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某些“防疫证明”不要再添堵了

根据中央部署,全国不少地方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正逐步开展复工复产。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接到一些群众和企业反映,返程上班和恢复生产,在办理相关证明过程中遭遇不少形式主义的烦恼。

媒体中提到的开具“防疫证明”乱象,绝非个别,近期以来各地外出务工人员多有反映。这些所谓的“防疫证明”表面是为防疫服务,实质上多数流于形式,成为了阻碍正常生产生活流动,给人们造成极大不便的“梗阻式”证明。就如媒体报道中提到的,某地王先生为办回家的出行证,他跑了6趟村镇多个部门,打了30多个电话,结果仍被“踢皮球”。再如南阳某村民请了3个村干部陪同、填了2张表、盖了3次章、跑了2次乡镇,却仍然办不下健康证明的事例。以上种种,令人心堵。

如果说按一些地方要求开具“防疫证明”,真的管用、真顶用也罢,问题是这些所谓的“防疫证明”真管用吗?一些地方开具出行“防疫证明”,多数属于村委会或居委会的“自由裁量”,开与不开、办与不办,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另外,多数地方的“防疫证明”更多地体现行政管理色彩,而少了医疗机构检验检测为支撑。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先行鉴定检测,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从简,没有统一的套路。如果办事人是健康的,又确实有出门务工的必要,为何就是开不下来?如果办事人确实有“带病”的可能,那为什么不通过正常的检验检疫程序,尽快给人一个说法?

规定开具“防疫证明”才能出门,才可正常上班的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地方的“歪嘴和尚”却将好经念歪了。

应该真正管住可能的“传染源”,管控可能的病毒携带者,这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善的体系和措施,绝不仅是“一张证明”就可以解决的。时下,各地反映出来的开具“防疫证明”问题,足以说明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上仍在打乱仗,是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搞形式主义的东西。就如“防疫证明”各地标准不一、内容千差万别,什么样的机构和单位开具,什么情形下不需要开,什么样的情形下必须开具等等,缺乏权威的和明确的说法。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开具“防疫证明”的具体性规定,应明确开具证明的责任主体或单位,设计统一的开具证明的程序和内容,真正给办事人提供方便。在不远的未来,随着疫情的全面缓解,公众出行将大幅度增加,企业面临全面复工复产需求,对于如何开具“防疫证明”进行权威解读,带有现实的紧迫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