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影像:疫情防控戰後方的"硬核力量"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淑芳 劉薇 李曉青 通訊員宋寧)疫情當前,醫務人員衝鋒在前,和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而他們背後,有這樣一群人,守牢疫情防控的“大後方”。

  他們也如前線的醫護人員一樣日夜奮戰、與時間賽跑。他們奔走於防護物資的採購調拔;他們挨科室分發消毒水維修醫療設備;他們精心為一線醫護人員配預防中藥和物資,默默提供著最堅實的後盾。

  “後勤大管家”的擔當

抗

  2月24日,在烏市疾控中心,李新鳳正在清點防護服。圖為通訊員宋寧提供

  “保障組收到。這次流調幾個人?需要幾組流調人員?採幾份樣?需不需要消殺組參加?.......” 24日,市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疫情防控總協調李新鳳一早就忙碌著給準備外出的流調組、採樣組、消殺組人員派車、分裝個人防護用品、採樣用品和消殺用品。

  在同事們眼裡,身材嬌小的她,卻有著大能量。

  疫情發生後,李新鳳成了市疾控中心的“後勤大管家”。除了上傳下達、內外協調,還要統籌流調組、採樣組、實驗室檢測組、消殺組、生物安全組等12組32支隊伍的日常運作;想盡辦法籌集防控物資、實驗室耗材,確保一線疾控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足夠使用,確保實驗室檢測工作連續開展。

  從1月23日起她就和一線的同事住在單位,管好一線同事的吃、穿、住、行等,購買藥品,盡全力做好生活保障,確保一線同事的身體健康。

  最忙碌時,防疫一線同事們不分晝夜外出流調、採樣、場所消殺。歸隊時,有深夜一兩點的,有四點的,還有清晨才回的。李新鳳帶領著後勤保障組的隊員們總是送走每一組一線戰士並靜候他們安全返回,她說這樣做就是為了讓“戰士們”知道,我們一直在一起共同戰“疫”,要平安地走更要健康地回來。

  24小時值守單位,擔心物資短缺、擔心一線人員防護不到位,唯獨沒時間擔心自己的家人。李新鳳的丈夫是一名醫務人員值守在醫院崗位,夫妻倆都參與到了疫情防護阻擊戰中,10歲的兒子被送到父母家照顧,一個月來,一家三口沒見過面。

  “為前方戰士做好保障,讓他們安心應戰是我的職責。”李新鳳的話中沒有豪言壯語,她把對幼子的想念、對家人的愧疚轉化為了履職盡責的行動。

  全力“護航”一線醫護人員

抗

  烏魯木齊兒童醫院總務科科長張登麒總會提前配好消毒水,趕著上班再分發給各個科室。(受訪者供圖)

  “這些藥劑都能消毒,關鍵還要合理使用。如過氧乙酸常態消毒就用1:8的比例,否則會帶來副作用......” 烏魯木齊兒童醫院總務科科長張登麒總會提前配好消毒水,趕著上班分發給各個科室。

  他總是拿著小噴壺,用酒精“消殺”門把手和同事們的手機、鑰匙,順便向大家科普消毒水防護知識,“該消的一寸也不能漏。”

  面對疫情,已在總務科工作37年的他和同事比平時更忙,制定預案、組織培訓、改造發熱門診、調配物資等,而消毒工作是防控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59歲的張登麒有個“消毒筆記”,認真記著每天消毒的區域和時間。為了掌握過氧乙酸、84等多種消毒液的濃度配比,確保各種溶液試劑正確勾兌、噴灑,還自制消毒液發放用具。

  與張登麒一樣,後勤工作人員們明確分工,團結協作,有條不紊地推進保障工作的開展。

抗

  烏魯木齊兒童醫院醫療設備維修技師陳大超(右一)與同事們利用休息間隙,維修發熱門診空氣消毒機。(受訪者供圖)

  醫療設備維修技師陳大超與同事利用休息間隙,開始維修發熱門診罷工的設備。

  他做好防護來到發熱門診,開始查找空氣消毒機故障,還對其他儀器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檢修。

  他說,雖然自己不在疫情的第一線,但作為維修人員必須完成儀器設備的安全運行任務。

  “想盡辦法採購醫用物資,做好應急設備的調配和維護等,全力做好保障,絕不能掉鏈子。”設備科科長劉東明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暖心行動溫暖一線醫護人員

  還有一些醫護人員,在後方奔波操勞,為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護航。

  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的醫護人員們,也在加班加點的製作香囊,贈給一線醫務工作者。

  該科室主任翟玉珍積極尋找藥方,調配了大量香囊。“香囊輕巧便於攜帶,且其中的藥材散發出氣味,具有芳香避穢、宣肺通竅的作用。”翟玉珍說。

  香囊袋有限,翟玉珍就網購了一批,時間緊迫,來不及把藥材研磨成末,護士們就用手掰成小塊分裝。護士李欣的手上大大小小几道傷痕,都是掰藥材時劃傷的。

  “這是我們送給一線戰友的禮物,願他們健康,早日打勝仗。”李欣說。

  疫情期間,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火速成立了一支志願者隊伍,這支隊伍由該院保衛科的28名工作人員組成,他們身著保安服、外科口罩、手術帽,手套穿梭在醫院的角角落落,服務醫患。

  關延雄是保衛科科長,他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保安員們除了做好院內公共區域消毒、來診人員登記外,還為發熱患者提供代辦就診卡、代繳費用、代取藥品的服務。

  “所有的過程都是無接觸配送。我們辦好的手續票據放在發熱門診外的置物籃裡,再用對講機呼叫裡邊的人員來取。保證安全。”關延雄說,由於是代辦業務,只能現金繳費,但很多患者都沒有帶現金,於是,志願隊的人員們又號召醫院人員,一起湊了數萬元的現金,增加了“換錢”服務,可以幫助發熱患者兌換現金。

  此外,當有發熱患者需要做放射類檢查時,志願隊成員又會提前趕到放射科所在樓層,對普通患者進行疏散,對樓層徹底消毒。而後通知發熱門診帶患者來就醫。

  關延雄每日往返於發熱門診、繳費處、外科樓,平均每日微信步數都在2萬步左右。同事們見了他,總會親切地問候:“老關,受累了”。一句句問候和鼓勵,讓他更有勁頭了。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戰士。他們在一線奮戰,我在後方保障,也光榮。”關延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