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我和她的故事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也和社会的发展有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想要生存,自己就要有特长,不然很难存活,可是,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数人都是盲目跟风,

首先,就是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优势,在平时生活中善于去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优势,这时候根据孩子的优势去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让孩子在某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让孩子自己能在将来走得更远。

其次,就是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和爱好的项目,这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这方面能更加的有优势,这会很好的帮助到孩子,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可能在将来会成为孩子生存的技能,即便不能称为孩子的生存技能,也能为孩子争取到更好多的机会和机遇。

最后,就是根据孩子的个人性格,很多孩子在兴趣爱好方面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这时候家长无从下手就可以从孩子的性格入手,根据孩子的性格去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坏处的。

总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切记不能盲目的跟风,不然不仅不会帮到孩子甚至还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这样就起不到培养孩子兴趣最初的愿望了,不管是做什么都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这样才会让孩子走得更远。


布衣学堂


要培养孩子的特长,首先你需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有哪些?


首先,兴趣也有遗传因素,你可以先细细想想你与你的伴侣的家族有没有突出的特长,如果有,那么请让孩子在这些方面多去尝试;其次,带孩子多去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多与大自然接触,多与孩子沟通,参与一些免费的体验课,观察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最后,如果你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尽量辅助孩子建立与这方面的联系,我记得儿子半岁左右我就经常问儿子电梯楼层,问车牌号,晚睡时会在画板上给他一遍一遍写数字,我很惊奇的发现小家伙目前对数字很敏感,近段时间也在学视觉笔记,在家一有空就画画,小家伙也会站在一旁和我一起画,他的画画水平也是让我很惊讶的,所以,尽量早点让孩子多去尝试,多营造相关氛围,相信孩子会在他的兴趣之路上越走越远。


找到了兴趣点,那么就需要好好培养兴趣,我们都知道音乐天才莫扎特,他很小就可以分辨出任何足够像音乐的调子,即完美高音,我们不可否认,他有音乐的天赋,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在莫扎特4岁时,他的父亲就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其他乐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发展出完美高音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想如果他没有足够多的接触音乐,这种能力未必就会拥有。《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天才源于正确的练习,天才都拥有相同的成长路线: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当然选择一个好的老师也很重要。如果你还有困惑,那么不如去仔细研读下《刻意练习》这本书吧,帮助孩子成就最棒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沃·兹基硕德


nana杂货铺


关注微信号:kxjzg1,和十万家长一起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不对呢?先听一个我的故事:

前段时间上映了一个电影,宣传广告做的铺天盖地,我满怀期待的跑去看电影,选了一个前排的绝佳位置,准备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结果电影播到十分钟的时候,我开始走神,播到20分钟,我希望电影快点结束,播到30分钟,我开始玩手机,播到40分钟,我再也按捺不住,摸黑跑出了放映厅。

在这个故事里,兴趣充当了一块非常好的敲门砖,促使我去看了这场电影,但它却没成为我坚持下去的真正动力。就像很多人把兴趣变成工作之后,还是一样的抱怨,一样的挣扎,一样的半途而废。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一开始凭借兴趣入门,比如:数学。但等到数学展现出它枯燥的一面时,当学生需要向数学要成绩的时候,兴趣早已荡然无存了。所以,兴趣充其量是一块好的敲门砖,而不是你学习的真正动力。那问题来了,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学习可以让人愉悦

在过去的十年中,神经学家已发现大脑的学习系统和奖励系统存在着联系。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你的大脑可能奖励它自己少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对大脑的愉快系统很重要的、存在于自然中的化学物质。相当于是大脑自己生产的兴奋剂。

神经学家已经知道多巴胺对于学习和愉快这两个系统都很重要,但还没有发现两者间的明确关系。但能肯定的是,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确实能获得愉悦感。就像你努力地去攻克一个问题,在问题被解决的瞬间,你感到全身心的愉悦,这其实是你的大脑奖励了自己少量的多巴胺。

虽然解决问题能给大脑带来愉悦感,但在一个毫无进展的问题上,是不会有任何愉悦感的,实际上,它还会使你感到沮丧。同样的,只是知道答案也不会有很大的愉悦感。比如,一个猜谜游戏,如果太难,你干脆就放弃了,如果别人直接告诉你答案,你也不会有任何愉悦感,但如果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答案,你会感到非常的愉悦。

所以,学习的真正动力,应该是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当然有一个前提条件,你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于简单。

孩子为什么不爱上学

这一分析给为什么多数学生不喜欢上学提供了一个答案。努力解决难度恰当的问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解决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问题不会让人开心。学生不像成年人一样可以在大多数时候选择不做这些题,如果他一直做有难度的问题,那么难怪他会不喜欢上学了。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从认知学的角度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校能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成就感。

具体方案有两个:

1、降低问题的难度。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具体方案,我们还要讨论一下方案的可行性。

1、降低问题的难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和练习。这在作者所在的美国可能比较好实现,但在中国这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实行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方案才是本书作者最提倡的。作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点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我们会从不同的话题入手,来讲讲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总结一下:兴趣是敲门砖,而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真正的学习动力,是解决问题带来的那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大海教育


我是一个宝爸,孩子上幼儿园。身旁好多朋友,亲人们都为这事操碎了心。如何培养孩子,个人有个人的招。

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班,什么舞蹈,外语,口才,画画,唱歌,钢琴,国学。。。。。。。好吧,孩子各种累,家长各种罪。



孩子们才多大,就有念不完的书,学不完的技能。

看着孩子放假比上学还累,看着别人家孩子报班,学会了新技能,自己家孩子也学什么的焦虑。我也是醉了。

我只能说着给孩子减负,一边给挑着“我们的”爱好。孩子,天性爱玩,爱大自然,他们是要学,可学的时候还长,什么是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她们在玩中自己找,好吗?

最后,一个小插曲,今天带女儿和邻居家孩子回农村,哇,孩子一路叫着,“看,那是奶牛”“哇,有蚂蚁,好大个”“山羊,山羊,终于见到真的啦”

看着孩子,觉的她们好可怜,回归大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吧



小学作业学习帮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想起前几天和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的对话。

我和他第一次见面,他开始告诉我,爸爸妈妈总是打他,有时候打着玩,有时候是真打……

然后,他忽然很无力地跟我说:“唉,我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

“哦,干什么都没有意思啊?那玩手机有意思吗?”我问他。

“没意思。”他说。

“玩游戏,看电视,看动画片有意思吗?“

“没意思,干什么都没意思。”他声音中充满无力感。

我在想,是什么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干什么都没意思”?

后来我问他“你说没意思和你爸妈打你有关吗?”他肯定地说有关。

……

为什么我把您这个问题引申到这个对话上?

我们做父母的想孩子有更多爱好,很多时候都是想孩子能拥有更丰富、有趣的人生,想让他能感到“有意思”。

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什么让孩子觉得没意思。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爸妈的“打”,已经不是就事论事的打(虽然任何形式的打我们都不赞同),而是严重伤害到孩子自尊的打。而这个孩子父母也送孩子去了几个兴趣班。

所以,让孩子有更多爱好,让孩子对更多事情感兴趣,很多时候不在于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而在于父母如何去“爱”孩子,有没有给孩子空间。

这个空间,包括很多方面。

第一,情绪的空间。

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被各种情绪填满,就没有其他空间去发展别的。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也和这个有关。

第二,自主的空间。

就是有没有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甚至包括选择后又放弃的空间。

第三,探索的空间。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没有给孩子提供条件满足孩子对世界探索的需求,比如,一岁以内的吃手,啃东西,再大一点时到处摸,再大一点变成的小问号,问各种问题,父母有没有给他一个满足的空间?

现在,我们发现真正的学霸已经不是单纯学习好了,是各个方面都优秀,爱好广泛。

为什么?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方式,给到孩子空间,充分发展自己的自主性。一个人,心理营养是足够的,自主性被激发,其他方面的潜力自然也被激发。孩子一旦做事情可以自己主导,就有无限可能。

如果我上面的话有些没有表达清楚,那么推荐看《窗边的小豆豆》,以及其的作者黑柳彻子的其他书,还有她妈妈的一本书。

只是培养几个兴趣,不知道对孩子的人生有没有

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但是,用我们的爱,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他看到人事物,我想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盈心理


孩子的兴趣有很多,我以我的的亲身经历来分享下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四步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步,发现

我家宝贝大概在二岁的时候,空间思维的敏感期到来了,表现是:会把玩具等什么的从沙发上往地上扔,会拿个尺子从一个孔里面不断的放进去,拿出来,反复的做这个动作。我知道这是个很好的建立孩子空间思维的机会,因此并没有阻止。而是想怎么样给他提供更多的机会体验和尝试。

第二步,引导

于是,我把有利于孩子体验空间感觉的玩具买了些,例如积木,立体的运动玩具,并陪着孩子一起玩。对于家里的空间布局,都会告诉他这些位置如何表达,例如上下,左中右等等。带孩子爬那种管道,让体验狭小空间。

第三步,鼓励

鼓励,就是经常与孩子做问答游戏,问他如何表述空间位置等。或者一起玩拼装的游戏,乐高等积木。当然这个里面也贯穿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点是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要多鼓励他。我记得有次跟他买了个拼接的积木,由于质量太差了,拼接的时候老是散架,弄的他十分懊恼和气馁。我就耐心的帮他一起来拼。

第四步,专注

所谓专注,就是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拔高要求,给孩子以挑战。我给孩子买了不少乐高玩具,最开始从简单的开始,慢慢越来越复杂。因为有兴趣在那里,所以每次他都会特别专注,如果拼接的非常成功,最后还会给他奖励。这样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对应着我们成年后从事建筑,设计等方面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总之,就是要学会多观察多引导孩子。将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培养挂钩,让兴趣成为孩子不断学习、理解世界的内在基因。所谓的教育就会变的简单。尹建莉老师说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就是这个道理。


超哥的育儿经


朋友,你好!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培养一个兴趣是非常好的想法。

对此,我想说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 从金钱的角度。培养一个兴趣是需要在金钱上有一定的付出的,比如,如果是学钢琴可能就需要买一架钢琴,如果是学吉他就需要买一把吉他,如果是学跆拳道就需要买相应的装备,但是你注意了吗,这其中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2 从时间的角度。有的兴趣班可能一个星期要上好几节课,有的可能一周上一次课就可以了。如果每天都要上课,孩子是否会觉得厌烦和压力大?

3 从孩子的角度。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调皮,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让他学习一些偏艺术性的东西呢?如果孩子比较内向比较弱一点,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让他学习一些运动方面的,团体性的东西呢?

以上是提供的几个角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相信你会为孩子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祝你家庭幸福!

另外,关于兴趣方面的内容,我后续还会更新,可以关注一下。


春夏秋冬的笔记


这个你自己要先观察,有些培养错过了就错过了。比如绝对音准。一个孩子如果天生就有绝对音准,12岁前不学习钢琴之类乐器,这种天赋慢慢的就没了。要知道有的孩子弹琴十年也才有相对音准,有绝对音准都是天才,碧如周董,贝多芬等。再比如舞蹈,美术,武术,京剧 等等都有童子功的说法。这是年龄问题,还有就是适合问题。比如爸爸妈妈普通话很差,那演讲就比钢琴好。它会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提升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父母胆小,孩子生性懦弱,就可以学下武术,少林拳啥的。至于引导孩子的兴趣,不要贪多,顶多学两样,比如周六钢琴,周日童声。比如童声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 ,学到小学二年级,就可以改学乐理。钢琴学了五六年也可以放一段时间 自己练习考级曲子。这东西主要靠自己练。还有,钢琴的话,因为看五线谱,小孩子练习太多容易近视,自己控制时间。但是钢琴学的太晚很吃亏,所以有点矛盾 自己把握。总之,尽量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学,然后让他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挥天赋,不要浪费了宝贵的天赋


白菜网文之家


2-8岁孩子常见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自闭孤立,不愿意并且害怕和其他孩子交流,怎么办?

家长经常接到幼儿老师“投诉”电话,怎么办?

孩子专注力差、上课走神、小动作多,怎么办?

孩子性格柔弱,经常被欺负,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幼升小要求认字量800-1000,孩子识字不多,怎么办?

沉迷电子游戏,屡教不改,只能打骂,怎么办?

孩子吃饭挑食,做事磨蹭,怎么办?

孩子爱乱发脾气,道理讲了无数遍,怎么办?

。。。。。。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你能解决吗?

更多育儿的个人经验与技巧,请关注小编的头条号,然后,再从后台进入:家长课堂,育儿师1对1解答您的育儿问题,欢迎加入10000+高端妈妈的交流圈子。

每天10分钟,育儿好轻松,99天帮助2到8岁的孩子养成阅读,独立,专注 ,自理/自律,坚持的好习惯,让你的孩子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在拥抱未来,99天养成五好宝宝

我们和家长一起帮助宝宝在五个方面(好懂事、好情商、好习惯、好阅读、好专注)快速成长,宝宝终身受益!

学习效果

1、宝宝进步,按天计算

第15天

五好宝宝之“好阅读”

宝宝在阅读方面,超过家长小时候同岁表现,只需15天

第8天开始,96%的宝宝喜欢上阅读,爱去图书馆,喜欢看书,会讲故事,具备独立阅读能力

第45天

五好宝宝之“好习惯”

宝宝的表现,引爆家长朋友圈

第45天开始,85.6%的宝宝开始养成四个良好生活习惯:1.按时洗脸、洗手、刷牙;2.吃饭不挑食、不乱跑,自己吃、吃得快;3.懂得主动收拾和归类;4.能合理安排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按时睡觉

第60天

五好宝宝之“好懂事”

长辈看到宝宝天天进步,夸奖宝妈宝爸

第60天开始,92.2%的宝宝开始变得懂事,体贴父母,经常和妈妈说“我爱你”,不再乱发脾气,能做弟弟、妹妹的小老师

第75天

五好宝宝之“好专注”

宝宝进步太快,“惊着”幼儿园老师了

第75天开始,82.8%的宝宝阅读注意力值得夸奖,每天可以专注阅读15-30分钟,赢在“幼升小”阶段的起跑线,在幼儿园成为老师小助手

第99天

五好宝宝之“好情商”

小童星冉冉升起,是家长教育的一张名片

第90天开始,98%的宝宝有礼貌,见到长辈、老师主动问好,勇敢、积极,做事有序,表达与沟通能力到人见人爱的程度!

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的编织成顺口溜,便是提醒后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说的是孩子的好习惯要早养成,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些关键的好习惯,会决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朵朵育儿师


每次假期开始,一些以“让孩子好好放松”为理由的家长减少给孩子上课,老师们都在担心一件事:

孩子在暑假退步的阅读水平,在新学期开学后,她们至少要花六周的时间,才能帮助孩子补回来。

为什么一个暑假就能拉开这么大的距离?

这个现象,其实在教育学界有个专有名词,叫暑期滑坡 Summer Slide ,也有叫暑期学力流失 Summer Learning Loss。

美国暑期学习协会(National Summer Learning Association),在对100多年相关研究的总结发现,所有孩子在暑期中断学习活动后,都会出现学习滑坡现象。

具体来说就是:

1) 过完一个暑假,低收入家庭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一般会倒退2-3个月,而高收入家庭的阅读水平一般会略有提高。

这里讲的“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去积极管理孩子学业的家庭。

2) 年级越高,暑期学习退步的表现越明显。比如,到了五年级,一个孩子如果在小学的每个暑假都不怎么读书和做数学练习,他的学业水平要比同龄人落后两年半到三年时间。

而根据牛津大学 Oxford Learning 的统计,英国小孩也存在同样问题:

1) 暑假里阅读能力的损失至少两个月以上。

2) 阅读能力的弥补在开学以后至少要花6周,也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弥补。

3) 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出现“暑期滑坡”现象,到六年级毕业时,会和其它没有产生暑假滑坡的学生产生两年以上的学业水平差距。

在这个问题上,英美教育界都认为:学生们平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大同小异,长达两个多月的暑假生活可能是他们拉开差距的重要分水岭。

那么,每天让孩子坚持阅读、保持上学时的阅读时长不就好了?

看看我们成年人就知道了,我们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然而坚持下来了吗?

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所以,为了让各位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在暑假保持阅读的习惯,童小编准备了2个实用有趣的方法,让坚持变得更轻松。

1、宣读仪式

仪式感非常奇妙,纵使外人看着这就是个过场,但只有当事人知道,那种从脊梁蹿升至天灵盖的郑重与力量。各位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婚礼上,二人对彼此的宣誓。

宣读仪式也是这样,我们需要让孩子借助这非同寻常的“过场”,重新看待阅读这件事,并对此许下承诺。

宣誓的内容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定,宣誓完以后,再由孩子写下誓言,孩子家长签上大名后,贴在墙上即可。

宣誓完以后,孩子偶尔没有坚持住,怎么办?

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嘲讽:“你看看你自己说的话,不算数了是吗?”

而是给予鼓励:

“我知道你现在想去玩,我先把书放在这,等一下你看完了,就能愉快地耍了。到今天为止,你已经连续10天都完成了阅读任务,中断就有点可惜了。”

2.书塔挑战

孩子宣完誓了还不够,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还是有可能出现坚持不下去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除了鼓励,还有一个特别直观而且好玩的方法——书塔挑战:

每读完一本书,就把书名写在小纸条上,然后依次贴在墙上或者门上,就像把读过的书叠起来一样。

一个暑假结束后,家长还可以把孩子“阅作等身”的照片发朋友圈呢。

方法宜精不宜多,家长们不必再花过多时间去收集所谓的小技巧小花样,童小编已经把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整理好了,唯一失败的可能,就是我们身为家长却没有带头去坚持而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