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延期開學、按期開課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們

瞬間開啟“雲上學習”新模式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導師變“主播”

“雲教學”“雲指導”“雲支招”讓他們

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

同門變“網友”

天南海北

亦不能阻礙他們

勇攀科研高峰的步伐

一起來看看吧

“雲教學”

學習不停頓、互動更頻繁

為了保障研究生群體在疫情防控期間“推遲開學,學習不停頓、研究不中斷”,研究生院和各院系認真組織授課教師開展“網絡授課”。開學第一週,223名授課教師充分運用“學堂在線”“雨課堂”等線上課程平臺開展線上授課、線上學習討論等教學活動,

95%以上的研究生課程如期開課,覆蓋全校5600餘名研究生。此外,學校積極拓寬在線教學資源,與各大教學平臺包括雨課堂、超星、智慧樹等開展合作,穩步推進“不停教、不停學”工作。在此,特別感謝清華大學馳援我校,將《量子光學與原子光學》《固體理論》等在線課程陸續開放給我校選課的研究生,使我校研究生能在線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促進了兩校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

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教學團隊,面向2000餘名碩士研究生網絡開課

本學期,2000多名研究生選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一週的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學生們給予了較高評價。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接到網絡教學安排之後,教學團隊第一時間快速響應。首先,組織線上集體備課。熟悉網絡授課平臺、設計教學流程、根據教育部要求,確定教學重點;其次,建立QQ群,提前與學生線上溝通。確定了三種線上教學方式:QQ直播授課、微助教發佈學習資料和課程任務、提供慕課資源,供學生課後自主學習。最後,充分發揮團隊作用。一個教師上課,教研室全體教師和助教齊上陣,加強課堂管理。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環境學院吳旭教授:引導研究生不忘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吳旭給研究生講授的是《環境系統工程》專業課。為了在網絡平臺上開好這一門課,課前,吳旭反覆比較不同的教學平臺,並準備了應急備用方案。在學院對研究生進行在線學習條件調查時,吳旭發現有一名研究生反饋家裡網絡條件一般,為了讓自己的課堂效果達到最好,他在課後專門詢問了該生的課堂效果,並耐心給予這位同學指導。吳旭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及時引入了一些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能關心當下,將自己所學與當前的實際緊密結合,在國家關鍵時刻,不忘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研究生鍾旭東:“我覺得在特殊時期,線上教育的方式挺好的,只要大家認真聽講,上課的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同學們也不會落下學業,感謝各位老師的辛苦教學!”

研究生陳端:“吳老師結合PPT中生動的例子,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很容易進行聯想和理解;在課程形式上,網絡直播的方式也非常穩定,能夠很清楚地聽到老師講述的內容,上課效果非常好。”

哲學系徐敏副教授:風雪中的“非經典邏輯”之旅

“1月18號,我從武漢回到河北農村老家。這裡空氣寒冷乾燥,三場大雪過後,便更冷了,老屋在山腳下,寒冷再添幾分。”

“2月3日,分管院領導問能否按期網上開設《非經典邏輯》課程。我毫不猶豫回答:能!經歷了14天居家隔離、6天集中隔離,再核酸檢測,我太渴望迴歸正常課堂——上好課,站好崗,就是為武漢疫情防控加油!”

“作為80後青椒,我從沒擔心過電子教材和學習平臺,教材是劍橋的,平臺選的是騰訊會議。不過,還是遇到了不小的問題——網絡信號太弱。”

“2月17日正式開課,我使用的手機熱點流量。為了有足夠強的信號,我把手機和電腦挪到了大門口。風捲著雪,刮在臉上,雪花落在電腦屏幕上,我把大衣裹得更緊些,還是覺得冷。就這樣,堅持上完了四堂課。”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第二次課,同學們心疼我,幫我想辦法。讓我把手機放到大門口的牆頭,打開熱點,在屋裡用電腦。信號適中,偶爾有卡頓,但是比上次暖和多了。同學們居家隔離,但都按時提交電子版作業,我也非常感動。”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疫情之下,我和研究生們一起共克時艱,就像課程名字一樣,這次邏輯之旅是非經典的,也註定是難忘的。”

“雲指導”

科研不中斷,“導學”更緊密

眾所周知,做科研、學術研討是研究生日常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保證科研工作“不斷線”,研究生導師們積極行動起來,開啟“雲指導”模式,通過線上學術研討的形式,鼓勵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遠程指導研究生們開展文獻閱讀、論文選題、論文撰寫等工作,引導研究生們充分利用好“宅”在家裡的寶貴時光。

藥學院李華教授課題組: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

疫情發生不久後,李華團隊率先加入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當中,克服時間緊、任務重,軟硬件條件有限、人手嚴重不足的困難,帶領課題組成員,通過線上溝通、線上探討、模擬實驗等多種方式,尋找更多可能抑制2019-nCoV的藥物靶點,進行深入的抗2019-nCoV活性測試,為後續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提供更多指導信息。課題組成員犧牲春節休息時間,主動請纓、夜以繼日開展研究,和老師們一起完成了這項工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我國SCI雜誌藥學學報英文版。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潛在的抑制劑與2019-nCoV_PLP結合示意圖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生命學院丁明躍教授課題組:堅持科研初心,讓距離從未遙遠

丁明躍課題組主攻方向為超聲斷層成像系統的研發,正當團隊成員按既定計劃推進工作時,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身在疫區,封閉式管理,課題組成員分散在各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大家仍堅持科研,快速建立了一整套在線組會制度:備課+討論+總結+記錄:每週四次以上線上研討,主講人預先“備課”、線上集中“討論”問題與解決方案、會後“總結”評分、全程專人“記錄”研討會成果。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唐江教授課題組:未雨綢繆,線上組會“不斷線”

唐江線上指導研究生已經三週有餘,在科研任務開始之前,唐江會提醒研究生準備好相關的視頻軟件與學習資料。第一次線上組會,唐江帶著組員深入討論了課題組前半年的研究重點及後半年的研究方向,安排每一位研究生根據研究方向制定本學期的研究計劃;此外,提醒研究生每日向課題組彙報身體狀況,互相關心、互相鼓勁;課題組每兩天一彙報、每週一組會的學習習慣及濃厚的學習氛圍,讓研究生們即使“宅家”科研,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新聞學院郭小平教授課題組:面對不同年級,靈活組群、組會

郭小平採用“科研+組會”的形式,營造課題組疫情防控期間濃厚的學術氛圍。靈活組群、組會:將偏重學位論文寫作的畢業班與其他研究生分群指導,重點化解畢業班的學位論文寫作困難和就業焦慮;召開線上“組會”:主持低年級學生的在線學術會議,將健康傳播、社交媒體與國家治理的探討引向學術前沿。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雲支招”

宅家理思路,苦練基本功

陳孝平 院士

研究方向:肝膽胰外科領域的疾病及臨床肝移植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高年級的研究生:集中精力整理研究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完成畢業論文。

中年級的研究生:如果已經開始實驗研究,可以對自己做過的實驗進行認真思考,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好,思考改進的措施;如果已有部分數據出來,應該做初步分析,起草論文框架。

低年級研究生:上網廣泛閱讀文獻,瞭解研究方向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2~3項研究計劃,交給指導老師審核。

陶娟 教授

研究方向:皮膚學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華中大作為此次疫情中全國投入醫護人員最多的高校,醫務工作者履行著醫者的責任和擔當,成為保護人民健康的最美“逆行者”。那麼,未來會成為醫務人員的研究生該如何利用宅在家中的時間做工作呢?

做科普:科普是疾病預防和治療的重要環節,對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針對老百姓及不同崗位上的人員來說,消毒清潔環節都會有所不同。我們引導課題組研究生利用所學醫學知識和新媒體平臺,在家編寫和製作科學、生動的科普文章、漫畫和視頻等傳播給大眾,分工合作,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對疾病的防控做科普宣傳。

攻“疫”項:積極瞭解疫情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包括流行病學、致病機制、快速診斷測試、藥物研發和患者心理干預等等,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課題組前期工作基礎,與老師積極探討,查閱文獻,設計出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

制標準:如何做好防護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此次疫情中,研究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及時總結疫情經驗、查閱相關文獻和深入思考,參與制定了新冠肺炎在不同學科的防控指南或共識。協和醫院皮膚科在此次疫情中組織全國專家編寫《皮膚科防控COVID-19的專家共識》,研究生們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正如邵新宇書記在央視《新聞1+1》連線中所講,希望我們的研究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兩篇文章”。

李亮 教授

電氣學院

研究方向:強磁場技術及應用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這次疫情雖然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不便,但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靜下心來思考和重裝出發的機會。

作為導師:我首先會想清楚自己團隊研究大方向和大目標是什麼?關鍵的科學問題是什麼?所指導研究生的課題是按照什麼大目標在組織設定,期間,我把所有學生的課題捋一下,看看是否是圍繞關鍵的科學問題,從而構成完整的研究體系。

對於高年級的研究生:可利用這個時間,把自己已經開展的工作、數據、結論和成果做一個圖表,看看自己的工作解決了哪些關鍵科學問題,如果還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看看是否能通過補充讓所有的研究和結果聯通起來形成體系。博士論文一定不能是一堆互不相干研究拼湊而成,而是系統深入地解決了某一個關鍵科學問題,並實現了相關的目標!

對於低年級的研究生:

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查找相關文獻,瞭解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的難點和挑戰是什麼?從凝鍊關鍵科學問題開始,和導師一起,理出一個研究思路,設計相應的硬件和軟件研究平臺,從而制定出相應的研究計劃。

張建華 教授

經濟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學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對於每一位研究生而言,我期望同學們能使用好這段宅在家中的寶貴時光,靜學、靜研、靜思,博覽學術前沿文獻,夯實專業基礎,修煉科研內功;對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進行積澱,對未來的研究規劃進行深入思考。

對於高年級研究生:儘快結合論文選題,專注科研與學位論文撰寫,積極主動與導師聯繫,定期彙報學習和學術研究進展等情況。對於畢業班同學,抓緊學位論文進度,按照導師要求認真修改論文,確保學位論文質量。

對於低年級研究生:按照授課教師和導師的學習和科研安排,結合自身情況,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自律自覺,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做好文獻閱讀和線上學習討論等活動。系統閱讀高水平文獻,瞭解專業領域最新動態,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讓我們開啟新的學習模式,在“宅”中靜思與求索,努力踐行科研報國情懷!

朱錦濤 教授

化學與化工學院

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同學們宅在家中,是否也在思考,面對這場戰役,我們該如何做?我們該如何拿起科研的武器為這場戰役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導師,我也想告訴研究生同學們:要遵守規則、保持理性、分清是非,從容面對各種挑戰。

合理計劃、明確任務:宅在家勢必會影響學習工作效率。時間管理很重要,我常常鼓勵、引導研究生同學有效管理自我情緒和時間,科學甄別各類信息,建立自身的思維秩序。課題組的老師們常常給研究生同學電話溝通,討論並制定儘可能詳細的研究計劃及明確的工作目標,做到“一生一計劃”。在此期間,研究生要認真整理實驗數據,分析現有實驗結果,擬定完善研究的思路;低年級同學可以制定研究計劃,完成開題報告;臨近畢業的同學可撰寫畢業論文,先完成再不斷完善,需補充實驗的要做到心中有數,待返回實驗室後完成。定期與導師溝通進展,不斷調整與更新計劃。

廣泛閱讀、深度思考:同學們可以全面系統地梳理相關文獻,批判性、有側重地進行閱讀,做好記錄、深入思考,並定期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勢分享所思所想、深化研究、拓寬領域,條件成熟的可整理撰寫綜述論文。同時,戰“疫”時期也是同學們深度思考的關鍵時刻,如何應對這個危機時刻,也決定著精神如何成長;除專業知識外,大家也要多思考人生定位、未來職業生涯和人生髮展方向,為自己未來的社會責任擔當,實現人生價值奠定精神基礎。

勇於實戰、積極作為:積極關注戰“疫”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在診療防護技術的研發方面深入思考,積極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尋找突破口並加強協同公關,力爭作出自己的貢獻。前期,我們課題組與協和醫院聯合,積極思考防疫一線醫護人員面臨的問題:長期頻繁的清洗消毒及長時間佩戴口罩、護目鏡等裝備造成的皮膚屏障受損和頭面部皮膚直接受壓損傷,可能造成皮炎甚至皮膚破潰,導致細菌和病毒侵入等風險。利用化學研究優勢,我們積極引導研究生同學設計了阻隔病原體接觸的緻密、透明皮膚防護劑和防護皮膚壓力性損傷的水凝膠敷貼等兩個公關課題(其中,研製的水凝膠敷貼將於近期用於臨床),將實際戰“疫”需求與科研公關緊密相連,為抗“疫”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孫琪真 教授

光電信息學院

研究方向:分佈式光纖傳感、微納光纖器件及應用、光纖激光器及傳感應用

導師變“主播”、同門變“網友”華中大研究生這樣開啟“雲學習”

【科研建議】

為應對新冠肺炎診療,在NGIAs實驗室主任劉德明教授的牽頭和組織下,我們課題組第一時間與協和醫院啟動聯合攻關,開展“新冠肺炎病毒快速篩查創新方法與應用技術”的合作研究,期望能夠利用光電信息獲取技術儘快研製快速篩查裝置。那麼研究生針對科研方向和任務,該如何規劃“宅家”的科研工作呢?

加強與導師的溝通聯繫:其實這段時間,對於導師而言也是難得的宅家時間,不用出差、不用開會,幾乎24小時在線“待命”。所以,大家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和電話,與導師加強聯繫和溝通,及時彙報科研進度、探討科研困惑、侃侃new idea。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學術研討:騰訊會議、華為welink等都是很好的網絡會議平臺,足不出戶也可以開好課題組會,分享文獻調研、實驗報告、專題研討等等全都不受影響。

做好時間管理和計劃制定:宅家不能放棄科研態度,制定計劃非常重要,畢竟“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不妨給自己制定1個月的長期計劃和每一天的小計劃,通過目標導向約束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為了督促大家早起床,我們課題組採用了每天準時早會的方式,幾周堅持下來效果不錯。

注重勞逸結合:科研學習之餘,也要多鍛鍊,保持健康體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導師們的諄諄教誨

有沒有讓你感受到他們的良苦用心

疫情面前

他們不僅僅關心你的

身體健康、學習狀態、學術進展

更關心每一個你

面對疫情,能不能學有所用

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面對科研難題,能不能堅守科研報國初心

向“卡脖子”問題發起挑戰

......

加油!行動起來

一起書寫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