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诗经语


感谢各位的精彩回答。诚如@“都市闲翁”等老师所言,柳永词对宋词的贡献很大。对宋词的全面革新,柳永当属第一人。

先说说柳永其人

柳永,原名三变,中年后改名永。出生官宦世家早年过着典型的纨绔子弟生活,出入于歌楼酒肆、烟花柳巷,填词作曲,自比“白衣卿相”,还夸下海口“忍把浮名,换了浅唱低吟”,据说,这首词传到了当时皇帝仁宗那里,说此子既然不需要浮名,就去专门填词吧。后来,屡试不中,直到换了皇帝,到景佑元年考中进士,做了个叫屯田员外郎的小官,这在宋朝是个不管事的小小副职,故世称“柳屯田”。

后来柳永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就挖空心思作了一首《醉蓬莱》,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想博皇帝老儿欢喜,却未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出现了颂词与悼词的暗合,犯了大忌,“自此不复进用”。

柳永一生两次得罪仁宗皇帝,毫无悬念的终身潦倒。但是,他在宋词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功不可没,《四库提要》中写道:

词至晚唐五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 。

归纳起来,恰有三变。

第一变:改变了词的体式格局

统观整个唐五代词,就体制而言,都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宋初的词人常用的仍旧是小令。

柳永则是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人,他一生创作长调慢词一百二十五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词坛格局,使慢词得以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使词体制容量扩大,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意境。

柳永创作的最长一首的慢词《戚氏》调,共达二百一十二字。

第二变:改变了词的音乐体制

柳永自幼浪迹歌楼酒肆,熟音律,在扩大词的体式的同时,也创制了许多新的词调,完善了宋词的音乐体制。

柳永常常借旧为新,重新填词,赋予旧曲的新意,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雨霖铃】,或改调或分段,像【洞仙歌】【夜半乐】【安公子】等,都有柳永的改变或者完善的痕迹。

柳永还自创新曲,比如,【合欢带】【秋蕊引香】【临江仙引】【诉表情近】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宋词出现了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相得益彰的时期。清代陈锐在《褒碧斋词话》中写到:“词源于诗,而流为曲,如柳三变,纯乎其为词矣。”评价非常高。

第三变:改变了词的审美取向

宋词由“雅”到“俗”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虽然根本原因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所致,但经济基础不会直接引起审美观念的改变,其中,柳永起了引领的作用。

柳永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大众的生活与情感有着真切的体验,他一改文人词的路数,创作了大量满足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的“俗”词。这些词作,曲调新鲜音律婉切,感情朴素自然,引起了大众情感的共鸣。

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的话语,就可见一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总结:世人皆知我风流,谁人能解我忧愁

柳永的一生,是孤苦寥落的一生,他以三变之名,促进了宋词的“三变”,影响了整个宋词的发展。郑振铎就认为:

东坡词虽取境取意与柳七绝异,然在奔放铺叙一方面,当也是暗受耆卿势力的笼罩的。

最后,用柳永的《蝶恋花》结尾吧,也算是一种遥祭,微不足道却心意真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经语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柳永在词史上影响颇大。

①、在词史上,他是第一个“变旧声做新声”,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慢词比小令容量大,表现力更为丰富,慢词虽然早已流行于民间,但文人很少使用。

柳永精通音乐,又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因而他能够积极吸收民间创作的经验,使慢词发展为小令并行的一种成熟的文学上式样,从而为诗词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②、柳永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有成绩。

柳永的词多用口语,语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当时从内地到西夏,“凡有井水引处既能歌柳词”,可见其传播之广泛,在北宋词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③、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柳永的词大半是为沦落风尘的歌妓们所写。词人能够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因此这类作品也仍有一定社会意义。

柳永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也很多,虽然不免有些夸张,但是开拓了词的题材,对了解当时城市的面貌有一定价值。这类作品以描写杭州繁华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传诵很广的名句。

二、柳词中成就最高的是抒写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

柳永一生失意潦倒,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的诗中有很多描写飘泊生活的诗作,最有名的是《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诗上阕层层铺叙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意;下阕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全诗情景交融,极富诗意。

《八声甘州》也是,这方面的名著诗中词中通过渲染萧瑟秋景曲折尽情的书写了由此的诗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尤为出色。以致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他“不减唐人高处”。

三、柳永对身居下贱的不幸者怀有深真挚同情,但决不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

①、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出身于宦官家庭,年轻时到汴京应考,经常出入阁楼妓馆,为歌妓们填词作曲,曾经过了一段流风流浪子的生活。这其中除了词人略有的年少轻狂外,含有作者对那些身居下贱不幸者怀有真挚的同情的因素,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她们)消得人憔悴”。愿意以词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②、柳永的词做的极好。“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由此可见,教坊乐工每得新腔,需要柳永的辞;而新腔新辞的传播则靠这些歌楼歌妓。在某种程度上说,柳永与歌楼歌妓来往较多,也有“新腔新辞”得以传播的需要

③柳永的词虽然受到群众如此的欢迎,但他却一直遭到统治阶级冷漠的待遇。以致他屡试不中。由于黄金榜上无名,他也只好回过头来再到“烟花巷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来对抗科举上的功名。

由于柳永的词己很有名气。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荐他,仁宗批道:“且去填词!”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开始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生活。到四十岁时,他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几任小官。

柳永终身贫困潦倒,到死也是一贫如洗,据说是有几个歌妓凑钱将他埋葬的。柳永有才华也有抱负,只是为封建上后社会所不容。对于柳永,也许在歌妓等下层人中才能得到些许人间真情。

由此可见,柳永出入于“烟花巷陌”,并不能代表他是个寻花问柳之人


文子心语


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词影响很大。叶梦得《避暑録话》卷下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柳永词的格调通常被认为不是很高,但韵律和谐,历来被人称道。比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行役。”这个评介是中肯的,比如他为乐工妓女所作的词,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写羁旅的词,艺术性高,极为感人,比如巜八声甘州》,写思念家乡,反映了柳永失意苦闷的心情,格调并不见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灀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东坡就评价为“不减唐人高处。”

更有格调高、气势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说是柳永调高韵美的佳作。影响很大,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为柳永的这首词,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说,但是,这首词把钱塘的美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柳永词的描绘工力之深。还有他的《雨霖铃》,影响也很大,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阙浑然一体,写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尽致,有乐府风,而显然又是文人之作,艺术价值很高。

谈了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问,怎能说他只是个寻花问柳之辈。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常流连坊曲,确实为乐工妓女写过很多歌词,也确实因此屡举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是对宋词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词流传很广,艺术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并能化俚俗语为经典,创作了大量漫词。他是北宋创新词牌的第一人,他的词能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并抒发自己的穷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虽有一些表现了颓废思想,含有色情。但总的来说,柳永称得上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都市闲翁


大中祥符二年,进士科科举考试,宋真宗下诏,凡是“属辞浮糜”的文章概不录用,柳永考前自认为身负大才,踌躇满志,觉得此次科举自己定然可以考取功名。不料柳永因“属辞浮糜”落榜,随后气愤之下做《鹤冲天》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自此柳永便有了“白衣卿相”的称呼,同时他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在随后诞生了一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趣事。

柳永

柳永一生从1008年到1034年之间参加科考四次,四次落地,第五次是在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之后。仁宗放宽录取标准之后,柳永进士及第。由此可以看出官宦世界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柳永绝不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柳永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从柳永词创作可以看出柳永利落地绝非因为才学不够,只是文风不受真宗喜爱,屡次落地。以致柳永忧愁、抑郁、孤愤之下,以“寻花问柳”掩盖失望落寞。

柳永与歌姬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概括起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流传范围改变,宋初词只是士大夫舞榭歌台的唱词,柳永之后宋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第二、柳永扩大了宋词的描写范围和用词内容,让词由雅向俗转变;第三、改变了“小令”为创作主体的局面,开创了慢词创作。下面为大家分步解析柳永的贡献。

宋词流传范围的改变

词本来起源于民间,本是民间俚曲俗词,可是进入到文人手中之后,彻底与民间脱离成为文人的专有。自唐末词人温庭筠开创以婉丽绮靡词风的花间派之后,词便在变成文人学士花间月下、酒筵席上娱宾遣兴的“诗客曲子词”。宋初词坛,词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依然沿着晚唐五代婉丽绮靡的词风。活跃在词坛上的主要人物都是达官贵人,士大夫们的流连歌舞,都市歌楼舞榭的唱词,使他们遵循着词为艳科的传统。这种情况直到柳永作词才开始改变。词才有了新得发展

闺中宋词

柳永进行词创作之时,并非达官贵人,而是长期流连街坊巷曲,词作多在秦楼楚馆之间传唱,表达多为市门肆闾之事。为了适应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阶层的欣赏, 他在词的语言、 结构与风味上,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从文人士大夫的宴席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开创了宋代的俚俗词派。回归俚俗之后词的逐渐在市民阶层传唱。词也因此焕发生机,在民间广为流传,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

宋代宴饮

柳永对词创作范围、用词、描写方式的拓展

柳永之前,词的创作多围绕闺中、宴饮,以思妇怀人、女子伤春、相思离别之事为内容,花间派鼻祖温庭筠更是66首词全部采用以女子为中心。在感情表达上,则多是以第三人称表达,作者写出她人形象表达感情。很少出现以自己为思想感情主题,表达感情。柳永开创性的引入多种描写场景,采用白描手法、以第一人称叙事,把感情的表达改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表达。

小园香径独徘徊

前面提到的《鹤冲天》就是这一突破的代表之作,作者以自己名落孙山愤慨开题,通过一系列的风景、人、事描写,“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达出自己科举失落后抉择。柳永在杭州期间创作的《望海潮》铺叙了杭州的人烟稠密,富庶繁荣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丽西湖景色。这份景色描写更是将宋词描写范围从“小园香径独徘徊”拓展到天地之间,这在宋词当中前所未有。

十里荷花

为了便于词在民间的传播,柳永在词作当中大量引入口语用词,生动活泼的市井理俗语言大量应用。据统计,柳永常用的副词“惩”共出现了出现了58次,“得”字出现了49词、“争”字出现了36次、“处”字出现了20多次。这些词在柳永之前很少出现在词中。这些俗语用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词的语汇,增加词的生动性和表现力,而且又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例如在《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衣带见宽终不悔

开创慢词创作

在宋词的创作形式上多以小令为主,小令的特点是抒情干净利落,言有尽而意无穷。慢词的感情表达则是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曲尽其情、曲尽其韵。在唐朝到宋初的一百多年里面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且成就不高,影响不大。到了柳永之后慢词开始大量创作,与小令相比,慢词长调具有更饱满的音乐容量,能容纳丰富的

雨霖铃

生活内容和艺术情节,柳永首创“以赋为词”,成功地将辞赋的铺叙手法用来作词。让宋词摆脱了宋初僵硬化的创作形制,赋予宋词心得生机。在李清照的《词论》中对柳永的开创评价道:“(词)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柳永《乐章集》收词 206 首,加上集外集 6 首,总计 212首词作,其中慢词就有 122 首之多,将近 60%,慢词创作成为柳词的基本样式。 在宋初的880 多个词调中,有 100 多调是柳永首创或者首次使用,由此可见柳永在慢词创作领域的开拓性贡献。

李清照

开拓与创新

从柳永的人生经历的词创作内容来看,柳永对词的贡献是对词的开拓性创作让词摆脱了宋初词创作的僵硬化状态,焕发出心得生机。词在民间的流传让词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是词生命力的表现。慢词的创作、词创作手法、创作内容的拓展让词表达感情的方式发生改变,表达感情更加真切。而柳永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以看出,柳永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寻花问柳只是科考失意的外在表象,内心深处还是一位儒家学者。


诗与历史


沁园春•赞柳永

官宦人家,笔下飞扬,声传一时。

叹白衣难解,哪为卿相;青丝无罪,只合胭脂!

俚语铺开,名篇写就,井水群居唱柳词。

怜三变!有千千疾苦,万万相思。

人生不过如斯!无喱处、风尘困健儿!

啥龙头有态,当容小样?凤翎成道,必展高姿。

丢下腥袍,换成香粉,针线慵拈日日陪。

天盲眼!让英才散落,抱怨成堆!!

2020.2.22.





星灵晓圣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柳永)

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

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特别注意词的格律与平仄,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他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 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 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 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 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 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句, 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词人本身“想佳人”,移情换景到“佳人、 颙望、误归舟”,由一方相思上升到作 者与佳人互相想念,感情婉转流畅的 表现出来,滴水不漏、明净而透彻。同 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 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 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 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 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 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对闲窗畔,停灯 向晓,抱影无眠。”全文长达 200 多字,在这种长调中,作者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所表达 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肆意的 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到大自然的万 物生灵,广泛的描绘到“槛菊”、“井 梧”、“飞云”、“蝉、蛩”等事物,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极大限度地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柳永对慢词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二、柳永开创了新的词牌名,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词坛上,柳永是开创词调最多的作家。在宋词八百多个词调中,有一百五十多个是柳永的首创。《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黄莺儿》、《彩云归》、《鹤冲天》等等,都是柳永的杰作。宋词发展到柳永,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词调的丰富、格律的形式和词牌内容所包 含的字数得到丰备。柳永的努力使宋 词的发展更加饱满与完善,为后来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进一步繁荣开辟了道路。

柳永对歌妓词的描写,真实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他擅长表达女性真实大胆的爱情,提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柳永的《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 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 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 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歌颂了她们对爱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现出她们爽快泼辣的 真实性格,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取向。

柳永摒弃传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女的描写,更多地关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妇女。

柳永始终以描写市井歌妓为主,他的描写注重心理的刻画与细微真实感情的描绘与抒发。尽管他的描写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象,然而他并未使词作流于庸俗,而是始终展现出雅致的意 趣。柳永词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提高了词作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中首先描写了都市的繁华风物,开辟了对城市风物的描写。

他的《望海潮》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吴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他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 家”,来表现东南之形胜,整个描写大气而开阔;再贯穿以三吴都会之特殊 风物,“云树”、“怒涛”、“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等展现都市之繁华,以至于金国完颜亮看到此词后,“遂起南渡之意”。柳永开辟了描写都市的先河,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对宋词的发展意义重大。

柳永运用“以赋为词”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柳永的词注重铺叙,往往以景物描写和场景渲染作为铺垫,以实践活动为叙述线索,在词 作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结构疏放,内容连贯有序,把所表现的 是由和情感生动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 前。在其代表作《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首先描写场景,用铺叙的手法慢 慢展开。读来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八声甘州》中“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灵活运用 领字,让铺叙生动流畅地展开,从而 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达到了极高的 艺术表现效果。

三、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广泛运用

柳永大量借鉴、吸收市井口语入词,扫除了唐五代以来浓烈香艳的词作传统,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这使得他的词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词的推广度和表现力。他的《昼夜乐》写道:“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 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出现了“凡有市井饮处, 即能歌柳词”的现象。他的词对于后来 的说唱文学和元代戏曲的发展有发轫之力。

柳永的词中,“恁、争、怎、看承、都来、消 得”等世俗口语运用得很多,不但生动有趣、活泼 别致,而且易于人们的理解。这种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柳永还擅长通过利用时空转换,巧妙地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多重表现效果。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颖而别致,使宋词不再局限于士大夫的“案头文学”,创新了宋词的生命力。

柳永是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他的长调慢词, 一改小令的多用比兴 ,而大量采用了“赋法” ,以“赋”为词。柳永“用六朝小品文赋做法,层层铺叙, 情景兼融, 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在柳永所擅长的表现歌妓与情 人离别相思的题材中 ,铺叙手法运用得大为成功。在柳永的努力下 ,铺叙成为浅斟低唱、缓诉衷肠的词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柳永是词中赋法的奠基者。

再说一说“柳永是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人”。

有人认为柳永所作之词皆为柳永浪荡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颓废缠绵”、“寻花问柳”的文人。

柳永生在仕宦之家,父辈六人均有科举功名,因此柳永从小就具有较强的名利禄意识。只是柳永仕途坎坷,屡次落第,这才不得不放弃当官的想法。其实柳永一生都放不下对名利禄的渴望,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了词作中,这也是柳永豪放词体形成的重 要原因。

柳永虽然现实中屡屡落第,心中以 “仁”为官的理想无法实现,但是柳永仍将自身的“仁”投向了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坊间那些不幸的青楼女子,这也是 柳永词能够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柳永笔下的《柳腰轻》、《浪淘沙令》等词作,在对当时青楼女子的才学表示赞赏、对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还透露出了当时青楼女子对生活的怨艾之情。这些词作,并没有花间艳词的挑逗、押邪之感,而是在关怀、尊重的角度上对这些可怜女子的同情。

宋朝“杯酒释兵权”之后,社会安定,文风更甚,当时富贵人家深有“白驹过隙,所谓富贵平安,不过是多积 金钱,日饮相欢”的体会。柳永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仅经济繁荣,文学风气也十分浓厚。柳永词中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危就是对当时社 会环境最为真实的描写。人们的享乐心理,以及当时女性物化等情况,致使当时妇女被抛弃、被冷 落的恐惧感日益加剧,柳永词本身的描写对象,词作委婉细腻且 有深意的表达,使得柳永词在当时的勾栏瓦舍被广为传唱。

宋代词人中,柳永名声最盛,传播也最广。

柳永词的描写对象多为人民,所以柳永词的受众较为广泛,深受教坊乐工的喜爱,在坊间广为传播。柳永生于仕宦之家,从福建远行至东京求仕,虽然无名无势,但是柳永的行为作风因为其独特的家庭背景,所以显得落拓不羁,柳永也因为其做派、词风以一己之力名震京城,这不仅得益于柳永词本身的艺术高度,也得益于宋朝社会进入到了敞开型商业发展阶段,城市的变化不仅对生活、商业有着重大意义,也给市井文化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宋代的青楼女子、歌妓、市 妓、官妓的数量极多,“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很多在市里坊间流传的小词,便是由当时的词人所作。柳永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感染。柳永虽然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是心中“仁治”的观念让其一直心系底 层的民众,他为歌妓填写词作 换取生活之资,而歌妓则希望柳永的词作能够对其多加赞美,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对柳永词的传播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不是柳永依靠“寻花问柳”去传播自己的词作。

诚然,柳永词作并没有避开世俗享乐内容而刻意体现情感、文学的高雅。他的词作中不仅有着炽烈的爱情、甜蜜的笑语,同时也有着腐败的铜臭,醇厚 的酒气。他的“云树 绕堤沙,怒卷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还有“帝城当日,兰堂夜 烛,百万呼垆,画阁春风,十千沽酒”,在当时都是消遣,但是却在无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北宋的经济 繁荣、黎庶富足、歌舞升平。

柳永寄身于市井坊间,用自己的天赋为当时的青楼女子、底层人民作出了众多 词作。柳永死后,每逢清明 时节,就有成群的风尘女子在柳永的墓前祭拜,称作为“吊柳会”。柳永的词作也因此被道德维护者所“痛斥”,为士 大夫阶级所不齿,他们将柳永看成好色的无耻之徒,这是受当时思想观念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的自然结果。

柳永作为词坛具有开创意义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苏轼和周邦彦都是在其影响下,分流并进,各开一派。他对晚唐五代词的全面改造,使词由案头文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健全了词的体制、丰富了词的 内容、拓展了词的境界。他是一伟承前启后的伟大词人,而绝不是什么寻花问柳的登徒子。


笑语千年


柳永:“词坛圣手”的别绪闲愁。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才子之一,他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词作家之一。他对宋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历创作词的词人。虽然早在晚唐代时期都已经涌现了许多词人如晚唐的温庭筠,五代十国的冯延巳,李煜等。但是在他们看来,词这种诗歌题材只不过是茶余饭后偶一为之的消遣之趣,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而柳永的出现则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这种城府的观念。他是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望海潮》等。

其次,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1个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慢词,又称长调。简单来说就是指字数较多,篇幅较大的词作品。在他以前,晚唐五代的许多作家词作品都是以小令见长,很少有人去创作慢词。大多作品篇幅短小,如晚唐时期温庭筠的《望江南》,北宋初期晏殊的《如梦令》等最多不过几句话,七八行。可是到了柳永这里不仅有短小的曲令,更有篇幅较大的慢词。如《鹤春天》《八声甘州》。篇幅的扩大,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能力,为后来词作家对此意境的开拓提供了最基础的前提条件。


再次,他在词作当中多使用口语,俚语,俗语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序组合方式,扩大词的欣赏受众范围。比如在他的词作当中,多使用“怎”,“恁”,“争”,“奈”等北宋民间口语。

最后,他还将写作散文的方法移植到词作当中,使得河的表现方法更具多样化和灵活性。比如在他的词当中多使用铺序和白描的手法。

词准确的来说就是歌词,曲子词。既然是歌,是曲子。写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给人唱的。既然要唱那么就必须得跟歌女和舞女打的火热。因为柳三变“奉旨填词”的缘故,更使得他成为了天下闻名的词坛圣手。如此,便不得不上那烟花柳巷与歌妓舞女为伍。因为只有她们曼妙的歌喉,才能唱出柳三变的落寞与失意。



他进歌楼戏院时是落寞的,出歌楼戏院时更是无比失意的。说什么寻花问柳,说什么不爱浮名,难道他不希望施展自己一腔的雄才伟略,报效明君圣主?只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不得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所谓寻花问柳,只不过是落寞与失意无法排遣的时候,放纵的望我发泄而已。


旧事旧人历史说


我是秋水文澜,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做一下柳永的介绍。柳永自称“白衣卿相”白衣和卿相,两个词的意思,白衣是古代平民的服装,代指平民。卿相则是高官也在古时指进士。柳永虽为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才子词人”如柳永,他便只能够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如果考上功名柳永也不会寻花问柳,往来于歌楼妓院风月场所。

柳永简介: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徙居建州(今福建崇安)。柳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在历经生活重压与声名狼藉之后的四十七岁高龄终于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人,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柳永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宋真宗天禧至仁宗皇祐的三十五年间(1017—1051)。这个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高涨的时期,词坛上出现了晏殊、柳永、张先等重要词人,由于他们的创作,宋词上承五代和南唐的余绪而掀开了辉煌的一页,最终成为光耀有宋一代的独特文学样式,柳永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因为科举的蹉跌而落魄,之后借词作伸张意气,加之个性疏狂放纵,流连坊曲,偎红倚翠,与坊间曲人打成一片。在此过程中,他采纳市井新声,创作了大量具有新题材、新风格的词作,使文人词的发展呈现了新的趋向。他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为宋词开拓出别样的一番境界。

柳永对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离情别绪、男女恋情题材的词作由表现王公显贵的闲情逸致转向表现市民百姓的真实生活。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反映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条件下市民意识的觉醒。

2、创作了大量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柳永善于化用诗歌的语言入词,以之抒情言志,用来描写流落江湖的落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表现羁旅行役之苦和身世之感。柳永长期奔波于风尘之中,穷困潦倒,饱尝羁旅之苦。

他登山临水,往往情因景生,生发出对人生遭际的感慨和思乡怀人的深情。他的《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名篇,抒发的是浪迹异乡、飘零无依的旅人之愁,其中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对目前处境的感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失意士大夫沉沦潦倒的心态。柳永的这类词往往冲破小楼深院的樊篱,把目光投向大自然,善于选取背景开阔、气势恢宏、博大雄沉的气象中又含凄清之意的秋景,以渲染苍凉的气氛,烘托沉郁的感情,这在同时期词人的词作如晏、欧词中是不多见的。

3、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北宋商业经济发达,都市富庶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当时的文人创作和文艺样式中,缺少记录和表现社会风貌的意识,以致未能为后世留下足够充分的历史资料,倒是在柳永的词作中有着较多篇幅的社会风情描写。在他的笔下,有巍峨的宫殿——“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倾杯乐》);有热闹的街市——“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看花回》);有熙攘的游人——“路缭绕。野桥新市里,花秾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小镇西犯》)。他的《望海潮》是专咏杭州和西湖的名篇,词中不仅铺叙了杭州的人烟稠密、富庶繁荣,而且还描绘了西湖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丽景色,如此豪华阔大的都市景象,充满市民生活气息的世俗图画,都是以前词人之作中所未曾出现过的。正如范镇所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方舆胜览》)

其次,扩大了词的境界。柳词中有大量表现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作品,同时也涉及许多新的内容和题材,如表现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怀古的叹喟、对劳动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官场争逐的厌弃,使词作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和较为深刻的情感。可以说,柳永在词的内容上,并不依循旧有的风气,而进行了多样性多元化的展现,从而使词境突破了前人的樊篱而得到更大的拓展。

柳词因为以通俗的语言和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当时的都市生活和新兴市民的思想情趣,因而受到了市民的拥戴,但同时也遭到封建文人们的指斥,如说它“词语尘下”“声态可憎”“多近俚俗”“为风月所使”等等。在写法和艺术成就上,柳词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得到了较客观的评价,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是空前的,不仅在皇室和官宦显贵的歌宴上广为传唱,而且在边地甚至外族中也有相当影响,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在当时就很流行,此后“好之者终不绝也”。其词现在尚存二百一十二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而且开元曲的先河,在曲调或内容上都对元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夏敬观云:“俚词袭五代淫诐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况周颐《蕙风词话》亦云:“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所自出。”指出了柳词与北曲之间的关系,其影响之广,已超出了词的范围,以至后世有人尊他为“曲祖”。






词从北宋开始进入兴盛阶段。北宋初期与西崑体风行的同时,词也继承了睌唐五代绮靡婉约的风气。标志宋词初步变化的是柳永。到苏轼才在更大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的词风。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一生穷愁潦倒,过着浪迹江湖、流連都市的生活。

柳永从都市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新题材。他开始用词更多地表现自己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这是文人创作中一种新的现象,对后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望海潮”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迷仙引”等反映妓女的不幸遭遇和愿望,并寄予一定的同情。许多描写羁旅情怀的作品,在柳词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也有些词反映封建社会文人怀才不遇时的牢骚不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藐视,如“鹤冲天”(黄金榜上)等。但柳词也有不少较浓厚的色情描写。有些作品还表现了消极颓废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此外,他还写了些阿谀帝王权贵的词。

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的词多属应歌之作,所以富有音乐性。柳词善于铺叙,层次分明。又能做到情景交融,一方面重视自然景物对于抒情部分的衬托作用,一方面又融情入景,加强自然景物的感情色彩。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他善于提炼口语方言,所以特别通俗、生动。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


文藻巧翁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些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做过几个小官;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个。但是他却用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现存《乐章集》一卷,收集柳词近二百首。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第一:柳永是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适用于他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的开拓。他特别学习和吸收了宋初民间乐曲的创作经验,写了不少慢词,使词能够容纳更多的内容;为在词中抒情,写景,叙事提供了更好的形式。

第二:是对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的杰出运用。柳永把传统的抒情诗中融情于景,情景一体等艺术手段,与慢词结合起来,使得抒情更为顺心,自由。

第三:柳词还有一特点是语言的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柳词由于内容和艺术的特点,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北宋词人中是非常突出的。《后山诗话》说柳词“天下咏之”,民间传言: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是这个道理。

柳永一身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因此柳词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宦途不顺后的悲愤和不满情绪。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凭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什么失意文人,落拓江湖后都喜欢:对酒当歌,都喜欢在舞榭歌台浅斟低唱,都喜欢秦楼楚馆与歌妓们留连往返,都喜欢柳永词;而且都在柳词中找到了感情寄托,找到了情之所韵,找到了意之所发;这主要是柳永词的主旋律,对失意文人发出了心灵的最强音。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怎我,倚栏杆处,正凭凝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每当读到此句,都会令落拓江湖,羁旅之人潸然泪下!请问:什么叫好词?好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能够令人读后,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的句子,就是好词好句。

所以说:柳永绝对不只是寻花问柳之人,他对妓女抱以极大的同情;据传:柳永逝世后,众歌妓们凑钱安葬柳永,还发出了:春风十里送柳永之叹。

(插图系网上收集,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