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導讀: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算無遺策的謀士形象,如范蠡、張良、陳平、諸葛亮、徐世績、劉伯溫等。在五代十國楊吳也有這樣的謀士,名叫嚴可求。

他睿智,用計幾無失敗,敵強我弱,屢次幫助主人擊敗政敵;他勇敢,場合越大,越鎮定自若,哪怕刀架脖子也能說服刺客;他強悍,是淮南的頂級謀士之一,擅長使用陽謀,屢次讓對手光明正大地就範;他忠誠,一生都為自己的主人盡心謀劃,徐溫也回報以最大的信任。


【嚴可求:

外號: “南吳嚴駱”。

追加外號:“陽謀公輔”、“淮南陽謀家”、“嚴大場”、“嚴控場”、拆臺專家。】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嚴可求


一、年少通敏,首獻“裝瞎”陽謀,驚豔頂頭吳王

嚴可求(?—930),同州(今陝西大荔)人,五代十國南吳頂級謀士,權臣徐溫幕僚。他出身小吏家庭,父親嚴實是唐末的“江淮水陸轉運判官”,是負責海陸運輸的辦事員,因此舉家搬到江都(今江蘇揚州江都區)。

嚴可求年紀輕輕,便很有心計。比如他在陽邑擔任小吏,辦事變通機敏,受到縣令器重。上級把嚴可求當“潛力股”,還贈送他錢帛,勉勵說:“可求啊,請你收下這薄禮,他日位極人臣,不要忘了我啊。”嚴可求也不推脫,有禮有節地答應了。

《十國春秋》:可求微時為陽邑吏。陽邑令器之,待以賓禮。每曰:卿當自愛,他日極人臣之位,幸以遺孤留意 。

晚唐、五代藩鎮割據加重,大家都不願到中央當官。嚴可求也按當時風氣,進入地方藩鎮使府,當起了幕僚。他位卑職低,在徐溫賬下謀劃事略;而徐溫也僅是都知兵馬使(節度使的武職幕僚),又隸屬於楊行密。

即是說,嚴可求是楊行密下屬的下屬。

晚唐、五代驕兵悍將,武夫不但看不起文人,也看不起能吏;頂頭上司吳王楊行密是頂級武將,手能舉百斤,日行三百里,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可求”於本文主角——嚴可求的。

可轉機馬上到來。

故事1:陽謀除大將

天覆三年(903年)。一天,剛在楊行密眼前走紅的徐溫唉聲嘆氣,眾幕僚不解。

徐溫說:“眾位不知,吳王武定淮南,萬眾歸心;無奈手下武人驕悍,不服管教。兩個刺頭——田頵、安仁義先後叛淮被殺。可誰知查出,連楊都統的小舅子——朱延壽,都是田、安一夥的。這下淮南,更得血雨腥風了,會牽扯多少將士的無辜親眷……”

雄壯如楊行密,都不能抑制五代十國的將兵驕悍!連親戚也被帶著叛變,這真痛苦!

眾人大眼瞪小眼,手足無措。只有嚴可求不慌不忙,出列叉手說道:“嚴某有一妙計可解此難,還請主人借一步說話。”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徐溫


徐溫面露喜色。他單手一揮,屏退左右,與嚴可求進入密室。

嚴可求說:“敢問主人,吳王是否曾患過目疾?”

徐溫不解:“確曾患過,可這與平叛有關?”

嚴可求答:“朱延壽陰謀叛亂,重兵在外,不肯覲見揚州;因此強殺必引起舉國戰亂,牽涉無辜,是也不是?”

徐溫說:“這正是吳王和我憂慮之事。”

嚴可求說:“若麻痺逆賊,借傳位之名,把朱延壽光明正大地引入揚州,用最小代價除掉,豈不樂哉?”

徐溫:“你是說……”

嚴可求:“我聽說吳王曾患眼病。現在不妨再讓吳王陽作目疾,向外稱自己舊病復發,大限已至,讓朱延壽使者看到,放鬆警惕;然後,再召朱延壽入朝覲見,說要傳大位於他,他豈能不動心?”

徐溫追問:“朱延壽存心謀反,心有戒備怎麼辦?”

嚴可求:“我聽說朱延壽的姐姐在吳王身邊,名為侍奉,實為眼線;我們陽為目疾,將計就計。只要裝得像,多讓朱夫人看到,她豈能不信?她若相信,必然告知弟弟;朱延壽懷疑自會打消。”

徐溫喜道:“此計甚妙,我這就向吳王獻上!”

不久,楊行密採用了嚴可求裝瞎計策。吳王雙眼裝瞎,進進出出都要侍從牙兵扶著才能走路;還動不動撞牆、撞柱子,滿面流血,痛不欲生。逼真的演技終於騙過了延壽,他快馬加鞭,喜滋滋地入揚州“繼承大位”,結果被楊行密用鐵錘親自砸死。

光天化日的“裝瞎陽謀”,解決了棘手的小舅子陰謀叛變,可謂高明!嚴可求聲名鵲起,位列徐溫的頂級謀士,參與謀議;而吳王、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楊行密,也對這位陽謀高手另看一眼。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楊行密裝瞎


轉機2:參與立嗣

事情沒完。天祐二年(905年),彌留之際的十國第一人、武人“楊行密”,再次求到了謀士嚴可求,而且,是親自相求。

據《十國春秋》記載,楊行密病重立嗣之時,想讓長子楊渥繼承,讓大將周隱去召楊渥回來,但五代十國武將驕悍,多有想法,竟不同意;周隱心眼不壞,只覺得楊渥不靠譜,愚直地想讓大將劉威主政。

楊行密自然回絕,雙方便拖著不去召楊渥。嚴可求和徐溫前去探病,告別時楊行密躺在床上,盯著可求看了很久。

這裡面有事!

大家出去後,嚴可求跪倒,小心翼翼地問:"大王如果信得過我,請告訴如何安排後事、安排軍府?"楊行密便將他的意思和周隱拖延之事說了。

嚴可求心領神會,趕緊和徐溫趕到周隱住處。府中周隱不在,而召楊渥回來的牒文就在桌案上,他們急忙把牒文拿走,順利地召回宣州楊渥,繼承大位。

《十國春秋》:可求同溫遽詣隱, 隱未出, 而見隱作召符猶在案上, 急取遣之, 烈祖乃得嗣立。

身份低微地幕僚謀士,依靠察言觀色,再一次在關鍵時刻,幫助了十國的赳赳武夫!“宰相需用讀書人”,的確很有道理!


二、兩獻陽謀,明面拆臺,權臣張顥的大剋星

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嚴可求的頂頭上司成了楊渥。楊家大公子屁股沒坐熱,就開始驕橫奢侈起來;此時的淮南權臣左牙指揮使張顥、右牙指揮使徐溫發動政變,由張顥殺死楊渥。


嚴可求,選擇忠於他的直接上級——徐溫,下一步他們的敵人將是,左牙指揮使張顥,勢頭比徐溫更猛。


張顥(?—908年),蔡州人,五代十國的職業兵油子、軍閥:早年曾以驍勇侍奉秦宗權,而後又跟隨孫儒,最後跟隨楊行密。秦宗權、孫儒都是軍中魔頭,為解決數十萬士兵的後勤補給,行兵打仗時有吃人的傳統。不難推測,張顥除了驍勇,還能殺人不眨眼、吃人不眨眼。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張顥


故事3:光明正大,第一次拆臺張顥

張顥、徐溫政變,約定平分吳地,然後向後梁稱臣。楊渥死後,張顥勢大,想違約自立。徐溫知道敵強我弱,非常擔憂。

嚴可求安慰說:“張顥此人剛愎自用,對成大事一無所知,主公交給我對付即可。”

不久,張顥便在府中排列劍戟,召將領們議事。自大將朱瑾(東面諸道行營副都統,楊行密在世為正都統)以下,所有文臣武將留下衛士然後入內。

很明顯,張顥想用武力威逼眾人,擁立自己即位。

議事廳中,張顥聲色俱厲,連問諸將三次:“如今嗣王暴薨,國內無主,眾將以為當立何人?”沒人敢回答一聲,氣氛緊張。

嚴可求抓住機會,上前小聲在張顥耳邊稟告:“現在四境多事,非公您主國不可,但只怕行事過急。況且現在外面有劉威、陶雅、李簡、李遇,都是先王楊行密的一等人物,公雖自立,不知道這些人能否誠心侍奉您?不如輔立幼主,時間久了,等他們心悅誠服,再自立為主。”

張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聽了此話未免心慌,一時語塞。


《資治通鑑》:可求曰:"劉威、陶雅、李遇、李簡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輔之,諸將孰敢不從!"顥默然久之。

大家看張顥氣餒,都識趣的退出議事廳。唯有嚴可求進入旁室,拿起紙筆偽造一個皇后的教令藏在內袖中,不到半刻便又出來,眾人都不知道他的用意。

嚴可求出門揚聲呼道:“太夫人有教令,請諸君靜聽!”

說著,從袖中掏出一紙,長跪宣讀,諸將亦依次下跪,但聽可求朗讀道:

“先王創業艱難,中道薨逝。嗣王又不幸早世,次子隆演,依次當立,諸將多先王舊臣,應無負楊氏,善輔導之!”言語之間神色激動,義正慷慨。

張顥此時出來,聽到太夫人史氏、楊渥之母的教令,詞旨明切,不敢異議;諸將更是信服。因此,眾人推舉“弘農威王”楊渥的弟弟——楊隆演即位,挫敗了張顥的篡位企圖。


這裡指出知識點,唐、五代十國,太后旨意稱“誥令”,皇后旨意稱“教令”,與皇帝“詔旨”、“敕令”並行,勢力相等。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十國春秋·嚴可求傳》


楊行密正室史氏,並無過人之處,根本不可能參與立嗣!嚴可求深明此理,借勢偽造教令,想說什麼說什麼,打擊權臣張顥!真是絕頂聰明、讓人無法反駁的政治陽謀家!

我們不禁聯想到後來北宋的趙普,同樣提出杜氏夫人的“金匱之盟”,來解釋宋太宗即位緣由,不也異曲同工嗎?到了今天,我們再聯想到一些美國的政客,到處打著民主口號實施政變,也不是明目張膽的政治陽謀嗎?這一切的一切,我們的祖宗會玩,也已經玩過了。

張顥第一場的奪位企圖,就這樣被“陽謀高手”嚴可求光明正大的拆臺了。


故事4:光明正大,第二次拆臺張顥

張顥一計不成,直接把矛頭對準政敵——徐溫。他找個機會,逼徐溫離開中樞,出鎮外地。

嚴可求得知後,急忙拜見徐溫:“公不做侍衛軍首領,卻要到外地藩郡任職,不久必有殺身之禍!”

徐溫自然擔心,卻無計可施。嚴可求說:“這個好辦,讓我說服左牙指揮使!”於是他又找到張顥:“公讓徐公到潤州任職,人們都說您要奪其兵權而殺他,是這樣嗎?”

張顥下決心把事情做死,自然推脫:“徐公自己要去,不是我的意思,現在已經要走了,真沒辦法啊。”

嚴可求說:“這個簡單,交給我辦。”他先找到管理軍司的行軍副使——李承嗣,挑撥說:“張顥如此兇惡,現在讓徐溫到外地任官,其意不只針對他一人,恐怕也對將軍不利,將來好對您下手。”李承嗣深以為然。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李承嗣


第二天,嚴可求邀請張顥、李承嗣拜訪徐溫,給右牙指揮使踐行。

嚴可求當著大家的面瞪著眼訓斥徐溫說:“古人還不忘一飯之恩呢,何況公又是楊氏宿將。現在幼主剛立,正是多事之時,你怎麼能請求外任,只管自己安樂呢!”李承嗣聽了,趕緊在一旁幫腔。

徐溫面露羞愧,假裝謝罪說:“大家如此挽留,那我就不去了。”因此,就真的不走了……

強敵第二次的外調陰謀,又被“陽謀高手”光明正大的拆臺。張顥最氣的,當然是嚴可求。


故事5:刀架脖子,感動刺客

張顥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屢中奸計,全因為嚴可求。乾脆來硬的以絕後患,夜裡派人去刺殺。

刺客武功高強,嚴可求知道難免一死,於是請求寬限一刻,讓他給徐溫寫辭別信。刺客竟講人道,勉強同意。不過刀要架在脖子上,防止可求逃跑。

面對明晃晃的屠刀,嚴可求毫無懼色,穩健提筆,慷慨陳書。信還沒寫完,不想那強盜識一點字,見筆墨間言辭忠貞,語氣豪壯,居然放下屠刀,感動地說:"公是長者,我不忍殺你。"於是搶了些財物,就匆匆離開了。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嚴可求被刺客盯上


第二天清早,強盜拿著財物覆命說:“沒有抓到嚴可求”。

《十國春秋》:可求度不免,請為書辭府主; 盜執刀臨之,可求操筆無懼色

張顥氣地上躥下掉,把金銀甩到地上:“我想要嚴可求的腦袋,要財物幹什麼?”估計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敗給手無縛雞之力的謀士,被他拆臺,最後連暗殺刺客都被收買,到底是為什麼?

我們也只能解釋,歷史真的存在天克人物,嚴可求張顥就是一對。

接下來,嚴可求把暗殺告訴了徐溫,徐溫決定反擊。他們找好機會,選定“左監門衛將軍”鍾泰章,讓他領壯士三十刺殺張顥。最後計謀成功,在張府牙堂裡除掉了政敵。

自此,徐溫權傾朝野,獨專國政;而嚴可求功勞最大,被升任為揚州司馬。


三、輔佐主人之子,升任宰輔

嚴可求不光忠誠于徐溫,連徐溫的兒子都盡心盡力輔佐。

張顥死後,徐溫為了開拓藩鎮,開拓國家,他自己駐守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讓兒子和嚴可求守衛揚州,主持都城政務,聽從他的遙控。

但嫡子徐知訓是個紈絝子弟,不會馭下,導致宿衛將軍馬謙、李球作亂,還劫持了君王楊隆演。徐知訓嚇得驚慌失措,想出逃躲避,嚴可求趕忙勸阻道:"公捨棄大家自己走了,那眾將依靠誰來平叛呢?"於是拉住了徐知訓。

嚴可求臨危不懼,還安定將士們情緒。他回到自己屋裡躺下,假裝睡覺,把鼾聲打得很響,屋子外邊都能聽到。將士們見嚴可求這麼鎮定,也就不驚慌了,堅守崗位。果然,副都統朱瑾領兵從外地趕回來,迅速平定了叛亂。

武義元年(919年),楊隆演被徐溫脅迫,正式即吳王位(之前十年,新君主並沒繼承楊行密的吳王位),嚴可求因此突破官職上限,被徐溫封為門下侍郎;順義中,南吳暗中實行皇帝制度,嚴可求被拜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於位居宰相。

這裡說明一點,五代十國制度繼承中晚唐,因此沒有尚書令一職,尚書右僕射已經是外姓人嚴氏,在中樞決策機構——“中書門下”的頂級官職了(當時左僕射是徐知誥)。而且,徐溫奸詐多疑,用人講權謀,獨獨兩人始終被信任。第一個就是擅長謀劃的嚴可求,第二個是善於聚財興利的駱知祥,因此吳人稱之為“嚴駱”。

四、鬥法李昪,雙方平手

嚴可求一生都在為徐溫謀劃,這其中就要面對另一個五代十國突出問題——養子難題。

我們回到918年,徐溫長子——紈絝子弟徐知訓被副都統朱瑾突然殺死,朱瑾自殺;而後徐溫的繼承人難題就擺上了檯面:剩下的6個兒子中,徐知誥年齡最長,最有才幹,徐溫也最中意;但他是養子,真名叫李昪,並不為親生。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此時的李昪,還只是皇位的第二候選者

這個問題朱溫也曾遇到:親生兒子們都不爭氣,而養子朱友文最有才幹。朱溫病重時候,選擇倉促傳位養子;最後內訌被殺,後梁大大衰落。


相隔千里的淮南軍閥徐溫,竟也有同樣難題!而徐溫的齊國,未來也將被“軟政變”,變成南唐!我們不知道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軍閥制度、養子制度的必然!

對於養子難題,淮南的頂級謀士嚴可求態度明確:不信任!的確,在皇權時代,親生兒子才是確保中央集權的最大保障,若追求穩定,“寧立親,不立賢”。

嚴可求計略無雙,對徐溫忠貞不二,於是不惜挑戰嗣君——徐知誥,真名李昪。我們看一看,淮南頂級謀士與十國最成功的養子如何鬥法。

嫡長子死後,徐溫讓徐知誥接管都城揚州。嚴可求知道,如果讓徐知誥在揚州站穩,意味著大勢難改。作為忠臣,嚴可求只有一條路——苦勸。

譬如這樣的:

徐溫在潤州,與群臣謀議完畢,嚴可求獨獨不走,徐溫奇怪詢問,可求勸告用親兒子徐知詢代替徐知誥,徐溫不許;

徐溫回揚州,嚴可求要去府上拜訪,勸齊公讓徐知詢鎮守揚州,代替徐知誥,徐溫不許;

徐溫視察楊吳王族的監視情況,嚴可求又抓住機會,聯合共同政見的徐玠等人,勸代替徐知誥,徐溫又不許……

總之,在嗣君這件事上,徐知誥表現太過孝順,徐溫、夫人陳氏都不聽嚴可求勸告,甚至開始生氣(換一般人可能早殺了);李昪得知後,非常記恨;後來和駱知祥合謀,將嚴可求趕出揚州,外放為楚州刺史。

嚴可求也不示弱,因為他有了應對辦法。他領命離開揚州,但並沒去楚州,而是到金陵找徐溫。

他對徐溫說:"唐朝滅亡已經有十二年了,但我們仍然沒改年號,很對的起唐朝了。而且我們征討四方創建基業,也是以“興復唐室”為託詞。但現在梁與晉軍爭戰黃河岸邊,梁兵屢次失利,朱氏日衰,而李氏日盛,一旦李氏據有天下,那我們能面北向他稱臣嗎?不如我們現在先建立吳國,以順應民意。"

當時徐溫權勢熏天,當然想稱王稱帝,嚴可求給他找了個臺階,徐溫異常高興。他又將嚴可求留在身邊,不讓他去楚州,而草擬建吳國的禮儀。

李昪也知道不能把嚴可求怎樣,於是改為結親,把自己的女兒(未來的太和公主)嫁給了可求的兒子嚴續為妻。


五、戰術戰略高手,治國高手

作為淮南頂級謀士,嚴可求被贊為“運機莫測、握算若神”。他的才智不止體現在立嗣這種“投機”問題上,更體現在治國理政、安定百姓、戰略分析等“硬問題”上,又可謂“識人極準,大略極佳”。


事例1、預見李存勖結局

南吳在淮南立國時,中原打的不可開交。

梁晉爭霸,後唐來徵兵,徐溫想押注兩端,從水上沿海北行,發兵援助獲勝方,謀取“最大”利益。嚴可求堅決反對,只問徐溫: “如果梁軍請求我們登陸援助他們,用什麼理由拒絕呢?”徐溫語塞,停止了行動。

史書並沒深度分析可求反對的原因。但我們可以舉例,支持嚴可求的戰略眼光:南宋時候,蒙金在北方爭霸,宋朝短視的幫助蒙古滅掉金朝;接下來被滅的,就是自己。所以作為弱者,最好不要抱著漁翁得利的態度去連強滅弱,甚至該連橫弱者。

我們再深入分析南吳、南唐。徐溫在位時候,雖然開疆拓土,但無法吞併吳越、楚國、南漢、閔國等周邊政權;即是說,用今天眼光看,南吳是個縮小版的南宋,更不能採取連強滅弱的做法。三國時代,吳蜀都很強大,可聯盟破裂,只能分別被魏國滅掉。

因此,嚴可求的戰略眼光,周全!

等到後唐滅掉了後梁,派人通報消息,徐溫埋怨嚴可求:“公以前不讓我出兵,現在如何是好?”

嚴可求並沒有辯解,他只說:“我聽說唐主剛得到中原,志滿意得,驕橫不已,不出幾年,肯定有內亂。我們實力有限,要選擇恭敬相待,送以厚禮,然後固守等他們發生變亂,這就足夠了”。


「五代十國那些人」嚴可求:淮南楊吳的頂級謀士,陽謀專家

李存勖


他選派司農卿盧蘋出使後唐,又親自教他如何應答李存勖。盧蘋到了洛陽,便依照嚴可求教的回答問題,李存勖非常高興,估計都是奉承話。不久,李存勖果然被殺,應驗了預言,這使嚴可求更受徐溫器重。

嚴可求看人眼光之準,看人層次之高,不服不行!


事例2、象牙潭之戰、虔州之戰

下面再講嚴可求戰術上的謀劃——象牙潭之戰、虔州之戰。

2.1象牙潭之戰

908年,徐溫剛剛專權,四周軍閥普遍不服。

909年(天祐六年)六月,撫州危全諷反叛,率領撫(江西撫州)、信(江西上鐃)、袁(江西宜春)、吉(江西吉安)四州的軍隊號稱十萬,攻洪州(江西南昌)。一同起兵還有弟弟危仔倡,彭氏兄弟——彭彥章、彭玕。

叛軍勢大,徐溫召嚴可求問誰可重用?可求不慌不慌,推薦周本。大家卻連連搖頭。

因為周本剛攻蘇州失敗而回,慚愧不肯出任;嚴可求卻力排眾議,堅決起用他。

周本說“:蘇州戰敗,不是害怕,是因上將權小,而下有很多專權的。如果一定要我出任,希望不要任用偏、裨將。”嚴可求大筆一揮滿足要求,周本請兵七千,果然在象牙潭大敗撫州軍隊,俘獲危全諷等人。


2.2虔州之戰

918年,徐溫以右都押牙王祺為虔州行營都指揮使,將洪、袁、吉之兵擊虔州譚全播,準備佔領這塊後梁的飛地。

但譚全播替代紈絝子弟盧延昌,向後梁稱臣,治理虔州長達七年,頗有善政,並不好打;此外,吳越、閩國和楚國也能隨時支援,因此徐溫又問計於嚴可求。

嚴可求對曰:“八年前,我知齊公就有圖謀虔州之意,故新置使於新淦縣,遣兵衛戍。每次輪換士兵,就偷偷增加人數,虔州人察覺不到;現在,我們可以用以厚利,招募一些熟悉贛石之險的水工,偷偷進軍虔州,可以出其不意。”


徐溫採納。果然在水工的帶領下,南吳軍隊全部到達虔州城下。等虔州發現,已經晚了。”

再之後,譚全播只能死守;最終被圍日久,飢疲窘迫,終於被攻克。


事例3、放鷹事件

徐溫死後,徐知誥執政,“陽謀公輔”嚴可求開始為他謀劃。五代十國驕兵悍將,徐知誥也遷就姑息,將校們經常放出猛禽抓獵物、飲酒鬧事,騷擾了百姓。徐知誥想嚴懲這些人,又不願損失軍隊實力,沒有辦法,只好請教嚴可求。

嚴可求說:“不用麻煩使用軍法,這好辦極了。請你下一道榜文,讓各縣禁止養鷹,便可以將此事平息了。”

徐知誥依計行事,不出一個月,將校們果然再沒有放鷹擾民的了。不久,嚴可求又升任左僕射。


事例4、巧還人情

我們前文說過,嚴可求當小吏時,曾受陽邑縣令的資助;後來嚴可求位居公輔,縣令讓兒子千里迢迢拜見他。

嚴可求不好回絕,給縣令兒子許多糧食、錦帛,好像不在意的樣子;後來,又秘密派人給縣令兒子數十斤黃金,答謝說:“你不是陽邑縣令的兒子嗎?我給您置辦行李的路費。”緊接著,看縣令兒子不走,又給他租了一個府宅,僕人馬匹都為之購置。

縣令兒子他日再來拜謝,嚴可求謙答說:“只是聊表我對您父親的感激之恩罷了。”這一見面後,縣令兒子另想求方便、求辦事,嚴可求終身謝絕。

史官對嚴可求報恩的方式非常讚賞,稱之為“權略如此”。濤說史也讚賞這種方式,即還了人情,又不破壞當官的原則。


太和二年(930年),“陽謀嚴大場”嚴可求走完了一生,晚於徐溫三年。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受禪稱帝,追尊徐溫為太祖、諡曰忠武皇帝。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他為唐高祖、唐太宗立廟,追尊父祖四代為皇帝。徐溫被改奉義祖。


即是說,嚴可求死後第9年,對李昪的擔心慢慢應驗。


【濤說精彩歷史——五代十國108外號

嚴可求:


外號:“嚴駱”、“南吳嚴駱”;追加外號:“陽謀公輔”、“南吳陽謀家”、“嚴大場”、“嚴控場”、“拆顥臺”。

主要官職:南吳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僕射。

主要事蹟:幫助徐溫奪取政權、奠基南唐;獻計楊行密除掉朱延壽。

人物性格:理智型。

涉及地區史:今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等。


【濤說亂世史小議:

中國正史中記載的人物很多,被忽視的很多。嚴可求作為淮南頂級謀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從徐溫起家便開始輔佐,直到最後稱王,功不可沒,能力被低估。】


【軼事典故,外號之外的人物側面:

振服大將,被以兄相事:

張顥逼位被嚴可求當面挫敗,副都統朱瑾都很佩服。

事情過後,他到了嚴可求的居所,讚歎說:“我十六七歲就橫刀躍馬,衝犯強大的敵人,從來沒有畏懼。可今天面對張顥,不覺流汗,您當面指摘他像沒有人一樣。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您差得太遠了。”

於是,把嚴可求作為哥哥侍奉。


錯殺米志誠

朱瑾殺徐知訓;南吳悍將米志誠去追殺朱瑾,大家都以為米志誠和朱瑾同謀。嚴可求恐怕米志誠不接受命令,於是詐稱袁州大破馬楚兵馬,讓將吏們入朝祝賀,然後偷偷埋伏勇士在戟門口。

等米志誠來到,抓獲殺死,並把他的幾個兒子也殺死。


解怒徐溫,阻止濫殺:

長子徐知訓被殺後,徐溫回到廣陵的朝內,他懷疑諸將都參與了朱瑾的謀劃,準備大開殺戒。

徐知誥、嚴可求一起陳述了徐知訓的罪惡和導致被殺的原因,徐溫的怒氣才稍緩解一些。他下令到雷塘打撈起朱瑾的屍骨埋葬,只譴責徐知訓的左右將領,不能糾錯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