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到底有些什么习俗?

吴家山少


坐标安徽亳州,我们这二月二吃煎馍,炸腊肉,围粮仓,祈福愿!还有今天理发要贵(理龙头)😂😂


感恩生活ma


很高兴回答你之人个问题,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都有哪些风俗?

我先说一下我们这边的风俗,每二月二都让我回想小时候,到二月二这一天家家都开始围仓屯,大人把一些草木灰在自家院子里画上一个一个的圆,留一个小口,里面放上种的各种粮食,有小麦玉米小米等等然后用石板盖上,这样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再一个就是炒料豆,把豆子用盐水泡下式者用干豆,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的炒直到豆子酥为止,特别好吃。

每年二月二早晨,家里都用罗卜弄成条和面放在一起煎饼吃,小时候光知道吃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也许是美好愿望吧!

二月二足龙抬头,是不充许理发的,困为今天是龙抬头去理发动了龙头,是不吉利。

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说法,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



70后农民宗哥


我们老家的习俗。

第一、炸年糕。每年的二月初二,父母都会做一些炸年糕给我们吃。

第二、剪头发。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寓意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始,万事顺利。

第三、放烟花。每年的二月二我家都会买一些烟花放,希望今年一切顺利。

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会游泳的鱼呐


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声惊醒。原来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日。童年的回忆涌上心头,老家的习俗非常有趣,不妨说之一二供各地朋友分享:第一件,二月二'龙招头,风调雨顺好兆头。这一天天气好像征今年五谷丰登。农家的男主人早起撒仓,把除夕夜做年夜饭的烧灰留存起来,:在二月二太阳未出之前撒成一个个大园圈,中间压上五谷杂粮像征是粮仓粮囤,仓满囤流。第二件趣事,是二月初一夜里一家人围着桌子用五彩纸折小鸡然后用高梁杆挑起一群小纸鸡悬在锅上边,等烧开锅下饺子时热气一冒,小鸡狂飞乱舞,像征鸡吃毒虫,一年无毒少病。三,炒蝎子爪,把豆子早早泡好,用五香粉及盐拌好月一放锅里用温火炒,炒好后又香又脆,邻里百家互相赠送看谁炒的好吃。……过去说不出正月都是年,过了二门二才算年沒了再重复年复一年的忙碌,劳作,,生活,奔波。

住事如云烟,一去难复返。

怀旧故乡事,古稀忆童年。








崇山峻岭175698154


二月二龙抬头,恰逢阳历三月八,今年就祝大家龙凤吉祥,龙抬头有万物生长之意。很小的时候记得家乡是有一些习俗的,现在离家这时多未回,农村人也变少了,以前的习俗都没有了吧。

以前最多的就是放鞭炮,家里放。然后还会有专门的队伍踩龙舟,叫做莲花船吧,不过是几个人在大门口做个样子罢了,不是水里那种。或者舞狮。早几年就已经没见了。那时候除了很热闹,会有队伍每家每户踩莲花船,然后跟人讨要一包烟,或者几块钱,恭喜家主发财,然后主人家会放一个鞭炮,不过这种一般都是村委会请的,所以一般过得好的人家会给的多点,太少了街坊邻居也会说,哈哈。不过也貌似不是专门二月二这天的了,那时候还小,时间过去太久,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希望有记得的条友指正。最多的就是舞狮,这个相对比较简单,就两个人也是每家门口舞上半分钟,然后唱歌,恭喜发财啊,新年大发之类的,最后的项目也是要上那么一块钱,或者给包烟,当然烟也一般是很便宜的,就一块钱,两块钱吧,放一个鞭炮,人家就去下一家了。这算是小时印象中对二月那时候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吧。

记得那时候有两次父母不在家或者故意不在家吧,我哪里有钱给呀,鞭炮也不敢放。有一次就是遇到了舞狮的到门口了,然后我就拿了一个碗,满满给他装了一碗米,只是只是人家拒绝了,不要。。。。往屋里看了看,确实没人,就走啦,我只好跟着笑,跟着别人一家家去看。所以来年又遇到一次,眼看着快到我家啦,赶紧回去把门关好,再跑出来。让人到门口一看,哦 没人,NEXT ONE。

现在的小朋友或者住在城市的应该会很少这些记忆吧。现在人们赚钱的方式多了,这些活动早也就没人去搞了,都去创业上班进厂了吧。现在想着还是挺有意思的,只是这些已经没有了。


斌比冰水冰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家长的风俗就是剪头发,好多人一大早就去理发店排队理发。还有个小孩子喜欢的风俗就是二月二吃炒豆子,记得我小时候炒豆子都是用我们那独有的一种黄土炒,炒熟的豆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不过现在的人都不用黄土了,要么用烤箱烤豆子和花生,要么就直接买现成的了。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少了。


依依3495


2月2龙抬起头,我们哪里习俗是理发,延续古时候的象征,象征着一年当中扬眉吐气,那时候还小,不知道什么节日,记得,每年刚刚过完春节没多久,大人们带着小孩一起去剪头发,那时候也简单还便宜,没到这个时候理发师父们门前都排着队,大家等待的同时聊聊家常,新年的愿望,感觉热热闹闹挺好的 呵呵


Lius001


我们那里早上很早起来就从井里往家里挑水,听人说如果是第一名挑水今年就有好兆头,都是投个吉利,那是过去的事儿了现在条件都好了可能没有了,还有就是剃头,一切从头开始,过去的不愉快不健康的东西通通抛掉!


rongxinnian


谢谢这个命题!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同时,今天又是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龙抬头”,剃龙头: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以后会有好兆头”。

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山东、河北、河南、山西一带有些地方有着诸多的习俗,记得小时候,家乡大人们还沿习一些风俗:“早起拍囤头,大囤满,小囤流”;“早起敲锅底,又省柴禾又省米”;“早起拍炕沿,蝎子毒虫不见面”……体现了人们对安康幸福美满好日子的期盼……

三,二月二这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一些水域所在地,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有个好光景...

四,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南方如客家地区,在这一天传说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之为“土地诞”。家家户户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钟鼓燃放鞭炮,有时若赶上各地举办的“土地会”,更是热闹非凡……

五,也正是这一天,人们把面条叫作“龙须面”,水饺被称为“龙耳”或者“龙角”的好名字,米饭冠上“龙子”好名,煎饼被烙成龙鳞状称为“龙鳞饼”,面条、馄饨煮在一块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为“食龙头”,吃葱饼又叫“撕龙皮”,使人听了耳目一新,都想一饱口福……

六华北一带有些地方,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这里的豆萁跟“煮豆燃豆相似~用面粉、鸡蛋、牛奶等做原料~再加一点儿盐和糖“油炸豆萁”。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变成金黄色后,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令人陶醉……

七,除此之外,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敬奉碾子,因为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告诉人们,这一天一要停止,以免对龙有所不敬……

八,二月二这天,妇女忌做针线活,以免用针怕“扎瞎了龙眼”,同时人们也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生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九,古人很聪明,他们仰望苍穹,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叫做“二十八宿”,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的二十八个区域。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分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二十八宿”又被划分为四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不难看出,东宫7宿正是被想像成一条巨龙。古今有些风水学“四象”常用于此~二十八宿也用了择吉之一~择吉还要根据十二建、阴阳不将、三元紫白九星(八卦九星)、八卦二十四山及五行、属相、流年运与十年大运多方面综合考查……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接近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星宿也现身了,这就是“龙抬头”……











刘凤刚86


在老北京人中,有一句口头禅特别流行,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是指刚过完新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在古代的时候这天被称为“中和节”,民间的老百姓有俗称其为“龙抬头”。而二月二龙头节是老北京时比较大的民间节日,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撒灰引龙,引龙熏虫”的习俗。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古代老北京人认为,龙出则百虫伏藏,农作物可获得丰收,熏虫是为了防止害虫破坏捣乱,确保五谷丰登。这里用来引龙所撒的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

2.“剃龙头”的习俗。老北京人认为,在年三十之前修剪过的头发,在整个正月里都不能剪,因为,在京城里传有“正月里剔透死舅舅”的说法,在正月里剪头对家庭和谐、幸福非常不利。所以大家都等到二月初再剪。而二月初二有龙抬头的说法,在这天剪头发,正应了自己的头是“龙头”的寓意,非常吉利,所以大家都喜欢在这一天剪头发。

3.二月二的食俗。节日不论大小,必定和吃食有些关系,二月二也是如此,在这天,北京城有吃春饼的习俗。春饼是北京城比较流行的一种民俗食品,是一种烙的很薄的面饼,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所以北京人吃春饼又被称为“吃龙鳞”。

4.“接已经出嫁的姑奶奶”的习俗。在北京城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说法,这里提及的宝贝儿,就是指已经出嫁的姑奶奶,将姑奶奶接回来之后,要拿春饼款待她们。

5.“女人忌做针线活”的习俗。在北京城里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在二月二这天,女人们是不能动针线的。如果动针线,就会伤了“龙目”。因此,人们在这一天把自己的女儿从婆家接回来,也是为了躲避女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