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戰疫特刊」惠州“醫護鐵軍”17年三度戰“疫”

「惠州文脈·戰疫特刊」惠州“醫護鐵軍”17年三度戰“疫”

當你安坐家中,你可知,窗外有多少人為了守護你的這份平安而辛苦奔波?當你覺得悶在房間百無聊賴時,你可知,這座城市有多少人有家卻不能回、正羨慕著你的生活?惠州一個多月來的抗疫成果是顯著的,固然是全體惠州人眾志成城的結果,更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中,各行各業的“逆行者”辛苦努力換來的。

古往今來,正是一個個“逆行者”,為惠州奠定了雄武的城市氣魄。這群“逆行者”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以平凡的身軀為百姓築起一道道抗疫防護網。他們之中,有奮戰在各大醫院裡的一線醫生護士,有日常值守在公路碼頭的防控人員,有傳遞溫暖關懷的街道社區志願者,也有全天候服務市民的熱線客服。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逆行者”們日常點點滴滴的付出,讓大家有信心度過寒冬、靜待春來!

跟隨文脈記者深入採訪的腳步,到醫院看看那純潔的天使白,在路上眺望那威嚴的藏青色,進小區瞧瞧鮮活的紅與黃,一同見證這些為了保衛這座城而不斷奮鬥的“逆行者”們最美的身影。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翔宇

「惠州文脉·战疫特刊」惠州“医护铁军”17年三度战“疫”

鄭如添(右一)與同事討論患者情況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的醫護人員一時間走上風口浪尖,衝鋒在前。截至2月24日上午九時,惠州累計確診病例62例,46名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取得了超過七成的治癒率。這樣的成效,是惠州醫療水平和醫務能力的體現,更離不開惠州醫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惠州,有這樣一群人,在醫院這個戰場裡17年來遇到三場大型戰“疫”,無畏、不退,憑藉精湛的醫術和頑強的鬥志,譜寫了一曲“醫護鐵軍”的英雄讚歌。

疫情如軍令 “鐵軍”全員兩天備戰

臨近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逐漸擴散,作為2003年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鄭如添敏銳地嗅到了“新冠”的氣息,意識到這次疫情不容小覷。他立刻根據省衛健委防控指導會議,安排科室加強針對性的防護培訓。

1月19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病區收治惠州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當天上午,鄭如添正在深圳參加新冠肺炎病例報告會,臨時接到入院通知。“知道會來,沒想到這麼快。”鄭如添迅速冷靜下來,“並沒有像 SARS、 MERS來臨時那麼緊張,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應對。”

下午一點半,鄭如添馬不停蹄趕回醫院,召開緊急動員會,決定全科人員取消休假,立即返院待命。同時,迅速開展全員培訓,劃分防控區域,熟悉救治流程。僅用兩天時間,就安置轉運好病人,騰出病房,備戰就緒。

疫情當前,無須多言,全體醫護人員第一時間進入戰鬥狀態。大年夜,科室沒有一人休假。在科室生活區,他們像一個大家庭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具有特殊意義的年夜飯。隨著戰“疫”日趨白熱化,申請支援感染內科的“請戰書”如雪花飄來……

記者瞭解到,自從“非典”到現在的17年來,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內科前後面臨了 SARS、 MERS、 NCP三場大型戰“疫”。此次新冠肺炎肆虐,他們再次硬核出擊,充分利用全國唯一治療 MERS的實戰經驗,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和專家共識,取得了較好的治癒率。這群“醫護鐵軍”不顧個人安危,每次戰“疫”都衝鋒在前,敢為人先,在贏得最終勝利的同時,最初眾志成城的“抗非精神”也在17年間不斷延續下來。

醫患心連心 柔弱身軀迸發巨大能量

鄭如添告訴記者,被“新冠”病毒纏上後,住院患者通常面臨著心理和生理雙重壓力,情緒不穩定,焦慮擔心,甚至不配合治療。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嘮家常套近乎、打電話加微信、心理睡眠科室的輔助,都是常用的手段。

一位50多歲的阿姨確診入院後,經常拒絕抽血檢查,像孩子般鬧脾氣。護士陳春蕾多次拉家常得知,原來阿姨女兒同學的爸爸也感染了這個病,但沒救過來。瞭解情況後,陳春蕾馬上安慰道:“我們醫護人員都在想最好的方案幫您治療呢!這兩天您的病情也都在好轉呀!”聽著陳春蕾真誠的話語,阿姨開始主動配合護理操作。抽完血,阿姨表態:“以後我都會好好配合治療的!”

1月20日之後,感染科的患者逐漸多了起來,醫護人員每次進隔離病房都必須全副武裝。支援感染病區的護士饒娟在培訓時已演練多次,但每次穿上防護服時,沒多久就有點透不過氣,感到胸悶。實在頭疼得厲害,她只能在走廊的凳子上休息緩解。護士們經常要在病房堅持4個多小時,脫下防護服後才發現耳廓到鼻子間留下一道既深且紅的口罩勒痕,又刺又疼。

護士長古慧英介紹,為了儘量減少人員進入,避免交叉感染,隔離病房的護士們將保潔、護工的工作也通通包攬,交班時,體力耗盡還得負責轉運垃圾箱。“她們平時看起來柔弱,內心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很堅強!”

回到駐地,古慧英通常會和輪休的姑娘們聊聊天,隊伍裡有不少年輕媽媽,對年幼兒女的想念時常讓她們難過,甚至小孩生病了,也不能回家。但她們仍義無反顧:“這段經歷是人生寶貴的財富,不想平淡度過,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患者小七(化名)和她的父親出院時,寫了一封感謝信送給醫護人員。小七父親鞠了一躬,說:“我文化不高,寫得不好,可這些都是我的真心話。雖然我們沒見過你們防護服下的‘真面目’,但會永遠記得你們的身形和背影!”

老將帶新人 惠州“抗非精神”在傳承

鄭如添是在經歷了抗擊 SARS、 MERS等眾多戰“疫”考驗後成長起來的,如今,他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戰場的領軍人。一個多月以來,他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甚至休息時也在回覆病人信息,安撫情緒。

事實上,年輕的醫護人員大多沒有經歷過非典。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面對未知的疫情,也難免緊張害怕。以往的經驗告訴鄭如添,最關鍵的是要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各項指標高度關注。同時,醫護人員“零感染”是必須完成的軍令狀。“要是一人不慎,整個科室可能會倒下。”

這些“抗非”經驗通過言傳身教傳遞給年輕醫護人員。鄭如添每天為他們加油鼓勁,提醒醫護人員“心理要放鬆,防護要到位”,還經常帶隊去巡房,“通過長期習慣性的近距離接觸,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巡房過程中,與患者聊天,觀察症狀,形成診療的依據。

令鄭如添欣慰的是,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延續了“抗非”精神。雖然生活中經常打鬧說笑,但關鍵時刻都能服從指揮,勇往直前。1月19日,年輕醫師劉懿和護士李秀珍接到命令要隨車去接病人,將惠州首例確診患者轉運回醫院。面對未知的疫情,兩人二話不說,拿起防護裝備,邁著堅定的步伐就出發。車上,兩位醫護人員不斷溫習防護措施,順利將患者送回醫院。“他們面對未知疫情的信心和底氣,來源於日復一日的不懈練習。”

工作多年,鄭如添坦言,這個行業一點都不“高大上”,而是苦累髒。但工作時間長了,慢慢積累經驗,對於具有挑戰性的疫情通過抽絲剝繭去破解,效果往往立竿見影,很有成就感。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內科是惠州本土醫療工作者的一個縮影,從中可窺惠州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與醫者仁心。在惠州,像他們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以及其他行業的防疫工作者還有很多。在這個漫長的寒冬,這群最美“逆行者”以救死扶傷的初心誓與病毒奮戰到底。隨著好消息不斷傳來,這場戰“疫”也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我們相信,春天就要來啦!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海嬋 陳驍鵬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