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向佐郭碧婷還沒領證”上了熱搜。

去年9月兩人已經在意大利某海島舉行婚禮。

網友驚呼:感覺他們在wb上已經結婚好多次,怎麼還沒領證。

網友們紛紛留言“說明原因”,諸如“辦婚禮不要協議財產,領證要”、“生了兒子才能領證”。

而實際上,在視頻中向佐的給出瞭解釋:等一個好日子、選一個地方,領證。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為什麼大家會激烈討論“辦了婚禮沒領證”?因為這的確在我們身邊很常見。而同樣的還存在領了證沒辦婚禮。如果非要從中選擇一種情況,你會選擇哪種?

<strong>一、領證和婚禮普通存在時間差

其實,辦了婚禮沒領證和領了證沒辦婚禮的情況非常普遍,最普遍的情況是,舉辦婚禮流程繁多,很多新人不一定能在結婚的當天領證,這就導致了時間差。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這個時間差是多久。

當然每個人能接受的時間是不同的。

造成時間差的客觀因素非常多,比如,年齡、時間、舉辦婚禮場地的檔期、當地的風俗、處在異地、等待新房、遇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期等等。

這些由於客觀因素導致的時間差,新人們比較好接受。

但確實存在一些原因,導致時間差無限延長。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心感不安、特別焦慮,有的人會平靜地接受、有的人默默地達成共識、有的人則一如既往地無所謂。

每一種選擇每一種表現都是自己與現實達成的共識。

如果時間倒退,回到當初,選擇會不一嗎?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strong>二、領證和婚禮哪個更重要?

比起領證和婚禮的順序,搞清楚它們在你心中的重要次序也許更重要。

首先,搞清楚結婚證和婚禮的概念

結婚證,是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簽發的證明婚姻關係有效成立的法律文書。

婚禮,是人生禮儀之一,其意義在於獲取社會的承認和祝福。

從概念上可以看出,

結婚證是合法夫妻是依據,比較隱私。

婚禮是一種儀式,比較公開。

它們代表法律保護和社會認可,哪個對你來說更重要?

法律保護,比如: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除書面規定外,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離婚有過錯方應少分財產,還要承擔過錯賠償等等。

社會認可,比如:收到祝福、明媒正娶、社會監督、收份子錢等等。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在瞭解了自己心中領證和婚禮的重要次序後,還要了解一個關鍵的問題:

能做到結婚只是兩個人的事兒的新人肯定有,但我身邊並沒有。

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子的事。就像是相交的兩個圓,新人是相交的部分,而不相交的部分要大得多。

領證或辦婚禮前,談妥才是關鍵。

辦了婚禮沒領證和領了證沒辦婚禮,出現問題,很大的原因在於沒有溝通談妥。

很多人都喜歡勢均力敵的愛情,婚姻也一樣,雙方尊重、平等才能經營得好。

婚姻就是你人生的一大賭注,在婚前把籌碼談好,婚後才有資本開局。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strong>三、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兩者都有當然好,但關鍵在於彼此

先婚禮還是先領證?

有的人認為要先辦婚禮:領了證,對方就吃定你了,婚禮什麼的就別想了。

有的人認為要先領證:婚禮前就惦記著不領證的,多半要出問題。

這樣問得前提是兩者必須有。

而事實上,辦婚禮和領證的前提應該是——兩人有深厚的感情基礎。

在這前提下,再談婚論嫁吧。

在談論婚嫁時,難免會有意見上的衝突。這時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良好地溝通就是至關重要的。

穩定深厚的感情在此時就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很多問題在多次磨合後總能解決。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領證和辦婚禮兩者都有當然好,但關鍵在於彼此。

有的人從小就期待一場浪漫的婚禮;

有的人認為婚禮就是個累人的形式;

有的人覺得領證是最具責任感的承諾;

有的人覺得結婚證不過就是一張紙而已……

想法可以不同,但要進行溝通。

如果能達成一致當然好;

但如果有一方願意妥協,那請雙方都忘掉這個“妥協”,這樣在日後的婚姻中能比較容易保持平常心,而不會埋下“妥協”所帶來的委屈或愧疚的定時炸彈。

如果實在無法統一,那麼維持現狀還是各奔東西,不妨考慮考慮。

辦了婚禮沒領證VS領了證沒辦婚禮

結婚是兩個人達成共識的結果,所以,無論選擇哪種,旁人都不要輕易評判。

因為,只有在愛中的兩人才懂得。

“只要遇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