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农村俗语“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为啥绳和门不能卖?

张淑苗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怎么会有这样的俗语,这句话在我们听来,有点不可思议呀。

毕竟房子都卖了何故还要留一个门呢?

还有牛都卖了,还留下一个绳子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里面是大有寓意大智慧的。

要知道古代的时候房子和牛,就是代表人民最为重要的财产,有了这些东西的人,他们才能够称之为有家的人。

毕竟只有有了自己的房子,才会有落脚点,才能够娶妻生子。有了牛就代表有了自己的事业,最起码自己可以靠着种地谋生了。

所以, 房子和牛是古人最为重要的财产。

可以这么说,不到走投无路,逼不得已的地步,是没有人会去卖自己的房子和牛的。

但是,一旦有人走出了这一步,表示他们家里发生了变故,或者是出了人命关天的事情,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了。

可是,为何他们卖房子要留下门,卖牛要留下绳子呢?

最为最要的就是给这个人留下一些念想,也可以把门和绳子称之为他的精神财富,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以后工作的动力。

毕竟他之前也是有房子有牛的人,但是,因为变故的出现,不得不把这些东西暂时给变卖了。

对于卖房子的人来说,只要看到门,只好看到绳子,就如同他们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房子和牛一样。

这个意思如同卧薪尝胆差不多,是他们奋斗的希望。

他们相信只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肯定是会把原来的房子,原来的牛给赢回来的。所以,这就是他们在卖房子的时候,留下门和绳子的原因。

因此,也就有了这一句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的俗语。


汉史趣闻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这话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大家知道,房子和牛要比门和绳子值钱多了,为啥房子和牛都能卖,而不值钱的门和绳子要留着呢?!

这就是这句老话的艺术所在!我们需要从这句老话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这句老话的时代背景

从前农村人卖房子,卖牛那都是万不得已的事,不是有什么急事,不是有什么天灾人祸是不会卖房卖牛的。因为在过去农耕社会,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盖一套房子不容易,有钱的人家的房也只会越来越多,有多少都不嫌多的,穷人家能有一套住的就不错了。卖房子,就意味着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一定是为了给亲人治病或者什么的,或者有一些纨绔子弟赌博欠了外债等情况。而牛呢,作为农村人生产耕作的命根子,是一种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全家人吃饭都指望着它呢,所以卖房子卖牛本身也是迫不得已的。



(二)“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是为了给家人留点儿念想,在看到从前的门和拴牛的绳子的时候,就会激励人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下门就是为了激励家人和后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从前的房子买回来。能把从前自己家的耕牛赎回来!

所以说这句老俗语“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是农村人一种决心和志气的表达。在困难的时候,在万不得已的时候,门可以买,牛也可以卖,但是,人们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不能丢。也可以看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在。

时代不同了,卖房卖牛这些都成为了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商业行为,而不再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这样的讲究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句农村老俗语,能让人们懂得从前农耕社会农民生活的不容易,也应当学习古人在艰难环境中矢志不移,奋斗不息的决心和斗志。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


村姑说村事


农村俗语“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为啥绳和门不能卖?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听到过很多农村俗语,是世世代代人们生活的经验总结,也是农村人智慧的结晶。农村老俗话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们来说说题主问题,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论是城市和农村,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个人如果没有房子就好像无根的浮萍,飘忽不定。有了房子才有个安定的家,以后做什么事情才有底气,在外面累了,有个港湾可以停靠,心也有个栖息的地方。以前的农村人省吃俭用,再辛苦也要把房子盖起了,就算你在家里吃糠咽菜,只要起了房子,就会被人高看一眼,可见房子不仅代表一个安稳的家,还是一个人的价值提现。农村人修房子一般都会把门修的很气派,因为门面门面,门就是一家人的面子。以前的农村如果家里遇到了大的变故,实在是没办法的时候,才会选择卖房子来度过难关。房子可以卖,但门是千万不能卖的,如果卖了门就等于不要脸了,会被人笑话的。留个门就是留下了希望,看着门来鞭策自己,也许有一天就会东山再起呢。


卖牛不卖绳是什么意思?其实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把牛卖了要留下绳子。农民为什么还要留下栓牛的绳子呢?因为在以前的农村,没有机械化,农业种植都靠牛来出力,耕种收获那一样也离不开牛,牛就是一家人的命,在长期的劳作中人对牛会产生深厚的情感,因为牛对人有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会去卖牛的,如果真是没办法把牛卖了,那么要留下栓牛的绳子,也就是留下了一个念想。如果连绳子都卖了,显得你这个人太没有人情味了,也会被人轻看的。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鞭策自己,努力奋斗,以前有的东西以后还要有。


以上就是农村老话“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的意思,这句话适应以前的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在适应了。


豫南小平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四句怎么只读两句

题主所言“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听着是不是有点怪怪的,也少有韵味,古人虽说多是乡野民间、俚语俗话,但也不失智慧情趣,想起祖父在世时说过类似的教导,是四句——卖房不卖门,揭锅撇下盆,卖牛不卖绳,卖姓不卖名。

卖房这事在旧时是万不得已才为之的事,不是被逼到实在无奈了,谁会去卖房子啊,地卖了还能给人家去种地,扛长工的人多了是,房卖了就意味着背井离乡了、意味着这家绝了户、意味着遭遇了天大的事,有头发没人愿意装秃子,有生路谁愿意走死路,卖房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啊。房子卖了,门要卸下,意味着留下这一门人,也许是个念想吧。当然各地规矩不一,康百万庄园就有“康氏庄园叶氏井”的故事,说明了叶家撇下了水井做为一个念想啊。

卖房当然包括厨房啊,厨房里什么最重要啊,锅碗瓢盆锅为先,农村人过去说分家为“分锅”、“分灶火台”,舅舅也多是为外甥掂口铁锅上礼,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把不留后路叫做“砸锅卖铁”,如果没有锅了,那可就意味着拉棍要饭、一个破碗就足够了,没有锅,自然也就断了火,断了火可不是小事啊。

卖牛不卖绳当然是无奈地撇个念想,以图东山再起,也有牛易新主之说,其实这事在狗的问题上表现也是,旧时农村人说的“狗走留脖项、狗来换铃铛”也是这个意思,狗通人性,换了拴狗绳或是铃铛,新主人不咬了,旧主人成了陌生人,见了咬的兴奋。还有“老牛怕上绠(动物交易市场)、老头怕过冬”的说法,意思是离死不远了,在绠上主人解绳时牛会掉泪的。

卖孩子这事更是辛酸,一般是草秆一拔,孩子是人家的了,自己手中就剩下一根稻草了,姓当然是人家的姓了,名字碰到好人家是要保留的,张富贵改成王富贵就是了,这也是旧时人家约定俗成的事,当然也包括入赘到女方家,搁旧时那也是说卖孩子的,姓是必须改的,名字是原名。

过去的很多说法放到现在多数都不合宜了,在这里说说也就是图个对旧文化的回想,随着时光的辗转,或许就消失在岁月之中了啊。





一哥于一


农村的俗语,有一些是十分的有意思的,而且也是十分的有道理的。

但是,时过境迁,很多事我们没有经历过,可能有一些俗话,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已经不能理解当初的意思了。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恰恰就是这样的意思了。

在我们看来,房子都已经给卖掉了,门留着还有什么毛用呢。还有就是牛都给卖了,留着绳子还有什么用呢?

似乎这些芝麻蒜皮无关紧要的事情,本是可以忽略的。可是,古人为何要讲究这些东西呢?

其实这里面,还是蕴藏着大智慧的,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和做法?

大家都知道房子和牛,在古代的生活,可以说都是人们最为重要的财产,也是缺一不可的财产。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是每一个人必须要拥有的。

牛是很重要的一个生产资料,可以说古代的人,他们种地是离不开牛的。无论是房子,还是牛,都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确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人不到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卖自己的房子,不会卖自己的牛的。因为卖了房子,就代表无家可归了,卖了牛就代表自己走投无路了,恐怕以后连种地都是十分的艰难的了。

但是,在你走到人生的绝望的时候,仅仅就剩下这些东西了,即使是不想卖,也必须要卖。

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才有可能卖房子和牛。但是,当他们卖房子和牛的生活,门和绳子肯定是不能卖的。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他们要给自己留一个念想。他们把门和绳子放在自己的身边,就是要无时无刻的鞭策自己。

让自己时时刻刻的想起之前自己也是有房子和牛的人。

只有这样不短的鞭策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加的努力工作,然后,把曾经卖掉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得回来。

也就是说留下来的门和绳子,就是自己带在身上的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代表的就是不服输,就是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现如今我们已经没有原来的观念了。所以,对于这一句话也是不太好理解了。


不才讲史


相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的人,耳濡目染,都知道一些俗语,老一辈农民通过俗语观天象,促生产,这些俗语保留至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无论从哪个方面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农村俗语“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为啥绳和门不能卖?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过去的农村农耕时代的生活说起。

老辈子的人觉得,门是房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前的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富贵人家一般都会把门造的十分讲究,如同一个人的脸面,代表一个家庭的福气和财运。所以,富贵人家在卖房子的时候,肯定是不会把代表脸面的大门卖给他人吧?

说到穷人,好不容易有个遮风避雨的家,无缘无故又怎么会变卖房子呢?除非面临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者远走他乡,就不得不选择把房子卖掉,曾经赖以生存的家没了,保留大门不卖,或许是为了留个念想,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卖屋连大门都卖了,预示从此居无定所、连供奉神仙的的地方都没了,世代将会衰败下去。所以一定把门留下。

从牛到牛耕技术出现,一直到20世纪末,在中国农村延续了2000多年。应该说牛耕技术在历史上是起过重要作用的,对中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尤为深刻。

牛在劳动人民的心里,就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更是功臣。是劳动人民生产耕作的命根子,全家人吃饭都指望着它呢,过去的人们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是没有人舍得卖掉耕牛的。

通常卖牛都要把栓牛的绳子卸下来,老人们认为如果把绳子一起卖掉,会影响自己的运势,绳子卖给别人有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意味。

其实,老人们留下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这句话有更深层的意思

意在告诫人们,当人生遭遇不测选择卖房或者卖牛时,留下大门和牛绳,就是为了激励家人和后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从前的房子买回来,把自己家的耕牛赎回来!

也许这句话蕴含的意思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卖房卖牛这些行为都成了市场经济中一种商业行为,现在城市里的人卖房子都不会出现有人把门带走的情况,但是,农村俗语却反映了农民朴实无华的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我小时候,到了春天,“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田埂上一头头老黄牛拉着犁,甩着尾巴走着,农人们扬着鞭不时还听到一声吆喝,现在回老家,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那些旧时光


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这句俗语的意思,你连房子都卖了,还在乎一个门吗?连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牛都卖掉了,手里还攥着一根牛绳有啥用呢?其实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含义在后面,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只要“门”在自己的手里,将来房子还可以回来;只要牵牛绳自己还拿着,将来牛也可以赎回来,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但是再困难也不能让自己彻底断了后路,后路一断,将来就再也无法翻身了。

在旧时中国,牛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牛不仅可以用来耕地,还可以用来负重。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牛就相当于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备加呵护。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般是不可能把牛卖掉的。

因为一旦牛被卖掉,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彻底解体了。许多农民在最后卖牛时都是含着眼泪完成交易手续的,最后一定要把牛绳拿在手里,不能交给买牛者。一来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念想,二来是为了提醒自己,将来一定要继续努力赚钱,再把牛给赎买回来。

至于房子卖了,该怎么留着门,倒是没有什么规定。有些人会把门板拆下来,自己带走,有些人会在房子前面拍张照,以做纪念。其实都是为了在自己的心里面留下最后一丝念想,我曾经在这里住过,这曾经是我的房子,现在我出于困难,需要把房子卖掉。

但是并不等于我将来不再回来,今天把门留下,就是为了将来重新回到房子里,门在则房子依旧在。这就是一种自我的鼓励,这种鼓励有时会促使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奋发努力,为家庭未来的幸福而奋斗。

而在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本义之外,我们的祖先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人活于世,并不是什么都能丢掉的。物品可以丢掉,但是精神不能垮掉,房门和牛绳其实更指代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存在。

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最后的房门和牛绳都一起卖掉,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放弃了人生呢?其实房门也好,牛绳也罢,从其价值本身来说,值不了几个钱。但是你卖掉了,就说明把自己以后的路给断掉了。如果你连未来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人生还有意义吗?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可以卖,比如物品,但是有些东西不能卖,比如尊严。有些东西可以丢,比如金钱,但是有些东西则无论如何不能丢,比如精神和意志。只要一个人的精神还在,那么未来就有无限可能。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总还是有翻身的可能的。

但是如果精神和意志垮掉了,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简单的俗语背后总是包含着无限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他们对人生充满了希望,正是在这种希望的指引下,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小小嬴政


对于这些农村俗语,我感觉特别搞笑,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卖房不卖门,那买房子的人还买你的房子干嘛?没有大门的房子,房子要不要降价处理?卖牛不卖绳,那如何把牛牵走呢?牛跑了怎么办?

卖房不卖门

大门是一栋房子的核心,大门的方位直接决定着房子的风水格局,现在很多人把大门修建得很气派,也能给自己增加面子,因此从侧面反应,大门和面子是挂钩的,如果把大门随着房子给卖了,那岂不是面子也给卖了?

反过来说,你连房子都卖了,你还留着面子干嘛?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别人买房子,同时也看中了大门和整体布局,如果户主把大门给拆了不卖,显然会影响到房子的风水,那么买房子的人还愿意买漏风的房子吗?房子会不会因此而大降价?为了点面子,损失的却是钞票,这是不是傻呀?

卖牛不卖绳

牛用绳子拴着才会听话,如果牛没有绳子牵住,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可见绳子的至关重要性,虽然古时农民穷,买根绳子都舍不得,而自己卖的是牛,又没打算卖绳子,因此把绳子给留下,那买牛的人怎么把牛给牵走呢?特别是在牛市上,没有绳子牵住的牛万一发狂了怎么办?再说了,牛都已经卖了,绳子还留着干嘛?难道用来留给念想?

绳子是牛的附属品,卖牛,自然要把绳子一起卖掉,没有绳子的牛也没人敢买,你说是吧?

因此我觉得“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这句话很不靠谱,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傻的表现。


老梁话三农


农村俗语“卖屋不卖门,卖牛不卖绳”的说法确实存在,那是不是其中有什么忌讳呢?为什么这两样不能卖呢?下面就我所见所闻来解释一下,

农村做好一幢房屋,一般都倾其所有,劳财劳力,费时费工。建好后不论宽窄、不论奢贫都极有荣誉感。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除非突生大变那里会卖屋,毕竟几代人都溶入了感情,一时那能割舍,保留大门不卖也是图一个东山再起的愿望。这是感情的一面,还有一种就是迷信说法,据说卖屋连大门都卖了,从此人无居所、神无居停。会一代一代地衰败下去,所以人们宁可信其有,自然会保留大门。

再说“卖牛不卖绳”其道理与“卖屋不卖门”其中含意几乎相同,不论是感情方面还是迷信方面都有留绳的意愿。

正因为其贴近生活、源于民生,所以流传甚广。不知各位网友有没有听说过呢?

或许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或许你较年轻没听过,这两句俗语在农村是真实存在的,你也不要奇怪,就当是增加一点对农村的认识吧!








明清(德刚)


这一句话,“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有不同解读的,全国农村幅员广阔,各地的的风俗习惯是不相同的,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是有各自讲究的,应当把这句话分两句来说,而不能一起说的!



先说卖房的事,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如果要卖房子的话,不管你家的大门有多么豪华多么气派,大门是要给人家留下的,人家买你的房子,是看好你家房子的布局,看好你家房子的条件,更看你家房子的风水,也就是看好你家房子的整体格局的,大门是你们家房子整体格局的一部分,所以人家买你房子是必须要把大门给留下的,而卖房子人家也不会把大门摘走的,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卖房是不卖锅的,卖房子是必须把把自己家的锅拿走的,因为锅是吃饭的家伙,不能把吃饭的家伙留给别人的,而买房子人家也不会留卖房子人家锅的,在我们东北的农村都是大铁锅,当卖房的人家把房子卖妥之后,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大铁锅拔出来拿走的,这也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规矩!


再说卖牛不卖绳的事,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农村,卖牛,卖马,卖羊都是不卖笼头和缰绳的,因为虽然现在把牛卖了,把马卖了,把羊卖了,但是后来还是要养牛,养马,养羊的,还是要用这些笼头和缰绳的,也是给自己留个念想的,这个卖牛不卖绳的规矩,大概在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


到了现在,不但卖牛,卖马,卖羊,不卖绳的,就是现在卖狗也不卖链子的,狗可以卖,狗可以卖几百几千元钱,可是那个拴狗的链子可能10元钱也不值,但是卖狗的时候也不会将狗链子搭上的,而买狗的人也不会用你的狗链子的,他买了你的狗之后,也会立即换成新的狗链子,这样狗也感觉到,自己又换了一个新主人,也会跟着新主人乖乖的走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