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電影中關於病毒肆虐的這些細節都不是真實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針對病毒肆虐一事,電影中虛構的故事與現實之間相差有多遠?針對這一問題,秘魯《商報》網站2月22日給出了回答。文章摘編如下:

顯然,電影院和電視是人們瞭解科學家和醫生工作的常見媒介之一。儘管電視劇和電影成功將上述專業人士使用的複雜方法和技術上升到可以理解的水平,但觀眾把只會在屏幕上發生的事情誤認為事實的風險仍然存在。就當下的新冠病毒危機而言,我們想知道《恐怖地帶》(又名《極度恐慌》)(1995)、《傳染病》(2011)和《流感》(2013)這些熱門電影與現實有什麼區別。在秘魯卡耶塔諾·埃雷迪亞大學研究員兼感染科醫生愛德華多·戈圖索的幫助下,我們得出了在觀看這類與流行病相關的影視作品時應注意的三點。

易感程度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每天的通報的最新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兩個互補但不同的概念之間的一些差異,即病毒的危險程度和傳播能力。我們會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速度和致死率並沒有1918年大流感或中世紀黑死病那麼高。

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強降低了迅速蔓延的風險。相比之下,電影中病毒的侵略性更多出於情節發展的考慮而不是現實情況。在《傳染病》中,一種未知病毒由於其高R0(判斷疾病傳播難易程度的指標)的特性在短短數週內蔓延至全球。

疫苗研發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月11日在日內瓦表示,首款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面世。這一預估時長立刻招致了批評。數以萬計的用戶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大多數這類偏見其實是受到電影藝術的強化,因為在影片中科研人員用創紀錄短的時間找到了治療方法。在《恐怖地帶》中,山姆上校(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用不到一個月時間研發出影片杜撰的“莫他巴山姆病毒”的注射式疫苗。

在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病原體後,“變異”這個詞在新冠肺炎的報道中屢屢出現。在電影中,這一概念是在好萊塢大製作的影響下流行起來的。在《傳染病》中,作為中間宿主的豬把蝙蝠身上的病毒傳給人類。在《恐怖地帶》中,被感染的猴子與商販之間的接觸導致了病毒進化。

在這點上,現實與虛構作品之間的差別不大。問題出在電影中的醫生想要研製出抗病毒藥物的時候。在《傳染病》中,兩位流行病學家因為豬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過快而束手無策。就《恐怖地帶》中的山姆上校而言,當他自以為已經找到疫苗時卻為時已晚,因為病毒已經開始通過空氣傳播。

與之相反的是,我們觀察到新冠肺炎的感染率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可引起肺炎,並伴有高燒、頭痛、乾咳和呼吸困難等常規症狀。首例報告病例出現後近一個月,臨床表現並沒有出現變化。因此,以可能出現的突變為理由去指責長達18個月才能面世的疫苗將付諸東流至少是不靠譜的說法。

原来,电影中关于病毒肆虐的这些细节都不是真实

(左起)《恐怖地帶》、《傳染病》、《流感》電影海報(資料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