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總愛問“為什麼”的小朋友一定提出了很多問題:為什麼出門一定要戴口罩,為什麼要用酒精消毒,為什麼不能和小夥伴出去玩,為什麼說好的旅行被取消了……病毒肆虐讓每個家長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們該如何教會孩子注意衛生,保護自己呢?

今天,接力君向大家介紹一本以“細菌”為主題的科普書,希望孩子在閱讀中找到答案,並通過閱讀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細菌是什麼?》

適讀年齡:1—4歲

《細菌是什麼?》是“你問我答科普翻翻書·是什麼”系列中的一本,本系列圖書是英國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專為學前兒童打造的科普啟蒙讀物 ,用問答的形式和翻頁工藝呈現科普知識,讓孩子在積極的互動交流和動手翻翻中探索世界,獲取新知,愛上閱讀。

這本書介紹了關於“細菌”的哪些知識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細菌是什麼?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細菌是一種微小的生物,我們用肉眼看不見它們,除非藉助精密儀器——顯微鏡。書中用卡通的形式表現了一些病毒和細菌被放大後的樣子,並列舉了常見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水痘),以及由細菌引起的疾病(比如腸胃炎)。

但並不是所有細菌都對人體有害,有些細菌能幫助身體正常運轉,有些食物也是利用細菌製成的,比如用醋酸菌釀成的醋、用酵母菌做成的饅頭,還有小朋友們喜歡的利用乳酸菌製成的酸奶。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細菌住在哪裡?

細菌無處不在。馬桶上、鞋子上、水槽中、動物和植物身上都有很多細菌。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為什麼細菌的數量如此龐大?因為它們分裂的速度極快,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越來越多。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細菌是怎樣傳播的?

細菌可以通過破裂的傷口進入身體;我們的手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細菌;動物也攜帶著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還能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所以講衛生對於保護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我們的身體可以對抗細菌嗎?

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當孩子瞭解到生活中佈滿細菌後會產生恐慌心理。別焦慮,下面就給孩子講解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人體堪稱一臺神奇的機器!雖然我們每天不可避免地經受著細菌的侵襲,但人體本身有極強的抵禦和自我修復能力。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我們的皮膚可以阻擋細菌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傷口會通過結痂的方式阻止細菌進入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眼淚和唾液可以帶走細菌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鼻毛可以阻隔細菌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胃液可以殺死細菌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身體的衛士白細胞也可以吞噬細菌

怎樣阻止細菌的侵害?

細菌雖然遍佈在我們周圍,但只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重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就可以阻止細菌對我們的侵害。

經常打掃房間,保持清潔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勤洗手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堅持刷牙,保持口腔衛生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清理寵物糞便,注重公共衛生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將食物儲存好,食用時要煮熟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聽從醫生建議,正確服用藥物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打噴嚏,掩口鼻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我們知道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三種:①直接傳播,近距離吸入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等導致感染;②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③接觸傳播,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因此,除了戴口罩、減少到公共場所和他人接觸外,勤洗手也相當重要。但孩子們往往不願意多花時間認真洗手。如果千叮嚀、萬囑咐不起作用,不如和孩子做一個關於細菌的小實驗,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到講衛生的重要性。

家庭小實驗,讓孩子愛上洗手

這是美國課堂中經典的“麵包實驗”,我們在家裡就可以完成。

首先,準備5片面包和5個透明的塑料袋。

1.第一片在筆記本電腦上摩擦後放入塑料袋;

2.第二片不用手觸摸放入塑料袋;

3.第三片用沒洗過的髒手觸摸放入塑料袋;

4.第四片用肥皂和清水洗過的手觸摸放入塑料袋;

5.第五片用洗手液洗過的手觸摸放入塑料袋。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幾天後就可以看到圖中的實驗結果了。這個實驗能讓孩子直觀地看到手有多髒,細菌有多大的威力。

來自作者的問候

《細菌是什麼?》由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撰寫過60多本圖書的凱迪·戴恩斯寫作,經英國著名的童書出版公司尤斯伯恩編輯並出版。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得知小朋友們暫時不能去學校上學,凱迪·戴恩斯特地寫信問候中國的小讀者,提醒大家做好防護。

知識+好習慣=百毒不侵

“中國加油,尤斯伯恩關心您。”

“親愛的中國小朋友們,我聽說你們在2月底之前都不能到學校去,需要待在家裡。我想說,我和你們在一起。記得要勤洗手,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責任審讀:廖思拍

責任校對:阮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