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接下來我們繼續更新趙孟頫《歸去來並序》的米字格單字字帖,今天順便講講小編在平時臨摹的時候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臨摹時候的理解,如果有哪裡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出。

  • 徵:這個字是雙人旁的字,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三點水,其實是草書寫法,這裡有一個細節,就是雙人旁寫完之後順帶連接右邊的短橫時,兩者是連貫的氣勢,剛開始臨摹時可能沒法直接這樣連接過去,可以嘗試寫完雙人旁後,再重新回到挑出尖的上方,用空中畫動的方式連接下一筆,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夠找到那種連帶的手感,之後的許多地方都會有這樣的“筆斷意連”。

這是行草書的普遍現象,主要還是多練習,熟能生巧。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夫:很多人在結構上會有一些沒注意到的問題,寫出來的字沒法挺正,感覺整個字是垮下去的。其中“撇”與“捺”的組合就很難把握其中的角度問題。
  • 比如下面的這個“夫”,首先“二”字需要寫短,不宜太長,否則會與後面兩筆的撇捺衝突,看不清主次,容易導致重心上移,上移則頭重腳輕,自然不問。其次是“撇”一定要分清楚是什麼“撇”,小編在學習的時候大致把“撇”分成了三種情況

    1. 平撇:比如“千”字的撇,是比較水平的撇,而且比較短,這個還是比較好區分
    2. 斜撇:大家參照米字格的斜線,大致可知斜撇的方向
    3. 豎撇:顧名思義就是豎下來的撇,比如“夫”字的撇便是“豎撇“

    於是這個字就好解決了,“豎撇”的開頭一段是比較豎直的,後半部分才是慢慢往外斜出去出尖的。也正是因為大部分人把“豎撇”和“斜撇”搞混亂了,導致整個字的結構出了問題。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以:這個字可分兩部分,看下圖便可知道,這兩部分分的很開,大家臨摹時多揣摩揣摩,每個人本來的習慣不一樣,有的人本來就習慣寫緊湊,有的人習慣寫開朗,只要對自己有些瞭解,通過自己的問題去糾正就可以,不過初臨的朋友還是根據原帖的樣子,儘量臨摹像點。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前:剛開始的兩個筆畫稱之為“相向點”,這兩筆也是筆斷意連的呼應關係。仔細觀察下面的橫畫部分可以看出是“細腰長橫”。
  • 如何寫出這種兩頭粗,中間細的筆畫?其實只要在中間運筆的時候稍微往上提筆,然後加上速度就可以實現。其中這個長橫斜度很大左低右高,最後兩筆往下沉,正好和長橫呼應,維持了整體的平衡。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路:整體線條都比較細,特別是右邊的“各”字草寫,這個需要多加練習,因為也很常見,繞來繞去的感覺要有節奏感,很考驗運筆能力。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恨:這個字除了筆畫粗一些,感覺沒啥好講的,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晨:日字頭略微上仰,整體筆畫比較細,最後的撇和點比較靠右邊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光:這個字讓我有一種《赤壁賦》的既視感,書寫這個字時把它當做是三個筆畫的字,第一筆露鋒起筆的短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可稱為“橫折折折”其中有三個轉折都是方折,大家在書寫的時候頓筆停住一下,然後再行筆基本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最後要再折筆連帶下一個筆畫,這裡最後一筆應該寫成“豎彎鉤”結果寫成跟臥鉤一樣的筆畫。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說到《赤壁賦》,可以說這個是趙孟頫行書中最經典的法帖了,我們也將《前後赤壁賦》900多個單字做成了米字格單字,字字清晰可見,纖毫畢露。還有動圖臨摹示範,能夠更直觀地看清楚運筆動作,還有集字創作,在臨摹學習一段時間後再臨創結合,更加方便。還有pdf電子打印版文件,可自行打印出來臨摹學習。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們的專欄: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趙孟頫《赤壁賦》光


  • 之:這個字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之前的文章就講過很多,就不多加贅述了。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熹:這個字又是一個草寫的,整體呈現細長的形態,書寫時注意整體圍繞豎中線保持整體重心的平穩,細長形態的字更不容易控制左右的平衡,最後的四點底連寫時要寫稍微寬一些。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微:這裡的雙人旁還是和上面的一樣,中間的部分最高,後面的反文旁反而最低,整個字的結構感覺很奇怪,但是又不會覺得很醜。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乃:第一筆露鋒起筆,書寫時稍微加點速度上去,第二筆轉折基本是圓轉,儘量不要寫出方折的感覺來。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瞻:左邊的目字旁感覺就是寫成日字旁的樣子,裡面的筆畫都團在一起了,應該就是“橫折勾”順帶上去順帶寫一個豎提的部分出來而已。右邊的“詹”字基本一筆連寫完成,大家可多臨習幾遍找找連帶的感覺,注意“斜撇”的長度。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衡:不看解釋都不知道這是個“衡”字,第二筆畫就有點像此前說的“各”字的那樣連帶寫法。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宇:寶蓋頭的第二筆是不是有點像細腰長橫的寫法,運筆時的提按動作也要稍加練習,才能更接近原帖,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臨帖的問題所在,沒有臨帖,只會一直粗的筆畫,或者細的筆畫,臨帖的時候為了追求形似,就會去考慮如何寫的像,久而久之,用筆的技法就鍛煉出來了,就能使自己寫出來的字更富有變化和美感,更加耐看。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載:這個字也是細長的體形,書寫時注意把左邊的部分寫緊湊,最後斜鉤寫的非常細,露鋒入筆,最後的一個“點”遠離主體,倒是增添了幾許調皮。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欣:左邊略粗,比較厚重,右邊“橫鉤”的部分,切忌把“橫”寫長寫粗了,最後的撇點結尾基本水平對齊。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 載:基本和上面的字一樣,最後一點比較小,就寫的比較細。
  • 行書單字加上米字格,逐字講臨摹問題,吸取經驗可以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