造業萎縮到一定程度,才會帶動整體經濟下行利空服務業。而這一次服務業萎縮更為嚴重,似乎證明經濟的下行壓力已經向整體經濟結構傳導。圖為過去的服務業pmi數字波動,比製造業數字要更為樂觀。

第四,2月份公佈的1月份各種經濟數據都比較強勁,主要原因是中美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之後為美國帶來了大量訂單,所以製造業數據得到了支撐。那麼現在經濟出現了,疲軟來自於中國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產業鏈的衝擊已經逐漸顯現,這個衝擊與訂單的利好進行對沖,決定了美國經濟數據的現狀。圖為ism製造業pmi在一月份的回暖。

而現在中國的公共衛生事件,實際上對經濟的衝擊才剛剛出現,還遠遠沒有發酵,而且全世界的公共衛生事件正在逐漸的擴大,未來很可能對經濟造成更多的衝擊,也就是說衝擊初期對數據的影響就這麼大,讓市場對未來的經濟預期十分的悲觀。

二、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經濟數據可能持續惡化。

正如剛才所說,美國經濟數據在1月份異常的強勁,很可能是大量訂單帶來的偶然性變化,那麼這一次markit PMI數字的低迷也可以被認為是偶然現象嗎?我不這麼認為。

第一方面,目前來看公共衛生事件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還只限於對中國產業的衝擊,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來自於中國產業停工的影響,造成向歐美出口零部件的短缺,因此拖累了整體全球經濟的發展增速。但是由於製造業產業普遍有一定的庫存,如果原材料零部件出現了短缺,會先消耗庫存,而不會直接對於產業產生衝擊。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未來中國產業停工造成的影響還會更加嚴重。圖為目前中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佔比。

另外,原材料短缺對於製造業會形成衝擊,但是對於服務業來說,影響則沒有那麼明確,目前美國的服務業數據下滑比製造業數據更為嚴重,證明公共衛生事件的衝擊已經不限於產業鏈本身了,這可能將整體的影響擴大。

這就是說中國公共衛生事件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擴大,而現在僅僅是初期的情況,供應短缺剛剛開始對經濟產生衝擊。所以這一次對數據的影響,只能算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小小預警。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在中國影響擴大,全球經濟還將持續的受到影響,再加上目前看來世界多國已經開始有傳播現象,很可能對於經濟的衝擊還有更多的影響。

第二方面,從各種前瞻性指標來看,美國經濟的下行已經是一個趨勢化的狀態。我們可以從製造業PMI以及非農市場的下滑等前瞻性指標推測到這一點,可以說,1月份的經濟數字只是暫時緩解了下行的趨勢,但是沒有終結經濟下行。圖為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滑,這意味著經濟悲觀預期一直沒有改觀。

可以說markit PMI數字這一次較為低迷,是受到了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即便是刨出了這樣的影響,數字的低迷,也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時間的逐步推演,未來美國經濟下行的證據只會越來越多。

無論是公共衛生時間的影響,還是整體經濟的下行趨勢,都可能在3月份帶來對經濟數據更多的衝擊,也因此可能威脅到美國股市帶來在金融市場的更多影響,未來1~2個月內很可能會出現更糟糕的情況。

三、可以證明美國經濟拐點到來了嗎?

雖然說經濟的前景十分悲觀,但是現在說美國經濟拐點到來似乎為時過早。

第一,我們確認一個經濟的趨勢,需要結合近期的數據進行一個曲線上的判斷,而不能通過單獨的數據證明什麼。1月份的強勁經濟數據不能夠斷定經濟下行趨勢終結了,所以2月份偶然一個數據的下滑,也不能斷定拐點就出現了。

並且PMI指數只是一個前瞻性指標,它代表未來經濟的增量變化,而不是存量變化,PMI指數連續的低迷才可能帶來經濟整體的下滑。目前這個拐點暫時還沒有到來。

第二,雖然說美國經濟的情況一直處於下滑狀態,但是由於美國經濟的整體仍然具有一定的韌性,所以表面上看經濟的情況還可能在慣性的支持下維持一段時間,目前美國的非農失業率仍然維持在歷史低點,現在要判斷美國經濟拐點出現可能有點武斷。圖為美國失業率一直處於低位。

第三,去年6月份時美國經濟也出現了類似的風險,但是美聯儲通過三次降息迅速的扭轉了經濟走勢,帶來美國股市直到現在的強勢增長。目前美聯儲仍然有充分的政策空間來進行降息的寬鬆手段支持,所以美國經濟在美聯儲降息空間使用殆盡之前出現拐點的概率不大。圖為美聯儲利率走勢。

雖然我們判斷美國經濟在2020年很大概率會出現經濟的拐點,並可能出現新的一次衰退,但從現在來看,判斷這個拐點出現還為時過早,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數據來驗證。

綜上,美國2月份markit PMI指數較大程度的不及預期,證明公共衛生事件對於全世界經濟的衝擊正在逐步擴大,也證明美國經濟的下行速度開始更加明顯。但即便如此,判斷美國經濟出現拐點還為時尚早,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驗證這一點。


諮詢師天生


全世界都知道美國經濟要出問題,有什麼好討論的,各國都在積極應對。特朗普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硬生生的把衰退往後延了兩年,但美國經濟衰退不可逆。全球人民都知道,有什麼好討論的,早幾年就該積極謀劃應對辦法了。


Z羲和


我覺得應該不會,現在經濟全球化,不能單一看一方面就評價他拐點到來。


曉曉的瑣碎日子


不能只看數字,重要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