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

有度致远


什么M2什么200万亿?稀里糊涂的被你们这些文化人弄得云里雾里的!说人话不就是通货膨胀上升了嘛!底层人民收入增幅低于通胀增长,大多数人越来越穷,在感觉上还过得可以,十几年前能拿2000块工资的,现在能拿七八千块了[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诗人与牛逼


M2在今年1月突破200万亿,速度惊人。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个“钝刀割肉”的过程。如果你懂得,那就懂的。

M2的增加其实就是一次社会财富在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相对是被动的,而且大概率事件是被分配的对象。

先看看M2的增长过程,老百姓的收入跟上了吗?没跟上就是收入缩水了。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罗伯特?恩格尔说,M2和房价是完全正相关系数,指数研究院2012年的百城价格指数报告中说M2和房价这个正相关系数是0.98。

那么看第一个100万亿的产生。2002年,国家的广义货币M2是18.5万亿,到2012年末,这个数字是97.42万亿元,2003年到底100万亿。每年平均涨幅达到18.7%。10年M2差不多涨了5.6倍,和10年来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你的收入跟上了吗?

之后第二个100万亿的产生。从2013年的M2的100亿元到2020年1月份的200亿元,花了6年多翻一翻,平均每年12%左右增幅,同房价好像也差不多。你的收入翻倍了吗?跟上了吗?

为啥总说房价?因为这是过去老百姓唯一一个可以跟随的保值的资产投资种类。

楼市的价格将进行加速分化,不涨就是跌,跌就是大亏。但是正确的楼市投资需要资金量太大,老百姓玩不了

其实从2018年开始,国家是想控制m2的发行量,但是由于这事那事儿(你懂的),最后反而是扩大了m2的发行量。所以楼市的调控就变得很棘手。“稳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今年,楼市本身应该是小幅震荡,稳字为头。但在这么大m2,新增资金需要找寻出路的时候。有可能楼市就会加速分化。

所谓加速分化,就是今年应该小幅上涨的地区,可能会上涨的幅度会更大。或者加大供应量,降低首付,降低利率,促使更多的老百姓将资金投入楼市中,消化多发的m2。那些今年应该跌的地区可能会稳住,小跌或者不跌。这样才可以将资金粘在楼市里面,出不来。

证券市场是吸纳m2的最佳途径,所以今年证劵市场大改革,大增发和大上市。但是最后的赢家是少数,大部分老百姓可跟不上

这点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出来,注册制在3月1号开闸,但是核准制也暂时不退出市场,两者并行发展。这就给我们国企改革,推动证券上市流出了宽松的通道。利用上市去吸纳更多的m2入股市。

但是本身M2的增发,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是无法同比跟随的,因为过去利用楼市投资是可以跟随,未来也跟不上。那么利用股市去跟随m2的增发比例,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实际结果将是只有极小部分人能跟随上去,大部分人是落后于m2的增长或者亏损。

存款利率逐步下调,也将变相对社会财富进行了分配。存款利率是跟不上m2增长率的。

这点应该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我们的存款利率在2020年将继续走低,而由m2所引发的各种物价变动肯定是高于存款利率收益的。

这一点太简单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论:太难了,老百姓想要跟随M2的增长,让自己的收入和家庭总资产同比增长,实在是太难了。不能说的太多了,就这样。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首先要弄明白三个概念,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现金,即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流通的现金,就是现的购买力。

M1:M0的基础上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即我们经常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的基础上加上全社会的存款(定期,活期,其他存款),也叫“广义货币供应量”。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有1000元资金存到银行,在没有存进银行之前这就是M0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后,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100元,剩下900放贷给张三,这时流通中的M0只有900元,但M1变成就1900元(1000+900),银行创造了900元货币,张三贷款后去消费了,这是M0再次减少,但是银行又创造了一定的货币。

M2破200万亿,这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这只证明GDP增速或者说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衡量GDP总量的钱多了,钱总是要依附于一定的GDP才意义,而GDP不变的前提下,钱多了只能反应钱不值钱。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说理财要跑赢通胀,钱如果放银行在不断贬值的原因。

而实际上,虽然M2增速很快,民众也的确感觉钱不值钱,总体上民众的生活幸福感在逐渐提高了,这是因为多出来的钱都进入了房地产、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都基础设施里面去了。

而对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价上涨了,而且涨上去之后就很难降下来,生活成本提高。

2、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了。

3、赚钱数量比以前多了,但是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4、民众倾向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对未来的规划少了。

综述,M2破200万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必将其妖魔化,总体上正面大于负面。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笔者认为,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重大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钱不值钱了,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去超市购物,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超市购物时,所有的物价都上涨了,随便花几百元还没有买到什么东西,去药店买药,所有的药价都上涨了。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疫情期间,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在上涨,是因为企业都没有开工生产。其实大家都明白,人们现在去超市购物主要购买的是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卫生用品需求之外,主要是购买食品,而食品的生产都是长周期的,从种殖到养殖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再生产成食品的,而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除了疫情期间商家乘机借涨价获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

招照M2从100万亿到200万亿,实际上我们的货币是增加了一倍的,而这增加了一倍的货币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只有几年的时间货币就增加了一倍,而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钱打了个对折,货币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了。表面上看100元的人民币还是100元,但实际的购买力远不如几年前的100元了。

在这里我不想谈枯燥无味的经济学理论,即然是谈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我们就从最简单直接的日常生活来谈。如果这几年你的收入没有增加一倍,你的货币就大幅贬值了,你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这就是对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用经济学专业术语说,不是所有人可以看懂。可以这么说吧,例如,一个国家,有200个人,一段时间内(一年内),每个人创造劳动价值是10个单位,这一年这个国家劳动总价值就是2000个单位,如果这一年这个国家发行2000个货币(就是我们说的钱,就是说发行了2000元),那么每个货币单位代表一个单位的劳动价值(就是一元代表一个单位劳动价值),一个馒头(假定馒头代表的劳动价值是1)就是1元;如果这个国家发行4000个货币(元),那么每个货币单位代表0.5个单位的劳动价值,一个馒头就是2元(哇,你们会感觉馒头涨价了,其实不然,是货币贬值了,馒头所代表的劳动价值其实一直没变,一直是1)。货币(就是我们说的钱)的价值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剔除了老旧的物物交换,以纸币为中间介,进行劳动价值的相互交换或者说使用价值的交换。在总劳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单方面增加货币(钱币的数量)发行量,会造成货币所代表的劳动价值量减少,表现出来就是钱不值钱,货币贬值。所以说超发货币(就是多发钱,多印钱)是无形中掠夺人民财富,因为谁的货币多谁受利最多,也是穷人越穷的原因之一。


怕猪对手


钱多了。可市场商品还是那么多,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钱不值钱了,也就是贬值了,商品也就贵了,这就是通胀,钱发的越多,CPI 越高,钱也就越不值钱。

M2突破200万亿元,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在于大V效应,有人士指出“2020年1月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真是具有历史意义,2013年(3月)才100万亿,不到七年翻了一番,我们测算发现: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看,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输,只有少数的一二线地价房价、医疗教育等服务类产品、股票市场上的核心资产等收益率跑赢这台印钞机。”

从央行数据来看,央行发布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确实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

这位大V 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从房价走势来看,还是蛮有道理的,我国货币超发一直存在争议,之所以没有引发通胀,在于地产成为资金的蓄水池,货币成为钢筋水泥倍固定了下来,没有进入到其他资产当中,像股市,十年以来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涨幅,远远没有跑赢M2增速,也没有跑赢GDP增速,只有房价上涨幅度可以与GDP增速相媲美,

我国M2增速较高,与我国金融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会有货币派生,才会有货币增量,美国M2较低,与美国融资结构有关,那就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因此为了减少金融市场风险,避免货币超发,才会不断支持资本市场融资,也才又会有圈钱市的质疑,

目前实施积极股市政策,以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作为切入口,就是希望引导资金进入股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吸收超发的货币。

因此新年以后,随着央行庞大流动性注入,降低逆回购和MLF和LPR利率,迎来了科技股牛市,但这个牛市是以估值提升为主,而不是业绩增长为基础,是一种泡沫,我们可以享受泡沫的魅力,但随时需要做好泡沫破裂的准备。

目前各地都在微调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希望地产增加吸引力,能够吸引庞大流动性,抬升地产价格,稳定地价,稳定土地收益,可是高层关注到地产泡沫风险,严防死守,强调不会把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

M2增加,给地产调控带来新压力,如果股市能够继续吸引流动性,地产上涨压力可以减轻,一旦股市不能成为庞大资金蓄水池,地产价格就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杜坤维


在过去的七年间,M2从100万亿,到现在突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响是资产贬值。也就是说,如果七年前,你有100万存款,那么现在钱仍然是那么多(暂不考虑利息),但是购买力也就相当于七年前的50万了。

所以,在过去这些年,除了房子,几乎没有其他投资产品的收益率跑赢了通胀。当然,这说的是普通人能够拿到的收益率。投资高手不在其内。那么,今后房子仍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对抗通胀吗?

恐怕不能。而且,让人悲观的是,其他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水平也未必有以前那么高了。现在,欧洲、美国、日本为了刺激经济都在推广“负利率”。就是不希望普通民众存钱,要让钱进入消费领域或者投资领域。

中国虽然还没有执行负利率,但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呢?而国家对于房地产的要求是发挥居住功能,而不能成为投资产品。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角度说,这个决策是对的。但这也意味着房产的投资回报率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所以,老百姓现在应该多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

至于CPI对物价造成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今天觉得这个贵了,明天觉得那个贵了,不会一下子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对抗风险方面。比如,大病发生的时候。抗风险能力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即将有文化的新青年


一般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后,可以增加投资、刺激出口、提升总需求。

增加M2 供给的效果,国内实际效果与国际比较——比如说西方国家方向大体一致。投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汇率下降(或相对下降),刺激出口;可用于消费的份额增加,提升社会总需求。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是投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业内从业者、关联者收入会增加,可提高部分群体收益。二是汇率下降,货币贬值,导致货币存款收益降低,既有财富缩水;出口增加,可提升出口产业链效益,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个体自然受益。三是可用于消费的份额增加,需求增加拉动供给,提振经济整体活力。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应该是个体总收入,货币存款收益效果降低,也就是说,钱存银行没有以前划算。不如现在投资、消费了。

我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的M2的流向一定要控制好,以社会整体收益为目标,防止过度流向不利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进而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偏离,财富加速集中于资源拥有社会成分,不能实现囯民普惠社会效果。


Brabante


7年时间,M2增加了100万亿,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但这跟特色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了,缺点是物价越来越高了,房子越来越贵了,换言之,想要很好的平衡发展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M2是什么?是所谓的广义货币,在狭义货币量的基础上,外加社会存款,除了M2之外还有M0/M1,M0代表的是流通中的货币,更代表着当下的购买力,M1则是在M0的基础上外加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所以对于M2最简单的理解是把前两项加在一起,还得加上全社会存款,这样一来,M2就变得很高了。

M2突破两百万亿并非了不得的大事,我们所知道的钱总归是要依附于GDP之后,才会变得更有意义,然而我们发现GDP已经开始走横,增速也不那么高了,但是M2的增速却依旧维持在高位,这只能反映一点,钱越来越不值钱。

在前二十年,特色经济的发展更倾向于固定资产建设,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现代化气息越来越重,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敞,我们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但是,我们的房价也越来越高,高到足以买下整个美国,所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结构性改革开始了。

钱多了,通胀就高了,但最近两年的通胀主要体现在可食用物品上,而制造业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价格都处于下跌状态,这是去库存以及结构性改革下的必然,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健康。

那么普通老百姓受到的影响有哪些?

首先,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物价上涨,而且是涨上去就下不来的那种,特别是食用产品;

其次,购买力逐年下降,昨天我出去理了个发,价格比去年涨了5元,去年40块能搞定的今年需要45了;

最后,感觉上赚钱是容易了,但消费也提高了,然而投资收益却降低了,至于未来规划,因人而异。

总归记住一点,经济要发展,社会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多,货币的增发是房地产能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那么M2突破200万亿也就成了必然,但是为整个中国带来的正面影响肯定是大于负面的,技术进步的时代到来之后,同样需要资金的推动,没必要过分纠结……


易论招财圈


200万亿,14亿人口,人均15万,现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人有15万存款,95%的人收入增速没有跑赢通胀,而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已成定局,物价上涨大家已经感同身受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资产缩水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考虑在留足半年的现金流前提下增加固定资产占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