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闪击伯爵2


二战中,日本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尤其是射击和拼刺刀。这时因为日本人在平时训练中对一些细节有着严格严苛到变态的要求。

可二战结束后,大家普遍记住的都是德国或者前苏联的王牌狙击手,日本的却一个都没有。这不是说日本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因为他们都受制于“战术”,普遍“活不到下一集”。

众所周知,狙击手执行任务时除了要求头脑灵活,还要能有较的隐藏和为装,这样才能不被轻易发现,完成任务后也能安全的撤出阵地。但是,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狙击手却采取了一种“自杀战术”

,他们受伤后不从树上掉下来,以便于更多的杀人,都把自己绑在树上。这样即便是中弹,仍可以坚持战斗。不过日本的这种战术被发现后,盟军每次只要发现行军途中有大树,都先用机枪扫一遍。

除了这种战术,日本人还有一种被称作“敌后堡垒”的战术。他们在地上挖个坑,然后让狙击手躲在坑里,盟军经过时他不动,等军队经过后,他从背后打冷枪。这样军队前进受挫,就会被迫撤退,不过在撒退时,肯定先要解决掉这些“暗堡”。

这两种战术基本上都属于又知道杀敌几个,但自己必须死的“自杀战术”

。因为这种战术,日本的狙击手基本上都“活不到下一集”。

人都死了,即便是枪法再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传下来。所以,日本也不是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他们都没有活到二战结束。


无用20


说白了这是作战环境的缘故,而且狙击那种打一枪就换地方的玩法和日本陆军教条不符


日军放冷枪多是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由于日军有绝对的正面火力优势,因此不用这么玩。但在太平洋战场这个情况就反了过来,日军处于绝对的火力劣势。但太平洋岛上植被茂密,能见度极差,传统的长程狙击在这地方压根玩不开,因此日军通常都会以埋伏的方式打冷枪,其中就有把自己绑树上的神操作。

但这玩法也确实有效,尤其是日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三八的狙击款)本身就够长,而且6.5mm弹的装药量不算大,因此打的时候膛口焰和枪声都很小。由于草木茂密,冷枪伏击距离近,日军往往会采用减装药(genso)的6.5mm弹,这样的枪声和膛口焰更小,这让冷枪手非常难以被发现。

美军早期被日本冷枪打的鬼火冒,后来也学聪明了,一旦受到伏击立马撤,然后呼叫火炮朝前边打榴霰弹。

由于日本陆军的教条很脑残,不注重打一枪换个地方这种保存有生力量的玩法,一堆马鹿们也普遍认为战死很昭和,到时候能被送去神厕供起来祖上有光,所以一般不怎么换位子,以至于现代普遍都认为本子那种冷枪战术与现代狙击手那种隐蔽+转移的战术细节不符。


疯狗的轻武


首先我们要清楚狙击战术的定义是什么,那就是神枪手并不能当狙击手,狙击战术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战术、挑选地形、隐蔽自身与踪迹、威慑扰乱敌人等。

可是冷枪战术却不同,日本的冷枪战术是让一名士兵躲在树上,然后朝着附近的美军小队开冷枪,可是开冷枪这种事儿顶多也就能打死1~2个人,因为一旦下面的小队意识到树上有敌人,几个人一梭子打过去,放冷枪的也就完蛋了。

相反狙击手就不会了,狙击手的首要任务就是隐蔽,隐蔽到即便自己开了枪,敌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准确方位。

表面上来看虽然都是躲起来放冷枪,但狙击战术相当于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而冷枪战术就是一个自杀找死行为。


九品侍卫


二战时日本是有专用狙击枪的,但他们是个反面典型,拥有大把射术精良的士兵,却完全不懂得如何运用狙击战术,以至于闹出了把人绑在树上,开几枪就完事儿的笑话。

为什么说日本人并不懂得运用“狙击”呢?很显然,真正的狙击技术并不是枪打得好就算数的,它是一门完备的现代军事理论。真正的狙击手需要懂得“战术思想”,遗憾的是,日军“特射手”们仅具备“射击技能”这一能力。

狙击手的行为首先是种战术,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狙击手通过普通枪械、火炮、机枪甚至弓弩射击,都可以被叫做“狙击”的原因,只要包含这种战术思想、符合战术运行规律的行为,都可以被叫做狙击。

但光射就完了吗?“狙击”战术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你能射杀几个敌方士兵,在于通过狙击这种行为,你能给敌方造成何种影响。有时候心理上的吓阻和震慑远比单纯的杀敌数要有效,敌方士兵会因为无处不在的狙击士气大跌;专门猎杀军官的狙击可能比一万发炮弹还有效;破坏器材的狙击能让敌军失去技术优势……

而要完成这些任务,狙击手首先要当一个“特种兵”,他们与前沿神枪手绝对不一样,除了要会躲会藏,还要学会寻找最佳狙击位置,以利于长时间的活动,形成持久威慑。

日本二战时的“特射手”仅仅只会精准的射击,虽然单从射击技术上来说他们已经达到了狙击手标准,但拖累他们的正是指导思想的落后,日军狙击手并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狙击点,也不懂得大多数狙击战术,他们大部分时候只懂得像一个步兵那样藏好自己,然后持续的通过火力杀敌。

德军在二战时也暴露过这个问题,通过青年狙击手学校速成培训的狙击手们只学了技术没学习战术,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射界开阔的区域,以利于自己狙击枪的射击和观察,但在盟军老兵看来这就是在寻死,往往他们一开枪,老兵们就能从屋顶、教堂钟楼、正面玻璃窗或哪个山石灌木丛里发现他们。

在诺曼底地区,德军的速成狙击手给予了盟军极大杀伤,但他们不留后路的行为也让自己伤亡惨重。如果有更好的战术思想支持,这些狙击手本可以做得更好。

日军正是同样因为狙击战术思想的缺失,才在太平洋地区搞出了“树冠射手”这种变态东西。因为在正面火力比拼上打不过美军,日军为了提高交换比,便想出了把士兵固定在树上,袭击视野中美军部队的做法。

并不能说这种逼到绝境的战法有错,因为它的确造成了美军前期的重大伤亡,但这绝不是“狙击”,它只是将人绑在树上当隐藏火力点罢了,与一个暗堡、一个潜伏枪手差不多。

真正的狙击手必然明白自身的价值所在,他们会更长时间的与敌周旋,把单纯的杀敌射击战术提升到更高的威慑层面,一个活着的狙击手永远胜过杀了几个人却被打死的狙击手,一杆看不到的狙击枪,远比被敌人查明的射击点要吓人。

苏军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在战场上击毙了309名德军,她的秘诀其实很简单:1.没有把握绝不开枪 2.不利于撤退绝不暴露 3.为了最佳时机可以等上几天。

而芬兰军队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对现代狙击启蒙影响更大,他永远注意隐蔽自己,并通过对地形的熟悉来轮换狙击阵地,这样既可保护自己,还能调动敌人出来送死;他还专打那些胆大的,这样胆小的敌人便愈发的成为缩头乌龟,乃至于最后精神崩溃一动不动给人打死。

西蒙海耶干掉了705人,正是由于这些芬兰狙击手带给苏军太大的伤害,促进了苏军狙击战术的研究,早期德军学习狙击,靠的还是进口的苏联军教片呢。

不管怎么说,日军“特射手”们与“狙击”这个概念都离得太远了,当“树顶狙击手”、“草丛狙击手”被美军熟悉后,他们只要遇到狙击,马上用密集火力狂喷看得到的树冠,许多日军“树冠射手”便这样完蛋了,连一命换一命都做不到。

实际上许多军队都比日军做得好,比如越南战争中用毛主席“论持久战”思想武装的北越狙击手,他们深明心理作战那一套,美军抓不到人,见不到人,打不到人,却似乎无处不是人,到处都是枪……你看,同样是丛林冷枪,越南人比鬼子难对付百倍。


王司徒军武百科


狙击手战术是随着时间的衍续而得到逐步发展的,狙击手在二战之初,不过在战场上被发现,可以射杀对方重要目标,对一线作战士兵具有重大威胁,因而在战争末期得到大量培养和使用。日本一样,在厮杀得蛮激烈的太平洋战场,为争夺某些重要岛屿,配以大量的狙击手,使美军付出了大量伤亡,真正尝到了狙击手的滋味。

据记载,每个日军狙击手可以射杀3-5名美军士兵,愤恨满腔的美军士兵们,也就用最凶猛的火力来招呼他们,不是对着喜欢的上树日军狙击手,一通机枪扫射,就是拿反坦克炮弹来伺侯,杀得兴起,干脆用喷火器连树林加狙击手一起化为灰烬。

日军在岛上狙击,选择上树是有道理的,在狭窄的岛礁上,树木除了良好的遮蔽作用,往往也是最好的制高点,虽然被发现以后,其命难活,但是这些狙击手,在选择上树之初,可能就没打算活着。

战后有位马丁佩格勒的人,写了一本《1914年以来的军事狙击手》,上面对日军岛礁争夺中的狙击手,有比较细致的描述。他说,日军的97式狙击枪虽烂,但战斗精神很顽固,大体符合当时的情况。

应该说,日军狙击手的上树战术,与当时各国的情况,并无二致,精心选择狙击阵地,正能充分发挥猎杀作用。一名好的二战狙击手训练,正是从选择阵地开始的。在岛上选择树木就是最佳狙击阵地,尤其在树木稠密的太平洋岛礁。你不可能把所有树木都烧光了再作战吧,实事上根本没有可能。


魂舞大漠


冷枪战术是阵地战的一种。它是以一个或几个神枪手控制一片阵地,击杀敌对阵地暴露的敌军,引导炮火攻击大群敌军。而敌人知道射手在哪里,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办法。如果用炮火覆盖,阵地上就一个或几个人,容易隐蔽,损失也不大,而暴露的炮兵阵地却容易遭受敌炮火反击。所以,对付冷枪战术的最好方法也是冷枪战术。这是战争双方进入对峙时期最经济的阵地战模式。

传统狙击战术其实就是暗杀。狙击手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隐藏好不要被发现。


真诚地看着你


冷枪战术是士兵用普通一步枪埋伏起来对敌方人员进行的杀伤,而狙击战术是用考门训练的狙击手使用专用的狙击枪械有针对性的对敌方人员有效杀伤降低敌方的战斗力取得先发制人克敌制胜的效果。


蒋先和6440741514090


冷枪战术是狙击战术的俗称。其实是指的同一种战术,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