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當特雷楊在職業生涯第二年就砍下50+並且率領球隊取勝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老鷹是真的要起飛了。根據歷史規律,一個人是無法率隊完成奪冠大業,尤其是當下巨頭扎堆的時代,這也就給老鷹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特雷楊這位球員很有意思,從身體硬件條件來看,身高不足1.9米,臂展只有1.91米,體重也才82公斤。正常情況下,這樣身體條件的後場球員即便被選進NBA,大多都不會有很好的發展。不過特雷楊不一樣,他以首輪第5順位被選中不說,在職業生涯第二個賽季當上了全明星首發,並且能砍下場均30+的得分。

從這個層面來說,即便是天之驕子詹姆斯也得汗顏。要知道詹姆斯在生涯第二個賽季也被選進了全明星首發,但是場均得分只有27.2分,和之前一個賽季相比得分漲幅只有6.3分,而特雷楊的得分漲幅卻在10.9分。

在當下NBA語境中,對超巨的定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標準,必須是攻防兼備,而是隻要你進攻強勢,也可以被劃入超巨的範疇。如果從這個標準來看,特雷楊已經走在了這條路上,單賽季場均30+得分大部分球員整個職業生涯都做不到這一點吧,只是現在的資歷還不足以撐起這個名號。

特雷楊的身體條件也註定了進攻端大多數時間需要球員來給他做掩護,不可能像一些球員在任何位置都能進行無差別單打操作。於是我們看到了特雷楊場均15.3回合的持球擋拆,佔比了總回合數50%以上,排在聯盟第一位。特雷楊通過該操作,每回合可以拿到1.00分,超過一半的得分是靠持球擋拆拿到的。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如今是講究效率的時代,從持球擋拆產量以及效率角度來說,特雷楊兩者都兼具。在擋拆持球回合數10+的球員,也只有利拉德、歐文、沃克效率比特雷楊高,而他們已經是混跡聯盟多年的老炮。我們也可以將這個範圍擴大到場均8+回合進行持球擋拆,效率比特雷楊高的還是那三人。

其實我們也就理解了今年交易截止日之前,為什麼會將吃餅大王卡佩拉交易過來的原因。特雷楊需要一個高質量的掩護手,卡佩拉在火箭時期已經將其演化到了極致。特雷楊和卡佩拉發生擋拆後,特雷楊可以自行投射,也可以給到順下吃餅的卡佩拉。在火箭的體系中,哈登和威少的面筐單打永遠是效率最高的,早就不需要卡佩拉來進行掩護了,而卡佩拉之前練就的功夫正好可以成為特雷楊最好的幫手。

當下NBA球隊對進攻空間有著極大的要求,特雷楊本身就是自帶空間屬性的球員。他的遠射能力就支撐了可以在高位來玩擋拆,對手忌憚特雷楊的遠射能力,自然會有重兵撲過來。於是特雷楊可選擇性就多了,他可以利用掩護出的空間完成投射,也可以將球給到空切到籃下的隊友,畢竟如此大的進攻空間,處理球就更容易。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特雷楊各個區域投籃佔比

除了擋拆持球之外,特雷楊另外一項絕技則是推攻守轉換了。本賽季場均5.1個回合來操作這件事情,佔總回合數的17.3%,每回合可以拿到1.08分。在攻守轉換效率以及產量方面,特雷楊同樣是兩者兼備。在場均推攻守轉換回合排聯盟前十的球員中,也只有特雷楊是二年級球員。

不過在老鷹隊中,除了特雷楊是推攻守轉換的主角外,沒有球員能替他高質量的完成這件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特雷楊下場之後,攻守轉換很難打起來的原因。老鷹全隊攻守轉換場均得分只有12.4分,排在聯盟中下的水平,這是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情,而攻守轉換命中率也只有可憐的56.5%。

至於特雷楊的定點投射,這就不屬於他常用的技術類型了。本賽季場均只有1.7個回合,佔總回合數比例的5.6%。這也很好理解,球權都集中在特雷楊手裡,他很少去落到底角或者其他位置去接球完成定點投射。所以特雷楊打出接球就投只有8.2%的佔比時,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特雷楊投籃熱圖

特雷楊不是不能定點投射,以他的投射能力,完全可以成為一位頂級射手。只是在老鷹當下的進攻體系中,不需要特雷楊來做這件事情,畢竟他是球隊主控,進攻發起都是從他那裡開始。如果讓特雷楊去做定點接球就投的工作,未免有點暴殄天物,也不利於激發球隊的戰力。

另外一方面,特雷楊場均也承擔著2.5回合的面筐單打操作,雖然他沒有哈登持球單打的能力,但是也能有著不錯的輸出,超越了聯盟73.5%的人群。鑑於特雷楊的身體條件,球隊也不會讓他進行太多的單打操作。當然了,除了特雷楊之外,老鷹也沒有一位能拿得出手的持球單打高手。

值得一提的是,特雷楊手遞手也能玩,只是效率不高而已。至於背身單打、擋拆接球、空切、無球掩護這些進攻類型,特雷楊基本無緣操作。除了自身條件限制外,球隊戰術體系中,不需要他來幹這些事情。

特雷楊兌現了天賦,對於老鷹來說是極大的好事,他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撐起整個進攻體系的外線巨星。那為什麼在本文開頭又會說給老鷹出了難題,那是因為管理層是要相信過程還是要贏在當下,這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如果操作不恰當,可能會出現滿盤皆輸的結局。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特雷楊本賽季終結方式佔比

從東部當下大環境來看,只要字母哥不離開雄鹿,他們的奪冠窗口期就一直存在。另外綠凱也是一幫年輕人是球隊核心,隨著球員實力的增長,戰力還在不停的提升。猛龍看起來本賽季依舊保持了強勢,但是球隊處在交替的邊緣,當洛瑞這一批球員老去之後,西亞卡姆能帶領球隊走多遠還不是很明朗。76人存在著極大的變數,今年不奪冠也就意味著去年的豪賭徹底失敗,西蒙斯和恩比德不能共存的問題也很明顯,今年夏天可能會有以整換零的操作。

總體而言,當下東部大環境對於老鷹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縱觀老鷹球隊框架,他們已經確立了以特雷楊+科林斯+卡佩拉為核心的主體陣容。三駕馬車各有特點,特雷楊按下不表,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卡佩拉的到來會讓科林斯真正成為球隊的空間點,也會消減卡佩拉沒有投射能力帶來的負面影響,而球隊真正看中的是卡佩拉的防守能力,內線防守一直以來也是老鷹的軟肋。

更加讓老鷹球迷欣喜的是,今年夏天球隊還有大量薪金空間。即便今年是自由市場小年,有薪金空間就會讓球隊有更多的選擇性。當然了,老鷹還在吃這些年輕球員的新秀紅利,只有戴德蒙一人合約達到了千萬年薪。這就更有意思了,不光是今年夏天有很多的靈活性,未來也是有大把薪金空間。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老鷹補充了內線,讓攻守實力更加均衡。不過如今是鋒線橫行的時代,想要在季後賽競爭中脫穎而出,鋒線球員也得不能太那麼難看。老鷹是以後場球員發起進攻的典範,他們對鋒線球員的要求不會很苛刻,只要能投射能防守且不佔球權即可,這就很符合當下老鷹的建隊邏輯。

19年進入聯盟的雷迪什看起來有著不錯的天賦,但是在新秀賽季卻沒有將其兌現。他留給球迷的印象除了全方位無死角打鐵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陀螺旋轉,有時候也將自己都迷惑了。至少在老鷹尋求即戰力的當下,雷迪什並不能給特雷楊帶來更多的增益。就看老鷹有沒有耐心培養他了,其實這也是球隊建隊的選擇。

其實這又回到了上文提到的是要相信過程還是贏在當下的怪圈,老鷹在未來兩年重返季後賽問題不大,但是想要取得更多的碩果可能性卻很小。縱然特雷楊進化成庫裡M拿MVP時的樣子,也無法帶領球隊捧杯。這是後場球員的侷限性,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球隊在囤積鋒線的原因。

特雷楊成長迅速,老鷹真的要起飛了?給管理層今年夏天出了難題

無論老鷹管理層如何操作,老鷹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他們不像步行者團隊型打法,老鷹有個人能力出眾的攻擊箭頭,而這些人都處於上升階段。他們可以成長為那些志在奪冠球隊的攔路虎,如果想要奪冠還得進行運作。年輕就是資本,老鷹這幫人也可以用時間來拖垮他們,等他們老去之後完成大業。

對於一個小市場球隊而言,能在短短的時間內以選秀方式弄來建隊核心,並且看到了曙光,其實已經走在了前面。要知道西部球隊太陽,他們花了10年時間還沒有真正完成重建,依然在摸索中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