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易共享」从历史悟管理: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

「新易共享」从历史悟管理: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


【引子】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富裕、盛世与衰亡总是伴随朝代的更替而此消彼长。实际上,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历史却在不断地重复着社会运行的规律与治理之道。


在历史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各个方面都曾引领世界几千年。汉、唐、明、清都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大帝国,这些帝国采用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组织管理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策略。而先秦形成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国学思想与智慧,早就提供了系统的治理理论。如儒家推崇的仁政,法家施行的霸道,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墨家主张的兼爱非攻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这些管理思想都长期的在国家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实践。例如隋朝大业元年开创的科举制度,直接影响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而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特别是几大盛世更是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与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印证了其对现实组织的治理之道。众所周知,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有管理,而国家就是一种最大的组织形式。我们将围绕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大家分享其治理之道。


「新易共享」从历史悟管理: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

【盛世介绍】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不少说法。有三大盛世、五大、十大等等。总结之,其中三大盛世是专家学者所共识的。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还有清代“康雍乾盛世”。三大盛世所持续的时间虽还不到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的十分之一,但其影响之广、之深、之大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取代的。


康雍乾盛世在国家治理上突破了历代“内诸夏外夷狄”的观念,实现多民族大一统的和平相处的局面,特别是将西藏地区完全置于中央统辖之下,直接奠定了目前中国的版图。西汉“文景之治”再到汉武大帝的极盛,建立了标志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与中国汉文化的价值体系。唐代的盛世最具正能量与国际影响力,其统治管理继承秦与汉制,又有所创新,在国家治理上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因此,三大盛世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起到了无以伦比的作用。


“康雍乾盛世”在地利上奠定了泱泱东方大国的疆域,形成了治理之。“汉之盛世”在思想上确立了中华文明的正统价值观,形成了治理之。而“唐之盛世”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隋的国家管理的组织结构,形成了治理之。我们将用二期的内容浓缩并回顾大唐的国家治理之道,体会国学管理在历史上的实用价值。


「新易共享」从历史悟管理: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


【贞观介绍】

这是一个社会秩序空前稳定,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期。其中有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这是一个和平、开放的时代。前期的帝国成为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东方之珠。首都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像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当时各国的杰才俊士向往这片热土,万国来朝,有的一呆就是几十年,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这个地方跑。


这是一个具有强大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国家,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而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特征——分权原则。


「新易共享」从历史悟管理: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


这就是由玄武门变局后的李世民与其众多将相及人民努力,共同创建的“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时期从627-649年短短二十多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君臣关系和谐,政府运行高效,对外礼仪天下,对内以德治国,尊道推儒,国家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与和睦的局面。究其原因,我们从为君之道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贞观之初,唐太宗提出了“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的理念。其所阐述的意思是: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来统治与管理,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个人,这话说的值得敬畏。这句话是以人为本的最好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历史上“王道”治理的德治根源。这是唐太宗为君之道的理念,也是君臣管理团队共同实行的原则。


王道治理的本质是什么?为君之道在执政理念、政府架构以及管理运作方面有什么策略呢?我们在以后内容中继续与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