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说来就来?央行新动作,地方送补贴,买房“省钱”又“送钱”

2015年到现在,看起来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楼市的变化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猛烈。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从2015-2017年,从京沪深等一线城市房价起涨,累计涨幅达到44%,二线达到了33%,三四线城市整体也有33%。

注意,这只是均价,部分热点新一线城市、环都市圈三线以下城市,中西部棚改大省的地市,翻倍的比比皆是。

到了2018-2019年,房价涨幅慢慢趋于平稳,我们看到房贷利率持续上浮,即便在去年10月份实行LPR合同后,首套房也要加几十个基点,二手房下跌城市也逐渐更多,买房赚差价的空间基本没有了。

表面上看,楼市对无房的刚需族似乎越来越难了,首付水涨船高不说,房贷月供也变多了。

不过,机会说来就来,央行最近的新动作,预示了2020年楼市即将发生变化。

比如,5年期LPR再降5BP,为2019年来第2次下降。

从去年8月份开始,利率不再挂钩基准利率,开始以LPR报价为“锚”,每个月20号上午9点半,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

机会说来就来?央行新动作,地方送补贴,买房“省钱”又“送钱”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房贷开始转为LPR合同,参考5年期LPR的报价。

简单一句话:5年期LPR的报价,就是房贷利率参考的标准,你的房贷高低、月供多少都由这个报价决定。

而本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分别较前次报价下降10个、5个基点。

这次5年期LPR下调了5BP,是自从2019年11月份后,第二次出现下降了。

降5BP意味着什么呢?

按贷款100万30年期等额本息来计算,月供减少30元左右,大约30年内整体利息少支出10864元。

别小看这1万多块钱,去年11月份就已经下调过一次,相当于省下了2万多元的利息,按照专家的测算,今年5年期LPR还有下调的可能性,随着各家银行再调低首套房的加基点水平,省下的30年利息也是很可观的一笔钱了。

此外,各个地方城市,对房地产的态度也慢慢在起变化。

机会说来就来?央行新动作,地方送补贴,买房“省钱”又“送钱”

比如,河南驻马店出台17项措施,当中提及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到20%、各类人才买房补助200元/㎡、大中专以上150元/㎡、农民工100元/㎡等。

湖南衡阳也推出相关政策,有新房二手房补贴契税、车位补贴1000元/个、本科买房补贴5万等,去年湖南醴陵县也出台过类似的货币补贴政策。

还有1月份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对于在2020年上半年购房的居民,可以享受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

这对购房者有什么“好处”?

1,央行的降息,5年期LPR的下降,意味着首套房的购房成本会越来越低,这是在“省钱”。

2,买房送补贴,给与不同程度的优惠,尤其是刚需群体,这是在“送钱”。

看得出来,今年刚需族买房的话,形势环境要比2018、2019年更有利一些,不论是央行、银行层面,还是各个具体城市的实施环节,既能省下一部分房贷的钱,不少城市还能收到一笔新补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买房这件事变得简单,在2020年,选城市、选城区、选楼盘,都要比往年的难度系数更大,2类人须慎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类,家庭财务杠杆不能过高,要量力而行。

前几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年度宏观杠杆率报告》,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为245.4%,比上年上升了6.1个百分点。

分部门来看,2019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5.8%,相比于2018年末的52.1%上升了3.7个百分点。

55.8%的居民杠杆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每个家庭至少都要背负占收入将近6成的债务,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都是由房贷构成的。

因此,今年买房,即便能节省房贷利息,有的地方还送的有现金补贴,也要视自己的家庭财务杠杆来决定,不能冲动买房。

机会说来就来?央行新动作,地方送补贴,买房“省钱”又“送钱”

道理很简单,省下的利息加上送的补贴,加起来可能有六七万块钱,这些钱看起来不少,但对于一个负债率接近80%,工作收入朝不保夕的家庭来说,其实就是“杯水车薪”。

一句话:今年除非手里有充裕的积蓄和买房预算,否则不要冲动买房。

第二类,不要买“非自住”的城市和房子。

这一点也很关键,如果说过去20年买房是“见房就买”,那未来买房的原则就是“非自住不买”。

最近这两年,我发现有一种现象愈演愈烈:房子买在老家,消费强行被拔高,月供还不起,只能选择去一二线热点城市打拼,一边还老家的房贷,一边在大城市省吃俭用租房住。

包括很多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也在诉苦,买房图便宜,或者被置业顾问天花乱坠的形容词所打动,房子买到了偏远的新区,上个班倒好几趟地铁和公交,光通勤时间就得花好几个小时,还不如在市区租房住。

这些案例,都是“非自住”买房的典型。

笔者建议,买房之前,先不要管能省下多少钱,最先要确定的就是买房的城市和配套,是不是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再衡量自己的年收入、家庭的积蓄、房贷偿还难度,如果这两个问题考虑清楚,对无房者来说,才能真正称得上“机会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