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各位朋友生活在人間,可否時常會有力不從心之感?有就對了,因為這就是人間啊。

俗世人間,最常見的,便是人身上各式各樣的欲,因為這些欲,我們往往有力不從心之感。只是這些個欲雖然形式頗多,但是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尋,高度總結一下,大抵就是“求高求遠”吧。

其實,求高求遠也沒什麼不好,只是,過了度,就有問題了。因為在我們的思維裡面,站得高走得遠,似乎是一種成就的代表,而對這種“人無我有”的渴求,卻隱含著一敗塗地的危險。這種危險來自兩個方面: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第一,太顯眼,或者換種說法,太優秀,便總是最孤獨的那一個。

第二,不夠優秀又想求高求遠怎麼辦?那就踮起腳尖,跨大步子,殊不知,這樣做卻最容易摔得一敗塗地。

關於人在登高求遠裡面犯的一些頗顯愚昧的錯,道家老子,在《老子》一書中,有一些個深刻的議論。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老子》也叫《道德經》,在《道德經》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這句話值得品味,裡面滿滿都是處世智慧。

老子這是什麼意思呢?老子這是在說,踮起腳,想要站的高一些,但是卻搖搖欲墜,站不穩;跨大步子,想要走得更遠一些,但是步子過大,卻走不快。自我表現,是沒有智慧的體現;自以為是的人,不會被彰顯;自我誇耀者,往往最沒有功勞;而自我驕傲的人,往往最不被尊重。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老子這段話可謂是深刻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段話對於有些時候的我們來說,屬於當頭棒喝的存在。

登高和求遠,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墊起腳尖、跨大步子有何用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自欺欺人下的“揠苗助長”,最終會讓人摔得鼻青臉腫。

那麼,為什麼自我表現往往屬於不聰明的行為?原因不難分析。如果自己能力比較差,又喜歡自我表現,那便有些個“跳樑小醜”的感覺了。而如果自己能力強大,又喜歡自我表現,這必然招來妒恨,繼而受到外界的打擊。所以,自我表現對於能力強或者弱的人來說,都是愚蠢的做法。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那麼,為什麼越是自負的人,反而越不得彰顯呢?一個人,之所以會被大家發現、被大家敬佩,是因為他有真本事。自負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自我感覺良好,以至於無法發現自己的不足,於是,即便自己天賦過人,最後這過人的天賦也會在自負中毀於一旦。所以,自負者,一般都不會是強大的那一個,自然就不會被彰顯。

即便退一步來講,自負者真的能力強大,但是自負的人態度高傲,惹人討厭,受到打壓只是早晚的事情。在外界的多方打壓下,自負脾性不改,即便再有能力,孤軍奮戰,也終將難以達到自我彰顯的程度。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那麼為什麼自我誇耀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功勞,自我驕傲的人,不會被尊重呢?其中也有老子邏輯的合理性。

功勞,往往是一個人之能力的體現,有能力的人大多比較沉得下心,哪裡會有自我誇耀的心思。所以,自我誇耀的人,往往是渴求功勞,而難以獲得功勞的人,因為對難得之功勞的渴求,於是得到一點點小小的成就,就到處自我標榜。這種行為,在老子看來,是無能力、更無拿得出手之功勞的體現。

《老子》:求高的人易摔跤,自誇的人惹人嫌


而驕傲的人,人們對其的態度更多是厭煩和輕視,就更別說被尊重了。

也就是說,在道家老子心裡,大家更多看重的是一個人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而有能力有素養的人,怎麼會是驕傲、居功自傲之輩?由此,老子的告誡,可謂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