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近一個月的交易日,A股不僅補上了疫情砸出的大坑,更走出了牛市的氣勢,創業板也創新高,熱點板塊此起彼伏,交易量持續放大。現如今,無論是機構資金還是零散投資者,大家已經紛紛換上了牛市思維。不過說起牛市,就不能不提14-15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如今的市場,究竟是今非昔比,還是歷史重演?


回顧14-15年,“監管放鬆+貨幣寬鬆”曾經是刺激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2014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佈新“國九條”,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強調拓寬企業和居民投融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標誌著資本市場重要性的提升和監管的放鬆。


相較前期的基調性政策,當前2020年政策導向更加全面、具體:


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貨幣政策方面,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機構2020年人民幣貸款規模,且央行強調優惠利率貸款正在快速發放,貸款利率基本在2%-3.15%之間。


財政政策方面,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


稅務政策方面,繼續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舉措。


金融市場方面,再融資新規超預期落地,證監會強調五方面推進深化改革,允許銀行進一步提高對不良貸款的容忍度。


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此外,儘管風險偏好已經在上升,不過我們認為程度與14-15年相比仍有很大空間。地產政策方面,2014年6月開始取消限購、下調首付款比例等政策出臺,而2020年還未見到跡象。未來有可能有結構性的政策,但是“房住不炒”仍是大方向。產業政策方面,從2015年的“互聯網+”走向當前“5G、工業互聯網、半導體”等,核心產業支持力度一如既往。監管方面,2014年-2015年的監管政策從“松”到“更松”,而2020年的監管背景是從“緊”到“稍松”,並且還有一定去槓桿預期。三大增量資金正緩慢入市(北上資金、公募資金、社會再分配資金)。


目前疫情在國內受到控制,正常生產生活開始恢復,但疫情在海外開始蔓延,這使得外圍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升溫,國內的上證50指數受到外圍影響會更大。權重指數是否會影響到中小創等成長股,就需要看獲利盤是不是想出來,場外資金是否想繼續推。


上週末,5G、工業互聯網、特斯拉乾電池、超級電容,華為HMS系統等熱點發酵,預計今日會有表現,但這些熱點已經在上週四、週五開始表現了,所以對於後知後覺的資金而言已經沒有好的位置了,追漲還是要謹慎。


建議加入自選關注參考,不作為買賣推薦!


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本輪行情與以往的不同


逢低可以建倉,適合中長線佈局,參考介入價位,2.81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