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有人靠山上的大蟲子發了財,是真的嗎?能養殖嗎?

生活報


首先聲明,在山上養殖這種大綠蟲子發家致富確實是真的,不僅僅侷限於黑龍江,東北地區生長有柞樹的地方都可以養殖這種綠蟲子。



這種綠蟲子其實是柞蠶,有專門養殖柞蠶的蠶農,每年夏天開始上山養殖,經過2——3個月就可以出售賣錢了。這種綠蟲子經過兩個月的生長由幼蟲生長為成蟲然後吐絲做繭,在繭內化作蠶蛹,柞蠶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用任何藥物和激素,它們的食物就是樹葉,蠶蛹和蟲子都是營養豐富的綠色有機食品,由於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據說蠶蛹在唐代的時候就被視為難得的補品呢,現在醫學研究蠶蛹可以降低膽固醇等作用,同時蠶蛹的味道鮮美,所以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


柞蠶專門吃柞樹葉子,幼蟲時期吃幼小柞樹的嫩葉,隨著蟲體不斷長大,幼小的柞樹上的嫩葉已經不夠它們吃飽了,於是需要人為的將它們移到其它大一點的樹上啃食樹葉,蠶農把這個過程叫做"挪蠶’’,就是從幼小的柞樹挪到比較大一點的柞樹上,在養殖過程中需要防鳥防鼠防螞蟻,它們的天敵太多了,所以也是一個辛苦活,不過收益還是不錯的。

如果你們那裡要是有柞樹的話,是可以養殖的,不過得到林業部門去審批才行,同時養殖柞蠶也是需要技術的,不是每個人都能養的,你可以找有經驗的蠶農學習一下。希望能夠幫到你。



草原話三農


黑龍江省山區裡的蟲子種類不少,不知您說的是哪一種。野生的好像養殖不了,蠶在成蛹之前的蟲體也可以賣錢創收。最近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有人還真靠野生蟲子發了一筆財。

今年,位於牡丹江鏡泊湖周邊的鹿苑島風景區部分林木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蟲害,然而當地人卻在其中找到了商機,他們發現這種蟲子在外地是種頗受歡迎的美食,粗加工後的收購價為16元每斤。於是,捉蟲成了當地人這個夏天的重要產業,據說最多時有上千人上山捉蟲,不僅蟲害得到控制,短短一個月還能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就是這個樣子的蟲子

大青蟲也有人吃,沒想到

一斤蟲子可以賣到16元

“大青蟲也有人吃,真是想不到。”16日,在鹿苑島風景區的小溪邊,當地村民正在清洗剛收來的蟲子。

當地氾濫的害蟲是一種青綠色的大蟲子,有成年人的手指粗細,經過處理、把內臟擠出來之後就變成黃色。一個村民運來幾大箱經過初步加工的蟲子,準備進行清洗。還有的村民拿了小半桶活蟲子,準備在小溪邊直接加工。

如果賣活蟲,那就可以直接交給山下的商販,這樣的價格不高,最開始只有三四塊錢,最高時也沒超過六元錢。

要想賣上價就得進行加工,首先擠出蟲子的內臟,然後清洗乾淨,再用涼水浸泡。交給收蟲子的商販,商販還要進行冷凍貯藏。這樣的一斤蟲子可以賣到16元。

漫山遍野都是人 排著大隊往下走

“前一陣人才多呢,漫山遍野都是人。”當地人小高告訴生活報記者。那時候樹上都是這種青蟲,這種蟲子主要吃柞樹葉,最多的時候掉到地上的蟲子一掃就是小半桶,地上的蟲子被掃沒了,樹上還有不少,搖晃一下樹幹,樹上往下掉蟲子就跟下雨似的。

“一般村民都是早上五六點鐘上山,然後中午的時候就下山了,那場面,每人一輛電動車,電動車上都是幾個大桶,裡面裝的都是採到的蟲子,排著大隊往下走,足有上千人。”小高說。

市場上被稱為大頭黃

是膠東地區的特色美食

“這個蟲子叫大頭黃,在山東那邊吃的人很多。”寧安市沙蘭鎮河勝村的張加海告訴生活報記者。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生活報記者找到了收購這種蟲子的商販,據說就是他發現的商機。

沙蘭鎮周邊有蠶繭的產業,張加海自稱一直是在做蠶繭生意,與山東的客商有聯繫。

“我為什麼能發現商機,因為我瞭解這種東西,我吃過,在山東要一百多塊錢一斤。”張加海說。

<strong>

大頭黃,是山東特別是膠東地區的美食,炒熟後變成黃色,當地人認為味道鮮美。

這些年,除了油炸之外,還出現了燒烤的吃法,而且不侷限在膠東,像遼寧的丹東等地對這種食物的需求量也很大。到目前為止,收購接近尾聲,他統計,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外地客商加上本地收購總量肯定要超過十萬斤,收購價能達到上百萬元。

人工防治挺成功

東京城林業局營林科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副站長李晶接受生活報記者採訪時告訴記者,這次的蟲害是當地首次大量發生,害蟲名叫黃二星舟蛾,柞樹食葉害蟲之一,與蠶屬於同一個目。

在當地至少二十年內從未發生過,今年由於林地的溫度相對較長,與溼度配合正合適,於是就在今年的7月份發生,主要發生在沿湖的林地中,最多時平均蟲口密度達到2.08/50CM,而進入風景區公路兩邊的林地正是蟲害嚴重的地區。

防治這種害蟲有四種方式:放煙防治,利用苦參菸鹼煙劑在幼蟲期進行放煙處理。人工捕捉幼蟲、用殺蟲燈誘殺、懸掛鳥巢招引益鳥。

人工防治環保無公害,但是人力成本高,普通情況是無法想象的。“今年由於蟲害發生突然,數量多,人手不足,實際上防治難度是很大的,但是由於周圍村民的幫忙,恰恰是人工防治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很好地控制住了蟲災的危害,減少了造成的損失,從今年的情況看,對付這種害蟲人工防治目前是相當給力的一種方式。”李晶說。

目前,害蟲已經進入了化蛹時期,對樹木已經沒有危害。

以上是生活報小編綜合本報報道為您提供的答案,希望您滿意,謝謝


生活報


黑龍江不太清楚我是在遼東山區,這裡有靠人工放養的大綠蟲子發財的,這就是柞蠶很常見,通常市場上看到的絲綢除了桑蠶絲就是這種柞蠶絲的。其實還有一種野生的蠶很少見但很貴重至今沒有辦法人工養殖它叫天蠶,由於天蠶吐的絲很特別橫截面是三角形△的,不規則的反射光線所以會呈現彩色,在織物纖維裡添加一點天蠶絲就會發出鑽石搬的反光效果,含有天蠶絲的和服腰帶尤其受到日本女人的喜愛,由於天蠶絲極其稀有極其貴重有一條這樣的和服腰帶是很自豪的事,。這是我聽在蠶科所工作的人說的。


我是十四億分之一


你說的可能是東北樹上長的大青蟲吧,這種蟲子青綠色,喜歡依附在樹葉上,每年秋季這種蟲子長成後,很肥胖,這種蟲子可以捉來炸著吃。味道很美,不過要飽口福,就要有勇氣!


伊春美食美客


你圖片上的蟲子是柞蠶。它是一種昆蟲,屬於昆蟲綱、鱗翅目,天蠶蛾科。柞蠶的養殖在我們國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所以,肯定能夠養殖這種蟲子,而且現在的養殖技術應該很成熟,養起來應該會很方便。

養殖柞蠶也是像養殖家蠶一樣為了抽取它們的繭上的蠶絲。家蠶的絲是用來做布料做衣服等的,質量上乘,價格也很高,而柞蠶的絲除了能夠做衣服和布料外,也能用來作為工業用品原料。柞蠶的絲又叫做天蠶絲,對,就是武俠小說中殺人於無形、堅硬無比、柔軟至極的天蠶絲的素材來源。小說中的描述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因為現實中,我們的一些釣魚線就是用天蠶絲來製作的,可見這天蠶絲的特性還是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

柞蠶除了能織絲外,它的幼蟲及蛹都可以用來做菜吃。當我們取完柞蠶的蛹殼上的柞蠶絲後,柞蠶的蛹就沒用了,這時,我們可以把蛹收集起來油炸著吃。我們吃的燒烤中的烤蠶蛹的那個蠶蛹就是柞蠶的蛹而不是家蠶的蛹。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都會對柞蠶蛹過敏,它不像家蠶蛹一樣那麼安全,所以,我們在食用柞蠶蛹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另外,現在為了防治入侵生物美國白蛾,我們每年都大量的用柞蠶蛹來養殖美國白蛾的天敵白蛾周氏齧小蜂。這麼看來,柞蠶的市場前景應該會非常廣闊,養殖起來也應該會有很好的收入,所以也符合你所說的:“黑龍江有人靠山上的大蟲子發了財。”但你所在地是黑龍江,那麼,就要注意一下其他的兩種蛾子:一是豆天蛾的幼蟲,當地人養殖來吃經過加工後的半成品叫做“豆丹”,而且經過媒體的大肆報道等宣傳,這種食物引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品嚐,常常是供不應求,所以,你問題中提到的也可能是這種蟲子,這種蟲子也有很成功的養殖技術。二是刺蛾的蛹,當地人也是作為食物來養殖的,當地人叫“洋辣子罐”,它的產量很低,價格也常常是高居不下,所以,也有可能是這種蟲子,這種蟲子的養殖技術相對來說還不怎麼成熟。至於是哪種蟲子,你還是先去調查一下再說養殖的問題吧。


翦翳翎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這個東西就是養殖的,我家就是養蠶戶,它叫做柞蠶。我們這家家戶戶都在養,但是吃的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了的。一般兩個多月就可以養大做繭賣錢,大繭價錢一般哪年都不一樣,十元往上是一定的。打魚放蠶都是看天吃飯,年頭好就賺錢年頭不好就陪錢,年頭好放的多賺的就多!東三省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柞蠶養殖戶。這幾年行情還是很好的,大戶放的多十萬二十萬也是有的!手收大繭的這幾年都賺著了,但是本錢也不是我這種普通蠶農拿的起的。隨便找了幾張照片大家看看吧!





淺夏小晴空



這種蟲子叫柞蠶,是在山坡上人工養殖的,吃柞樹葉長大的,蠶在生長到一定的時間後,蠶就開始吐絲作成繭,繭用刀割開,裡面的蠶就變成市場裡賣的繭蛹。如果繭不割開用細細的繩子穿起來,掛在有溫度的屋子裡一段時間時,繭裡面的蛹就長出了翅膀鑽出繭外,就變了名稱叫做蛾,蛾也很美味,價格也很貴,要幾十元一斤,雄蛾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雌蛾就被養殖戶放在牛皮紙上生卵,然後這些附著蟲卵的牛皮紙就又被掛在山坡的柞樹上,蟲卵又慢慢孵化成小小蟲子,吃著柞樹葉慢慢長大又成了蠶,蠶蛹就是這樣一個演變的過程。


平安柳竹


以前小時候,池塘邊長滿一種叫苦榔的大葉灌木,上面就有很多這大豆的蟲子,比香菸還長,粗粗的,尾後一支長刺,頭又圓又大,長著兩隻大眼,用棍撥他下來,兩腳夾得樹枝緊緊的,很喜歡捉來玩,卻未吃過,可惜了!


全_因為你


那個是柞蠶。蟲子,蠶繭,蠶蛹都可以賣錢。但是週期會比較長,受眾比較少。

比較容易規模化養殖的是豆蟲,可以在豆子地裡大規模養殖,也可以工廠化養殖。這個目前銷路最佳,各類飯店,農家樂都有該菜品。


東風快遞全球版


記得小時候家在山東農村,有一天母親帶著我在豆子地裡抓豆蟲。山東膠東都是在玉米地裡套種豆子,頂著大太陽,又被玉米葉子劃來劃去的捉了一下午。晚上回家用剪刀把豆蟲頭尾一剪把豆蟲肚子就掏出來了。然後剁碎了配上韭菜,包餃子。那時家裡很窮常年吃不到點肉,那頓餃子的味道至今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