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家長認為,幼兒園是學習知識點的,不應該做這些。你怎麼看?

用戶6767994210913


這個觀念我覺得太狹隘了,幼兒上幼兒園是踏進社會的第一步,需要學習的是怎麼融入這個集體,而基本的自理是融入這個集體的第一步,因為現在的小孩子都比較的溺愛,在家裡的時候都沒有自理的能力,所以才需要上幼兒園先補上這一課。

我寶寶去年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控制情緒,老師都是先給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小到教洗手、上廁所、教用勺子自己吃飯、教自己穿脫衣服,大到教整理玩具、書籍、教小朋友互相幫助、怎樣融入大集體。

我覺得教的這些都特別好,這麼小的年紀正是玩耍的年紀,讓他們規規矩矩的坐幾分鐘都很難,學的知識量也很有限,反而培養個好的習慣是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有個好的習慣後面年齡段的學習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anny3113


我非常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開幼兒園家長會的時候,有家長甚至公開期望老師能夠教一教拼音或者數學等等,但是,我非常不贊成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知識,我們說分工不同,術業有專攻,小學老師從上大學開始學習的就是怎樣上課、怎樣寫板書,每天教研的內容都是怎麼設計課堂吸引孩子的興趣,培養學習習慣;而幼兒園老師的教案都是圍繞孩子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展開的,你問我為什麼知道?是的,我是個小學老師。

那天我女兒上幼兒園回來告訴我今天吃柚子,我就多了句嘴問你會剝嗎?她說老師要給她們剝好。說實話就這個東西我自己都嫌麻煩不吃,幼兒園老師要剝多少柚子給30個小朋友去分,就這一項工作量我想想都頭疼,讓老師去備課給孩子講解知識我真是覺得不現實,因為幼兒園還是更偏向生活照顧,也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挺好的。

那可能家長也有質疑,現在大家都搶跑,這不是逼者我們出去報班嗎?同是作為媽媽,我覺得真的不用,小學一年級的那點內容,在家裡邊玩邊接觸即可。

怎麼邊玩邊接觸?其實我也正在摸索,家裡寶寶正好7月上學,想和我一起的話,關注我吧!


糕點美少女


看新聞,老師體罰孩子,家長告到教育局,學校開除老師,家長不依不饒,狀告老師索賠30萬。老師委屈不委屈?剩下的千千萬萬老師要如何對待不聽話的學生?我們不支持體罰,可適當的罰站,多抄作業都是正常的懲罰,如果連這些都不可以,那我們的老師每天要活的多戰戰兢兢啊?

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不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嗎?我們教的是祖國的下一代,不是隻會學習考試的機器。另外,能夠當老師的,基本素質品德還是有的,既然他選擇教孩子生活自理,一定是深思熟慮過的,如果連教什麼都要家長來指指點點,那家長去當老師好了,還送孩子去學校做什麼?

作為家長,我們要支持老師,在老師教育的範圍外,多給予孩子愛和溫暖,多組織親子活動,讓孩子有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形成良好的性格,擁有獨立的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家長要反思,你到底在教孩子什麼?指責老師教學方式之前,先看看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是不是有失誤。

不要縱容孩子,讓孩子形成獨立堅強的人格,不僅僅是老師義不容辭,更加是家長們首要責任。


紅豆辣媽學堂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指南》中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並建議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其中健康領域中提出教育建議:

1.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

2.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3.提供有利於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如:

提供一些紙箱、盒子,供幼兒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圖書或生活用品等。

幼兒的衣服、鞋子等要簡單實用,便於自己穿脫。

所以我們不僅要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更要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以及自理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不是嗎?


香草味兒kiki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任務,是要為孩子的一生髮展奠定基礎。”而孩子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培養,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通常一提到“學習”,往往容易與讀書、聽課、寫作業等學業活動聯繫起來,把學習侷限於學業學習,這種看法是狹義的學習觀,適用於理解某些階段、某些類型的學習。但是如果這樣來理解幼兒期孩子的學習的話,則是不適宜的。實踐證明,如果成人把幼兒的學習僅僅侷限在反覆的練習認字、寫字、做算術題上的話,將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看待幼兒期孩子的學習,必須持一種廣義的學習觀,幼兒的“學習”,無論是內容還是方式,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廣泛的,包括與人的交往、和同伴一起玩、玩沙玩水、看螞蟻、捉迷藏,以及參與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動,如穿衣吃飯洗手如廁等等,孩子的學習方式主要不是通過書本、通過記憶大量抽象的符號來學習,而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的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目標要求:幼兒應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首先需要從學習生活開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類適應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指南》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現包括:獨立進餐、盥洗、排洩後的自理、穿脫衣服和鞋襪、整理生活用品與學習用品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讓孩子終生受益。

       一、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吃飯,不會穿衣、不會取放物品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自立習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學會自理能力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長,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漸漸的,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某一件事,也就是自立。

      三、能促進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有助於培養自信心,獨立的性格。

     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幼兒教師Lily


你好,作為一位蒙特梭利老師,我是不太贊成這位家長的說法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幼兒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中國父母幾乎包攬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飲食,從菜市場買菜、洗菜、烹飪、端上桌、餵飯、給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個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僅孩子沒有參與進來,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該做的,有時也被代勞。然而,在美國家庭裡,通常沒那麼忙。一歲的孩子,自己能夠吃飯了;兩歲的孩子,自己揹著書包去學校;三歲的孩子,能幫父母分擔許多家務事,澆花、喂寵物、洗襪子、擦桌子;上幼兒園後,日常生活已經完全自理。

其實在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同時也在促進兒童的社會化,人格正常化;幫助他們學習獨立,確立自信,體驗自我成長;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秩序感和意志力等。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提供機會讓孩子培養穿脫衣服、穿脫鞋子、自己用餐等生活自理能力。父母應瞭解生活教育的引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基礎的日常生活教育沒有建立好,就無法進入其它領域的學習。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也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開心糖果屋


我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現在正經歷初中生家長的焦慮。所有家長都一樣,在這個競爭壓力倍增的年代,誰都焦慮,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甚至不分國籍,發達國家有發達國家父母的焦慮,我們有我們的焦慮,非洲國家父母一定也有他們的焦慮。

跟您說的有些家長的期待不同,我是堅決支持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0起點教學的,越小的孩子越應該鼓勵天性的發展。知識並不重要,思維品質或者說思維能力才更重要,知識點背多少都不夠用。

因為西方國家在近現代史上,創造了經濟上的成功,所以,雖然不鼓勵崇洋迷外,借鑑還是可以的,下表是一個外國小朋友的幼兒園課程表。

很容易看出,一天的時間,老老實實坐在教室上課的部分只佔到1/4不到,而且這不部分時間是被數學、文學、科學探究、手工瓜分的。

如果真要說學習知識的話,也不會像國內一些私立幼兒園那樣,學的那麼深入。舉例,數學課的教學標準是這樣的:會數1~20的自然數,能倒著從10數到0;能認識數字;認識常見的基本圖形;知道大小多少的概念;簡單瞭解加減的概念;啟發孩子們認識兩位數的數字。按照這個標準,我們的孩子小時候所學的公立幼兒園,是完全符合標準的,在我們孩子入園第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就清清楚楚地跟家長表明了態度,那就是堅決不能超綱教學。

以挪威、瑞典等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其工業現代化程度,實際上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當然也高於美國這種世界霸主。那麼其國民對他們的幼兒園是如何要求的呢?看上面這段截取的文字,幼兒園應該和家長保持密切協作,充分保證孩子得到應有的關懷和照料,能夠保證孩子們玩樂、學習等全方位的發展。具體什麼是全方位呢?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宗教和人文傳統、思想的自由、仁愛和寬容的品性、團隊精神、宗教信仰等。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創新的熱情、敏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的慾望。這是一切進步的原動力。形成與其年齡相匹配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是必要的,可是自理能力是更大的前提。這是西方國家所鼓勵的,也是西方文明用高度發達的經濟現實證明力了的。我們不應該承認並學習嗎?

作為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也見證過形形色色的孩子,我也經常去了解孩子們的成長曆程和學習成績,那些我們覺得特別聰明,思維特別活躍的孩子們,並不是那些從幼兒園就已經學習口算和拼音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夠保持一顆持續探索的心,通俗說,就是喜歡瞎搗鼓的孩子,智商都很高,情商也不低。

其實,已經有很多學者跟蹤研究過幼兒園不同教育方式跟孩子小學學習成績的影響,數據表明,幼兒園時期的知識學習,其優勢基本上會在小學一年級的上半年結束的時候消失殆盡,相反,很多孩子會因為幼兒園過早學到小學的知識,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新鮮感消失,而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無論從家長的角度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都不鼓勵幼兒園階段的知識性學習。


撒歡吧騷年


【教育文盲】是指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知道東南西北。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扮演什麼角色也不知道怎麼做。很多家長把讀書確認為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然。孩子0-6週歲父母應該學會如何陪伴孩子玩,這時你扮演玩伴角色,也是讓孩子養習慣的開始階段。孩子到了7-12週歲父母需要做的事就是成為孩子的生活教練,這時重點是生活習慣的培養與學習,這兩種重點還是在生活習慣,這時把孩子生活習慣培養好是父母必須完成的。12-16週歲孩子已經是小大人了,父母重要的是放下自己是父母的角色,成為孩子的朋友。

所以根據上面孩子成長的過程,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的生活自理是對的,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全力以赴的支持與配合。知識是學不完的,但是生活習慣必須是小的時候開始抓緊落實,大了要改變很難。

不少父母在家庭親子教育中存在盲區 幼兒園畢竟比較專業。專業的事情聽專業的



聖澤蘇浩


在幼兒園期間,老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的活動,是完全正確的,像我們家上小班的時候,老師就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生活自理比賽,比如穿衣服比賽,穿褲子比賽,扣紐扣比賽,穿鞋子比賽之類等等的,包括一開始去的時候,大便小便都要上規矩,也都是老師會教的,有一個專門的生活老師,就是教導他們這些,然後並幫助他們學習自理能力的老師。另外還會教他們一些控制自我行為的一些規矩,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歡調皮搗亂,前面老師在上課,後面他從教室裡溜出去了,這個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的事情,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把這些規矩全部都交會了,那麼才不至於以後出現不好的後果。老師除了這些之外呢,還會教一些生活的小常識,比如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給的糖,還有小朋友的小秘密啊,之類的生活小常識,全部都是用寓教於樂的方式來教小朋友的,我覺得這些都非常好。當然,在幼兒園裡還會教一些數學,語文的基礎知識,但個人覺得不用太苛求。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我是恰依寶貝童裝田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d000e22c9e60bda66\

恰依寶貝童裝田田


你好,我是一名幼師,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也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方式呀,幼兒園鍛鍊孩子自理能力都是通過遊戲,兒歌等等的應用去引導的,這樣學到的知識面會更廣,而且鍛鍊孩子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