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1家景区入园9.5万人次,管理方提醒:“放飞自我”为时尚早

别放松!别盲目乐观!南京市景区恢复运行以来,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自觉戴口罩、配合测量体温入园,不扎堆不聚集。但依然有个别市民“放飞自我”,摘口罩拍照、搭帐篷野营等等,让人忍不住捏把汗。

对此,景区加大了防控力度,通过无人机、巡逻车“喊话”提醒市民戴口罩别聚集,并通过客流实时播报、启动限制网上购票数量等措施呼吁错峰游园,成果初显。今天(2月23日),全市31家景区入园人数9.5万人次,比前一日有所下降。

市民:“不能添乱!哪里人少去哪里”

《各位,还没到摘口罩扎堆的时候啊!》今天,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里都在转发这样一则帖子。帖子里曝光了个别市民在梅花山赏梅不戴口罩,体育公园停车场爆满的图片。

“不能放松了警惕!”“少出门,不聚集。疫情未完全消散,不要辜负了所有人前面的努力”……网友纷纷跟帖,批评这种“放飞自我”的行为。市民刘先生转发这则帖子并评价:“等等,再等等!玄武湖依然碧绿清澈,梅花山照样花团锦簇。等疫情散去,再共赴春光。”

“本来要带孩子去梅花山赏花的,但看了景区的动态客流播报后,我们立即决定掉头,去滨江公园转转。”今天上午10点,市民李木子一家三口开着车出门放风,临时更改了路线,“现在非常时期,安全第一。”

“哪里人少,我们就去哪儿。非常时期,不能添乱!”市民毛女士说,梅花山、玄武湖、夫子庙这些“热门”景区,尽管恢复运行了,但近期家人都不打算去。“女儿在家里憋得慌,想出门透透气。我周六带着她去绿博园放风,周日又去了汤山摘草莓,都是人不多的地方,大伙儿也都很自觉戴口罩,绿博园进入还要查身份证。”

景区:无人机巡逻车“陆空齐喊话”

南京31家景区入园9.5万人次,管理方提醒:“放飞自我”为时尚早

今天下午3点,通往梅花山的几个入口处,已经基本没有排队现象。目前整个钟山风景区共设置红外影像测温仪共6台,其中进入梅花山的明孝陵3号门就安装了2台,加快入园速度,避免聚集。

南京31家景区入园9.5万人次,管理方提醒:“放飞自我”为时尚早

南京31家景区入园9.5万人次,管理方提醒:“放飞自我”为时尚早

“花再好看也不要忘了,把口罩戴戴好!”在梅花山,除了上马无人机“双语”喊话,还在地面也增设了广播语音喊话。从山顶到山脚,景区工作人员不停走动“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脱下口罩赏花,马上劝导制止。

前两天,体育公园因为有人扎帐篷被网友“曝光”。今天,景区出动了无人机、巡逻车“陆空齐喊话”:“不搭帐篷,不聚集,不扎堆,戴口罩,安全卫生最重要。”成果也非常显著,有的市民直接放弃“扎营”打算,改成了散步。

“风景即使再美,也请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也照顾他人。”在头陀岭景区,树上悬挂的“小喇叭”反复播报语音提示,提醒登山市民不要摘口罩。

钟山风景区的安保人员、机关人员、文博场馆人员还组成了一支上百名的志愿者队伍,分散在梅花山等处,对不戴口罩、聚集等行为,第一时间劝导制止。

在整个钟山风景区,防疫消杀的人员忙个不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每15分钟消毒一次,垃圾桶每2小时消毒一次,公共休憩区域的栏杆、座椅背等设施每小时消毒1次。核心景点内30个厕所还安装了感应式洗手液盒,便于“无接触”洗手。

数据:“错峰游园”引导出成果,客流下降

多个重点景区启动了客流临时管控措施,引导市民“错峰游园”。

在钟山风景区,客流一旦超出核定人数的80%,景区将启动限制网上购票数量、现场提示等措施来进行客流预警。每天9:00-17:00,景区官微每小时播报在园人数。

在体育运动公园停车场和中山陵停车场,承载量分别达到50%和70%时,就将启动预警机制实施交通管控,外部车辆禁止入内。

在玄武湖景区,微博每半小时就会公布即时在园人数和累计入园人次,引导市民合理掌握出行时间。

雨花台景区内的“梅岗”实施有限开放,市民需分批进入,瞬时最大承载量不超过50人。

在管理方的努力和市民支持配合下,错峰游园成效初显。

2月23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也恢复运行。至此我市已有31家市区、区属景区恢复运行。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天下午5:30,这31家景区共计接待9.5万人次,客流均有序可控,未超指导承载量。

“和22日相比,23日景区数量新增了一家,但总体客流量却减少了3000人。”市文旅局相关人士表示,在市民钟爱的玄武湖、夫子庙(含老门东)、钟山风景名胜区这三大景区,客流量和前一日相比,也都有所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