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善良正直勤勞質樸,但沉迷遊戲,不聽我的教導,該怎麼辦呢?

幸福悟道


你該從自己或者你老公找原因,孩子為何想玩遊戲,如果夫妻倆經常玩手機遊戲類的話,那你怎麼管


萬一成功


給你結合我的教學經歷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有的孩子是雙面性格,在家長面前是一種狀態,在學校又是另外一種狀態。我之前帶過一個孩子,作業從來沒寫過,考試成績也不好,我開始帶他第一次期中考試過後,決定把他家長叫來,瞭解一下孩子的情況。

一而再再而三的與孩子家長打電話孩子家長終於來了,經過溝通才知道這個孩子是單親家庭,媽媽帶著,媽媽在工地開航吊,一聽我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她壓根都不敢相信,因為這個孩子回到家就開始做飯,炒菜,熬粥,做的非常好,幫媽媽洗衣服,做家務,她媽媽回到家就吃熱騰騰的飯,在家裡表現的很乖。很會體諒大人賺錢不容易。但是在學校完全完全不一樣。

因為條件實在有限,我也很體諒這位家長的不易,我對他的建議就是:

第一點,孩子在家懂事,我為孩子感到欣慰,畢竟他只是孩子,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學習,家庭作業我不要求你給孩子批改。但是你要檢查他有沒有完成!做家庭作業認不認真!態度端不端正!

第二點,在學校我會對他嚴格要求,但是畢竟孩子還是與自己的家長單獨相處的比較多,所以在家裡一定要多和孩子聊聊天,溝通溝通,多聊一些學習上的事情,碰到哪些開心的事情,哪些令自己煩惱的事情,並給予一定的誇讚。由於情況特殊,切記不論孩子怎樣,一定要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意識到只有好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將來可選擇的路才會更廣,更多,不要一味地批評打罵。

第三點,多和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堅持就一個學期,這個孩子學習進步特別快。在學校表現的也不那麼消極了。


國老師數學課堂


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我看上我孩子爸爸,也是因為他善良正直,可是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在相處的日子為了遊戲吵了不少架。我孩子姑姑的男朋友也是沉迷於遊戲,雖然孩子未來姑父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但是不工作的時候天天盯著屏幕玩遊戲,孩子姑姑跟他說話他都是光嗯不行動,很影響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遊戲無可厚非,偶爾娛樂一下沒關係,但是沒事就玩,與人的溝通也變的少了,也影響性格的養成。怎麼說呢,我覺得父母很難改變孩子的玩遊戲的壞習慣,等他找女朋友,讓女朋友來管吧[捂臉]


TDCQ123


不瞭解您的家庭實際情況,僅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迷戀玩手機遊戲,是孩子喜歡沉浸在虛擬世界裡,也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離。可能現實世界令他感到厭煩、失望,虛擬世界能給他帶來更多的滿足和快感。

現代心理學有這樣的說法:孩子從小母愛缺會失會直接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以後走上社會做事極端,要麼極其懦弱依賴他人,要麼極端強勢,與天爭與地奪,給別人造成巨大壓力。

而小時候父愛缺失,父親陪伴的少,會導致孩子長大沒規矩,沒感價值感!嚴重的會形成成癮性人格(網癮、未成年吸菸、酗酒等等)

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想想自己、或者夫妻關係、或者家庭環境是不是給孩子帶來太多壓力了,少指責孩子老是打遊戲,多些有效陪伴。多想想怎麼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平等、愉快的成長空間,當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更有趣、更好玩、更有愛的時候,孩子自然就不那麼執著於手機遊戲了。

祝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祝每個人收穫美滿家庭。


冰沁


個人觀點:孩子被遊戲吸引,實屬這個時代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也是大概率事件。

對策:

1.強制控制:孩子的自律能力有限,千萬不要期望通過說教能改變,隨便想一想目前有多少80後爸爸還沉迷在遊戲之中不能自拔。

2.制定規則:任何強制“堵”都是不現實的,前面說的“強制控制”更多是心理層面的重視,對於解決問題,我們更需要“疏”,孩子自律能力確實很弱,但現代教育基本也給孩子輸入了很多正能量(問題中也說到了孩子正直善良),因此和孩子一起商定,針對遊戲,約定各種雙方一致同意的規則。

3.恪守承諾:千萬不要認為約定好了就一切ok了,孩子習慣的形成是“漫長而又反覆的”,更何況我們需要改善孩子的習慣(注意用詞是“改善”不是“改變”),不要動不動想“改變”人,否則現實會不斷打我們臉。“督促並幫助孩子恪守承諾”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付出的,注意“表揚和懲罰”的結合應用,孩子勝利了,家長也就成功了,教學相長!

4.科學手段:上面說的是邏輯,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更容易“恪守承諾”呢,天天罰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日日講大道理,你覺得會有用嗎?!非常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找個“替代品”,赤裸裸地轉移注意力唄,說不定最終結果是:新興趣養成了,壞習慣沒有了,偷著樂吧!

結語:潑點冷水,教育是“影響”,不是“革命”,所以要理性積極看待孩子目前的現實情況(注意是理性、積極),一定要用心陪伴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說教要不要?要,但需要在付諸行動之後[贊]


玩好數學樂


兒子在你眼裡全是優點,但是,這是每個母親都說過的,只是這些優點只讓你發現有用嗎?沉迷遊戲,不自拔就是人人痛恨的惡習,不改的話,你能怎麼辦?

新聞,眼見的太多了,勸說,強制好像沒用,大多是順其自然。

他如果靠你給錢玩遊戲,你可以不給他,靠你吃飯,你也可以不管他飯。釜底抽薪,讓他自己想辦法,如果他一意孤行,用非常手法要挾父母,甚至為了達到目的打罵父母,或者騙,偷發現之後馬上報警,不要留後路。

如果因為你的軟弱,下不了狠心,只怕後患無窮,以後不得安生了!

不要認為這是危言聳聽,現在有父母支持,自己也年輕這樣好的條件不去努力做有益的事情,提高自己,學門技術,開拓人脈,爭取有份固定的看得見的收入,而是對一切置之不理,沉迷遊戲,沒有衝勁,也沒了責任。以後沒有技能,沒有經歷,他也就沒啥能力,只能啃老了。你願意嗎?你有那個本錢嗎?

一切的改變,全靠自己,他想改變,水到渠成,他不願改變,其他都是空談,只有做到我們該做的,不要給他條件去繼續,其他隨他去,因為父母做不了。


138see


這說明你兒子游戲上玩過頭了,上癮了。首先是不要打罵孩子,不要強硬阻止孩子玩遊戲,想指望一下子就解決孩子游戲上癮的事情是很難的。我認為要解決孩子游戲上癮的事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和孩子好好談下沉溺於網絡遊戲的危害性,讓孩子知道他在這段時間玩遊戲產生了什麼後果,如:學習成績下降;視力下降等。只有孩子自身認識到沉溺遊戲確實給自己帶來了危害,並且要影響到自己將來的發展,孩子才有可能轉變思想,產生不想再玩遊戲的想法。

2、當孩子有了認識,產生想戒遊戲的想法,這時家長就不要錯過機會,應立即和孩子制訂一個戒遊戲的計劃。計劃以孩子制訂為主,家長修改下,孩子同意後,就要嚴格執行,家長重點做好監管。計劃中最主要一條是要逐漸縮短玩遊戲的時間,這點一定要把好關。

3、由於孩子的自律比較差,允許有反覆,家長要有耐心。孩子戒遊戲的過程中逐漸把孩子引導到其它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和有利於促進學習的事情上,培養一些其它興趣愛好,如:音樂、書畫等。


吳早雄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沉迷於網絡,喜歡活在虛擬的世界中,說明孩子內心是比較空虛的,對未來沒有什麼期待,沒有什麼夢想,沒有什麼目標,因此呢,需要到虛擬的世界裡去找自己的東西來刺激自己,通過玩遊戲找到成就感,當你把他拉回現實,幫他在現實中找回成就感時,他就不會玩遊戲了。但是這個過程有點難度,需要更多的耐心,方式方法和技巧,更多還要母親家長自己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的問題!明白一點“孩子沒有錯,錯的是家長”



小鹿媽媽


要想糾正孩子玩遊戲的毛病,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玩遊戲。

1. 遊戲的即時反饋:任何一款遊戲,只要玩家完成一定的任務或者關卡,遊戲立刻就會給玩家相應的獎勵,孩子在遊戲裡能得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那種成就感。

2. 易學、易上手,即便是文盲也很容易就能學會玩遊戲。

3. 遊戲相對於書本上的知識有趣、好玩兒。

一句話總結就是:現實太殘酷,遊戲很快樂!

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1. “恆河猴”試驗說明親子互動很重要,請多拿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而不只是給孩子吃喝穿等物質條件。比如陪孩子讀書,去戶外活動,做一些小手工、科學小實驗等,找到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興趣愛好,逐漸把孩子從遊戲世界拉回來。

2. 認真傾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即使他說的不對,也別急著去否定,孩子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希望他的想法得到認可。假如他的任何想法都得不到別人尤其是父母的認可,那麼孩子就會覺得現實很沒意思,自己沒有價值,只好去遊戲裡尋找存在感。

3.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玩什麼遊戲和誰玩遊戲。父母沒必要把遊戲當作洪水猛獸,嘗試著瞭解一下孩子在玩什麼遊戲,這遊戲有什麼特點,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現在的遊戲一般都不會一個人玩,孩子肯定是和同學一起玩,找出他的玩伴,必要的話可以跟他們的家長聯繫,共同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


homework


請內修自己,再管孩子。

對於父母,如果修不出“五指山”,你就別抱怨孩子“大鬧天宮”。

當孩子沒有是非觀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就應該是“紅燈”,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能做到一亮即止。如果我們家長做不到,那麼說明我們的內修不夠,需要學習。去抓住孩子的脈,治未病,當自己孩子的神醫。別等孩子出現問題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我們要治未病,防微杜漸,從源頭杜絕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孩子不夠好,說明家長肯定問題也很多。請努力學習正面教育。

至於沉迷遊戲,不聽教導,家長只能下狠招了。

孩子沉迷遊戲,於大人來說不亞於沉迷毒品。別不當回事!

可以斷網,隔離手機了。

願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願所有的遊戲都不會讓孩子沉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