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率大軍圍城,張遼要以八百破十萬

話說曹操親率大軍出征漢中張魯,為了防備江東孫權趁虛而入進攻合肥,派人給合肥守將張遼和樂進、李典送了一封信函,並在信函封面寫著“賊至,乃發”。意思就是等敵人大軍來犯的時候再打開觀看。


果不其然,曹操親率大軍殺奔漢中以後,情況被孫權瞭解到,孫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也親率大軍出征,目標就是合肥城,而且是十萬大軍。這個規模對於東吳來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了,畢竟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給周瑜的兵馬也不過才三萬多人而已,足見孫權此次勢在必得的決心!


面對東吳孫權親率十萬大軍的進犯,張遼和樂進、李典等高級將領連忙打開曹操事先送來的信函,看被曹操預先料定的危機,曹操要如何應對?!


哪知打開信一看,上面只有兩行字:“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不要參與作戰。”眾人看了一臉懵逼和疑惑,不明白曹操這封信是何道理,如今孫權十萬大軍來犯,合肥守軍不過才七千人,居然還要分兵攻守,這如何能解救眼前的危機呢?

孫權率大軍圍城,張遼要以八百破十萬


張遼領會了曹操的意思,向大家解釋說:“如今主公在外遠征,現在送信去求救,等到救兵趕到,我們一定早已經被賊兵攻破城池了。所以曹公要我等趁敵兵立腳未穩主動出擊,挫敗敵人的銳氣,同時振奮我方的士氣,然後城才能守住。”然而聽到張遼這麼說,樂進和李典等將領都沉默不語,沒有答話。張遼見大家如此反應,大怒道:“如今成敗之機,就在此一戰了,大家還有何疑慮?如若大家疑慮不前,那我張遼就獨自去和敵人拼了!”


其實畢竟是七千對十萬的戰鬥,魏軍將士們心裡沒底心存疑慮也是很正常的,這敵我數量上的對比太過懸殊。因此,對於這次大戰,全體魏軍只有張遼對未來的戰鬥滿懷信心。


為什麼張遼會這麼有信心?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要追溯到官渡之戰,那次大戰,從大結局上說,曹軍僅以不到兩萬人擊破了袁紹的十萬大軍;從小戰役上說,還是必須要提到白馬之戰時,曹軍也是以不到五千輕騎,進攻對面顏良的五萬袁軍,結果由於關羽走馬斬了顏良,使得曹軍順利的擊潰了十倍於自己的袁軍。而當時,同樣身為前鋒的張遼被關羽的壯舉深深震撼到了,並且當時的情景深深的印在了張遼的腦海裡。加上在柳城面對陣烏桓單于蹋頓時,張遼成功的複製了關羽走馬斬將的壯舉,在戰場上一舉走馬斬了蹋頓,因而帶領曹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成功的實踐使得張遼的信心倍增,此時的張遼相信而且堅信,戰場的勝利絕不是僅僅是敵我數量上的對比。身為統軍大將,能夠斬將奪旗,挫敗敵人的士氣才是至關重要的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


然而在曹操陣營中,李典和樂進一直因為自己是跟隨曹操白手起家的嫡系,而張遼則是半路投誠的敵將,因此二人和張遼相處的並不和睦。加上當初關羽不辭而別時,張遼是關羽的摯友等因素,李典更是和張遼不和。現在聽到張遼的豪言壯語,李典也不由得感慨地說:“這是國家大事,我等就看你的計謀定得如何而已,豈能因私下的恩怨而影響國家大事呢?讓我跟著你一起出戰吧!”


於是在當天夜裡,張遼就在這七千人中募選死士,選出了八百人,組成了一支敢死隊。然後殺牛宴饗將士,準備明天的大戰。

孫權率大軍圍城,張遼要以八百破十萬


第二天凌晨,天剛剛矇矇亮,張遼就披甲整齊,抄起大戟,催馬持戟率先衝向東吳的十萬陣營發起進攻,身後的八百敢死隊緊跟其後,李典則在後面壓陣,曹軍在張遼的帶領下,向一把尖刀一般向東吳軍營直插過去。


而東吳孫權這邊,因為是孫權親自率領著的軍隊數倍於魏軍,因此全軍自上而下都認為此次攻打合肥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就連孫權本人也認為,這次攻打合肥,就是十萬人簡單的碾壓也能把合肥城踏平,因此孫權軍根本沒把堅守合肥城的曹軍當回事,輕敵的情緒使得全軍上下都掉以輕心,完全沒想到只有自己不到十分之一兵力的張遼居然會率先主動發起進攻。


因此當合肥城門打開,張遼率領一哨人馬衝出城門殺向東吳大營的時候,雖然有放哨值崗的哨兵迅速發現併發出警報,但是由於事先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孫權軍慌忙之間披甲準備迎敵,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有道是“一鼓作氣”,張遼以極其旺盛的鬥志殺入敵營。要說張遼的武藝,那也不是蓋的,我們在開篇就講過,張遼是因為武力過人而被丁原發現並起用的。如今殺入防禦鬆懈的敵陣,張遼是大顯神威,揮起大戟是左衝右殺,轉眼間就殺傷了數十人,並且親自挑了兩個東吳的將領,然後將大戟舉過頭頂,高聲大喊道:“張遼在此!”張遼身後的敢死隊見主帥如此威猛,精神為之一震,全軍是氣血和勇氣紛紛高漲,於是緊跟在張遼身後揮起手中的刀槍向孫權軍猛殺猛砍。


殺得士氣正盛的張遼在敵營中面對如此多的敵人,並沒有殺昏了頭腦。張遼在衝鋒以前,目標和思路就很明確,那就是:奪帥!也就是要像在白馬之戰時關羽斬了袁軍主帥顏良一樣,此次,張遼也要斬殺吳軍主帥孫權,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以少勝多!因此張遼騎在馬上定睛觀看,一眼就看到了一個大營旁邊立著一杆大旗,上書一個斗大的“孫”字!張遼知道,那就是吳軍主帥孫權的所在,於是毫不猶豫的催動戰馬帶著八百敢死隊直衝孫權的大營殺奔而去!

孫權率大軍圍城,張遼要以八百破十萬


孫權見狀大驚,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對,連忙催動戰馬,退到了一個小土丘上,然後用自己手中的大戟一邊自衛,一邊指揮著自己的軍隊防禦曹軍敢死隊的進攻。而孫權的親兵衛隊也迅速的圍攏在小土丘下面護衛孫權。


張遼無法衝上去,便在土丘下高聲呼喊:“孫權!有種你下來決一死戰。”孫權哪敢輕舉妄動,等局勢稍微穩定下來一看,張遼所率領的敢死隊也不過區區數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軍隊從後面把張遼這些敢死隊重重包圍了起來,前後圍了數圈,將張遼這哨人馬緊緊圍在了當中!


張遼一看局勢不妙,連忙率軍是展開~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