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物語
這個年假,不出意外算是史上最長假期,
有的人在家憋瘋了,有的人在家玩嗨了,
但比起敦煌壁畫上的古人們,
我們不敢說自己更會玩。
因為那些我們玩過的,
都曾是古人們的宅家智慧。
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而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不妨:
仰天大笑宅家裡,我輩亦是敦煌人。
宅
宅在家獨處的樂趣,
有一半是因為可以隨時窺探自己。
被迫宅家的這段時間,
讓之前“只要有時間,我就XXX”的Flag,
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
於是乎,我撿拾起放下了兩年的畫筆,
開始潛心創作。
這或許就是宅家的快落。
——@一隻小金金
從小寫字就醜,
高一的卷面真的是醜到不忍直視,
在家期間,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耐著性子,
又重新走了一遍小學生一筆一劃寫字,
最後勉強做到了工整,
至少卷面看起來整齊多了。
——@三觀最正
窩在家一段時間後,
我特地在網上買了五本書回來,
從一開始豬一樣的生活,
到現在能靜下來安靜地讀兩本書,
果然時間是沉澱自己最好的東西。
——@匿名用戶
在外面的時候我們總想回家,
回家後最大的善意就是聽話。
暖
大愛暖人間,
而小愛,可以暖人心。
那天清晨,
我的父親很嚴肅地告訴我,
作為人民警察,
疫情當前,你應該回到崗位上。
雖然村莊通往外界的路已經封上,
他想方設法,
騎著電車繞過一條條泥濘小路,
不顧寒風凜冽,
把我送到崗位上。
我的父親雖然很普通,
但卻那麼讓我引以為傲!
——@Madridista
車外一名醫生為物資運送車引路,
不敢上車,
為節約時間還在車前一路小跑。
他說:我現在疑似感染,
就在車外給你們引路吧。
——@匿名用戶
昨天火速離職跳槽,
只因為所在單位派去武漢醫療隊名額限制,
而下一家單位,
承諾他能第一時間去武漢做志願者!
——@ee
防護衣第一次披上身的那天,
人世間就又多了一個大英雄。
釋
家中何事?
柴米油鹽,燒水煮茶,滿床清夢。
宅在家裡學做蛋糕,
做壞了四五個,
一做出來,它馬上就塌下去了。
好在第六個成功了,
然後我爸爸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前面失敗的蛋糕,
都被我媽喂進了我爸的嘴裡。
我媽說:家裡又沒豬,
當然就只能餵你爸吃了。
——@佚名
我:現在鎮子裡感染的不多吧?
爸爸:沒有。
我:那就好。
爸爸:怎麼還沒睡?
我:思考人生,工作,感情,
還有人類安全。
爸爸:工作首要,感情次之,
人類安全莫擔憂。
——@汪
我和男朋友是異地戀。
我在湖北黃岡,他在廣東東莞,
上一次見面還是過年之前。
他說,等疫情好了之後,
想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
我說,只要你我健康,
距離再遠,心也是在一起的。
——@青梔
沒有人是來人間醉心苦難的,
只是需要你活一場茅塞頓開。
願
來路無可眷戀,
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春天。
分享今日份爸媽寵愛我的原因:
願意和他們一起跳客廳廣場舞。
——@天秀秀
情人節和男朋友一起嗑瓜子,
他在手機那頭,我在這頭。
他嗑了837顆,我嗑了1103顆,
一共有8顆是空的,
還有5顆是苦的。
這一波,我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我是ai
某一天,當疫情終於結束,
陽光照進心裡,
我們會在某一個街角,
忽然就想到曾經發生的一切:
恐懼、勇敢、奉獻和感動!
——@雪落禪心
行路的人只是暫時停下腳步,
有生就有道不盡的來日方長。
今人易得無聊病,古人宅家樂趣多,
這些敦煌壁畫裡古人們,
的確比我們會玩,也更懂玩。
疫情當前,
雖然我們希望有一天能仰天大笑出門去,
但現在還不到放鬆的時候,
而敦煌研究院攜手騰訊製作的這一套宅家智慧錦囊,
恰可以在這一特殊時期,
引起我們對當下生活的思考——
宅,也可以是一種樂趣。
▲ 敦煌研究院與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聯合推出首個擁有豐富敦煌藝術欣賞體驗的微信小程序,向大眾展示敦煌更鮮活的魅力,還可以查看更多智慧錦囊哦
說到敦煌,我們大概會有一個刻板印象:
塑著金身,高高在上,
散發著古老而敦厚的文化氣息,
我們都知道它寶貴,
卻無法真正理解它的寶貴。
而在騰訊前沿科技的助力下,
敦煌“玩”出了新花樣:
我們隔著屏幕就能“雲遊敦煌”啦!
今天的敦煌褪去金身,
洋溢著青春朝氣和生活樂趣,
甚至不用你拔腿出走,
就可以線上雲遊——
近距離領略敦煌石窟藝術的風采,
探索敦煌石窟是如何一壁一畫生長起來,
感知敦煌壁畫中豐富的文化內涵,
和充盈的美學價值;
你還可以“化身工匠”,
定製專屬你的敦煌色彩、敦煌石窟內容,
更有每日“私人定製”壁畫故事,
和與之契合的智慧“畫”語,
亦或參與到敦煌壁畫保護的數字化工作中,
瞭解壁畫病害類型,
為敦煌石窟保護工作貢獻一點力量。
年輕人,總是更願意以年輕的方式,
去接受和喜愛傳統文化,
排隊三小時,觀賞五分鐘的旅遊方式,
早就無法深入到大眾之中。
這次疫情,
恰好給了我們一次深入瞭解敦煌的機會:
讓傳統文化以更活潑的面貌,
走入人們的視野,
以數字化的方式,
帶我們融入其中——
世上大多美好的東西,
必然是縱身於真正的大眾之間,
經過最日常的接觸,和最切實的感知。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敦煌石窟無疑是美麗的。
但我偶爾也會想,
我們為什麼要了解敦煌石窟?
因為世界之最的名號?
因為那些經歷千年流傳下來的壁畫?
都不是,真正重要的,
是這座文化聖地能給人們帶來什麼,
給你帶來什麼。
今天,敦煌以小程序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
在我們面前變得鮮活起來,
我忽然就明白了——
不僅是為了保護這座聖地,
更要將敦煌那種開明而包容的力量,
傳遞給每一個人。
這,就是我們雲遊敦煌的意義。
其實,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合作由來已久,
繼2017年,共同發起“數字供養人”計劃以來,敦煌就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石窟,
而是眼前可聽、可看、可玩的數字化風景;
尤其是2018年的“敦煌詩巾”項目,
將壁畫元素融入切實生活,
在手機上就能定製專屬絲巾,
一時引領了朋友圈風潮。
而這一次敦煌研究院與騰訊的合作,
則更值得我們用心期待:
“雲遊敦煌”小程序,
一次對敦煌文化更全面、更有力的表達。
雲遊敦煌,
這不僅是騰訊和敦煌的一次創新,
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
也是科技與文化敲開壁壘後的深度融合。
今天樂做敦煌人,
而不遠的明天,
我們定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
閱讀更多 拾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