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人說的“竹夫人”是什麼?

段槿年


”竹夫人“其實是鏤空的竹簍子,抱著睡覺可迅速導熱

關於“竹夫人”是什麼,我看已經很多人給出瞭解釋。

所謂“竹夫人”其實就是用竹篾編成的鏤空的竹簍子,圓柱形,長約三四尺,周圍穿鑿洞眼。夏天的時候,抱著它睡覺,可以讓自己的四肢與身體隔離開,非常迅速的導走身體的熱量。

由於人們每天晚上抱著睡覺,所以取名為“竹夫人”。北宋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竹夫人”是“蓋涼寢竹器。憩背休膝,似夫人之職”。(香港李翰祥還曾拍過一部電影就叫《竹夫人》)

本來是很簡單的一道題,又有了很多人做了正確的解答,我為什麼也跑過來畫蛇添足,把答案重複一遍呢?

因為我想,除了將“竹夫人”進行解釋之外,還想追溯一下“竹夫人”與古代文人墨客之間的關係。

“竹夫人”說法最早在北宋已形成,又有“青奴”、“抱節君”等說法

根據考證,最早出現“竹夫人”說法的,是宋朝描寫首都汴京城市繁華的《夢梁錄》,在其中“諸色雜貨”裡面,寫到有“枕頭、豆袋、竹夫人、懶架”。由此,可以知道,起碼在北宋,就已經有了“竹夫人”的說法。

那麼,在北宋之前,“竹夫人”叫什麼呢?唐代詩人陸龜蒙在《竹夾漆詩》中寫有:“截得篔簹冷似龍,翠光橫在暑天中。”清代大臣高士奇在《天祿識餘》裡面考證,這裡的竹夾漆其實就是“竹夫人“。

此外,後來黃庭堅又給他起名叫做“青奴”。為什麼叫“青奴”?因為它“冬夏青青,竹之所長,故易名青奴耳。”

後來,黃庭堅還寫了一首詩,說:“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

到了元代,文人楊鐵崖又寫了一篇文章叫《抱節君傳》,裡面又把“竹夫人”稱之為“抱節君”。

從“竹夾漆”到“竹夫人”再到“青奴”、“抱節君”,我們可以看到,文人們把一件夏天解暑的物品,逐漸賦予了情感的色彩。

明清之後,“竹夫人”成為抒發世態炎涼的意象

後來,到了明清之後,“竹夫人”漸漸變成了一個意向,成為文人藉以抒發自己感受的憑藉。

明代的馮夢龍曾經蒐集江南民歌,寫成了《山歌》一書,其中說:“做人弗要像個竹夫人,受只多炎涼自在心,硬子骨頭開子眼,看我人情勢敗像秋雲……”

這首歌用擬人化的手法,讓竹夫人回憶自己前世今生,在夏天的時候,自己多麼輝煌,伯夷叔齊、湘妃都曾抱著我睡覺,可到了冬天,自己就被人們拋到了一邊。以此來抒發,世態炎涼的人情。

後來,到了清朝的《紅樓夢》裡面,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迷賈政悲讖語》中,“竹夫人”還成為了讖語,暗示薛寶釵和賈寶玉最終的結局。

薛寶釵寫了一個謎面,讓眾人來猜,謎面是:“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自然是“竹夫人”。

曹雪芹在謎底後面,寫了賈政的內心:“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紀,作此等言語,更覺不詳。看來皆非福壽之輩。”在這裡,已經暗示了他們的結局。

到了清朝的時候,在野史中還記載了竹夫人與乾隆之間的故事。

話說有一次,乾隆來到某個寺廟與方丈聊天,乾隆笑著問:“你有幾個妻子?”方丈知道乾隆在開玩笑,如果自己馬上說沒有妻子,就太無趣了。於是趕忙說:“兩個”。乾隆感到驚奇。

於是,方丈不慌不忙的說:“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乾隆聽完之後,大笑不止。這裡的“湯婆子”其實是一種用金屬容器儲存熱水的,用來保暖的物品,類似於今天的暖水袋。

這段故事,和很多民間流傳的紀曉嵐戲謔乾隆一樣,應該都不可信。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竹夫人”在文人士大夫之間成了一種意象化的物品,擁有了更多的含義。


兮兮說事兒


才不是什麼涼蓆,是一種比較大的篾條編織品,比較稀,長度跟人差不多高,夏天睡覺可以抱著睡,通風透氣,所以叫竹夫人!

小時候我見過,當時還以為是裝豬的籠子,後來發現沒口,後來抱著睡,夾著睡也慣了。不過知道這玩意兒叫竹夫人,卻是在後來網上知道的。現在某些地方還有


善良之子86


竹夫人這個東西一般只能女人用,男人用的話少不了幾聲“哎喲”!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男人有腿毛,當然如果腿毛少的話也是可以抱著它睡覺的。


(竹夫人電影)

竹夫人是什麼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是古代夏天的一種納涼工具,它還有個名字叫作“青奴”,是圓柱形的竹製品,大概有一米長,中間是空的,當然裡面還會放兩個球,還可以玩,竹夫人在古代幾乎是家家必備,就和現在的電風扇一樣,每家都有,它和其他納涼工具不一樣,有些冰涼的東西抱著一會就熱了,竹夫人不會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這邊熱了可以換一邊,再加上中間是空的,散熱快。古代詩人用嬌媚清涼、夜夜相伴,如同冰肌雪膚的美人兒形容竹夫人。



竹夫人可以擱腳、搭手、貼臉、抱著,其實先如今網上都有賣,價格不等,如今人們覺得裡面不夠透風,還安裝了小風扇,用起來更加舒適。它還有個很好的寓意,就是古代男性的象徵,最具陽氣,更是傳宗接代的神聖之物,其實我認為古代女子應該更熱衷於它,就和現在的女子喜歡抱著娃娃睡覺一樣。


在古代夏天,大家見面都會問“你有幾個妻子啊?”這裡說的妻子就是竹夫人,竹夫人也有大有小,有的人有好幾個,有的人只有一個,蘇東坡就曾經用竹夫人調侃過別人。


貓眼觀史


夏有“竹夫人”,冬有“湯婆子”

古人非常重視晚間的休息,然而到了夏季,燥熱難耐,冬季寒冷異常,為了提高睡眠質量,聰明的古人便發明了這兩樣東西。

竹夫人

在古代,“竹夫人”又被叫做“青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謂呢?黃庭堅這樣認為:“蓋涼寢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職,予為名曰:青奴。”這裡面講的很明白,覺得竹器“似非夫人之職”,配不上夫人這個稱號,所以叫它“青奴”或者是“竹奴”!不管是稱作“夫人”還是“奴”,都是將其擬人化的一件物品,但是後者顯然已經缺乏感恩之心,不僅失去了情趣,而且未免讓人覺得俗氣。而這種供人“憩臂休膝”的竹子寢器,是指用一種竹篾編織成的圓筒一樣的東西,長約三尺,中空,渾身佈滿了網眼,既通風透氣,還非常舒適,可以當做枕頭,可以擱腳休息,還可以擁抱和夾在雙腿之間,比較類似於現在的抱枕。在陸游的《初夏幽居》中曾經這樣描述“竹夫人”:“虛堂一幅接籬巾,竹樹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而這首詩中的“麴道士”指的是古代的酒水,而古代的文人都愛飲酒,他將“竹夫人”和“麴道士”作為對仗,可見在文人心中,對於“竹夫人”的評價還是相當之高的。竹夫人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當時還沒有被稱為“竹夫人”,只是被叫做“竹夾膝”。在陸龜蒙的詩《以竹夾席寄贈襲美》中這樣說:“持贈敢齊青玉案,醉吟偏稱碧荷筒。”可見對於竹夫人的偏愛。熟讀《紅樓夢》的朋友們大多不會忽視這樣一個情節,在賈府過元宵節的時候,堂屋設置了一個小巧精緻的圍屏燈,每一位姑娘將自己所做的燈謎都抄在紙上,貼在屏上。而有一則謎語,說的是“有眼無珠腹內空, 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去, 恩愛夫妻不到冬。”而謎底就是夏季納涼用的竹夫人。詩的前兩句很鮮明瞭點出了“竹夫人”的外觀特徵,指出“竹夫人”在夏天“荷花出水”時可以供人們取涼之用;而後兩句意味更深長,有一語雙關之意:秋天“梧桐葉落”是被棄之不用的, 也隱喻了薛寶釵的命運和婚後的不幸生活,暗示寶釵與寶玉夫妻不到冬,以物喻人!

湯婆子

而隨著季節的變化,一入秋,竹夫人也就被束之高閣了,而湯婆子就會閃亮登場。湯婆子是一種冬季的取暖用品,以錫、銅、陶瓷等材料製成,比較矮胖扁圓,嘴在上部,空其腹以受熱水,等到熱水注入之後,就可以將它的“嘴邊”堵嚴實了。然後給它的外部套上布套子,讓在被窩裡作為晚上取暖之用。因古人常常稱熱水為“湯”,所以,湯婆子的名字便流傳了下來。同時,湯婆子有“暖足瓶”、“腳婆”等多種稱呼,自從唐宋開始,很多文人都對其有過相關的記載。


讀書是福


竹夫人這詞最早出現於北宋,第一個將竹夫人寫進作品的人,已不可考,但蘇軾總在其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無論何時,自己的柺杖是不能捨棄的,至於竹夫人倒是可以贈送他人。木上座就是柺杖的戲稱,也是民間的叫法,被廣為流傳,因為柺杖的另一個用途就是可以坐在上面歇息,比如溥儀的一張照片就能很好的詮釋木上座的稱謂。

竹夫人是民間的叫法,已經口口相傳為大眾所接受,名稱自然很難扭轉過來,詩人也不行,比如黃庭堅,他對這個“竹夫人”就頗有微詞:

“蓋涼寢竹器,憩臂休膝似夫人之職,予為名曰‘青奴’”,並賦詩一首:

青奴元不解梳妝,合在禪齋夢蝶床。 公自有人同枕簞,肌膚冰雪助清涼。

簞(dān)

此詩中,竹夫人的功用一目瞭然,屬於解暑聖物,竹器總是很清涼嘛,比如竹椅竹凳都不鮮見。

《紅樓夢》中也有相關竹夫人的燈謎,很有意思,同樣體現出其功用特性:

有眼無珠腹中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葉落分別離,恩愛夫妻不到冬。

竹夫人的材質一般為竹製和藤製,以涼爽特性論,竹製佔優,同是編制而成,體現了古代人有效利用空氣流通原理的智慧,洞洞相對,也利於散熱,人的熱量傳導至竹夫人,竹夫人利用自身材質特性和空氣對流加快散熱,達到供人消暑的作用。

對於富裕之家,雖功用相同,但是用法卻更為講究,竹夫人會被填充一些花瓣或者香料,再有不嫌涼的還可以填充薄荷······

隨著竹夫人的普及,借物喻人的詩篇也比比皆是,比如馮夢龍想表達:

古人結交惟結心,今人結交惟結面。

結心可以同生死,結面那堪共貧賤。

為了表達詩中的意思,就以竹夫人為喻:

先是-

“拿子我恩恩愛愛,勾子我殷殷勤勤”

而立秋以後呢?

“射我來門閣落裡,累子我滿身個篷塵”

深入民間的竹夫人,有時候還能被拿來調侃,比如乾隆帝下江南,下榻常州天寧寺,皇帝就問寺院的住持,你有幾個妻子?方丈言:兩個。乾隆帝挺納悶,雖有極個別修行人不能安守清規戒律,但似這樣從容大方坦然承認的,世間少有,乾隆對此再次發出疑問,而方丈侃侃而談,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

竹夫人是納涼用品,湯婆子則是取暖專用,可以簡單理解為暖水袋,有錢人多用銅製、錫制,尋常百姓家大多將就著用陶瓷製品了。

古人納涼的器物實在太多,曾經專門寫過一篇納涼方式的文章,篇幅總覺過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太多,周代就知道存冰夏用,西漢就有了丈餘的大型風扇“一人運之,滿堂寒顫”,宋代就有了冰激凌和外賣,如果沒有馬可波羅偷師學藝,意大利人哪有福氣享受這種美味,古人納涼的方式也多,很多用具現代人早已無法親眼觀看實物了,某些老宅裡也只能看看一般器物,流傳下來的極少,建築整體降溫的循環水系統就更少見了。

附:

我國唐代就有了整體建築降溫的器具,它可以引水至房頂噴淋而下,水由屋簷落下,達到降溫的目的,又有水簾可賞,留下來的水再次進入循環,重複使用。

同是唐代,已經有了大型水動風扇,利用水道的流動帶動扇輪,將涼爽的水氣送到屋中,水流不止則風動不停。

這種方式一直到了清代還在被有效利用,比如圓明園中的水上明瑟,可惜現在看不到了,他的機械原理也是以水力帶動扇葉降溫。

還有更愜意的事麼?當然。如何納涼,有錢人誠會玩,深挖地窖,可供百人聚會,地面夏日炎炎,地下則陰涼怡人,吃喝玩樂,不亦樂乎。

所謂的冰室,古已有之,本來是存冰之用,但是古人腦洞大開,冰塊放到地窖不會開化,如果人能進入類似環境自然通體舒暢,於是供人聚會的冰室流行開來,地窖本已陰涼,加上不會開化的冰塊,那管他夏日炎炎,我獨樂樂。


古今通史


炎炎盛夏,是不是什麼事兒都不想幹?那猜個謎語玩吧: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打—用物)

答案其實就在這個問題的題目裡:竹夫人。

竹夫人是什麼呢?依靠空調、電扇納涼入睡的現代人對竹夫人是陌生的。其實,竹夫人不是人,而是一種竹篾編製成的納涼用具。它是圓柱形的,中空,約長三四尺,有許多大窟窿,可以透氣,睡時抱著取涼。

在宋代以前,“竹夫人”叫“竹夾膝”,因為抱著入眠時常常夾在兩膝之間而得名。晚唐詩人陸龜蒙就曾將竹夾膝寄贈給友人皮日休,兩人之間留下了關於竹夾膝的唱和詩篇。陸龜蒙詩中雲:“截得篔簹冷似龍,翠光橫在暑天中。”皮日休應和道:“圓於玉柱滑於龍,來自衡陽彩翠中”。

陸龜蒙詩中提到的“篔簹”(yún dāng),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高大的竹子。

因為在炎炎夏日伴人入眠,到了宋代,人們將“竹夾膝”擬人化,親切地稱它為“竹夫人”。蘇東坡有一次和好友僧人佛印開玩笑,問他有幾個夫人,佛印回答說有兩個:一個是竹夫人,一個是湯婆子。竹夫人是夏日取涼的竹器,湯婆子是冬日灌熱水取暖的壺具,兩者的名字都是擬人化,佛印回答的可謂充滿機智。

在宋朝,竹夫人還有一個名字叫“青奴”,一般文獻把“青奴”的命名之功歸於黃庭堅。黃庭堅認為這種竹器“憩臂休膝”不是夫人的職責,只能是奴婢之責,又因為竹子青青,以顏色而定,可謂“青奴”。

“直從無熱天,徑下清涼國。早晚報平安,一覺我自適。”這樣的詩句,反映了宋朝人對竹夫人的由衷喜愛。

宋朝有兩本傳奇小說,《竹夫人》和《青奴》,寫的是女性在君王那裡得寵又失寵的故事,其實它們就是根據現實中竹夫人、青奴夏來受捧、秋來被拋的藝術創作,傳奇由現實中的日常一物而敷演成宮闈故事,足見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2018年的三伏天即將到來,我們將於最炎熱的天氣戰鬥至少40天,祝願各位瀏覽這個答案的看官夏安!另外根據本人不少年的經驗,炎夏服用藿香正氣丸,可以預防夏季中暑、感冒和腸胃不適,家庭夏日必備。

2018年伏天時長40天

7月17日——7月26日,為初伏,10天

7月27日——8月15日,為中伏,20天

8月16日——8月25日,為末伏,10天


麻辣一加一


竹夫人是一種古人在夏天夜裡摟抱著睡覺的器物。相傳早在中國唐朝時期竹夫人就已經被髮明,在唐朝時又被稱為又稱竹姬、竹妃等。它是一種用光滑的青翠的竹皮製作而成,渾身有空隙,一端有底,另一端則是開口的,高約五尺左右,夏天摟著它睡覺,可以起到納涼清爽的功效,由於竹籠中空而透氣,涼爽而富於彈性,所以手腳間夾個玲瓏多孔的竹夫人,睡眠時就覺得涼快多了。竹夫人也因此與扇子等工具一樣都是中國古人納涼的重要工具。

竹皮可以發揮吸收汗水的功效,在夏天夜裡即使流再多的汗也會被竹皮吸收,有的人為了增加睡眠的質量,還會在竹皮中放入香料等,使得睡眠的質量更佳。

竹夫人這個名詞的獲得最早始於宋朝,一些著名詩人的稱讚使得竹夫人更加聲名遠揚,蘇東坡曾經在詩中這樣描繪“竹夫人”: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陸龜蒙也寫過一首詩專門稱讚竹夫人的:“截得篔簹冷似籠,翠光橫在暑天中。堪臨竹覃閒憑月,好向松窗臥躋風。”(《竹夾膝詩》)據後來人的考證和解釋,陸龜蒙詩中的竹夾膝就是竹夫人,同一時期還有的詩人稱呼竹夫人為青奴,只是傳播不廣。

如今,韓國許多民眾也是抱著竹夫人睡覺,而且送一個清涼的竹夫人給父母還成了表達孝道的方式。由於竹夫人不進行任何化學處理,因此成為受歡迎的環保產品。在今天的韓國市場上,很多竹夫人都是“中國製造”。只是中國人很少用了,韓國人居然還在用。竹夫人不僅在東亞各國使用,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消暑竹具,而且名字更有特色,叫“荷蘭夫人”。

今年的夏天異常熱,空調、wifi一樣不可少,難以想象古人抱著竹夫人是如何抵禦熱浪的,或許古人的忍耐力更強一點吧。


青年史學家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竹夫人是古代的一個乘涼的工具。說到竹夫人,很難不讓人想起《紅樓夢》當中薛寶釵的燈謎。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山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

薛寶釵的燈謎就是竹夫人。這個竹夫人用竹皮編制,製作精美。根據人體的曲線編成不同的形狀或就是桶狀。古代沒有空調,古人乘涼,竹夫人是一個很關鍵的物品。

薛寶釵出的燈謎,賈政一下就猜出來了。卻給了一個評語:“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紀作此等言語,更覺不祥,看來皆非福壽之輩。”

賈政分別用不祥來形容薛寶釵,還用皆非福壽之輩來稱謂這些小兒女。自然也包括薛寶釵。事實證明賈政說的完全正確。薛寶釵最後嫁給賈寶玉,兩個人雖然“齊眉舉案”相敬如賓。薛寶釵對賈寶玉特別好,但終究不是賈寶玉想要的,最後賈寶玉還是離開了薛寶釵出家而去。空留薛寶釵一人孤獨終老。


薛寶釵這個謎語暗示了她和賈寶玉的結局。其中後兩句: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既說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分別是在秋天,也表明兩個人婚姻沒有走到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只走到了秋天,顯然並沒有終老。而且用梧桐這種不結果的樹也表明薛寶釵根本沒有孩子。

關於薛寶釵有沒有孩子,我是認為沒有的。因為“有眼無珠腹內空”,雖然說明竹夫人的形狀,更表示薛寶釵並沒有懷孕,更不可能生子。古人也用“珠胎暗結”來形容女人懷孕。有眼無珠腹內空很明顯就是薛寶釵雖然嫁給了賈寶玉,卻覺沒有孩子的意思。


至於“荷花山水山水喜相逢”我認為是薛寶釵嫁給賈寶玉的時間。是在夏末的時候,只是這段婚姻只維持到深秋就結束了。當然也點題,竹夫人就是夏季乘涼應用的器物。

薛寶釵在賈寶玉走後,無子孤獨終老,陪伴自己的只有每年夏天使用的那個竹夫人。可謂一聲嘆息。

竹夫人在古代使用比較頻繁。宋代詩人楊公遠轉門有一首詩就叫《竹夫人》

羞領青奴號,由來節操剛。

有生惟具眼,不妒為無腸。

戀戀言何寂,娟娟體自涼。

棄捐知素分,那敢望專房。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北宋蘇東坡寫過一首七言絕句,名字叫作《送竹几與謝秀才》,其中有兩句“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然後蘇東坡自己做了個註解說,“世以竹几為竹夫人也。”可見在蘇東坡的時代,“竹夫人”就是一種竹製的小几。

在古代夏天取涼使用竹製品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唐代就已經使用“竹夾膝”,雖無“竹夫人”之名,但實質作用是一樣的。“竹夫人”這個名稱北宋黃庭堅覺得不妥當,因為它只是一個寢具,能憩臂休膝地取涼,但是並沒有“夫人”之職,所以黃庭堅又給“竹夫人”取了個名字叫“青奴”。

“竹夫人”從唐宋到清代一直是夏天必不可少的取涼神器,清代小說《紅樓夢》中借薛寶釵之口對它略有描述,“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 。”這裡描繪“竹夫人”形態是有眼中空,使用時間從荷花出水到梧桐葉落,並且在盛夏是一刻不能離,所以叫“恩愛雖濃”。

“竹夫人”大致就是一種竹蔑編製成的筒形物,中空,上有多孔,涼風可從其中穿過,常置床榻上,眼眠相伴。


沅汰


竹夫人是古人夏天用來消暑納涼之物,用竹篾編織,中空通風,可擁抱,可趴臥。



唐朝叫“竹夾膝”,宋朝很多文人稱其為“竹夫人”,或者“青奴”。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每當熱浪灼人的午後,懷抱著一個長1米左右,又滑又清涼的物件,整個人都美好到要飛起了,納了涼又避免獨寢,所以在很多文人戲虐的稱其為“竹夫人”。



大詩人陸游曾在《初夏幽居》中有云: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聞道床頭惟竹几,夫人應不解卿卿。(自謂竹几為竹夫人)。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認為“竹夫人”擔不上“夫人”之職,稱其為“青奴”,所以“竹夫人”也叫“青奴”。更有詩云:

“青奴一餉貪涼夢,昨夜酒紅無力。”“案頭黃妳溫存睡,榻上青奴誘引涼。幽夢覺來山月上,一庭樹影滴金光。”

雖然“竹夫人”是我國民間發明的,但如今在中國基本已經絕跡了,只有在日本和韓國依然流行,在市場上售人民幣60元左右,有些可惜,希望我國很多文化遺產、民間智慧都能夠後繼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