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終極一問!時間和空間可以分割嗎?有沒有一個物體或地方,他只有時間沒有空間?

吳謀


時間和空間是可以分割。不過這種分割只能是宇宙層面的分割。如,有時間而沒有空間的宇宙,相對的而非絕對的。這種宇宙,時間起主導作用。如,有空間而沒有時間的宇宙,也是相對的,起主導作用的當然是空間。餘外就是時間和空間平衡的宇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認知的宇宙。


夕林1973


時空及其關係之問題,屬於大科學研究課題,已知的理論,還沒到讓人釋懷釋然的境界。


本文有點深入,不深入不如不寫,哪哪都有。適合科研人員與在校學生。首先明確兩點:

① 悖論,本來就是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在科學方法論中,悖論就是謬論。

② 語義學,如果對語義缺乏嚴密辨析的科學方法,就不能進入科學術語體系,更談不上正確理解時間與空間之類的大科學術語。


1 分析題目的意思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哲學問題,其實是物理問題,或者是物理哲學問題。

哲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係,本該是協同進步、互濟互用,而不是各說各話、各自為政。

題目與背景,設定了三種存在形式:①時間存在 (time being)、②空間存在 (space being)、③虛空存在 (empty being)。

題目在問:時間與空間與虛空,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兩兩不可分割,還是各自獨立存在?


2 虛空,是主觀世界的意淫

所謂有,即存在。是存在就一定是物質的。例如,意識是物質的,是外界事物的現象,通過電磁波,激發細胞電池電子的加速運動,電子在大腦皮層有了重新佈局。人類的意識,只是一種比動物複雜的條件反射。

所謂沒有,即不存在,或者壓根就沒有,或者過去存在,現在一去不復返。

所謂虛空,即什麼都沒有,或善意的想當然,或惡意的莫須有,或純幾何的抽象空間。

抽象空間,是剔除所有具體介質差異的純數學虛構,可作為座標系,但在真實世界是不存在的。真實空間至少充滿了引力場與電磁波。

虛空不是存在形式,不在本題討論範圍。故:本題只討論空間與時間的關係。但是,有必要深度理解空間與時間的定義與特性。

3 空間的定義與意義

3.1 空間的意思

空間,即真實空間,是物理科學研究的空間,也叫物理空間。

space的構詞,=sp/spect(看)+ace(頂尖),字面意思是:空間是舉目看天頂的一望無際。

3.2 空間的定義

由於空間的物理本質非常深奧,故迄今還沒有一個基於動力學原理的精準定義。試定義:

空間是不含亞原子的、充滿場介質的、用來吸能載波傳力的、連續而開放的存在形式。

3.3 空間的性質

基於上述空間的定義,空間有如下性能。

其1:空間不含亞原子

亞原子是構造原子的實粒子或實量子,主要是電子與質子,另外涉及中子、中微子、夸克、繆子等。如果不含亞原子,就一定不含原子、分子與宇宙塵埃等實介質。

其2:空間充滿了場介質

場介質是承載引力勢能、電磁輻射能、化學能、動能、動量與力的載體。

場介質可以虛構有多種語境的場量子或虛粒子或玻色子,如:引力子、光子、聲子、介子、膠子、希格斯子、傳播子、交換子。

物質世界有兩大存在:實介質與場介質。實介質代表實體或器或色,場介質代表氣或空。

實介質與場介質之間的關係是:聚則成器,散則成氣;色空亦空,四大皆空。

介質 (medium),也叫載體 (carrier),是有質量、有能量、有密度的物態。

不同密度的介質,對應不同的物態。通常,實介質具有高密度,場介質具有低密度。

其3:空間是吸能·載波·傳力的三劍客

空間吸能,因為空間是真空,處於低能位,實介質釋放高能量被真空吸收。

空間載波:空間所含的場,可以承載各種波,如電磁波、機械波與引力波。

空間傳力,空間傳遞各種力,如強力、弱力、電磁力(電場力)、萬有引力(磁場力)、分子力,摩擦力、彈力,乃至各種疊加力,如應力、向心力、離心力。

摩擦力機制:彈力擠壓原子內空間,激起電子抗簡併壓增量,電子加速震盪,又擠壓場介空間,場既吸納電子動能又被激發電磁波。

其4:空間是連續而開放的

實體具有離散性、封閉性、量子性。例如,電子是實量子,極其穩定的,內空間是封閉的。

空間具有連續性、開放性、非量子性。例如,地球引力場,隨著場半徑(r)的連續增大而連續減小 (F=GMm/r²);電荷之間的電磁場,隨著點電荷場半徑(r)增大而減小 (F=ke²/r²)。

空間開放性的證明:如果空間無窮大,就一定是封閉系統,因為沒有外部環境。無窮大空間,至少在方程中是不存在的。物理空間只能是局部空間,局部空間有之外的環境,故空間是開放的。

3.4 空間的意義

空間技術,屬於大科技,尤其是航天航空,方興未艾。對空間的深度研究,需要理論支撐,有必要建立《空間動力學》,作為物理學基礎之基礎,作為大科學的重中之重。


空間動力學,覆蓋宇宙學與粒子學,研究空間的定義·性質·分類、空間的成分、引力場、引力波方程、場效應方程、統一場方程、離子推進方程、波與波的關係、內外空間的關係。

4 範疇的定義與分類

關於時間,人們有諸多困惑:時間是存在嗎?時間是物質嗎?時間獨立嗎?時間膨脹嗎?——稀奇古怪的答案,應有盡有,莫衷一是。

問題在於,人們只知道概念,但不知道範疇,這是因為邏輯思維體系並沒有講清範疇的嚴格定義,這是一大缺憾。

4.1 概念主義的瑕疵

概念作為邏輯基本單元,因誰都下定義而不那麼可靠且真偽難辨,概念的診斷與治療的成本,細思極恐。有的偽概念有如癌細胞擴散。

怎麼有效規避偽概念的亂象?這是思維科學的一大課題。筆者認為,這需要範疇主義。

4.2 範疇的意思與定義

範疇一詞來自西方,英文category 的詞理:ca/cap/cept=catch(抓住),teg/tect=touch (觸及),ory[後綴]=place(處所)。

字面意思:範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所處的範圍。筆者給出比較嚴格的定義是:

範疇,是科學界對客觀世界所有典型的存在形式,以科學術語方式的意思表達。

4.3 範疇的分類與特徵

按照不同的語境,範疇有多種分類方式。但主要有兩種。按演繹推理分類,有直接範疇與間接範疇。按研究領域分類,有自然範疇、人文範疇、思維範疇。

4.3.1 直接範疇,是直接對應介質性存在的範疇,包括實介質範疇與場介質範疇。

實介質範疇,如實體、行星、恆星、超新星、星際物質、分子、原子、電子、核子。

但是,夸克、中微子、反物質、零維奇點之類有待基於科學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確證。

場介質範疇,如運動、空間、真空、引力場、磁場、電磁場、電磁波、機械波、電流、電壓、能量、電荷,

但是,有關高維空間、彎曲空間之類的概念,有待基於科學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確證。



4.3.2 間接範疇,是基於介質性範疇的疊加或關係範疇,是技術處理的產物,其實是介質的物理屬性,故間接範疇也叫物理參量。

時間=空間距離÷運動速度,因為空間與運動是直接範疇。所以,時間是間接範疇。

質量=介質在特定空間區域的密集規模,而空間與介質是直接範疇,故質量是間接範疇。

能量=介質運動在空間歷程的累積規模,而空間與運動是直接範疇,故能量是間接範疇。

動量=介質運動在時間歷程的累積規模,而運動與時間都屬於範疇,故動量是間接範疇。

4.3.3 非自然範疇,尤其是意識形態,包括思想武器與方式,最終都是介質性的,至少是腦細胞電池的應激反應。

必須指出,廣義的精神障礙,諸如幻覺幻聽、胡言亂語、造謠惑眾,都是病態,另當別論。

▲若上帝鬥不過魔鬼,我們還信仰祂嗎?

思考題:上帝、魔鬼、天使、妖精、虛空、幽靈、無窮大、無窮小、絕對零、奇點、反物質、零維粒子、平行宇宙、全同粒子、光子、聲子——這些是不是範疇,為什麼?

5 時間的定義與分類

重申上文的分析:由於時間=空間距離÷運動速度,所以時間屬於間接範疇,就效果或技術而言,時間是間接的客觀存在。

5.1 時間的定義——時間換空間

定義1:時間是介質(包括實介質與場介質)在特定空間運動所有歷史進程的總量指標。

定義2:時間是秒為標準計量單位,反映電磁波介質以光速在特定空間推湧的歷史進程,即:

t=R/c...(1)

=R[m]÷299792485[m/s]

式(1)是時間的定義方程,也是表述時空關係的時空方程。可實現時空轉換的技術操作。如把空間版的引力方程改寫為時間版的引力方程:

F(R)=GMm/R² → F(t)=GMm/c²t²...(2)

把直接範疇轉換為間接範疇是科學的本質:

直接範疇是科學研究的依據;間接範疇,反映直接範疇之間關係的物理方程;直至有了物理方程才是科學精神的精髓。

5.2 簡化時間——零點參照系

原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介質的,介質是運動的,實介質與場介質都是運動的。介質所在的空間是運動的。

舉證:列車在運動,車廂內的空間、乘客與蒼蠅、車皮材料所含的電子與核子,都會隨著列車一同運動。地球在自轉,地球的大氣層與輻射帶的空間也跟著自轉,直至拉格朗日平衡點之外,情況就有了別樣的轉機。

顯然:任何介質都在運動,不同介質都有自己專屬的活動空間,都有各自的時間歷程,這就意味著,斤斤計較的繁瑣研究,會無比複雜。

但是:我們不必研究所有介質而不分輕重緩急,而是在特定參照系緊盯同一研究對象,找準關鍵要素,忽略次要因素。這叫大道至簡。

因此,物理參量,包括時間在內,只有在特定的統一的參照系下,基於避輕就重的要素分析法,才有現實的物理意義。

就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空間而言。一方面,雖有其它天體的引力場攝動影響在此疊加為共享空間,此類攝動參量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計。

另一方面,我們只以地球空間為零點參照系研究飛行姿態,不必考慮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這種思維模式,可以推廣到任何研究對象,它們都有自身附近的空間,作為零點參照系。

規定:任何對象的附近空間都可充當的零點參照系,叫“絕對參照系”。其座標原點作為測量基準點,包括零點時間t=0, 即:

S(x,y,z,t)=S(0,0,0,0)...(3)

5.3 共時關係——非超距法則

關係,是指範疇之間的相互聯繫。非範疇之間的關係,不在科學研究之列,不在話下。

就範疇的定義與演繹推理而言,關係可分為:

①直直關係,=直接範疇+直接範疇。例如,空間+運動,介質+運動,電子+核子。

②直間關係,=直接範疇+間接範疇。例如,空間+時間,電子+動量,場介質+輻射能。

③間間關係,=間接範疇+間接範疇的關係。例如,質量+能量,意識+記憶,向心力+動能。

就因果要素之間的時序而言,關係可分為:

④歷時關係,是幾個範疇存在前因後果的關係。例如,撞擊(前因)→撞傷(後果)。出生→生長→死亡;失敗→調整→成功。

注意1:歷時關係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與質變的軌跡都是連續的,好比弧形的峰或谷。

例如,正弦波的運動軌跡,生長曲線的運動軌跡,拋物線的運動軌跡,螺旋線的運動軌跡,蝴蝶效應的運動軌跡,湍流翻卷的運動軌跡。

⑤共時關係,是幾個範疇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例如,地球與月球之間相互吸引;電子運動與電磁輻射互為因果,

注意2:共時關係≠超距作用。共時關係之間有中介聯繫;超距論,本來就是謬論。

典型的超距論有:電子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場合,電子同時正反轉,電子突然躍遷上下級,電子運動無軌跡;奇點突然大爆炸。

6 時間的分類與困惑

時間參量,必須以零點參照系為測量基準,才有實際意義。泛泛而談的絕對時間,是沒有意義的,之前之後沒完沒了,一根筋。

6.1 時間範疇的分類

因此,基於零點參照系,時間的分類如下:

第一類:零點時間,是針對特定過程或事件的起始時間。如午夜的24:00或0:00,中午的12:00或0:00,火箭發射倒計時的發射時間。

第二類:累積時間,是從零點到某個節點的時段。例如,午夜0:00到凌晨5:00的5個小時。

第三類:短暫時間,是從零點時刻經歷某時段所到達的短暫時間。

6.2 時間範疇的困惑

為了規避飛矢不動與光源不在的邏輯困境,在技術設計中,需要弄清三個時間困惑。

其一,現在時態,是無法存在的,要麼是過去時態,要麼是將來時態。這是時態學的困惑,所以有“現在將來時”與“最近將來時”的權宜用法。

其二,零維時點,是無法計量的。因為信息傳遞也要時間,所以:即刻時點≈短暫時間。

例如,導彈倒計時的最後時刻,可以理解為發號施令到按鈕實現的信息傳遞時間。

其三,光源不在,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我們接收的光信號是光傳播了t=R/c之前被光源所激發的,而光源在運動就不可能還在原處。


▲類星體

這種困惑的根源是採用了兩個參照系。一個是儀器附近空間的零點參照系,另一個是光源附近空間的零點參照系。

規避辦法是:我們只採用儀器附近的零點參照系作為唯一的絕對參照系,即“最近參照系原則”,不必知道光源此時此刻的實際位移。因為,信息傳遞不可能超越時空方程。

7 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通過本文第1~6章的系統化分析,現在可以論及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如下。

其一:由於空間是運動的,時間是間接的運動;所以,時間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的。

其二,根據時空方程t=R/c,時間推進與空間分佈是可以等效代換的,此稱遍歷原理;

其三,就同一體系而言,不同要素的橫向聯繫,既是共時存在,也有共享空間,

結語

本文,從範疇定義入手,給出實介質與場介質兩大範疇,解釋了空間與時間的特性。

提出:時間是間接範疇,即間接的存在方式,空間是直接範疇,即直接的存在方式。

尤其指出:空間具有吸能·載波·傳力三大性能,時間具有歷時關係與共時關係。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1、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

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是指它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任何物質都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之中,無一例外.這就表明,時間和空間的存在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物質及其運動的絕對性決定了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

2、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是指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的條件性和可變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隨著物質形態的不同而不同.其次,時間和空間具體特性隨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批判唯心主義時空觀和形而上學時空觀.它們都認為時間和空間可以脫離運動著的物質而存在:

▲唯心主義時空觀(相對主義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精神的產物、意識的表現.如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們利用這種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使事物具有時間和空間.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格言:“人為自然界立法”.(評論:這個論斷在認識論領域所造成的震撼就如哥白尼在天文學領域造成的革命一樣大.唯物主義哲學家都主張認識應該與認識對象相一致,但康德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認識對象與認識相一致,從而在認識論上造成了一場“哥白尼革命”.)

▲形而上學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可以獨立存在,與物質及其運動無關.牛頓(dun)是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了不依賴於物質及其運動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概念.牛頓說:

“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著,而且由於其本性而均勻地、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地流逝著”;

“絕對的空間,就其本性而言,是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






時空探秘YJ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時間”只不過是種人為性虛擬且實用的參數之概念,因為一維時是種螺旋遞進的自然態,它永遠是不會重複而充其量相似而已。至於“空間”,它則是真實的存在,是物質相對位置排列的參數,如長、寬、高。

我們人類生存的世界是四維時空的地方,立足這個現實世界而言,所謂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倘不然就不叫“四維時空”的世界了!

至於從提主的釋義來看,所謂“或者只有空間而沒有時間?如果有,它是一處怎樣的存在?”其實,這種疑惑並不難得解,因為它是客觀的存在,那就是三維夢境世界!在三維夢境世界裡絕對不存在所謂的“時間”,即使一維時也不存在,當然是所謂的“時間”和空間則是絕對相割的關係!畢竟三維夢境世界與客觀現實世界是兩個境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嘛!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論是四維現實世界還是三維夢境世界都是種自然現象的存在,並沒有什麼不可理解呀!再說,宇宙夲身就是個浩瀚無垠的空間,沒有什麼“假如”之說啊!至少,它夲身並不是什麼“虛空”而恰恰是星球眾多而且被人類航天事業所證實,即使先古人那裡就有天文學嗎?……

如果說“它只有時間沒有空間”之說則隸屬臆想,也許只有一維時螺旋遞進中才存在吧?呵呵!且不論提主的身份和學識境界若何,但就這一議題總體上給人種譁眾取寵且又無知的感覺,根夲毫無實質性意義可言,至少從自然哲學層面看就是這樣!


李太元39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乍一看好象問的沒有什麼毛病,但一仔細探究就發現了無法乎略的重大問題。要想知道空間和時間是不是可分,時間是不是能夠離開空間獨立存在,首先,你必須弄清楚空間是什麼、時間是什麼。如果連空間和時間各自是什麼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你如何回答?那麼,空間是什麼、時間又是什麼呢?

咱們先探討空間問題。空間最大的特點就是容納,那麼,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性呢?因為它的本質是無!是一無所有但是卻有體量和距離的無!所以,如果給空間下一個定義就應該這樣說:空間是一種有體量有距離的空曠場所。它的本質是一無所有;它的特性是容納,毫無挑剔的容納,包容一切物質。

知道了什麼是空間,我們再來探討時間。時間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特性呢?時間,用中國古代先哲的話講就是一個“易”字。而易字的主旨就是變化,之所以有時間 ,是因為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那就不存在時間。從這一點上來講時間在宇宙中並不是一種常量存在,而是一種寄生物!也就是說,要想得到時間首先必須要有物質,因為只有有了物質才能夠有變化,如果沒有物質肯定也就沒有時間,所以,我們給時間下一個定義就應該這樣說:“時間是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形態變化的外在表象。”,時間的特性就是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各種物質物態的不同決定了時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說到這裡,大家就會明白,只談空間和時間是不是相互依賴是不確切的,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把事情說清楚的。只有空間加物質時間才能夠存在,只有物質不停止運動時間才能夠流淌。所以,這裡的關係是這樣的:空間-宇宙存在的基礎;物質-宇宙存在的條件-時間存在的依賴。沒有空間,物質沒有容身之地;沒有物質(永無休止運動著變化著的),時間便無從體現,也就化為了烏有。所以,空間、物質、時間是宇宙三位一體的根本要素,相依相偎,缺一不稱其為宇宙。

總的來講,空間離開物質可以照樣存在,但無法稱其為宇宙;物質無法離開空間而存在,更談不上運動和變化了;時間離不開物質,如果沒有物質和物質的運動變化時間將不復存在。這就是空間、物質、時間在宇宙中各自的特性和它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在這裡提及一點:人們通常會把時間和時間尺度相互混淆,這也是對時間的認知有些混亂的原因之一。在這裡解釋一下:時間是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形態不斷變化的一種現象;而時間尺度,是地球上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摸索制定的供某些人群使用的一種計時工具,也就是一種時間尺度。真實的時間是千差萬別的;人們所制定的時間尺度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時間是時間、時間尺度是時間尺度,它們有依賴性,但絕不能混為一談;第二,時間只依賴物質而存在,並不依賴空間而存在;第三,無論是時間和時間尺度都是處在變化之中,沒有永不改變的時間,也沒有永遠適用的時間尺度,一切都在永恆的變化之中,所以,時間尺度永遠也不能完全精確的對應時間,這一點中國古代先哲早就明瞭於心,所以才創制出了《連山易》、《伏義易》、《周易》等易術之書,其中研究的就是變化的規律,和適應萬事萬物千變萬化的方式方法。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昊田2


我的想法是時間和空間是兩種東西,並且可以分開。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空其實是四維空間。我們就是生活在空間與時間之中。空間我們都能感覺到,時間不容易感覺到。但是時間的確實體存在,並且是有方向和速度的。時間的方向就是向前不可逆的,速度就是1~1.3倍光速。所以我們這個時空裡的光的速度被限制在了30萬千米/秒。假設有物體以光速運行。那麼它將和時間大致同速。這時,這個物體的時間就接近靜止了。如果有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那麼它可能超過時間的速度。跳出我們的四維空間,穿越時空,進入其他維度宇宙(就是所說的其他並行的多重宇宙),進入的這個宇宙有可能與先前的宇宙的空間相同但時間肯定不同,這就算穿越時間了。但也有可能時間與空間都不相同了,這就算穿越異界了。

所以我們生活的這個時空已經算是四維空間了。如果去掉時間維度,空間將是一個又一個的,不連貫的,不相干的,靜止的,純粹的空間。是時間把一個個的空間像穿珠子一樣,貫穿起來了。比我們高一個維度的五維空間是什麼樣的?是有兩個時間軸。這五維空間裡空間有兩個時間發展方向。但是可以互相穿插,糾纏,組成億萬種發展可能,但是都是隨機的可能性,不能夠選擇。六維空間有三個時間軸。就像空間有三個空間維度一樣。在六維空間裡事物的發展有無數種可能性,而且還能夠隨意選擇發展的結果。

在宇宙中,時間這個維度也不是普遍性的存在,而是非常稀缺的。時間維度只覆蓋了整個宇宙的5%左右。宇宙中沒有時間維度的地方是靜止的純空間。在那裡光子,電子沒有時間的貫穿,都是靜止不動的。一切能量無法傳播。所以我們無法觀測到那些空間和物質。這就是現在前沿科學所稱的暗能量與暗物質。另外,我們無法探測的佔宇宙95%的沒有時間維度的地方,也不是沒有生命的。那些地方是純空間加上另外的,我們這裡不存在的,不能理解的維度。

因為組成我們世界的微觀粒子是三維的,堆積出來的宏觀宇宙必定是三維的。另外,如果通證明一個粒子既存在於A處,又同時存在於B處,那麼就證明四維是存在的; 現在單個光子的干涉現像似乎已經涉及到了這一點。三維空間沒有時間,是純空間,所有物體都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存在的三維空間在哪裡?我回答是在過去。每過一個時間單位我們都在一個新的三維空間之中了。三維空間其實是沒有生命的。我們的意識存在於時間之中,但根基是空間。時間這個詞是人類定的,“時間”不是定義出來的,是真實存在的。不管你給不給它起名字。


繩之以法333


時間和空間是在人類意識中構成的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面。時間是氣的流行,空間是氣的表象。時間是空間的度量,空間是時間的結構顯象。或者說時空是宇宙的存在方式。

總而言之,時間和空間乃是一個事物的一前一後,一左一右,或一表一里。二者之間只要一個不存在,那麼另外一個則也就自然不會存在了。


易境2


人在太陽系的時間;

再分折其恆外存在;

時間和空間可以分;

但宇宙整體能分嗎?

互物質隕衛星震旋,

運動變化行距時間,

世襲陳新循環歸宿;

宇宙各恆系內差時。



李志勇LZY


我對時間空間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相對位置,既可以是與其他物質的相對位置也可以是與自己不同時間的相對位置;而時間就是物質運動的順序。

所以,時間和空間是與物質運動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參數”。由於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所以時間和空間當然也就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了。

所以,不存在獨立於物質以外的時間和空間。更不可能存在時間和空間分別獨立存在的情況。


樹浦自忠


對這個問題,應該把概念搞清楚:

時間是指事物誕生、成長、衰亡以及演變、靜止過程。

空間是指具體事物、物質所佔幾何空間。

時間和空間的組合即時空。

從概念上講可分割時間和空間;而現實中時間與空間不可分割,即時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