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最适合“养老”的几个单位,你在其中吗?

在职场中,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很多人都不想再努力的工作了,但又达不到退休的年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尽办法调到比较适合养老的岗位上去。在行政体制内同样如此,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政治上感觉没有什么前途了,工作可能就没有那么的积极上进,也会想尽办法调进那些适合养老的岗位。当然,这里所指的养老,并不是指不工作处于退休状态,而是指那种工作比较轻松、比较规律、工作压力不大,可以说是按部就班工作的状态。那么,这样的岗位在体制内多吗?特别是在当今公职人员压力越来越大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岗位还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小编跟大家收集整理了几个体制内比较适合养老的岗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制内最适合“养老”的几个单位,你在其中吗?

各级档案馆。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单位并不熟悉,其实档案馆是一直都存在的,以前和档案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但是在去年的机构改革中,档案局和档案馆的职能进行了分设,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转给了各级的党委办公室,档案馆独立出来,主要只承担档案的收集、保管、查阅等工作,不再负责对其他部门档案管理的指导,只是一个档案方面的服务机构,业务非常的单一,工作也非常的规律,符合养老岗位的定义。

体制内最适合“养老”的几个单位,你在其中吗?

文联等群团部门。

大家都知道,在体制内有很多群团组织,比如文联、妇联、团委、工会、科协、计生协会等等。他们往往代表着党委联系一个方面的工作和一类的人员,主要起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对于这些群团组织来说,往往没有硬性的任务和要求,不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任务。工作压力一般比较小,主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开展工作。而这些活动的组织可多可少,也就是基层干部所说的:站得开走得拢。当然,在这些群团中,有一些会承担少量的政府性质的工作,比如团委承担青少年的教育有关工作、妇联承担妇女维权、妇女发展等等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任务要重一些,加之妇联团委往往都是年轻干部聚集的地方,倒是不可能成为养老岗位,特别是团委,曾经可是体制内晋升最快的岗位。所以,只有文联、工会这些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养老。

体制内最适合“养老”的几个单位,你在其中吗?

人大政协机关。

大家可能觉得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人大政协机关列入适合养老的岗位呢?人大政协不是四家班子之一吗?何况人大还属于权力机关,决定一个地方的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怎么就成了适合养老的岗位了呢?其实,人大政协虽然是一个地方的四家班子之一,在行政体制内所处的位置非常高,但是人大政协的工作也非常的单一、非常的规律,每一年的工作基本上在年初就已经计划好的,都是按计划开展工作,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工作。而且人大政协的领导往往都是从其他的方面转过来的岁数比较大的领导,相对来说进取心上进心可能也没有那么强,基本上都处于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压力。而且,待遇还不差,基本上都是比照党委政府的待遇来进行安排的。

体制内最适合“养老”的几个单位,你在其中吗?

所以,以上的三类单位都是比体制内比较适合养老的地方,如果要给这三个单位排一个名,人大政协机关应该排第一,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