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什么现代人很难写出唐、宋时期的诗词赋?是不是真的退化了?

上善若水敬业乐群


是的。现代人在诗词方面严重退化了,远不如唐宋以降时期的古人。古代人以文治国,尤其唐宋时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得到极大的尊崇,全民以读书为荣。文化事业非常繁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文化纷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以致于出现了文学历史上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自上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西方的所谓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他们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于传统文化的禁锢,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甚至要废除中医和汉字,认为我们的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愚昧的。文学上受到了极大冲击,提倡所谓的新诗,自由体,古典文化不再受重视,再加上文革实期的极左运动,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新一代的人对古典诗词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更谈不上深入硏究和创作。现如今多媒体的兴旺发达,全民娱乐至死,大部分人都追求低级趣味的享受,更谈不上对古典诗词感兴趣了。


秋夜为我长


我同意现代人很难写出比肩唐诗宋词的作品,但这并不是退化的缘故。我们并不缺乏才华横溢、惊世绝艳之人,那为什么无法重现呢?

1.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文学体裁

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体裁都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信息量是越来越大的。

唐诗以五言、七言绝句为主,通常在20-56字左右;宋词分为上下两阙,字数由于词牌名的不同而在40-100字左右;元曲篇幅就更长了。而在现代,许多鸿篇巨著都是几十万字的。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学的主流体裁也会相应变化,所以唐诗、宋词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创作形式了,就像李白、白居易也很难写出诗经、离骚一样,创作技艺因此生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2.现代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退一步讲,既然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唐诗宋词的创作规律,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才华,那为什么难以创作出可以与前人比肩的作品呢?

主要就是现代人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古诗词当中通常都是用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相思离愁、官场失意、屡遭贬谪、理想难以实现…诸如此类,意气风发则较少。但前人的愁绪放在今天来看,可能根本不叫事。

就拿送别诗来说,那时交通落后、瘴气肆虐,很多人被贬谪边境就再也回不来,所以诗里饱含着生离死别的悲情,到现在,去全世界的任意角落也不过是打个飞的,社交网络拉进了人们的距离,所以很难再有当时的心境,也就难以写出类似的诗句了。

3.今人审美上的违和感

李诞在奇葩说辩论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就像是白月光与朱砂痣,逝去的一切在我们眼中都带有光环。所以,无论再怎么好的诗词,总是下意识认为难以比肩前作。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景区的仿古建筑?我们已经尽力去模仿的一模一样,但是它们矗立在高楼大厦之间,穿着现代装的游人在其中交织,就总有一种深深的违和感。古诗词也是同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全盘仿古,否定自身,而是古为今用,去进行创新,找到更加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


喝着汽水看着书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不可取代的,都有其特定的艺术价值。不同的文学体裁也是不同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不能说当前的文学形式就一定落后于前朝时代的。当代文人的古诗词水平达不到唐宋的水平,并不能说明这是一种退化。

从诗歌到词到曲再到今天的白话散文、小说,这一系列的文学裁体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

中华五千年,众多的文学形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诗歌的形成:

诗歌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作和歌舞,自从创立了文字以后,便将劳作中的经验记录下来,形成了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五六百年间的民歌,而这些民歌,以四言为主,配以乐调,记录了这段时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面貌。

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楚国时期,士大夫屈原在诗经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诗句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不一,灵活多变,每句用“兮”字结尾,以此来增强阅读的音律感。《离骚》、《天问》便是经典的代表作。楚辞想象丰富,风格绚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中国文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在汉朝,朝庭设置的乐府机构大量收集坊间民歌,形成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叙述完整的故事,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性格鲜明,开拓了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也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孔雀东南飞》。

魏晋时其诗歌

魏初期,五言诗渐渐被当成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氏父子和以孔融、王粲为代表的建安七子。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赋也得到了发展,其产生的文学作品也有很高的成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

这个时期的诗歌,反映了动荡社会的现实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刚健遒劲,为以后的诗词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交汇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继承了《诗经》和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语言率真,崇尚自然,进一步的推进了四言诗、五言诗的发展。

西晋统一后,经济得到发展,上层社会开始了犬马声色的奢靡生活,为了稳固统治,统治阶层推崇的玄学盛行,诗风也受此影响。这一时期,诗歌虽然得到了发展,但受玄学思想的严重影响,形成了说教刻板的“玄言诗”。相比较而言,这时期以叙事为主的“赋”得到了文人的推崇,其成就比诗歌高许多。

近体诗的发展:

到了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打破了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玄言诗风,开创了清新自然,陶乐山水的田园诗派。《归园田居》、《饮酒》是其代表作。这时候的陶渊明,不仅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辞赋,也非常出色,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南朝的谢灵运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并着重对山水进行描摹临画,开创一代山水诗派。另一位诗人鲍照,着力发展七言诗,他将七言诗体的逐句押韵改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诗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南朝永明年间,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谢朓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创立了“永明体”。“永明体”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用韵相当考究,以押平声韵为主,押本韵很严。诗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并讲求骈偶、对仗。“永明体”的创立,为唐朝近体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声律的发展:

在声律论产生之前,诗赋创作讲的是自然的声韵,而且又多与音乐的曲调相关。古代音乐按宫商角徵羽的组合变化,可以演奏出各种优秀动听的乐曲;随着五言诗创作的不断繁荣,五言古诗已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乐的徒歌,“永明体”中四声是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的。而诗歌则可以根据字声调的组合变化,使声调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铿锵、和谐,富有音乐美的效果。这时候,诗歌就彻底摆脱了音律而自成一体。

唐诗:

初唐时期,沈佺期、宋之问以“永明体”的诗歌格律为基础,促进了“近体诗”最后定型。而随着唐朝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兼容,加上统治者思想开放,对于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前代的文学精华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所采取的科举考试制度也使得一大批文人涌现出来,诗歌便如沐甘露,像春笋一般疯长起来。这时候的诗歌,由古体诗渐变为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诗风也不一而同,从初唐陈子昂的慷慨激昂的诗风起始,至盛唐时期田园诗、边塞诗的盛行,既有李白的狂傲不羁、潇洒飘逸,也有杜甫、白居易的沉郁深邃、批判写实。唐诗就像盛开在春天的花朵,百花齐放,盛极一时。

宋词:

随着唐朝的衰落,唐诗也跟着由盛而衰。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开始写词。这时的词只流传于民间,是一种供传唱的乐府诗体。到了晚唐,温庭筠开始着重填词,词风艳丽,主要描写闺阁相思和离情别恨,开创了“花间派”。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词风,但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写作题材,尤其是亡国后,词风沉郁,感情浓烈,凄婉绝美。为词的成熟和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时候的词终于在诗歌繁盛的唐朝占到一席之地。

到了宋朝,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顶峰,经济持续发展,统治阶层的生活富足,奢靡风气开始盛行,歌舞升平,作为与音乐一起传唱的词,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从最初的闺情离绪,到后期的开阔壮丽,内容多样,词风多变,由此将词推向了鼎盛。

元曲:

宋朝没落后,元朝建立,元朝开疆阔土,地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汇合,剧场新兴,

以弹唱为主的书会得到民众喜爱,民间流传的元曲开始进入诗坛。北方的诗人开始大量创作元曲,从散曲到杂剧,他们以民间题材为主,语言直白诙谐、尖锐活泼。表现力丰富且极富感染力,深刻反应了民间疾苦。著名的曲如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杂剧如王实甫《西厢记》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元曲也因此取代诗词成为元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体裁之一。

明清小说:

明代,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都市经济高度繁荣,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广泛流传,说话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已初具小说规模﹐并在流传的过程中得到创新﹐使之逐渐成熟。而印刷业的发达﹐使民间的小说脱离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到了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便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因发源于民间,故明代小说题材多样,神怪、英雄列传、历史、公案、世情等等包罗万象。代表作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国的四大名著,明朝就占了三部。可以说明代开创了我国古典小说的盛世。到了清朝,因科举制度腐化,文人多从八股,文风趋于腐朽,但也有一部分文人认识到了弊端,写了许多讽刺社会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小说,代表着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而白话小说也开始盛行,《红楼梦》便是白话小说的经典之作。

近现代文学:

中国晚清,由于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中国文化无法与世界交流,守旧、闭塞、停止不前,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轮为半殖民地,许多爱国志士开始寻思救国之路。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岂图以资本主义之法拯救中国。而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便是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并试图改良元戏曲和杂剧。而此时,一大批流洋学者又将西方的文学作品带入中国,试图传播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西方文化与旧的文化思想相碰撞磨合,中国文化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这一时期,也诞生了不少的诗歌和揭露社会墨暗、歌颂革命的小说,如曾朴的《孽海花》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民国时期,又爆发了以文化革新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在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从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期间,新文化的领军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周作人等创作了大量的白话文小说和散文,引导了中国文化从文言文,半文言文到纯白话文的彻底转变。

到了现代,随着建国后经济快速的发展,现代小说﹑话剧﹑新诗歌﹑杂文﹑散文及散文诗等新的文学体裁都有新的创造,这期间产生了大批的优秀作家,如徐志摩、沈从文、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钱钟书、莫言等等等等。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并一度取得代表世界文学最高水平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文学水平保持相当的高度,开创了具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虽然,现代文学的诗歌在音律、词韵上无法与唐诗宋词相媲美,但现代文学的散文、散文诗、小说、话剧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唐诗宋词无法比拟的。我们不能光被古代文学的光茫遮住了双眼,而看不到现代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俞木榆


现代人写不出唐诗宋词,我以为不是现代人退化了,而是社会环境变化了,现代人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古人无以为乐,就以诗歌之!《国风》,《楚词》说明了当时北方和南方人都爱哼哼两句,两本集子就好像现在出版的诗歌汇编和诗人专辑!随着社会发展,到唐朝时候,国家富裕了,老百姓唱的更欢了!送同学的,一边拜拜一边写两句,想老家了,一边看月亮🌙一边写两句,考不上学了,埋怨两句,连睡过头了,也好意思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时候,乐器也齐备了,吹拉弹,就剩唱了!唐玄宗在后花园搭起了戏班子,请来了高手李太白专门写歌填词,你说这唐朝的诗歌能不兴盛吗?

宋朝的时候,老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唐诗太短,不足以表达博士生们滔滔不绝如江似海的情怀,就把诗写长,格律太严,影响舌头弹性,就变成了长短句。于是乎,高堂雅地,寻常巷陌,青楼瓦舍,水井边边,都哼唧起了大词小令,全国上下都成了歌星,曲曲作家,就像现在都可以当明星,歌星,诗词达人一样一样的!

唐宋诗词的发达,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达,文化的进步和老百姓生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印证当时人们娱乐方式的单一。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中起到了调节情致,娱乐身心,丰富交流方式的重要作用。

到了现代,人们的娱乐,交流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影,电视,电话,微信,视频……人们不再依赖单一文字来远距离沟通了!因此研究诗词的人就显得少了,诗词表达显得文邹邹,慢腾腾,对急需办事交代业务的人们来说,有点跟不上节奏的嫌疑,所以呀,对于一般场合来说,诗词是不太得到重视了。

但是,绝对不是说诗词就不重要了,诗词水平就下降了!国家在提倡,从幼儿园开始,所有国语教育,都有大量诗歌篇幅教学;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很火很热,小Y登台,快递小哥夺冠,都说明了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并且彰显出了非凡的实力!另外,我国大陆,港澳台以及各国华人圈,都把诗词看做是一门高雅艺术,把能够吟诗做赋者视为高雅芝士,并且涌现出了大批诗词作家,诗词爱好者,都在以多种方式,不约而同的弘扬着中华民族这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诗词歌赋,通俗不失高雅,人人喜爱,是我们国家的独特的文化艺术葵宝,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展!


报纸广告守望着


看待事物,要有一定的角度!现代人无法写出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过去的启蒙教育以《三字经》、《增广贤文》,女子有《列女传》等。而后期教育以《四书》、《五经》为正统教材。这些教材引经据典,不仅能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而且会极大程度的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古人能写出优秀的诗词,当然也不是全部能写出。正因为如此,古人对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这就是导致封建社会到后期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而现代人接受的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人文、自然、社会等等,多数广而不精。难怪写不出过去那么高水平的诗词,当然也有个别。

古人的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在道德领域!就拿一些秀才级别的读书人而言,很少有违法乱纪的!读书人知礼,是社会公认的!因而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样的歇后语。当然,我的话有些人会反对,说什么中国的教育被儒家思想毒害了。我说过,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以过去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进步有不可忽视贡献!到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然也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这个不可否认,任何一种体制,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历史属性。一种思想,不可能永远正确!

反过来看现代人,一些高学历、高精尖领域的人反而犯着一般人不会的高科技罪行!黑客,金融诈骗,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制冰毒,信息出卖,等等。而这些,低学历的人估计都干不了!

综上所述,角度,所受的教育以及人的道德素养这些都是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人观点,请大家指正!


半醉半醒半癫狂


第一现代人只堆砌华丽辞藻,缺少诗词意境。不懂平仄音律。

《中国诗词大会》大家都看过。一定知道康震的大名。可仔细读来。如此出名的大学者。也不一定能写出极有意境的诗。

康震的七言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郦波的五言诗:

白日江山阔,风云动古今。

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

一首七言一首五言。现代人多数是不懂格律、平仄的,所以要粘对、成律都难,就这两首诗来看,笔者认为是高下立判的,这次我站郦波老师这边。康老师的七言诗写得是很霸气的,每一句都有出处,首句是苏轼的《念奴娇》,次句是朱淑真的《春词》,第三句是李贺的《致酒行》,第四句是孟郊的《游子吟》。将4首千古名作中的经典名句融合到一首诗中,可见康老师确实是博古通今,令人服气!但笔者窃以为,这种类似集句的写法,少了一些原创性,而且此诗在工整度上稍逊色了一些。而郦波老师的诗,虽然辞藻上不如康老师那般华丽,却胜在工整上,他这是一首极工整的五言绝句,这是现代人很难写出来的近体诗体裁。五绝在唐代以前基本都是不工整的,盛唐后大家开始自觉要求其工整性。一首工整的五绝要求两点:第一是要押韵,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郦波这首做到的是隔句押;第二是讲究平仄,五绝有4种基本句型,郦老师这首诗基本也做到了。

而从意境和遣词来看,郦波这首诗的灵感当是来自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诗是唐诗五绝的压卷之作,虽只有20个字却有千里之势。郦波这首五绝虽气势上比不上唐人,却一样颇为大气

第二我们能看到的古代诗也是极小的一部分

哥盛唐诗一共收录唐诗多少多少首?但是在盛唐之时,写诗的风气极浓,氛围极好。皇上都偏爱坐实。那么唐诗的数量一定好,弱星海可《全唐诗》里的诗是可以数过来的。我们就能知道能收入下来的是有多小一部分,写诗不一定能存下来,存下来的还不一定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极小极小一部分。所以在我们看来,似乎古代时全是好,现代是全是不好的诗。就像乾隆皇帝一生创作几万首诗,如果不是皇帝他能被收存几首呢?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这像不像打油诗?

还有一首更著名的乾隆“名下”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八片九片十一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这首诗是郑板桥的)






源源就是很好看


诗词赋属于韵文,在我国古代特别发达,儒家(《诗经》)和道家(《道德经》)各有一部基本经典是用韵文写成的。在古代,刚入学的小孩子就开始学“对课”(俗称“对对子”),为写诗作赋打基础。

唐诗的兴盛,与唐朝科举制度考诗歌创作有关,还和社会风气有关。



宋朝人重视词(一种音乐文学,又叫“诗余”),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高。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所以民间诗词文化大盛。宋词有豪放派(苏轼、岳飞、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和婉约派(李清照、柳永等人为代表)之分。“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讲的是大词人柳永。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都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今人的生活明显“快”过古人。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转型加剧,文学作品的各种文体,以小说为王,诗歌(包括深受西方诗歌影响的现代诗和旧体诗词)“退居二线”了。社会上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唐宋那么高。当然,诗歌一味追求艺术价值,忽视了的社会价值的承载,导致全社会对诗歌的认可度降低。生活变快了,消费主义的“麦当劳化”让诗词的社会基础和古代迥然不同,所以表现出(相对于唐诗宋词的)“退化”来。


慈善文化研究







齐平天下


这好比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的产品就会淘汰,古代以文学素养搏取攻名,诗词赋大有市场,文人纯粹专注文化修养研读,自然能写出精美诗词名赋名篇,而现代,国人要学的不单是国文,还要学习数理化生地等,大不必去研写诗词赋,虽说高校有破格录取国学造诣高的考生,但也是极少数,我们继承古代优秀文化,也不提倡复古,毕竞科学才是强国的基石,如高考单考语文,以作赋作诗词为考题,我想大有人才,以当今发达的习读方法,肯定会有更多考生写出更精妙的诗词赋。因此,不是现代人退化了,而是实用至上的科学选择。憧得科技知识是强国基石,而不是诗词赋行之四海而皆准!


周跻969


唐诗宋词那是至高无上的经典,也是古代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唐诗代表了诗的最高水平后来也有人写诗如宋朝陆游明朝清朝等都有写的,但是很难超越唐朝。唐朝是一个诗的朝代,不仅水平最高,而且量最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宋词也同此理。

今天我们对于古诗的重视程度已经降低了,烂熟于心的诗歌更是可以数见。对于古诗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也颇费解,更不用说使用文言写就诗歌。另外古诗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寓情于景,移步换景,寄情于景,意境幽远。尤其对于意境的营造更是需要字字推敲。

诗歌诞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风土人情等才是孕育当时文化硕果的沃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优秀文化作品,风格不同,但是精神内核,文化内涵相通。文化作品只要是优秀的能贴切反映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不拘一格。

我觉得人类文化水平不是退化而是进化了。可以使用更丰富的语言需来描述更丰富的生活体验,精神感悟等。

而非要复古写出类似唐诗那样的诗句也可以,不过不是重复古人的路数就是远逊于古人。当然也可以试着做做古诗,这样可以更好欣赏古人的诗歌创作。更好体会古人诗词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