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一)

疫情后,在家办公,自由职业者,对第二居所的要求将成为趋势。

比如:作家、自媒体撰稿人、律师、财务师等自由职业者,别墅洋房,带院子,在好山好水之处,自成一体。

第二居所的特点需要满足低密度、郊区化、稀缺资源配套服务等要点。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作为第二居所的度假产品此类需求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回归自然、释放心灵的一种心理需求。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人口猛增,都市人在享受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时,也饱受拥堵、空气污染、噪音、人际关系冷漠等也成为都市人的梦魇。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在郊外拥有第二居所,利用周末、假期到郊外回归自然、释放心灵,就成为都市人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求。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二)

在房地产刚刚起步的10余年时间里(即1998年房改至2010年代),作为第二居所的别墅类产品主要为富人阶层所享有,我们将这一阶段的度假产品形容为“公主”。

产品选择在自然环境极具优势的地段,加之当时政策对别墅市场的限制也比较少,所以这一阶段的度假产品追求奢华,300-500以上的大独栋、300平米左右的联排、叠拼、双拼等无疑是“公主”的行列。

早期第二居所照搬国外居住理念与设计,搞出了很多“非驴非马”的设计,给后期的使用造成很问题。

在此阶段,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刚需”住宅,很多家庭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所谓的中产阶层或者社会中间阶层尚未成长。

再加上,汽车价格昂贵、道路交通不便、保守的消费观念、休假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制约了郊区第二居所市场的大规模形成与发展。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三)

大约从2010年前后开始,第二居所市场经历了从“公主”到“灰姑娘”的“下沉”过程。

首先是中产阶层的逐步壮大,各种收入大大增加,手头逐步宽裕,开始琢磨换房、改善居住环境。其次消费观念的转变。新一代的人,是听着“美国老太太借钱、中国老太太攒钱”故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超前。

第三,私家车成为日常。这一点至关重要,私家车让城市人的“触角”可以伸得更长,在一线城市周围,10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的第二居所逐步被市场所接受。这让第二居所市场的客户基数急剧扩大,需求急剧扩大,催生了城市周边远郊的周末度假型的第二居所热。

而富人阶层购买的第一批别墅,因为城市的极速扩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当年的郊区可能已经升级为城市繁华区,当年的第二居所实实在在成为了第一居所的城市别墅。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四)

“公主”产品的客群是相对高端的富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士见多识广,所以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是苛刻的(例如,海南三亚这种世界级的自然景观),这类别墅用地必须是天生丽质。

但新兴的“灰姑娘”客户群体毕竟收入有限,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并非苛刻,更多的追求低总价、高性价比、后期使用成本低。这对开发商拿地是一个启示,选地的范围可以更广一些,自然环境的门槛可以更低一些。

从产品的角度,300平米以上的大独栋、上下三层的联排、双拼肯定不是“灰姑娘”市场追逐的热点,也许200平米以下的小别墅甚至小木屋,花园洋房、酒店式公寓,都能成为这一群体追捧的热点。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设计与城内相比大一些、更舒适一些的空间尺度是重点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营造相比城内更开阔、恬静的社区环境,以及在自然资源支撑之下独具特色、迥异的生活方式,这是需要下功夫的。

从营销的角度,尊贵、形象、面子等是“公主”类的头等大事;而较低的门槛、性价比、舒适、体验、感受可能成为“灰姑娘”类更多的关注。

从未来市场份额来看,随着市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别墅会越来越稀缺,很难有新增供应。而远郊第二居所因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会逐步成为第二居所市场的主流。

疫情之后居住新趋势三:在家办公第二居所成刚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