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连载十)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

第二章价值发现靠双脚!

第三节之二:发现大众没有发现的真相需要坚持原则

字数:2172字; 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连载十)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


第一,投资不能盲从媒体宣传。媒体要服务于大众,如果脱离大众,媒体的受众就会减少,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媒体必然会保持自己的观点,照顾大众的认知理解能力,因此,不要指望在媒体的指引下按图索骥。媒体发表的观点是和大众站在同一阵线。


大概2014年初,也就是贵州茅台股价跌到最低点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个我认识的记者,她很客气地说:“董老师!您能帮我一个忙吗?我今天早晨就出来了,参加了两个消费食品公司的信息发布会,现在刚刚回到报社,总编刚才又临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写一个茅台的稿件,您能不能提供点素材?”我说:“可以!你大概需要什么方向素材?”她说:“想了解下茅台价格走向。”我就耐心给她讲了茅台酒的价格持续下跌并不意味着没有需求,主要是前期一些囤积炒作的库存,因为茅台酒价格下跌疯狂地抛货,这些囤积炒作者本身不是直接消费者,他们的买卖行为是越涨越买,越跌越卖。


茅台酒价格降到足够的低,达到了民间消费的承受力,民间需求就会大幅涌现。所以下跌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我在阐述这个观点时候提到了一个专业名词叫作“一批价”(指的是茅台酒从专卖店批发给下游的一些零售终端的价格)。不幸的是我听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回复:“董老师什么是‘一批价’呢?”我没办法耐着性子给他解释了“一批价”,这篇文章总算给她凑合完了。第二天我拿到了她发来的正式稿件,我惊讶地发现她完全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来写,我说茅台酒价格下跌是有利于民间需求的增加,她却在文章中写成下跌是没有需求,没有买家,茅台前途堪忧。我非常不满地问她:“你为什么曲解我的意思?”对方说:“董老师,没有办法,我们媒体不能够提出一种与现在主流观点相反的观点,那样就没人看我们的报纸。”


这位记者无意中道出了她所在媒体的行为取向,那就是哪热闹就报道哪里,当市场上已经形成一个主流观点时,他们绝不违反这个观点,只不过是添油加醋炒作这个观点

。对此我认识的一位国内证券媒体的主编跟我说:“在媒体这个圈子比股市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而且常常是媒体先出现羊群效应,最后影响股市出现羊群效应。因为当社会发生一个重大的事件的时候,作为一个媒体,假如你不报道大众正在关心的这个热点,大众就不看你的报纸,你就被淘汰了,所以媒体必须顺着大众的关注去报道热点。而在报道热点的时候,你只能是沿着已形成的观点,进一步地去探索,你不能提出一个与现存观点相反的观点,那样大众也不会看。


因为媒体的读者是大众,大众关心什么就围绕着那个热点,顺着那个热点来阐述。绝大部分媒体是通过参与一个热点,扩散一个热点,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媒体来做投资决策一定是不利的。


下面是我给投资人统计的2013年、2014年媒体对茅台将走向长期衰退的报道题目,大家可以去搜索当时的文章,都在有理有据论证茅台不行了,今天看来都是信口开河!如:


《茅台的权贵消费一去不返了》《2013年最差私募否极泰 坚持价值投资仅余三毛半》《白酒的骗局》《茅台与腐败脱钩》《茅台酒为什么最近有点烦》《飞天茅台跌至千元没人敢买》《贵州茅台股价狂跌仍有粉丝 三年内或跌至60元》《直击茅台AB面:53度飞天茅台跌破千元 成箱堆在库房》《茅台交近十年最差中报成绩 股价惨跌创两年半来新低》《茅台遭反腐风暴重创 半年报史上最差股价跌停》《贵州茅台史上第三次跌停》《茅台股价罕见跌停 酒股熊途启幕》《53°茅台酒跌到700?》《多地飞天茅台跌至800多元》《飞天茅台价格将跌破千元 部分超市已停止进货》《茅台卖不动“沦落”电话推销 业内:损高端形象》《公私募热议贵州茅台放量跌停 后市看空偏多》《我看空茅台的底气》《茅台酒面临价格崩盘》《茅台一批价或跌破出厂价》


《茅台历史上的两次危机:价格大跌 这次如何度过》《茅台价格暴跌腰斩 百元仍无人敢买》《反腐致茅台价格一落千丈 飞天茅台难“飞天”》《茅台酒的骗局》《茅台酒面临价格崩盘》《盘点历年茅台酒价格:由7元到2000元再跌破千元》《茅台走下神坛:市场价大跌60% 白酒黄金期不复返》《高档酒成官场敏感词:“一喝茅台就麻烦了”》《茅台内部人士:政府现在只用两三百块的酒》《茅台酒价格跌回5年前无人问津 销售员闲到打瞌睡》《光环不再!茅台酒2000元跌到800元 仍旧没人要?《茅台价格两年跌60%说明了什么》《茅台大跌仍没人要:两年前2180元现在仅988元》《53度500ml飞天茅台跌破千元》《“双十一”知名白酒跌破出厂价 茅台从此下神坛》《茅台一批价或跌破出厂价 经销商称价格迟早倒挂》《茅台酒——就是腐败的代名词》......


第四,不接受只有结论,没有证据和论证过程的观点。


第五,不要接受自己没有验证的观点。有时你看到了一种观点,他逻辑脉络清晰,证据也充分,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比如说白酒专家论证,没有人买茅台,他的论证还是有理有据的。我看过大量的在2013年否定茅台的那些白酒专家们的文章,其往往要写几千字,甚至万余字,似乎里面也有一个逻辑,也有一个证据,甚至提出了独有的概念。他们的文章真的是有证据、有逻辑,但是你要去验证它,你要用你的逻辑,你掌握的常识,你掌握的被实践证明有效的东西去反复验证它,一个完整的求证过程,也有可能是错的。那么对与不对,要在实践中找证据、找验证,就像我跑到茅台包装车间去验证它到底卖得好不好,没有验证就没有真相。我在茅台上通过验证就知道主流观点是错的。如果通过验证证明主流观点是对的,你也就知道你是错的,也就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观点。



作者:否极泰董宝珍
链接:https://xueqiu.com/7694221981/14199337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