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說起心理防禦機制,我們一定繞不開的,便是“焦慮”。焦慮這東西,它可以把你困在原地,讓你不知如何行動,讓你感覺很不舒服。

還記得,你第一次因為考試肚子疼是什麼時候?還記得,你第一次用糖果來安慰自己的經歷麼?我們的身體總是充滿智慧,它總是善解人意的知道,如何讓我們的不安得到舒緩。它就好像,我們還小的時候,下了雨,爸爸或者媽媽,為我們撐起的那把大傘。

“那把傘”,它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你甚至無法去控制,更不用去努力;那是一種,第一時間、自動就會出現的一種保護。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01:“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s)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也是精神分析非常核心概念之一,最早出現在《防禦性神經精神病》一書中。

“防禦機制”最早是在弗洛伊德研究神經症尤其癔症中講“防禦”視為“壓抑”的同義詞提到的。

1915年,弗洛伊德開始把防禦視為個體在面對衝突情景時所具有的某種普遍的心理機制,在其著作《壓抑,症狀和焦慮》中重新鑑定防禦的概念,認為防禦機制用來躲避由本能需求引起的危險,焦慮和不愉快,是自我調整本我和外部現實衝突的一種功能。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現在我們通常這樣定義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這樣演化過程,它最早是屬於心理異常範疇,屬於特例;而後發展轉變為常人都存在的一種自我擺脫煩惱的方式,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

從它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它主要是防護我們擺脫焦慮,擺脫這種將我們困在原地,讓我們“不舒服”的心理狀態。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為了防止心理上的“不舒服”,我們可能會有些“不擇手段”。

可能去動用我們的各種“資源”,比如利用我們的身體;可能會退縮、逃避;也可能會自我欺騙……這就是我們的防禦機制,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不止一種的防禦機制。

02:“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因為,人們的防禦機制非常多,我們挑一種有點兒“個性”的防禦機制來跟大家分享,它是“超我阻抗”。

就像我們開始提到的,有些人在童年的時候,一考試或者緊張就肚子疼,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有的人,甚至不僅僅肚子疼,還會真的生病。這就是在我們在用我們的身體去防禦那種緊張、焦慮和可能面對的失敗,我們的身體,是不是非常配合我們?

而且這過程非常微妙,甚至有些不可思議。

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總是吵架,所以總是莫名的容易生病,這都是利用身體的“不舒服”,讓我們的心靈獲得片刻的安寧的表現。

而這些表現,它很可能就是不易被察覺的“超我阻抗”。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林玲(化名),我們就叫她玲玲吧。在回溯催眠中,她回到了小時候,留下了委屈的淚水。

弱小的她,看到爸爸媽媽在爭吵,他們吵的越來越厲害,聲音越來越大,玲玲非常害怕,已經害怕到忘了哭。她感覺,身體僵硬、緊縮,不能動彈。

這個時候,爸爸怒吼著,給了媽媽一拳,媽媽也瘋了般大喊:“你就是這點兒能耐,你除了打我,你還會幹啥?有能耐你殺了我呀?怎麼了?慫了?你就是個沒用的人!”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媽媽好像在激發爸爸的憤怒,她為什麼這麼做?她不想管我了麼?如果爸爸真的殺了她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能做些什麼?我什麼也做不了,都是因為我,才這樣的吧?弱小的玲玲,害怕,慌亂,自責、內疚……但是她沒有哭,因為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經歷這樣爭吵,她知道哭沒有用。

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這一刻的玲玲,突然腹部劇痛,還想吐。她跑到廁所,居然拉肚子了,還想嘔吐,理智上她覺得自己可能是得了比較嚴重的胃腸感冒。

但是一定非常嚴重,因為她昏了過去……之後的事情,她不記得了。她只知道,她再醒來,爸爸媽媽不再吵架,在病房裡,非常慈愛的看著她。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回溯這次經歷的玲玲,雙眼緊閉,渾身顫抖。她是因為想要調整自己總是頻繁的壞肚子、嘔吐,看醫生,醫生建議她除了治療,還要去看看心理醫生。看到這裡,智慧的你大概隱約知道,她的問題,與她父母的那次爭吵有關。

是的,但也不完全是。這就是非常有意義的部分,我們對於原生家庭,不都是被動的。

是玲玲,用自己的某一次偶然劇烈不適,獲得了“好處”也就是“舒服”,這舒服是什麼?

在她感覺自己要“難受死了”的時候,身體的反應,讓她平息了父母的憤怒。於是,她的身體記住了這種方式,每當她有了這種,緊張、害怕,覺得自己弱小、不行了,難受的“要死”,她都會拉肚子。

於是,考試拉肚子,重要的面試拉肚子,遇到喜歡的人要表白,拉肚子……所有,人生重要時刻,都要緊張到拉肚子或者噁心、嘔吐。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醫生會當做腸炎來治療,是的,有些人是有腸炎,但是如果每次關鍵時刻,都恰巧得“腸炎”,我們就需要去找到可以信任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你去探索一下了。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心理防禦機制本來能夠使主體在遭受困難與挫折後減輕或免除精神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甚至激發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主體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我們這裡說的是心理防禦機制的積極作用,就好像玲玲,她那個曾經弱小、無助的自己,只因為童年曾經的某一個關鍵時刻,運用這種方式管用了,她一直就沿用了這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她沒有意識到那個自己早已長大。

而這一切是為什麼呢?那個時候的玲玲,產生了內疚感,拯救父母的“自戀幻想”,讓她覺得自己可以改變父母,她要懲罰自己,是自己不好,才讓父母這樣的。這一套防禦機制,就是“超我阻抗”運作的根源。

03“不舒服”怎麼舒服?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那個以讓自己“不舒服”來滿足自己心靈的運轉機制,如何能關掉它?“超我阻抗”,可以說是最不易察覺、也最難處理的一種防禦手段。它反映的是內心的一種對內疚的防禦的潛意識的運作機制。

它會通過讓自己生病來自我懲罰,進而免除自己的內疚感,讓自己獲得平靜。這種對內疚的防禦,慢慢變成了一種對懲罰的需要,在意識層面,我們會覺得,瘋了吧?用自己生病來懲罰自己?

但是,在潛意識層面,就是這樣,用身體的“不舒服”,來讓自己的內疚感、焦慮,得到釋放。

而體現在諮詢中,甚至有的來訪者,會害怕諮詢的成功,隨著症狀的好轉,會出現使諮詢回到原點的行為。

這裡不禁想起,弗洛伊德的一個比喻,我們因為牙痛難忍,去看牙醫,但是誰知道,當牙醫把鉗子伸過來,要把壞牙拔掉的時候,我們去把牙醫,一把推開。

為什麼總有人讓自己“不舒服”?淺談心理防禦機制“超我阻抗”

面對這種“超我阻抗”,怎麼辦?還是一定要找到一位信任的諮詢師,積極配合諮詢師,進行探索與成長,要有信心,慢慢真的會從症狀中走出了。

不過,能夠主動去找到諮詢師,已經非常勇敢了,因為畢竟很多人還處在“享受自我懲罰”而不自知的狀態下。

所以,第一步,我們要去總結和觀察,我們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才是真正讓自己的“舒服”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