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竹笋会引起肠胃疾病?

化外闲人


竹笋不论新鲜还是干质,跟胃病没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吃竹笋不会导致胃病,但是某些情况下会诱发胃病。有消息说杭州有位女性,吃竹笋就吃出问题,吃第一顿后拉黑色大便,没引起重视又接着吃几顿,导致呕血一斤多,算是严重出血了。


我们单从食物的道理分析,呕血与吃竹笋有着直接的关系,吃竹笋引发的呕血。原因或出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竹笋是“糙”食物。

竹笋再营养再鲜嫩,也是草本植物里最硬的食材,看看竹子就知道,纤维硬过木头。即便是没有木质化的嫩芽阶段,它的粗纤维性质存在不会改变。用大白话说,竹笋在植物食材里最“糙”,别看竹笋很嫩。

“糙”就糙在纤维结构。竹笋的纤维属于粗纤维。所谓的粗纤维,在于膳食纤维的细胞壁结构,不能像正常的膳食纤维那样对肠胃没刺激,所以叫做“糙”。我们知道,食材粗纤维含量在3%以上就属于高含量,而粗纤维含量最高的就是竹笋,干竹笋主要就是粗纤维,高达46.4%.这样“糙”的食物,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当然不好。


第二个原因,或许烹饪不到位。

干笋烹饪不得法会加剧食物的“糙”性,会对本来肠胃存在的问题形成更大的刺激。

譬如干笋没有泡发到位,本来很糙的纤维更糙,做出的菜吃着口感发柴发硬,吃下去干草把一样的效果,糙的让软嫩脆弱的肠胃受不了。这个应该是主要原因。规矩的泡发竹笋有三个方法,都要12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1. 先泡后煮。凉水浸泡24小时,再水煮,一直煮到全部绵软。
  2. 先煮后泡。水煮30分钟,再切段泡24小时,一直到完全绵软。
  3. 泡、煮、泡。先泡3小时,再煮30分钟,再泡12小时,一直到绵软。

很显然,家庭做这道菜很容易泡发不到位,没那个耐性,也缺乏经验。结果做出菜品就不是那么软嫩可口,发柴还干糙糙的,只有凑合吃了。再说竹笋是山珍,尽管是下八珍,也算名贵食材,做好做不好都舍不得扔。


第三个原因,肠胃本来有问题。

吃竹笋出血者本来就肠胃不好,有痼疾。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拉黑色大便就是明显的消化道出血。第一次吃竹笋拉黑便还不引起注意,继续吃几顿,导致出血情况加重,后面排不及,只有上面吐了,搞不好会丢了小命。

再好的食物,也要食之有度,还要会做会吃,更要晓得“医食同源”的道理,明知道自己肠胃不好有毛病,就不能硬撑着去吃竹笋这一类糙食物。譬如可以吃西红柿炒鸡蛋,别说连吃几顿,即便连吃几天几月,也不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