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音乐的美感是练出来的吗?

老羊毛


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喜勿愤)

有些事情天赋是占了绝对的比例,不是时间与刻苦练习就会有的,天赋决定了上限。

比如音乐!

有天赋基因的人,自带乐感,自然与音乐互动,而且很多基因也会顺利的遗传给下一代。

时间能给我们什么?

时间是在天赋的基础上给我们阅历与沉淀,像李宗盛,首先他有天赋,随着生活的磨砺,写出不同的感悟。这个别人是没有的,也是练不出来的。

一个人会随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走,这个就是对的了,喜欢就去做,同时也基本可以确定你的天赋应该就在这里,有了这方面的天赋,再加上不断的努力才会有好的改变



子曰好玩儿


欣赏能力也是技能,是技能就一定包含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天赋和努力。天赋占的成分非常的少,拥有的人也不多。所以主要还是靠练。

欣赏能力的“练”,又分为“无意识 的锻炼”以及“有意识的锻炼”。

无意识是在你没有主动去锻炼的时候,身边所听到的音乐。例如:家人在放音乐听歌,你有意无意地也跟着听。这个过程大部分指4-5岁以前,会在潜意识形成一定的欣赏能力。而且随着身边的音乐环境变化,欣赏的方向和能力也会随着变化。

有意识的锻炼,就比较广泛了,包括纯粹听音乐,包括找音乐的书籍学习,包括学习乐器乐理,包括听前辈长辈老师的讲解介绍,等等。当你的知识量,听的音乐的量,不停地积累,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音乐的一种理解以及衡量标准。


混音师天职TimChan


是的也是要练出来的,要多听才可以理解和认识

小朋友弹钢琴也拉小提琴,家长却五音不全,一样乐器不会。钢琴老师经常组织家庭音乐会,音乐会上,除了孩子外,老师也会演奏几曲。音乐真的美妙,虽然家长不懂音乐,但也能感受音乐的美妙。

偶尔想过,为什么世界上大多人都觉得某个曲子好听呢,这里不乏山村里的老人。我觉得定是曲子的节奏,旋律,章节,曲调 适应了人脑中由基因带来的固化的神经元细胞的需求吧。

因为音乐其实无非是空气的震动而已,但人类的耳朵和大脑解码的“美妙音乐”一定是适应了大脑的固有的物质的构造。

所以说音乐美感也是可以练出来的,要多听才有记忆和印象。


仁雲莙時代藝術


注重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全部过程。其目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想象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四三拍的音乐特点,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演唱的内容,男生演唱女生欣赏,女生演唱男生欣赏等聆听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聆听音乐,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这种聆听方式遵循了听觉艺术的认知规律,发挥了音乐教育的功能。

  二、循序渐进地学唱歌曲,细雨润物生地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要做到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唱歌曲,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挖掘、分析教材。找准歌曲的重点、难点。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这首歌曲的重点是学生能用中速、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进一步感受

  在歌曲中的作用极其表现。本节课学生通过默唱歌曲、轻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看书,找出歌曲中有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等音乐符号在歌曲中的演唱。当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后,在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歌曲的速度、音色、力度等,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整个学唱歌曲的过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演唱歌曲的音乐要素,细雨润物生地解决的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三、强调情感体验 激发情感共鸣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识到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本节课当学生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后,老师进行表演唱,激发学生用表演唱的形式表现歌曲,进一步的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学生自主设计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最后学生能富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充分表现出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之情,掀起整节课的高潮。在歌曲的拓展部分,老师演唱《山路十八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回顾这节课,我感到老师的语言还应更贴近学生,儿童化、趣味化,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更好了。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红尘音乐汇


我们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第一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可以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欣赏者却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赏层次在音乐欣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个层次

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

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有较丰富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的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肖邦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反映了1830—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以后,她对波兰局势的悲愤、焦虑与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怀念。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和许多浪漫曲,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下苦闷彷徨的心情和渴望光明幸福的意愿。

总之,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总是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总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将会是无止境的。


季海居士


接下来我的回答中将会阐述如何欣赏音乐的美感,同时也有帮助大家提升自己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书籍,希望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1,能够欣赏到音乐的美感,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足够的文化修养,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的灵感也来自于生活,所以欣赏音乐需要多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多去了解人文风景,博览群书,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水平欣赏艺术。这样才能判断和筛选什么是好的音乐,能够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启发音乐,不是什么音乐都是要听,有很多曲子,纯粹是口水歌,流行一时,真正好的音乐,一定是经久不衰永流传的。

2,音乐的美感不像舞蹈,绘画相对来说比较直观,想要了解音乐,还需要多去关注作曲家当时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本身的人物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等,以及当时的艺术风格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去理解作品,了解作品。所以想要欣赏音乐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推荐阅读:《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

通过学习中西方音乐史认识到一众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之余,更能了解到产生不同音乐的社会背景和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书是一堂深入浅出的音乐历史课,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也甚具参考价值。

3,音乐属于艺术的一个门类分支,在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然想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要学会欣赏其他门类的艺术。比如钢琴印象派作品很多来源于当时的印象派画作,真正了解了印象派绘画作品,才能更好的去演奏印象派作品。推荐大家阅读:《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综上所述,欣赏音乐的美感,与其说是练出来,不如升华一点,是通过修炼来的,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老先生曾经说到: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那么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不通过自己来修炼音乐,通过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呢?喜欢音乐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音乐能够带来无限的美好,所以一定要多多欣赏美好的音乐。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哲哲钢琴老师


各人觉得,欣赏音乐的美感的能力不一定要靠训练。但一定与家庭环境有关。如果父母喜欢音乐,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这样家庭的孩子,对音乐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有些人,对音乐自有天赋,几经学习修炼,自然技高一筹,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超乎寻常。



静逸荷心1


个人感觉,欣赏音乐的美感不是练出来的,他与人和人之间的阅历还有学识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也与当下有很大的联系,它是人心里的声音,而欣赏音乐,则是通过外界的声音与当下情景的结合与共鸣。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在讲,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想要欣赏它的人,也必须是高雅的人,因为只有高雅的人才能欣赏的了它的美,才配的上他的美。而就我看来,他是一种呼声,当下的呼声,是与心灵共鸣的呼声,任何人都可以欣赏,而任何人也都会欣赏。

音乐是一种表达,他所表达的,是作者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而听到的人,也恰到好处的在这个场景内进行倾听,二者便产生了共鸣,产生了联想,通过这种联想,听者不自然的进入到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创作者共同进入到了当时的场景之中。

以莫扎特的《小步舞曲》为例,当你闭上眼睛倾听这段音乐的时候,用心感受这样画面。在城堡里,一群衣着华丽的男女在大殿内偏偏起舞,他们身着各式晚礼服,享受着当下。女舞者在男舞者的映衬下,时而踮脚旋转,时而起身跳跃。大殿内一片华丽的场景。

而在城堡的周围管家以为他们准备好了宴会的食物,大家在跳完舞蹈之后,尽情享受当下的喜悦。

音乐与文字一样,它也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描述,而与文字间略有差距的就是,文字所表达的更为直接,而他所表达的,更为抽象,也更为广泛。


大胖子爸爸


一般来说,对音乐的欣赏,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听歌词 最普遍的,也是很多流行音乐的受众。对他们来说,除了节奏感强,然后就是歌词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2:听旋律,节奏 这个层次的人们开始听卡农,听轻音乐,并能感受到朦胧的美感,感受到情感的慰藉以及心灵的震荡。

3:聆听音乐作品里的情绪,感受每个跳动的音符的自由变幻,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玩耍。能深刻与音乐作品产生链接,共鸣,情至深处,流泪是很自然的事。这里就不说,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图。这是大空话,太虚。因为音乐是用来听,用来感受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般来说,有故事的人爱听民谣,文艺愤青们大多爱听摇滚,叛逆有个性的人爱听说唱“Rap”,有思想、自由的灵魂爱听古典,大多数人爱听流行音乐等。人生的每个阶段,可能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遵从内心。

音乐品味的审美是可以提高的,需做到:

(1)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只有接触得多了,才能遇见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一旦你享受过美好的东西,就很难再回头去听些琐碎、庸俗烂大街的音乐了!

(2)针对自己喜爱,触动你灵魂的音乐,多去听,多感受。当你能更深入地感受,你会感知到音乐作品里更多更复杂的情绪。但也要注意及时抽离,不要影响正常的生活。

(3)找同类型的音乐,尤其是最早的最优秀的最经典的,去听,去感受,去比较,然后看看乐评,加入社群,学习交流,分享好音乐,共创美好生活。

最后,爱音乐的人是不孤单的,是很有爱的。祝福所有爱音乐的朋友,守护好我们的心灵净土。


鸣九


欣赏音乐的美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练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锤炼而体现出来的,不同年龄段就会欣赏不同层次的音乐,有欢快的,跳跃的,深沉的,成熟的,内敛的,另外还有戏曲性的等等,再比如小时候喜欢儿歌,青少年喜欢军旅音乐或流行音乐,中年人喜欢深沉而成熟的音乐,而老年人喜欢六七年代的音乐或戏曲……相反如果没有一定年龄段的积淀,你让一个小孩去欣赏或去体现中年人或老年人的那种音乐,他是欣赏不了和感受不到的,所以说音乐的美感还是取决于人的不同年龄段的洗礼和锤炼,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