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小說中,為什麼感覺人們喜歡裴元慶而討厭宇文成都呢?

騎蝸牛走高速


裴元慶和宇文成都都是隋唐演義以及相關作品中的人物,二人實力相當,排名宇文成都在前一位,而裴元慶力氣要比宇文成都更大一些。

宇文成都作為大隋的中流砥柱,他的實力毋庸置疑,在李元霸沒有出山之前,宇文成都是妥妥的天下第一,大隋第一勇士。

當然,宇文成都親臨的對決五場,其中是兩次遇到李元霸,兩次與伍氏三雄交手,一次遇到裴元慶。當然,李元霸的力氣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任何在他面前都如同小菜雞,即便是殘唐裡面的李存孝估計也難以與之相比。所以,宇文成都兩次遇到李元霸都是被虐慘,其中第二次是直接要了他的性命。而除去面對李元霸的場次,宇文成都的戰鬥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像在伍雲召反出南陽關時,槍挑麻叔謀十多員大將,讓麻叔謀心驚肉跳,只得尋求天寶大將的庇護,隨後,宇文成都正面迎戰伍雲召,不到二十回合,伍雲召敗退。伍雲召可是天下第五條好漢,可是在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面前只能招架二十招,可見宇文成都的力氣和招式都是完美結合。

隨後,四明山一招,伍雲召與兩個把兄弟捲土重來,一為報仇,二是要啃掉這個硬骨頭,為十八路反王打開局面。伍氏三雄分別是雄闊海,伍雲召和伍天錫,三人都是實力相當,各有絕技,可是三人與宇文成都交手竟然絲毫佔不到便宜,最終只能是硬碰硬的拉鋸戰,雙方大戰一天一夜卻依舊是平手,只能罷手。雖然伍氏三雄未能戰勝宇文成都,但是卻成功耗盡了他的氣力,隨後裴元慶以逸待勞,突然殺出,宇文成都筋疲力盡如何能夠招架裴元慶的銀錘,最終被裴元慶一錘打傷。

當然,這也並非是裴元慶趁人之危,完全就是徐茂公的戰術安排,十八路反王不啃掉宇文成都,就不可能有任何起色,於是只能想辦法將宇文成都先拿下,然後一鼓作氣猛攻。

論力氣,裴元慶是勝過宇文成都的,銀錘公子這個外號可不是隨便來的。在《說唐》中,有用錘的三大高手,李元霸,裴元慶和梁師泰,敢於用錘就說明他們力大無窮,憑藉力氣就完全可以擊傷對手,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而在力量決定一切的隋唐演義中,力量大就具備更大的優勢。

李元霸第一次出場就是在晉陽宮比武,李元霸使出擂鼓甕金錘,一招就讓宇文成都支持不住,甚至被李元霸扔來扔去,這可以說是宇文成都的奇恥大辱,可又沒有絲毫的辦法。

後來,裴元慶遇到李元霸,見到了就打,李元霸見到同樣用錘的裴元慶,內心可是有一些喜歡的,隨後他砸了三錘,裴元慶拼盡力氣接了三錘,竟然沒有受傷,這讓李元霸甚為開心,對其相當欣賞,李元霸自己都說能夠接他半錘的就算英雄好漢,而裴元慶能接他三錘,真是有實力。李元霸難得起了愛才之心,於是就饒了裴元慶,自己撤離。

這一比較可以看出裴元慶與宇文成都力量的差別,畢竟能夠實打實的接李元霸三錘,相當了不起。後來在四明山交手,其實裴元慶有些趁其不備,一錘擊中宇文成都,也差點要了他的性命。如果不是宇文成都與伍氏三雄大戰一天一夜耗盡了力氣,不至於被裴元慶打中,所以雖然二人力氣有差距,但是宇文成都實戰經驗以及戰鬥技巧都是要勝過裴元慶的。

真要是光明正大的打一場,可能還是宇文成都具備優勢一些。

至於說更多的朋友喜歡裴元慶而討厭宇文成都,這與各方面的因素有關。

第一,隋唐故事將以秦瓊為代表的瓦崗寨作為正面來寫。

正如三國,是站在蜀漢的立場上來寫,那麼與之相對的曹操就被塑造成奸雄。同樣,隋唐故事主要是圍繞著瓦崗英雄來寫,故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大隋,像宇文成都,楊林,尚師徒,新文禮等人都被塑造成具備敵對勢力。而裴元慶因為投靠了瓦崗寨,也是瓦崗五虎之一,他的武功也相當強,就以正面人物來寫,故而得到很多人的歡迎。

第二,二人所處的立場。

隋唐前三傑也代表著各自的勢力,像李元霸代表著李唐,當然天下第一,像宇文成都代表著大隋,實力強勁但是最終被李元霸給擊敗,像裴元慶代表瓦崗寨,可以與大隋扳扳手腕,但是因為裴元慶中途就慘死,也代表著瓦崗寨不會長久。而作為大隋的捍衛者,宇文成都面對的敵人就更多,無論是伍氏三雄,還是李元霸,還有瓦崗寨等等各路高手,這樣宇文成都就成了相對的反面人物,故而不夠討喜。

第三,裴元慶年齡小,死的早。

裴元慶出場也就十四五歲,但是在征討瓦崗時就無人能敵,他雙錘在手,秦瓊,單雄信上去都是一招即敗,後來歸順瓦崗讓瓦崗的戰鬥力立即提升一個檔次。可惜他年齡小卻遭遇尚師徒新文禮的暗算,最終在慶墜山中了火雷陣,被活活燒死,可惜了這個年輕的戰將。裴元慶的死讓人很同情,本來以為他能夠立下更多的戰功,卻最終遭遇暗算,這是瓦崗寨的極大損失。

相比而言,不同版本的人物形象也有所不同,這裡主要是討論《說唐》的形象,至於《興唐傳》估計又有所不同。


忠肝義膽嶽老三


他們的爹有著不同的個性,宇文化及老謀深算,陰險狡詐,所做所為,己特別使人反感,而小將裴元慶的爹裴仁基,忠厚老實,低調樸素,屢次遭人陷害毒打,痛楚難忍,也強忍著不敢發作,最後不己投了瓦崗軍,愛烏及屋,在同情弱者的心理和反感奸倿的人的情緒影響下,讀者會認為壞人生岀的兒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誠實的人兒子也差不到那兒去,因此第一感觀就憎恨宇文成都,喜歡同情裴元慶了。

其次兩人個性上差異也很大,宇文成都貪鄙狡滑,高傲自大,目中無人,冷酷無情,給人感覺就麻木不仁的冷麵殺手,而裴元慶則單純可愛,說話舉止老成持重,給人感覺就是誠實勇敢的好孩子。

其次是二人年齡差距大,當時的裴元慶才十二歲,十二歲的孩子就武藝高強,能帶兵打仗,給人心目就有了相當佩服可愛的心理,而宇文成都大了裴元慶至少十歲,他的武功雖強,但和孩子打起來,給人感覺也算不了什麼,即使打勝了,也沒啥希憾,幾下打的宇文成都連連後退,給讀留下的是驚歎和敬服。

再說從外表裝飾上來看,裴元慶銀甲、銀奎、銀錘五升斗大,三百斤重,再憨憨的笑臉,雖威振三軍,卻沒有一點戾氣殺氣,欽羨之餘,兒童有當同伴之愛慕,成人有己子如元慶心理之愛,女孩則是心中所想之人了,相比那宇文成都,他的冷酷丶殘忍、無情、高傲,讀者都有叫裴元慶三錘打死他的心理。

因此,不管演義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中,人物刻畫的個性是不變的,裴元慶相對宇之成都來說,在岀身、性格、年齡、外貌、氣質、本領各方面是讀者喜愛的了。


木火燊輝


這和《三國演義》一樣,遵劉貶曹,基本上劉備這邊的基本上都是好人,曹操那邊的差不多都是壞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兩邊都有好人壞人。

演義中的宇文成都,武力高強,天下無敵,作為天下第二好漢,基本上對戰過當時頂尖名將,全部將其打敗,可見成都確實天下第二。但人們並不怎麼喜歡成都。

人們不喜歡宇文成都,大多由於他是隋朝頭號猛將,而且不降大唐,死忠於煬帝。其實,忠於煬帝沒有錯,宇文成都忠君護國,戰死沙場,留下其英雄無比的光輝形象。錯就錯在隋煬帝。隋煬帝楊廣,本是個有胸襟、有志向的皇帝,他希望有所作為成就一番事業,開科舉,開大運河,開發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征服遼東,為他帶來無比榮耀。但他十四年帝王之路大過折騰,他想在短短十幾年中取像秦皇武帝樣的功績,三徵高句麗的失敗,折騰得國破家亡。如果隋煬帝釆取不急平穩治國政策,隋朝決不會這麼快亡國。隋朝不亡,作為隋朝的猛將宇文成都也將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必無疑。

裴元慶是大唐李世民麾下第二戰將,演義中第三好漢。演義中的裴元英俊威猛,神勇無敵,年紀又小,武功又高,深受人們喜歡。裴元慶演義中出場時,宇文成都已是天下成名的無敵大將,非是出名的大將都想和他交手,以其天下聞名,裴元慶也一樣。裴元慶能戰敗宇文成都,是在成都受傷之後才勝的。宇文成都和李元霸比武舉鼎吐血,四明山力敵雄闊海伍元召伍天錫受傷後才敗於裴元慶的。

正因為宇文成都愚忠於煬帝而無人喜歡,裴元慶大唐名將又年輕英俊更招人喜歡了。


我是伍洋


宇文成都是壞人堆裡的好人,仗著自己的能力掩護了一群壞人(皇帝,爹,兄弟)幹壞事。自己卻很正直,基本上沒有直接作惡。然而是非不分是宇文成都最大的惡!裴元慶我是不知道有多少喜歡他,反正我不喜歡,可也不是煩。裴三兒這個人物基本上是為了程咬金的存在而存在的,他的性格和羅成是重疊的。如果沒有羅成可能裴元慶還能讓人的印象深一點。隋唐這部書有個月亮就非有個星星或幾個星星。秦叔寶帶著王伯當,程咬金帶著齊國遠,……


老崔65347117


自問自答,自得其樂!

其實已經有文友們道出了箇中的原因了。

在《隋唐演義》等小說當中,宇文成都之所以普遍不受人們歡迎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宇文成都在小說當中是反派的代表。這也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原因了。《隋唐演義》等歷史小說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主要是以隋末農民大起義為時代背景來展開的。因此,以秦叔寶、程咬金以及裴元慶等人為首的瓦崗寨起義軍,就成為正派的代表之一了。而以楊林、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父子等人為主的大隋王朝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反派了。然後,通常在歷史演義小說當中的反派角色都是不受人們待見的。

第二,按相關小說的描述,宇文成都挨替自己的父親宇文化及背黑鍋了。

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當中,隋煬帝楊廣都是在江都(今江蘇鎮江)被宇文化及等人殺死的。然後,再按《隋唐演義》小說的描述,宇文化及還時時依仗著宇文成都是御封的“無敵大將軍”,到處為非作歹胡作非為。靠山王楊林(《隋唐演義》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形象)正是看出了宇文化及父子二人包藏禍心、楊林才想設計除掉宇文成都父子二人的。於是,某一次在朝廷大舉進攻四明山眾起義軍的時候,楊林就故意要宇文成都和伍雲召等三人死戰不退,最終導致宇文成都力脫了而被裴元慶撿了一個大便宜的。

第三,宇文成都無敵大將軍的稱號得名已久,宇文成都被自己的名聲所累了。比如說,排名天下第四條好漢的雄闊海就是因為聽說宇文成都是無敵將軍了,而特地跑到長安城去叫賣弓箭以此來挑戰宇文成都的。而宇文成都在隋煬帝面前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名聲,宇文成都也被李元霸狠狠地羞辱了一頓。反觀裴元慶就是一個剛出道的小屁孩兒而已。裴元慶自然就陽光燦爛可愛得多了。

此外,一方面宇文成都鎮壓過南陽關伍雲召的起義;另一方面,宇文成都在比力氣輸給李元霸之後,宇文成都居然就埋伏幫手想要殺死李元霸去……宇文成都也未免太心狠手辣了。更何況,裴元慶雖然只是一個小孩子,但是裴元慶的武功可以說和宇文成都是不相上下的。

因此,人們就普遍地喜歡裴元慶而排斥宇文成都了!


騎蝸牛走高速


因為裴元慶是書中忠義象徵的代表之一。

在中國古典小說——演義中,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有著強烈的傾向性描寫,也叫臉譜化。就是正面的形象你看起來(在評書中是聽起來)就舒服,人長的好,使用的武器好,就連他的家人一般都比較好。

在《說唐》《隋唐演義》等作品中,宇文成都是最早出場的大隋第一勇士,武器是鳳翅鎏金鏜,這都是很厲害的表現,但作者是站在李唐(前期是瓦崗寨)這一面從忠誠的角度對宇文家族強烈譴責的基礎上展開的演義,就是為了反應出隋末大亂,十八家反王群起而攻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隋煬帝的無道和宇文化及等這樣的奸臣而導致的。另外,所以的演義和民間傳說(包括正史)中,李淵李世民也罷,王世充等人也罷,一開始都還是奉隋朝為正朔,立了恭帝等以後慢慢地又以禪讓的方式拿過來的,這樣就名正言順了。而宇文化及是在揚州直接逼死了隋煬帝自己做了皇帝,這樣,他們就成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另一方面,在隋唐演義小說中,隋煬帝就是無道昏君的一方,宇文成都是隋煬帝的天寶將軍。而李唐(瓦崗寨)英雄,比如裴元慶,是有道忠義的一方,以有道伐無道,自然是正義的化身,宇文成都,自然成了邪惡的代表,再加上民間評書的宣傳和影視作品的加工,宇文成都的影響更加惡化了,這是一種文學作品形象塑造的需要,也是“臉譜化”的必然結果。


南陵士子愛讀書


古梁鏞解答。

一部小說,裡面的人物是不是“壞人”,得看小說作者如何安排,比如在《水滸傳》裡面,梁山泊一百零八將都是英雄好漢,但是在《蕩寇志》裡面,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都是土匪草寇,罪不容誅,同樣,在演義小說中,大家都非常喜歡裴元慶而討厭宇文成都,這和作者想要宣揚的主題思想有關。

裴元慶、宇文成都、秦叔寶、單雄信、徐茂公、程咬金等等人物,都出自隋唐時期,而在隋唐演義小說中,由以《說唐傳》《興唐傳》《隋唐演義》最受歡迎,人們熟知的“隋唐十八條好漢”“四猛四絕十三傑”均出自這些小說。



雖然是不同的三部小說,但是主題都非常一致,講述了隋末各地發生起義,有十八路反王之稱,後來太原李淵也興兵爭霸中原,在李世民和眾多江湖好漢的努力下,李唐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終建立了大唐王朝。

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以李唐為正統,所有李唐勢力的人物如裴元慶、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就為正義的代表,他們助力李世民征討四方,最大的原因是李世民雄韜武略,心中將百姓的安居樂業放在第一位,他發誓要建立一個和平的盛世,並且以身作則,行軍打仗從不擾民,這也是他的獨特魅力所在,秦叔寶等人因此而加入李唐麾下。



宇文成都被描述成一個壞人,主要源自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宇文家族把持朝政,排除異己,隋朝楊廣之所以暴虐無道,和宇文化及的蠱惑有很大的關係。

後來宇文化及更是發動兵變佔領皇宮,楊廣也被宇文化及旗下叛軍所殺,宇文化及的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忠義之道,宇文成都作為宇文化及的兒子,是反叛楊廣的核心人物,自然罪責難逃。



宇文化及起兵叛亂後,征討各地反叛勢力,最大的倚仗就是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武功高強,通曉兵法,是李唐軍所面對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李唐要統一天下,必然要和宇文化及正面交鋒,而隋唐演義小說以李唐為正統,因此宇文成都成為反面人物,也是合情合理。

謝謝大家。


古梁鏞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嘗試解讀

裴元慶是正面角色

宇文成都是反面角色 就是要讓讀者產生負面,厭惡的感覺

裴元慶最後的悲劇收場增加了人物的重量和給讀者的心理分數

所以上都讓讀者更喜歡裴元慶

但裴元慶的人物性格並不豐富,略顯單一

反而宇文成都的刻畫更加豐富,多變,甚至有衝突,人物塑造更加多元

豐滿


李vincent


是的,裴元慶銀盔銀甲亮銀錘就討人喜歡,想象中就是帥氣,而宇文成都雖然也是好漢,但受宇文化及的名字連累,很讓人討厭。


琉冰凝泉


因為裴元慶年輕又帥,又保的李世明,是正義的一方。宇文成都不帥,保的是暴君,是反面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