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會上過度醫療的現象?有人說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對此你怎麼看?

綠春綠春


過度醫療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在中國,人們對過度治療有深刻的體會,越來越多的人對於每次看病,醫生往往開很多種藥物,或者無必要的輸液與住院的情況有所警覺,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過度診斷的問題,包括體檢中諸多毫無必要的檢查項目,和X光、CT等濫用。

過度醫療中的極少部分是醫生由於無法確定而不得已為之,但絕大多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導致過度醫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醫生水平不夠,對於疾病的相關知識不足,在濫用藥物上尤其普遍,比如感冒發燒時濫用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還有濫用輸液。

二是因為怕擔責任,怕患者不滿意,把藥物當安慰劑使用。國外有個名詞叫“維生素Z”,指的是有的醫生為人怕患者不滿意,把抗生素當維生素用。

三是醫生和醫院為了自身的經濟收入,違心的過度醫療,這種情況在中國極其普遍,很多病人拿到的藥物至少一半以上是沒有必要的,是醫生為了賺錢而開的。美國近年來鴉片類止痛藥濫用也是這個原因。

過度醫療濫用全社會的醫療資源,導致醫療費用高漲,患者的經濟負擔越來越嚴重,而且對患者的健康是有害的。

過度診斷一方面有可能對患者的健康有負面的影響,比如X線和CT的輻射,另一方面對患者的精神也有負面的影響,檢查出一些對健康無礙的情況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精神負擔。

過度治療特別是濫用藥物則更直接地損害患者的健康,抗生素濫用會加速細菌耐藥性,藥物濫用尤其是中成藥的使用使得藥物的副作用問題越來越嚴重,對很多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特別是癌症患者,由於嚴重的藥物濫用,中國的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大大縮短。

過度醫療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必須著手解決。


京虎子


過渡醫療是醫生的問題,也是老百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社會輿論導向的問題。

早診斷這樣的提法誰能說不正確呢?簡直就是放海而皆準的真理。可是怎麼早,早到什麼時候,這背後卻是留有無限的想象和操作空間,我不敢多加妄言。只是想說,大多醫院都設有觀察室,用以觀察病情的變化,利於明確診斷。換一個思路,無論是機器還是人對機體異常的判斷,都必須分折相關體徵,早診斷只能是一個相對早的時間。

民間常常有一句話,有病得治,這句話十分正確。可是換一種思維,這病是不是有治療辦法,這種辦法有效可靠的機率是多少,如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皆大歡喜;如果百分之五十,也沒問題;百分之一,或許可以創造奇蹟;還有百分之百不靠譜的治療,你死馬當活馬醫,只能是求得自我心裡安慰吧!

醫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而我們生病的時候只能是把生命和健康交給醫生。在金錢大潮的誘惑下,一些醫生眼睛盯上了錢,看不到病,更看不到人,過渡醫療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健康體檢現在很熱,也很時尚,國家也大力提倡。體撿機構吸人眼球,不斷推出優惠套餐,讓老百姓感到撿到了大便宜,需要注意的是體撿機構終扱目標只有一個,賺錢。那老百姓的目標是什麼呢?有人是趕時髦,有人為了體撿而體撿,沒問題高興好一段,小問題也只能是聽之任之,遇到了不好的問題就去大醫院再查,否定了結果舉杯慶祝,也有的可能沒有達到手術指徵,切除了,冠冕堂皇一勞永逸。

其實正確的對待疾病,適度的治療才好。不過做到太難了,大多數人寧願過渡,可是過渡不僅僅是花錢,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也蠻大,老百姓說讓人賣了還替人數線,也包括被過渡醫療的人吧。


晃晃悠悠的時候


幾年前,我在北京採訪了來自山西的乙肝患者周先生。周先生是山西某企業的副總經理,幾年前被確診為乙肝,儘管是“小三陽”,而且肝功能正常,但還是把他和家人驚得夠戧,從此他就開始了漫長而盲目的求醫之路,一年要幾次去北京、上海等地看醫生。在他手上,我看到了全國許多著名醫院的病歷和檢查單,僅病毒DNA定量就做過幾十次。周先生說,他們企業效益好,他又是單位的元老和功臣,所以他去全國各地看病,不要說醫療費和差旅費,就連給專家送個紅包,單位都可以實報實銷。我說,你的病已確診,尋找合理的方案,遵醫囑治療就行了。他卻說:“身體是自己的,萬一錯過了什麼好機會,那就可惜了!”

可是,周先生及其家屬偏偏忽視了過度醫療不僅導致金錢和精力的浪費,還很可能出現“舊病未愈,又添新症”的可怕後果。乙肝目前還是世界上無法根治的疾病,沒有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缺乏公認的治療方案,於是周先生“四面出擊,漫天撒網”,冀望“奇蹟”的出現。為此,他嘗試過“聯合用藥”:保肝、抗病毒、調節免疫力、抗肝纖維化,多種藥物同時服用;他迷信國外的新藥和特效藥,只要聽說了治療乙肝的新藥物和新方法,他一定要想方設法嘗試一番;起初,周先生專門奔正規的、著名的醫療機構而去,後來“病令智昏”,他又成了各種“祖傳秘方”的“試驗田”。然而事與願違,幾年下來周先生不僅沒有獲得想像中的療效,過度治療、濫用藥物還在漸漸加重他的肝臟代謝負擔,破壞他的肝臟功能,如今他已出現了藥物性肝損害和免疫功能紊亂。這次在北京,專家確診他患了藥物性肝炎,肝功能也有問題。得知他的經歷後,專家還警告說,不考慮人種、適應症等差異,長期濫用未經國家藥監部門審批的“洋藥”,還容易造成乙肝病毒變異,誘發多種風險。

那天的採訪是在周先生的嘆息和迷茫中結束的,想著他蹣跚著遠去的背影,想著過度醫療在社會各階層中的泛濫,我想說的是:熱愛生活的人們啊,無論是從節約社會醫療資源的角度說,還是從愛護自己和親人的目的講,摒絕過度醫療,呼喚理性醫療,如今已成當務之急。


小道乾貨


過度醫療總比不給治好,在頭條看過一個新聞,記得是美國那邊,一個醫生爆料說為了控制醫療費用,不給病人開藥節約開支,現在中國這邊也有這種情況,因為醫保辦要控制開支,避免過度醫療,可是醫院要賺錢,那就一個月指標額度用完,就停止手術,除非你不走醫保,要不然就等吧。

我以前也在國外呆過,我一個同事耳朵長皰疹發燒,去公立醫院看,醫生就開吃的藥,拖了一週多,最後~是在裡面快吵起來了,才把她收進去住院掛瓶,後來是治好了,可是拖太久,一邊臉癱了,在外面治的話很貴,醫保不報銷的,最後回國治了。

然後是我老闆跟我說的,以前沒買私人保險,小孩子發高燒,去醫院等了半天時間,然後醫生就說自己去藥店買退燒藥,還有多喝水,後來是好了,還以為是國外不爛用抗生素,不給孩子開藥了。後來買了保險後,另外的孩子發高燒,去私立醫院看,他們也馬上抗生素消炎藥。

要想解決過度醫療,還有政府節省開支推行的適量醫療,只有推行醫療標準化,不過這個標準很難確定就是了


長樂人仕


過度醫療很難定義。昨天做了一例小腦出血的病人,入院當日我就一共做了三次頭顱CT,第一次患者急診做的,第二次CT是因為我要手術定位,第三次做那是因為我要看術後顱內出血引流的情況還有是不是術後有出血的情況。今天早晨我又做了一次頭顱CT目的是看顱內水腫及血腫的情況。好多人肯定覺得這是過度醫療,可這些CT檢查一個都不能少。



過度醫療現象,害人不淺。就拿我自己來說,上次皮膚過敏,去某醫院看病,檢查費,上千元。每次幾副中藥,兩盒中成藥,一點點西藥,一千多塊。看了幾次,接近萬元沒了。記得讀書的時候,大約9幾年,也是這病,住了半個月醫院,總共花費不到一千元。相差太大了。藥費動不動上百元一盒,幾盒藥,上千元沒了,如此下去,誰看的起病?還有更大的問題,很多人花了鉅額藥費,沒治好,大把人在。而且醫生態度也沒以前好,我還沒看完呢,就說,你走開,下一位。這句話說出來,這醫生還趁職嗎?看病人多,講求數量,不管質量,走馬觀花。危害極大。


和風一笑


如果要杜絕這種現象,我覺得有幾個思路,但是也會有一些問題,我說說,不一定對,也不一定能夠實現。

首先,醫生直接使用固定工資,工資和開多少藥,看多少病人,做多少檢查,做多少手術,使用多少材料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固定每年給一個外科主任醫生50萬年薪,不管他今年看了1000個病人,還是看了2000個病人,不管他今年做了多少臺手術,都給那麼多工資。

然後,醫院要規定醫生的最低工作量標準。因為使用固定薪金之後,跟勞動量不掛鉤,那麼人都是有惰性的。反正手術做多做少都一樣工資,病人看多看少都一樣工資,那麼我還不如每天少看幾個病人,多回家陪陪老婆。

但是,這樣對病人和醫院就不好了。所以要規定醫生每天、每週、每月的最低工作量。醫生要完成最低工作量,才能拿到錢。

第三,保險費全覆蓋醫療費,讓保險公司來監督醫生用藥和開檢查。

只要買了保險,不管做什麼檢查,開什麼藥都是由保險公司全額買單。這個時候,保險公司就會嚴格規定和監督醫生是否過度醫療。比如,明明只需要做ct的,就不能做MRI,除非醫生有充足的理由。

由於醫療費全部由保險公司買單了,所以有些病人也會想著,“反正醫療費不要錢,我就去做一個全身磁共振檢查”。這個時候,保險公司也會起到監督作用,不允許這樣幹。醫生沒有合理理由,也不敢給病人開這種無意義的過度檢查,否則保險公司就要處罰醫生和患者。

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險費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足矣滿足全免費醫療。另外,保險公司也需要大量醫學專業人才去審核監督醫生。


人體探索者


我國醫療是舉證責任倒置,醫生要證明自己沒錯。那證據是什麼,就是檢查。你說你沒有梅毒艾滋,醫生信了。出院就又有了,醫生這輩子就完了。萬一你有其他病,沒給查出來,你又怪醫生,誰讓你不查了。反正都是你有理。


Anren安人


“過度醫療”的現象,是社會最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但是對於這個現象,除了大家都能認識到的原因外,我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 只要醫院需要效益,“過度醫療”就不可避免。

即使是公立醫院,享受的政府撥款也是非常少的。醫院的發展建設,醫務人員的工資獎金,都需要自己從市場上掙。病人花錢少,醫務人員就要餓肚皮,這注定是一對矛盾。除非政府把醫院完全養起來。

二 提高診費,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抑制過度醫療。

醫療收費是由政府定價的。過去醫生的診費被定得很低,從成本上來說肯定是虧損的。醫院主要依靠增加檢查,用藥,手術的業務量來增加收入。如果患者總的醫療支出基本不變,而把收費轉移到醫生的服務費上,醫院的利潤率反而會大幅度提高(藥品、器械都是有成本的),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的衝動,減少對病人的身體傷害。

三“ 過度醫療”的概念是相對的。

時代在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在過去看起來很“奢侈”,很不可思議的“過度治療”,現在看起來可能會覺得是再普通不過的正常要求。

比如削骨、墊鼻子這類美容整形手術,過去一般是用於治療毀容患者,現在是為了讓美女變得更美,算過度醫療嗎?

過去牙齒爛了直接就拔掉,現在不僅要鑲牙,而且鑲牙材料越來越高級,有條件的還選擇種植牙,這算過度醫療嗎?

過去闌尾炎、膽囊炎都是開腹手術。現在人們為了美觀,切口小,都選擇腹腔鏡,價格要貴得多,這算過度醫療嗎?

過去人們幾十年從來不體檢,現在每年主動到醫院要求檢查身體,這算過度醫療嗎?

四 醫療其實也是一種消費需求,這種需求也可能是來自患者而不一定是醫生。

經常有病人來看門診,對我提要求:“醫生,我感冒了,給我打一針,好得快!“ 從醫療原則上來說,顯然這屬於過度治療。但是你要是不滿足病人的需求,有些人還不高興。大多數醫生可能也樂得多掙一點輸液費。

上面提到的美容整形手術,各種牙科手術,普通人的體檢等等,多少都會帶有一定消費需求的性質。病人不把錢花在這些上面,也可能花在買各種大忽悠的保健品,各種山寨的理療儀器上面。

五 抑制“過度醫療”,可能會走向反面,變成“醫療不足”。

<strong>家有慢性病患者的讀者可能會知道醫保病人有這樣的煩惱:在一家醫院病還沒看好,就被要求出院。或者才剛剛出院,就又發病,要求再次住院,卻被告知住院間隔時間不夠長,還要再等幾天。這都是因為醫保政策的限制,為了保證醫保資金不被過度使用,結果給病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目前全國的大趨勢是要推行DRG付費,簡單說就是病人住院費用一口價,超出的部分醫院自負,結餘的部分都是醫院利潤。我可以想見將來醫院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病人用藥越便宜越好,治療做得越少越好,手術成本越低越好(高級設備和材料不要指望了,想用好的請自費)。這種模式你喜歡嗎?

歡迎你在下方留下自己的觀點。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更多實用醫學知識。


鄭醫生百嗑


所謂的過度醫療,多數是醫生對自己的保護。只有少部分水平差的和缺乏醫德的把次當成手段,就是這些人不會看病,做檢查是讓其他人幫助他診斷。目前國有醫院的檢查費收入很少和本人掛鉤,所以,所謂的利益驅動多數是傳說。現在糾紛後司法鑑定和法院判決,都是注重失誤,也就是所謂的漏洞,就是可能某項檢查沒有做,那麼醫生就有問題,就是沒有詳細檢查,所以,一旦發生都要判醫生檢查不到位。診斷依據不充分,沒有利用現有的技術做詳細的檢查。比如一個簡單的腹部外傷沒有陽性體徵也要做CT等各種檢查。這樣,目前幾乎所有的年輕醫生注重輔助檢查,而不注重體格檢查。所以,整個是社會問題。沒有辦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